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敞开心扉才是解脱▪P3

  ..续本文上一页懒做在我身边是呆不住的。我是个喜欢做事的人,当然,这个做事不是跑到外面拿着铁锹、锄头才算做事,诵经打坐都是做事。总之,我不允许你东游西逛,整天吃着零食往街上跑,几个人聚在一起喝茶聊天。偶尔一次有必要,大家都需要散散心,调节一下。不要说你们了,我有压力时也会做做运动,让自己出一身臭汗,累个半死,注意力分散转移了,压力就小了。

  无论在哪里做事,你没有能力不要紧,但你必须懂得尊重对方,如果你连基本的尊重对方的这种境界和心态都把握不住,谁都不会和你交心的。在这个世间,除了情与爱,还有什么更值得我们珍惜和留恋?当然,今天我们都学佛了,不再追求世间的功名利禄、恩爱情仇,我们都想成佛作菩萨,既然如此,那我们就要在行为上有所体现。

  今天剃度的九个弟子,我不指望你们像万行一样,越斗越勇,越挫越旺,你们的道心,如果在三年、五年、十年以后还能像今天一样,我就阿弥陀佛!烧高香了!如果偶尔出现一两个像万行一样,二十年如一日,道心不仅不减,反而与日俱增,那就是万行的福、佛教的福,更是你的福!社会是个大染缸,寺庙同样是个染缸,并不亚于社会。寺庙里混饭的、乱逛的也很多。如果你出家了,看到有道心的,你也有道心,看到没道心的,你也随之丢失了道心,那你就违背了自己的初衷。我出家二十四年了,看到多少退失道心的、多少诽谤佛教的、多少打着佛教的牌子做坏事的,当我看到这些现象,我的确没有能力去阻止,但是,每当我看到这些,我的道心都会瞬间增长万丈,停留在这个台阶上再看到佛教里伤风败俗的现象,我马上又上一个台阶,我的道心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我要是看到大家都在修行,不受到刺激,我的道心是很难增长的。因此,我有今天这个道心,应该感谢个别的、不发心的居士和出家人,是他们成就了我今天的道心。

  我希望今天剃头的弟子们,能对我今天讲的这番话有所感悟,甚至有所触动。你们应该想着和我一起修行,与我并肩作战,一起弘扬佛法,乃至一起老死。我是一个容易自我陶醉的人,有时我想,我有这么多信徒,这么多徒弟,他们和我一起修行,一起并肩作战,最后一起安详示寂,多好啊!每当想到这些,兴奋之感会油然而生,我当下又生起了勇猛精进的心。有机会就做点事,没机会我们就坐在一起喝茶论道,那岂不是件很幸福的事吗?我虽然对徒弟们狠,对信徒狠,实际上有时候骂你们,甚至有时候打完NM,我的心会痛。他犯的错误不是技术性的,而是原则性的。他天天做这件事都会犯错误,怎么打骂都没有用。当然,他也尽了很大的努力,改进也非常大,今天的他与昨日的他相比,已经是脱胎换骨判若两人了,只不过是我恨铁不成钢,总拿我的速度和标准来要求你们,难免会骂人,甚至出手打人。我认为你们是我的化身,是我的脸面,你们做错事不以为然,但我却感到特别羞辱,如果你们和我毫不相干,我怎么会用这种打骂的方式呢。

  令我感到欣慰的是,东华寺的小和尚智商都很高,都比我强。只是他们不像我这样爱学习,这样积极向上;不像万行善于礼贤下士;不像万行那么殷勤地招待客人。他们认为我出家了,是师父了,不应该礼贤下士,不应该给人家拎包,好像这样会掉自己的身价。NM和HY在上客房陪我接待客人多年,都知道:半夜十一、二点了,我早就困得打哈欠了,客人不休息,我就拼命地灌茶,陪他们聊天。早晨我还要上殿,有时候站在大殿真的是在打瞌睡,好在我马步一扎,就是打瞌睡也不会倒下,你们不知道这个秘密吧?无论我在外面回来多晚,第二天肯定要上殿。

  接待人最能看出一个人素质。我常说,我也是三陪:信徒、领导来了,陪他们吃饭,陪他们喝茶,还陪他们在寺院里游览,当导游。把人接待好了,你什么都有了。我一贯认为,为人处事是第一生产力。你把人做好,把事做好了,关系处理到位了,你不用做事,别人会帮你做。因此可以说,为人处事是唯一的生产力。做一切事,要想功成名就,做强做大,就建立在一是为人、二是处事上。你不会为人处世事,你不善于为人处事,或者你不去做,即使你有再好的功夫和技巧,再高的学历,乃至五明通达,如果你不在做人上下功夫,不在处事的风格和方式方法上下功夫,纵使你学富五车,学贯中西,技高非凡,必将一事无成,也许你会成功,但你成功的那一刻就是你失败的那一刻。

  问:师父,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去为人处事?

  师:谦恭心、包容心,还有一个,就是懂得吃亏,即佛门里讲的奉献。谦卑、包容、奉献,你在这上面下功夫到一定程度,你的理想不可能不实现,如果你不在这三个步骤、六个字上下功夫,你的智商再高,能力再强,才华再多,都没用。

  我经常想,东华寺能有今天这样的格局和规模,参与建设和管理的人不计其数,真正重要并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的总是那么三、五个人。所以,你要看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你就放手让他去做,他的内心世界才会展露无疑。刚才SZ和GR进养正堂,脚跟都不落地,我心想这种人都不堪重任,不能交心,脚都不稳,心浮在上面没有沉下来,你怎么敢跟他共事!古人讲,寿夭看脚踵。看一个人的脚后跟落地是实,还是飘,不仅可以看其寿命长短,还能看他世间功名事业的长短。当然他们都年轻,也许马上就能改正。上根之人和圣人都是不二过的,他这个过错一经指出,终生不会犯第二次。这就是圣者的格局和气量,他永远不会原地踏步。

  HY、HF两个小和尚非常精,有时精得过了头,我和DH俩个是傻得过了头。可能属猪的人都是憨头憨脑傻乎乎的,但我经常说,属猪的有个傻福,人家跟我们打交道踏实。小和尚太精了,与之打交道总感到会受骗,所以这种精的人最终还是傻子。一个人能吃亏,能包容,能谦卑,有了这种品质,大家都愿意和你打交道,都愿意和你共事,都愿意与你交心。

  小时候农村有句话,钱是王八蛋,花完了再去赚。钱不花不是钱,钱花了才是钱。我们为人也是一样,你的智慧用了就是智慧,力气用了才是力气,你有力气,有智慧,但你不用,等于你没有智慧,没有力气。

  我在静坐时,脑袋生起妄想,都是想到这个社会、佛教、然后是东华寺,都是从大的方面想到小的方面,然后再回到自己身上,想完后又从里面往外想——万行、东华寺、佛教、中国乃至世界,每次都是这样,从里面往外想,再从外面往里想。人活在世上总要做点事,才能对得起自己的信仰,对得起你的人生。比如你在生命中碰到的知音、知己,这个知音或知己,一是在心灵上与你能产生共鸣,二是在做事上彼此能达成共识,他对你做事放心,信任你,这就是你的知音、你的知己,那么你就要对他负责任。人生很难碰到知音、知己。一个人最大的悲哀莫过于,你活了一辈子,还没碰到一个能让你在他面前心灵内外赤裸裸、一丝不挂、能让你向他敞开心扉的人,如果你至今尚未碰到这样的人,这是你为人处事的悲哀,是你的失败。你们碰到没有啊?(大家答:碰到了!)恭喜你们!恭喜!恭喜!

  问:上师您碰到了吗?

  师:我很早就碰到了。我从二十岁、三十岁到四十岁,一直都有碰到。比如,我爱这个人,我就敢说,我爱你,我想你。比如我碰到一个我讨厌的人,我敢说,你不要跟我在一起,我不喜欢你。比如我想当官,想发财,我就跟这个朋友说,兄弟,大姐,我想当官发财,想拿到这个位置,你帮我吧!我会毫不隐瞒,因为我知道,在他面前我一丝不挂、暴露无疑,他不会笑话我,他能理解我,因此他会帮助我。我绝不会像有些人,隐瞒自己的欲望,利用一个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问:知音会有阶段性,三年、五年的......

  师:建东华寺出一千多万的,都是我十多年前的信徒,我这个人不愿交新朋友,因为我没有精力交新朋友,我就把精力用来维护和经营我的老朋友。你交的朋友越多,花的精力就越多。你交一个新朋友,放弃一个老朋友,一对一、持平,是没有必要的。所以当我建东华寺时,一大半钱都来自十年、十五年前认识的一帮信徒。08年落成庆典后我当了方丈,又认识了一帮信徒,他们也来支持我建现在的养正堂、执事楼、罗汉堂、和未来的女众下院。

  比如说NM,我在他面前从来都是一丝不挂,我对他的爱和恨,打和骂,都是毫无保留,从不顾及我的大师形象。因为我知道,我对他所做的一切,他能够理解,不会怨恨,在这点上,我对他的品质和境界深信不疑。但是其他的徒弟我就不敢说了,我要打他一下,他可能就跑掉了,不仅跑掉了,可能还会恨我一辈子。所以说,我越是打骂你,你越是应该感到高兴才对,因为我知道我在你面前所做的一切不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当然前提条件是,首先我要对你开放,让你走进来,这样我才能走进你的心中。如果你自己不能主动先将自己的身心打开,对方怎么会走进来,你又怎么能走进对方的内心世界。所以我说,祝贺你们能够找到让自己敞开心扉的人。尤其是我们能够在异性面前敞开自己的心扉,比如说我好色、好名、好利,你能够对她毫无保留地讲出来,那你的人生就解脱一大半了。人与人之间能碰上让你敞开心扉的人,真的是少之又少,难之又难,所以当我们碰到了,要感恩,要珍惜,要珍藏。

  师问一徒弟:你碰到了吗?

  答:......碰到了......

  师:回答得这么不干脆,看来你做人还是不到位。如果你做人到位的话,你会毫无保留地将内心的私欲、贪婪、阴暗面在同性,尤其异性面前暴露出来,他不会笑你,他会想办法让你走出低谷,走出并超越阴暗的阶段和层次。如果你对你的师父都不敢打开的话,不仅是你的悲哀,更是你师父的悲哀。我有几个徒弟,不管是跟我谈到心理欲望,还有身理欲望,我都非常理解,因为我也是从那个阶段过来的,你说与不说,我都知道,都能感受到。我这么感情丰富、敏锐,察觉不到吗?人性本有的东西,你不具备,不要说你的身体不健康了,连你的内心也不健康。人性本有的东西,你有才说明你很正常,很健康,很阳光,也许你们会认为我这是歪理邪说,是不是啊?

  问:那怎么过去呢?

  师:发大愿,立大目标。你的心从这个层次上到这个层次(师用手来比划高低),那你就能很快地超越这个层次的喜怒哀乐、恩爱情仇,到了这个层次,你的心、你的理想和抱负,这个层次的东西就干扰不了你了。

  因此,一个学佛的人,四弘誓愿是我们的根本誓愿,终生的誓愿!

  释万行2012.11.02

  

《敞开心扉才是解脱》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行到才得到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