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來人才
本來今天晚上要開執事會,對夏令營的工作做一個小小的總結,沒想到還有這麼多營員沒有走。這次夏令營從策劃到執行主要是LX在負責,幾個出家師跟她配合。總體來說工作還是做得比較好。但還是有一些不好的現象發生。比如說,專家教授在上面講課,有幾個出家人在下面進進出出,還有一些人遲到,這是對老師最大的不敬!營員們都表現得非常好,就是我們出家人和常住居士沒有一點集體意識。也許你途中真的有事需要出去,但是出去後最好就不要再進來了,或者等到中間休息的時候再進來。
有一個專家跟我說:“大師,我到過很多地方講課,講了很多場課,但從沒有看到過一個單位的一把手場場到場,從始至終坐在前排一動不動地聽課,而且還拿著筆記本做筆記。”我跟他開玩笑說:“因爲他們的老大是凡夫,我這個老大是開悟的。”他一笑,我也一笑。確實,整整七天,專家學者的每一堂課我都坐在前排很認真地聽了。所以那個專家感到很特別。可能是很多單位的一把手認爲請專家來是給員工、下屬講課,我是老大,來聽你的課有失我的身份和尊嚴。我從沒想過我陪著我的徒弟在下面聽課會有失我的尊嚴,掉我的身價。實際上這麼做不僅沒掉萬行的身價,人家還由衷地佩服萬行。
期間還有一些人進進出出,忙得不得了,好像東華寺離開了他就沒辦法運轉一樣。一堂課就一個小時,不出去難道東華寺就塌了?有什麼事你不能等到這堂課結束後再出去處理嗎?上課時我的手機調到靜音模式,來了好多電話、短信,我都裝作沒看見,連看都不看。有幾次早飯後聽課,我有點昏沈想打瞌睡,我就用手捏自己的大腿。老師在上面講得那麼辛苦、投入,我要是打瞌睡,對不起人家,是對人家的大不敬。
上課期間有幾個學生幾次要給我添水,我都擺擺手拒絕了。難道那麼熱的天氣我不渴嗎?可是專家教授在上面講得口幹舌燥,滿頭大汗,一口水都沒有喝水,我怎麼好意思喝呢?我就是再渴也得忍一下,就一個來小時,休息的時候可以隨便喝啊。可惡的是下面的出家人和常住居士,一會你咕咚咕咚喝幾口,一會兒他咕咚咕咚喝幾口,礦泉水瓶子此起彼伏,就像彈鋼琴一樣。你們不覺得這是對老師的極大不尊重嗎?你們不覺得丟人嗎?
記得我讀佛學院的時候,有些學生上課也帶個杯子去喝水,他們趁老師在黑板上寫字的時候偷喝一口。當時有的老師在意,有的老師不在意。後來我們的班主任說:“我當了你們兩年的班主任,幾乎每個同學都帶過杯子喝水,唯獨你萬行沒有喝過水。”當時我笑了笑,不知道怎麼回答。我總覺得老師在上面講課,作爲學生,在下面喝水是對老師的不尊重。這種習慣、這種理念一直持續到現在,所以今天我就受大益了——被那個專家高度地誇贊。如果我沒有這個觀念,也像你們一樣帶著水不停地喝,一會出去一會進來,恐怕那個專家在心裏早就把我槍斃了!
這個理念是誰教我的呢?沒人教過我。我一個十五六歲從農村跑出來的孩子,誰教過我呢?我不是一路摸爬滾打,觀察思考出來的嗎?你們那麼高的學曆,經曆過那麼多的大場面,有什麼用呢?連這些基本的禮節禮儀都不懂,基本的品質都沒有,做人的基本道理都不知道,就是學曆再高,能力再強,又有什麼用呢?
這次夏令營,僧值扮演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僧值是抓紀律抓規矩的,必須扮黑臉。但是抓紀律抓規矩也有方法。我一直給東華寺的小和尚輸入一個理念:無論是國家的法律還是寺廟的清規戒律,也就是規矩,都是建立在人性道德和人情世故的基礎上。如果規矩不是建立在人情世故的基礎上,這個規矩是立不起來,也是行不通的。如果法律法規的製定沒有人性道德做基礎,它也是不可能成立的。所以作爲一個抓規矩的人,你必須考慮到人情世故。你抓規矩是爲了維護這個團體,有時候不抓也是爲了維護這個團體,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不能生搬硬套。
同樣一件事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來處理,你處理得好與差直接影響到你在大衆心目中的形象,乃至整個寺院的形象。盡管我知道僧值是執法人員,沒有私心,但有時候你爲了執法付出的成本太大了!你完全可以把事情處理了還讓對方歡喜。爲什麼有最好的方法你不用,要用最笨的方法呢?僧值執行規矩一定要活。你們往往是一放松就亂,一抓緊就死。難道你就不知道怎麼掌握輕重緩急,不能就事論事嗎?我叫你抓緊一點,這段時間就非常緊,非常死;我叫你放松一點,結果又開始亂。規矩是爲人服務的,怎麼搞成人爲規矩服務呢?
誰都不會在原則性問題上犯錯誤,卻容易忽略細節,在細節上犯錯誤。管理學上說細節決定成敗。這句話當然是對的,但是我再告訴你們一句話:人脈、人氣決定成敗。你的人脈關系、你的人氣決定了你的成敗,不僅是細節。你的心再細,細節管理得再好,沒有任何的疏漏和差池,如果沒有人脈關系,沒有人氣,你也很難成功。因爲沒有人就沒有人才,沒有人才什麼都不會有。要想有人才,首先要有人。沒有人,哪裏來的人才呢?
二十年前我在佛學院讀書的時候,我們寺院的方丈是東北遼甯鞍山人,當時80幾歲。現在回憶起來老和尚非常有智慧。當時很多人犯了規矩他都不管,或者只是罵一罵就算了。老和尚的這種做法當時我們都不理解,我們說這個老和尚是亂慈悲,好人壞人都接受,爲什麼不把那些壞人清理出去呢?當時就有法師問老和尚:“這個人犯了規矩,爲什麼你不把他趕走呢?”老和尚說了一句話:沒有人就沒有人才。但是我們都不認同,心想:就是因爲有這些壞人、亂人在,這裏才沒有人才。後來隨著年齡的增長,慢慢地我理解老和尚了,他的做法是對的。一個團體裏面沒有幾個差勁的人,沒有幾個壞人,就沒有反面教材,沒有鏡子。看到這些差勁的人、壞人,你就會反省:這個人這麼令人厭惡,我是不是像他一樣也有這樣令人厭惡的缺點和毛病呢?
一個團體裏有一兩個壞人沒有問題,但不能成片成勢,一旦成勢就會鬧事壞事。但是,如果沒有一兩個壞人,恐怕也不能激發大家的上進心。而且一個團體要有一個團體的精神。我經常說我們東華寺不是一個團隊,是什麼呢?
衆答:團夥!
上師:對,東華寺只是一個團夥,還不是一個團隊。別看我們這裏住著一兩百人,但這不是一個團隊,而是一個團夥。你們營員說說團隊和團夥的根本區別在哪裏?
營員:團隊是褒義詞,團夥是貶義詞。團隊有團隊精神。但團夥沒有,是一幫烏合之衆……
上師:團夥也有紀律,也有精神啊。也許你們答的都對。但我認爲都沒有答到要害。一個團隊無論有多少人,只有一個腦袋,一個想法,一種聲音,一個口號。如果你接受不了這個理念,就把你清理出去。而團夥是一群烏合之衆,有多少人就有多少個腦袋,就有多少種想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主張。所以一個人指揮千軍萬馬的情況只會在一個團隊裏面存在,不會在一個團夥裏面出現。
團隊裏面領導說話,不管對錯,下屬都不吭聲。但是在團夥裏面不一樣,領導說完以後,誰要是感覺和自己的想法不一致,不吻合,馬上就會發表意見。因爲他沒有團隊觀念,沒有團隊精神,不知道尊重人。而領導也不知道怎麼保護下屬。
我經常對東華寺的常住說一句話:東華寺的事情是你們的事情,東華寺的問題是你們的問題。你們個人的問題是我的問題。你們是我的徒弟,你們的問題就是我的工作。你們個人的食住問題、身體問題、心理問題,包括家裏的問題,這些都是我的工作。而東華寺的工作就是你們的工作,你們在東華寺就要爲東華寺工作。老板是幹什麼的?老板什麼都不需要幹,就是解決員工的問題,包括員工的個人問題和家庭問題。員工幹什麼呢?就是解決單位的問題。如果這個老板不能解決你個人的問題、家庭的問題,這個老板你就不必追隨,不必輔佐。可能這個老板沒有能力,也可能是品質不夠。
希望你們這些大學生將來當領導做老板的時候,記得我今天說的這個觀念。作爲一個領導,作爲一個老板,如果你不能解決下屬的問題、員工的問題,包括他們個人的問題和家庭的問題,你身邊是不會有人的。如果你是一個員工,則要把單位的工作做好,把老板交給你的工作做好,你才會有前途。
學佛的人99%都心地善良、單純,但是很多人在爲人處事的時候卻一塌糊塗。你人好、心好,還要表現手法好,才是真正的好。你人好、心好,爲人處事的方式方法那麼差,誰會相信你真好呢?所以我希望東華寺的小和尚不僅人好、心好,還要在爲人處事的方式方法上再加上一個好——好上加好。人家說好馬出在腿上,好人出在嘴上。如果你說話不講究技巧方法,不注意口德,說話往往容易傷到別人。學佛的人應該是人類道德的典範,任何方面要做到最好,做到完美。
這次夏令營在總體協調和細節安排上還是有一些疏漏。究其原因是沒有一個統一的指揮。搞活動,無論大型活動還是小型活動,策劃是策劃,指揮是指揮,策劃完之後,就由總指揮來執行。總指揮必須把整個活動的程序和細節安排告訴大家,並監督每一個環節,讓整個活動一環扣一環,有序緊湊地進行,中間不能有間斷。要做到這一點,每一個環節、每一個細節都必須有明確的分工和專人負責,每一個環節之間也必須有人協調,任何細節都不能疏忽和遺漏。
要做到這些,總指揮必須獨裁。如果總指揮表現得很民主,遇到問題都是:你看著辦吧,你決定吧,我尊重你的意見……這個活動一定搞得一塌糊塗。搞任何活動,只有獨裁的人才能出精品。凡是精品都是獨裁的人在操盤。獨裁的人心非常細,不相信別人,他會把每一個程序、每一個環節、每一個細節都交代得清清楚楚,然後操練了又操練。最後開始實施的時候,他會監督每一個環節,檢查每一個細節的工作,以免出錯和遺漏。
一個大型活動幾百…
《如何來人才》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