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第叁屆夏令營答疑▪P4

  ..續本文上一頁經讓你痛苦不堪、深受打擊的經曆,如今回憶起來不過是一件小事,你只會在心裏淡淡地一笑,再也激不起一絲漣漪。當時深受創傷是因爲你心靈脆弱。如今回憶起來,如果你還過不去,則說明你還沒有真正成長,你心靈的力量還不夠強大。實際上一個人今天的成功、成熟,和他昨天的經曆、閱曆以及心靈承受的創傷是分不開的。

  一段心靈的創傷如果始終不能愈合,已經成爲你成長的絆腳石,你就必須想盡一切辦法突破它,否則它可能影響你的一生。如果不妨礙你心靈的成長和事業,則可以把它當作一段美好的回憶去感恩。

  營員:很想找機會與您交流。我想學古筝或者古琴,但還沒有選擇好,請您指點。

  上師:這要看個人的性格和喜好。古筝比較張揚,古琴比較含蓄內斂。所以古筝的娛樂性比較強,適合在人群之中演奏。而古琴則適合自娛自樂,或叁兩知己在一起撥彈玩味。

  營員:如何理解“佛祖羅漢我殺盡,慈悲觀音也未留”?

  上師:WA,你怎麼理解這句話?

  WA:我認爲是什麼都沒有。

  上師:一個成熟的人不會被任何概念所束縛,他並不是沒有原則,而是已經超越了原則的層次,不會落在任何一個點上,否則就是一種束縛。就如同因果一樣,叁界之內才有因果;超越了叁界,就沒有因果了,無論你麼做,因果都影響不了你。

  營員:當今社會的年輕人有一種現象,就是常立志,而不立長志,這說明我們的執行力很差。如何提高我們的執行力呢?

  上師:提高執著力,首先要提升你的心力。你的心力強,才會有執行力。心力不強,往往容易被人被境轉。

  營員:修行的目的是找到自己的主人。但是,如何才能找到自己的主人呢?

  上師:修行就是尋找自己主人的方法。

  營員:有人說方法就是記得自己,請問記得自己就是覺照嗎?

  上師:當然也離不開覺照,做任何事情都離不開覺照,覺照在這裏也可以理解成警覺的意思。

  營員:爲什麼痛苦來了,覺照自己時還是覺得痛苦呢?

  上師:這說明你的覺照還沒有真正生起。覺照真正生起了,痛苦頃刻就消失。

  營員:禅宗的覺照是什麼?

  上師:不僅禅宗講覺照,任何一個宗派,乃至任何一個人都不能丟了覺照。如果丟了覺照,俗人就會說:這人昏了頭,不知道自己在想什麼說什麼做什麼。覺照未丟則相反。這就是對覺照最好的解釋。

  營員:我們學習需要思維,這種思維會耗損能量嗎?

  上師:思維的確會消耗能量。但是,如果不思維卻胡思亂想,消耗的能量更多。

  營員:爲什麼您說我見到的境界是好現象,而其他法師說是壞現象呢?

  上師:現象只是現象,不分好壞。現象就是修行中的境界、沿途風光。現象不外乎生理的現象和心理的現象,都是心理的反應,不能說是好是壞。一說壞,你就種下了不好的因,就不敢修了。但是,如果說好,你就會很放心、充滿信心地走下去。凡夫往往不容易接受好的暗示,很容易接受不好的暗示。比如別人說你明年會升官發財,你往往會懷疑,不會相信。但如果說你明年有血光之災,你一定會相信。

  所以無論信徒問我們什麼,我們都要給予肯定的回答,給他們正面的信息。但是,當看到信徒未來會出問題時,也要提醒他注意,對他負責。如果不對他負責,就不是真的對他好,真的愛他,愛他就要對他負責。但是現在都顛倒了!

  營員:我經常遇到某件事、某個場景、某個對話,感覺它們早就在我心中發生過,我也分明記得,請問這是爲什麼?

  上師:不僅你有這種現象,我也經常出現這種現象,而且每到一個陌生的地方,我就會回憶:我在禅定中、夢中有沒有來過?如果沒有來過,我會趕緊離開——這個地方今天不該來,今天來肯定是結新緣或者說造新殃;如果夢中來過,我便知道今天是來了舊緣的。隨著年齡的增長,遇到這種情況都能很平靜地去面對。無論夢中有沒有發生過,都不必爲它煩惱,這是一種清靜心的體驗。這種現象容易發生在單純人的身上。

  營員:只有佛門中才有佛法嗎?

  上師:首先你要知道什麼是佛法。佛法是一種智慧之法,它無處不在,一切智慧皆是佛法,或者說一切現象皆是佛法。佛就是覺悟的人,只要你覺悟了,你的思想就代表了佛法。如果沒有覺悟,就沒有找到佛法的核心。

  營員:只有出家人才能維持正法嗎?

  上師:也有很多在家人在弘揚佛法,甚至他們做的比出家人還多。出家佛是釋迦牟尼,在家佛是維摩诘居士。他們兩個是同一時代的人,釋迦牟尼的天下有一大半是維摩诘幫他打下的。維摩诘是過去世的佛菩薩,只是這一世他是以居士的身份來弘法。

  營員:拯救世界可以算是一個夢想嗎?

  上師:你光坐在這兒想就是夢想,出去行動就不是夢想。

  營員:如何增加定力?

  上師:打坐、念佛或者專心地工作,都可以增加定力。

  營員:如何理解“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上師:有形有相的東西就是色,百年千年就會空。大自然的空也是一種有,也是一種色,比如白天是一種白光,夜間是一種黑光。萬物最終都要歸于空,正因爲空,才會有色的存在。所以說色空不二。

  營員:強迫症和恐懼焦慮症,這種不能自控的心理疾病的根源是什麼?如何才能徹底治愈?

  上師:這種症狀和家庭出生、過去的經曆閱曆有關。在人生的旅途中,無論喜悅還是痛苦都需要向人傾述,因爲人的心靈需要分享和釋壓,這樣心靈才會變得輕松愉悅。如果一個人一生當中沒有幾個可以傾吐心聲的朋友,可以說是最大的悲哀。一個人可以沒有金錢、地位,但不能沒有知心朋友,有了知心朋友,你就擁有了人生最大的財富。很多心理疾病都是因爲內心的情緒、感受,尤其是痛苦得不到傾訴,長期壓抑造成的。實際上當他有情緒的時候,只要有一個聽衆傾聽他述說,就能幫助到他。如果他能學會把天空、花草樹木、周遭的物體當做人來傾訴,也同樣有效。

  營員:爲什麼人的身體會陰氣重、陽氣衰?如何提高體內的正陽之氣?

  上師:陰氣重跟你長期看社會的負面信息,長期看別人的缺點有關,久而久之就會招感自然界陰性的力量。這也跟你居住的環境有關,如果居住的地方照不到陽光,陰氣就重,陽氣就會不足。另外,如果你長期只靜不動,或者靜多動少,也會陰氣重,陽氣不足。總之,這和環境、心理等都有關系。

  營員:請問發心助念能把亡者送往極樂世界嗎?

  上師:助念的確可以幫助臨終的人往生西方淨土。因爲衆人的心力不可思議,衆人的心力共同舉著一個人的靈魂,就能把他推向極樂世界。臨終的時候,人的中陰身脫離了軀殼,能見到叁界內的一切,這時候跟他說因果,他會深信不疑。同時衆人給他助念,就算他抗拒,一個人的心靈力量也無法抵擋衆人的心靈力量,所以即便不想去極樂世界也沒辦法。一個信佛的人如果覺得自己的修行很差,定力不夠,臨終的時候一定要請人助念。

  營員:我們應該如何面對這個五濁惡世?

  上師:你的心靈幹淨,走到哪裏都幹淨;你的心靈肮髒,走到哪裏都肮髒。

  釋萬行2012.08.01

  

《第叁屆夏令營答疑》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如何來人才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