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揪心地痛。越是看到这种情况,我越是会想——我不用功,谁用功!我不做标杆和尚,谁来做标杆和尚!我不做祖师,谁来做祖师!我不做灯塔,谁能做得了灯塔?我的确是自信,自信得发狂。这么多年我都是这样想,这样做的,结果怎样,我不考虑。
这几年东华寺各个堂口都制定了完善的规矩,只是没有去执行。由于我做事一直是一竿子插到底,无论是当家的工作、僧值的工作、还是典座的工作,我老哥一个人干了,因为他太能干了,太我执了!自己也表现了,也体验了,应该放下了,应该往后退了,应该培养人才了,应该让小和尚们跳到舞台上尽情地发挥施展。所以,去年养正堂一建好,我就和首座和尚商量,必须让东华寺的常住和尚和居士轮流上台演讲,不管你讲的好与坏,你必须上来锻炼,甚至来挂单的居士和出家人,我们都主张让他们上台来给我们讲开示。现在看来这个方法非常正确,不要讲得不好就不上来,谁又讲得好,讲的对呢?除了释迦牟尼佛以外,个个都是邪知邪见,都是我执在讲法,讲的不是佛法,是我法,是自己的思想。
作为出家人,你没有祖师的气魄、菩萨的悲心,你想建寺安僧、参禅打坐、弘扬佛法,那是寸步难行。你可以没有智慧,只要你有祖师的气量、菩萨的悲心,你的工作一定能开展起来;即便你有智慧,但你没有祖师的气量、菩萨的悲心,你的工作也将寸步难行,必败无疑。
几年来,我有意无意地给自己制定了很多标准、要求、包括做人做事的方法,比如我对自己的要求:凡是东华寺的常住,不仅仅是出家人,包括居士,无论是不是我的徒弟,只要你们肯发心,愿意出去开山建寺,我都会负责你们完成大雄宝殿的费用。其他的我一概不管,就是有钱我也不会多给,因为我有我的计划和打算,我想做更多的佛教事业和社会上的慈善公益事业,我何时出手帮你建大殿,不是你说:“我要建大殿”,我就把钱给你,只有当你的所有工作进行到一半时,我才会出手。我不是雪中送炭,我采用的是锦上添花,因为你能不能把这个庙建起来,你是否能坚持到底,连你自己都说不清。就像我的一个女弟子,要在临近的县城建寺庙,我告诉她,你在这个地方守住三年不出去乱逛,我会把缘分都汇聚到你那里,东华寺有多少信徒,你那里就会有多少信徒。她的确守了三年,但后来还是呆不住跑掉了。她觉得在那里住得太久了,住够了,别人想来建寺庙,她就拱手相让,认为别人想建庙,自己就可以解脱出来了。这三年把她也熬得半生快熟了,成功往往就是最后那几分钟。世间人为何不愿意雪中送炭,因为你能不能坚持到底,能否成功,你自己都不敢保证。你是否有志气、有理想、有毅力,并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信徒都在驻足旁观,他们会根据你的行为,看你的格局和为人处事的态度来给你捐款。
今天下午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学会了拒绝,能够说出“不”字。我的一个法子向我借八万块钱,我说:“不给。你穷的连八万块钱都没有,我扶持你还有什么用?这八万块钱给你也解决不了问题,所以我不给”。我非常高兴自己终于突破了。不给也是有原因的,去年他说要维修大殿,向我借五万块钱,我说五万怎么够维修大殿,就给了他十万。后来我去看他的大殿,根本就没维修。通过侧面了解到,他拿这十万块钱,在一个旧城改新城的地方建了一幢五层楼,等着搬迁时从政府那里获取更多的补贴。耳闻目睹,我有种被骗的感觉。我也理解,他也是为了弄点钱,将来盖寺庙,弘扬佛法。三年前我就告诉他,你的庙几千平米,周围又被城市居民层层包围着,没有任何发展前途。他说:“哎,我不像你,有这么大的理想和抱负,发那么大的愿,买那么大的山地,建那么大的丛林。我就在楼里盖个精舍,养老就行了”。听他一席话,我很寒心,他比我只大了八个月,因为他是我的徒弟,我不想让他被周围的高楼大厦所围困,想让他出去发展。于是我说,“你现在的事业八字还没一撇,也没功成名就,怎么就想着养老。我计划六十岁以后才隐居山林,不再在这个舞台上与你们平分秋色”。由于他有以上想法,所以今天又来借钱时,我心里就像揣着两只小兔子,蹦过来,跳过去,最后终于决定不借给他了。他没想到我会拒绝,我也没想到我会有这么大的勇气不借。因为我是个从来不会说“不”字的人,我也爱脸面,我认为自己有智慧,很富有,能力很强,想做个永远的施者。二十岁时我就决定:一生只做施者,不做索取者。所以,即便大家不来求我,我也会想办法,无论是在精神上还是在物质上给予帮助。求到我,多的没有,少的一定有。这一次我是彻底地、喀嚓一下砍掉了。之所以没给他,还有两个用意,第一是逼着他从两千平米的空间搬出来,那个地方你怎么扶持他建庙,都毫无意义;怎么建,也只是个精舍,精舍怎么能弘扬佛法普度众生呢?我希望他死定了,从那里搬出来,这是一个机会。第二是给他传递一个信息,一个人越是在艰难困苦的时候,越不要求人,就求自己;越是艰难,腰杆子越要像钢筋一样坚硬。
一个人真的发心为自己的理想而活,为自己的理想去死,有形无形的护法都会迅速地向你聚来,谁都不愿意辅佐一个没有志向,没有抱负,不能吃苦耐劳,不能忍辱负重的人。把“忍辱负重、委曲求全”用在我身上太贴切了,太形象了,太有感受了。你想求全,你是否受得了委屈?你想负重,看看自己是否能够忍辱?忍辱的结果必然是能够负重,委屈的结果必然是圆满的成功。
在座的大多数是年轻人,将来都会出去弘扬佛法,都会有一番作为。关系是你做事的工具,名声地位也是你做事的工具,金钱还是你做事的工具,这所有的一切,都是你做事、达到功成名就的工具,但它不是你的主人,它只是你手中拿的工具。既然是工具,你就不能被它所转。一个人可以做一件事情,但要成就一番事业,必须有一个团队作为后盾。比如我的一个徒弟也在开山,我曾带着专家、老板,就大雄宝殿与山形地貌的协调问题到实地考察,进行论证,帮他建寺。有几次他坐在我们车上,该加油时他装着打瞌睡,过桥过路收费时他也装着打瞌睡,吃完饭该买单了,他去了卫生间。你想想,我们这些人在社会上都是人精,你那点儿小伎俩谁看不懂啊,我们都是去给你办事的,按道理,过桥过路费你应该事先主动交给司机。但是你无知,耍小聪明,结果第二次打交道的机会没有了,我从内心把你枪毙了。金钱是工具,怎么变成了你的主人?再说这些钱都是信徒给你建寺庙的,留着干什么呢?我能理解你,你是从社会最底层起来的,穷怕了,今天账户上突然有了几百万,上千万,你是只允许它进,不允许它出,所以大家帮他做一次就再也不去帮他了。当然我是他的师父,我还会继续帮他,还会骂他,但是人家社会上的人,经历这一次就够了。
信众捐钱给出家师父是让你建寺庙的,也许你有冠冕堂皇的理由,会说钱不能乱花,要把它用在建寺庙上,难到专家学者给你做论证不是在建寺庙吗?我们都知道,一个公司要开发一个项目,在计算成本时,研发费、差旅费、接待费一律计入成本。大雄宝殿230万也包括了设计费、勘探费、差旅费、招待费、土地费等等。一个人要会算大账,不要算小账。我们的光辉形象、品质,以及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往往会因为我们的无知、算小账,就把自己在人家心目中的形象给葬送了。信徒给你钱,看你几年都没把庙建起来,的确钱也没花掉,信徒就会失去信心。信徒都希望,我今年上半年给了你钱,下半年你就把大殿给建起来了。信徒不会在乎你多花了十万八万,因为他捐钱给你,就是为了建大殿,你只要用在正道上,他不会说你的。他所谓的说你,就是把钱给了你,你几年都没能把庙建起来,你甚至铺张浪费——建了扒,扒了建,这是信徒不允许的。至于说你拿着钱请专家学者来考察论证,包括差旅费、喝水的费用,信徒是不会计较的。
你的格局和气量,决定了你为人处事的风格和出手的方式方法。我绝不是主张浪费,你会精打细算当然是件好事,但是你把人也算了进来,那就大错特错了。你用心省钱不如用心去赚钱,省钱要用心,赚钱也要用心,都是用心,你何不把用心省钱的力量用在用心赚钱上。寺庙本来就应该建得贵气十足,富丽堂皇,给人以震撼,发人以深省,令见者醒悟。古人讲,佛要金装,人要衣装。佛像贴金,是为庄严,令人睹佛生敬。
你是大师还是伟人,是老板还是什么人,都不由你说了算,也不在于你给自己的定位。你做得到位,别人才把你当大师看,当伟人看,当祖师论。你说你是老板,是祖师,是伟人,你没有业绩摆在这里,大家是不会认可的。你的业绩在这儿,即使你说你是凡夫,世人也不会接受的。
你有没有道心,不是在顺境中看,而是在逆境中见;勘验一个人的人品、心量、格局也不是在顺境中看,只有在逆境当中才能见分晓。古人讲,患难见真情,患难见真心,真的是千真万确。国家混乱时才能看出谁是忠臣;六亲不和时才能看出谁是孝子。比如说,突然间我死了,这时才能看出东华寺的这些徒弟谁有能力,谁没能力,谁有道心,谁没道心,谁是忠臣,谁不是。因为他知道,老爹死了,他不顶起这个家,谁来顶?即便他不顶这个家,他也会配合协助出来顶这个家的人。
回想起住在三圣洞那两间小屋的情景,有时我去外面办事,尽管我们的首座DH饭做得不好,但我回来有饭吃,就很感恩,很知足了,他也是尽心尽力地在做。一个人只要是用心了,都能把美给做出来,把爱给做出来;只要是用心了,就能看到美,看到爱。你再有能力,你不用心,总会让人感到不舒服,就像一个死的东西没有灵魂一样。我常说,你不做事,是你的心态问题;你不会做事或者做错了事,是你的能力问题。我能允许你做错事,但我不能接受你不做事。我是个爱憎分明的人,你好吃…
《敞开心扉才是解脱》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