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外同體
我每天早晨的微博都是針對東華寺的現狀有感而發。多虧有這麼多反面教材,否則還真的不知道寫什麼好。這段時間讓我深刻地感悟到——佛真的是魔來成就的。
但是有幾個人經受得起魔的考驗呢?如果將修行分作十步做爲圓滿的話,一般的人走到第叁步就敗下陣來,稍微有點意志力的能走五、六步,走到第七步的,真的是少之又少,更不要說第八步了。通常都是在原地踏步,以爲自己是在借事煉心,實際上都是在不斷地增長我執。
就說我們東華寺的幾個有代表性的出家人,非常有道心,但是他的道心還不如他的我執大。有人看到的是他的道心,有人看到的是他的我執。我執大的人修行,不是在修道,而是在修我執。修道是去我執,而更多的所謂的修道人,都是用我執在修我執。他每天也夜以繼日地用功,有的甚至日中一食,講起話來讓一般人聽起來很有道理,但是行家一聽就另當別論了。
盡管有時我也自稱一下大師,但更多的時候是自謂小師。世間有很多人雖然不信教,但他的所作所爲不僅符合教統,甚至超過教徒的修爲。我一直認爲,一個人所謂的改變,是因爲環境不允許,一旦環境許可,他會一如既往地我行我素,原態畢露,依然會回到他過去的原始點上。看到大家的這些現象,我越來越認可古德所言,真的沒什麼好修的。健康的思想、正派的作風、良好的習慣你如果不建立起來,你想開悟是不可能的。這些惡習拖得你連路都走不動,還談什麼明心見性!
一個人的家庭背景與家庭教育非常重要。之所以我們這麼多人往佛門裏鑽,是因爲我們都是社會上的失敗者:社會上的那條路走不通了,不願意走了,走得很辛苦很艱難了,走得不愉快了,不夠春風得意了才走佛門這條路。所以走佛門這條路的人,大多數都是心理極度不健康,甚至是異常極端的人。但凡有一點點成就的人,他的內心的確是發生了一些變化。打坐時我常常想到東華寺的出家人,個個都非常有特色,難怪祖師說,五百羅漢五百個樣,每個羅漢都是非常有特色的人。東華寺目前就是這樣,與其說每個人都有道心,不如說每個人都在堅守著我執。好在我們真的有信仰,不會刻意去做壞事,除非無明引發而做錯了事。
你看森林裏的樹木,有些會莫名其妙地扭曲著往上長,而更多的樹則是筆直地往上竄。同一片樹林,爲什麼有的會歪七扭八畸形生長?是土壤的原因呢,還是風向、日照的原因?
答:佛說衆生平等……
師:佛祖是說衆生平等,人人皆有佛性。可是,爲何一片樹林都是筆直挺拔,唯獨個別的它會畸形?環境永遠是一樣的,是最公平的,只是每個人的內心世界千差萬別而已。大家同處一個地球,沐浴著同樣的陽光,生長在相同的環境中,爲什麼有的樹挺拔,有的畸形?其實都是自身的問題。請問是什麼問題呢?
答:心性的問題,自身的力量大過大自然的力量……
師:同樣的春風秋蕩,同樣的日月精華,同樣的土壤雨露,爲何單單少數的樹木會畸形?同理,我們兩百個人同吃一鍋飯,同念一本經,同在一個殿堂裏靜坐,都是釋迦牟尼佛的子孫,爲何我們對同一部佛經有不同的觀點?在同樣的環境下大家都一樣,而個別人存在的形式和表現手法卻不一樣。就樹木而言,因爲它沒有融入同樣的環境,它對抗過環境,無論對抗了多少,在它身上都會留下痕迹——畸形。就人而言,少數人因爲太有思想,他就好表現,總想標新立異抗拒環境,結果要麼出類拔萃,要麼成了異類。就像我們山上的松樹,更多的是被動地接受環境,只有少數要麼超然挺拔,要麼成了畸形,堅硬無比,做劈柴都不好劈用。非常有思想,但又不符合道統的人,在他身上表現出來的就是滿身“釘子”。而合于自然生長的樹,就像森林裏的好木材,你是找不出樹釘子的。所以,當一個人不能和道統保持一致時,必然會持某種抗衡的態度,其結果要麼成爲優秀分子,要麼變成糟粕而被淘汰。所以更多的人和更多的自然界生物都是隨順條件而自然生長。
我們從小在父母身邊,最了解我們的是父母,乃至我們的每一個起心動念,父母親都看得很清楚。但是孩子長大有思想了,就不能泯滅他的思想,因爲他畢竟是一個獨立的生命體,他也需要獨立。尤其當一個新的生命體逐漸成熟的時候,他會更加自以爲自己獨立了。拿佛家的話講——“超佛越祖了”。
在我們修行、學習做人的第一個階段,我們感到迷茫,感到自己很渺小,在人生的道路上很徘徊,不知道該怎麼走;到了第二個階段,發現道路如此簡單,我們很快上路了,找到了光明大道,甚至認爲自己很快地走到了人生的頂峰,圓滿了;再繼續下來,又開始迷茫了,會認爲難道就這些嗎?不過如此嘛!沒有什麼好追求的,沒意思。在此階段會停留一段時間,期間會感到悲觀失望。如果你到了這個階段能調整心態,平靜下來繼續靜觀,分析選擇,很快你會發現,在你眼前展現出的是一個無限廣袤的空間和一條灑滿陽光的大道,你有多大的力量都能使出來,你有多快的速度都可以放開,無論你用什麼方法,無論你有多大的力量,你都無法超越她、賽過她。只有在這個時候,你會真正地産生謙卑心,真正地認識到人的力量是那麼的渺小,而道德的力量或者說佛的力量、大自然的力量、上帝的力量、真主的力量,那就取決于你信仰的對象是什麼,是那麼的偉大!你會用你信仰的對象的語言來闡述你此時的心境:信主的會說,主啊,你是多麼偉大,我是多麼渺小;信佛的會說,佛啊!你是多麼偉大,我是多麼渺小。在此階段,你會在相當長的一個時間內臣服于她。過了這個階段,你會發現:你就是她,她就是你。盡管你在禮拜佛,禮拜你的上帝或真主,實際上,此時你所産生的心態就是——你在禮拜你的自性,禮拜你自己,而且是那麼的心甘情願,那麼的認真、虔誠,那麼的必然!除此之外別無選擇,更無它徑。
但是,有幾個人能走完這個過程。在修行的路上,有時侯真的是把我們折磨得筋疲力盡,無論你的心力有多麼強大,你的體格有多麼強壯,你的抱負和志向是多麼的宏大高遠,就像一個跳進大海的人,自然而然地你會認識到自身的力量是那麼的有限,你必須和它融爲一體,你才能真正地擁有無限的力量,無論是體力還是心力,乃至金錢和地位。
在這個階段你什麼都會擁有。此時你若把所有的這一切只是當作工具,你就會做它的主人。可是有極少數的人,在第二個階段似乎也獲得了世出世間的一切,但是你不會做它的主人,不會使用它,駕馭它,甚至不會敬重它,那你很快就會失去它。
我曾說,你之所以沒有財富,是因爲你不懂得理財。何時你會理財了,你就該擁有財富了,你也必然會有財富。你現在沒有財富,你不要抱怨沒有財富,只報怨你不會理財。你如果會理財,至今你怎麼還會是個貧窮的人?你如果會讀書,你怎麼不是一個知識分子?就像在生活中很多人會說,我怎麼沒碰到美女、帥哥呢。你懂什麼,尊重什麼,你就會擁有什麼。 有些人的人生道路非常坎坷、貧窮,我們看到的只是表面現象,你有智慧就能看到根上,爲什麼他的人生如此貧窮坎坷,甚至那麼不幸,都是因爲“什麼”,才有了“什麼”!世間萬物皆逃不脫因果。因果並非只是宗教的專用名詞,因果構成了世間萬事萬物。
我曾和一個大學教授辯論過,我說哲學思想就是因果思想,因果思想就是哲學思想。他說:“我們是研究哲學的,是唯物主義。不像你們佛教徒、宗教徒,相信因果輪回報應,是唯心的”。迄今爲止,我一直堅持這個觀點:哲學思想就是因果思想,因果思想就是哲學思想。
看到不幸的人,我們會産生憐憫和同情,有時我們會伸出援助之手。從表象上看,我們的確幫助了他,讓他受益了,他的日子暫時好過了。我們在幫助他的同時,對一個有信仰的人而言,成就的是自己的慈悲心和福報功德,對一個世間俗人,成就的是他的名氣和地位。衆多的慈善家,因爲他們廣行慈善,才獲得了那麼多的榮譽和頭銜,這些都源自于因果關系。因爲你付出了那麼多,自然你就應該擁有那麼多。而受者呢,因爲你沒有付出這麼多,你就不會擁有這麼多,所以你就沒有能力施與別人,你就變成了一個受者。雖然我們知道施比受更快樂、更高尚、更自由,但是多數人還是甯願變成一個受者。
人在一生當中,雖然經曆了無數個階段,每上一個臺階真的是千難萬難,都要脫好幾層皮,越往上走,越是艱難。就拿我個人來講,這次不是閉死關,有重要客人時還要接待一下,寺廟的事情還要處理一下,盡管是方便關,由于每天有幾個小時在靜坐,所以和過去閉死關的感覺是一樣的。在此之前,很想閉關把自己封起來,可是在山上呆了這二十多天,感覺在這種狀態下要讓自己的心態和心性有所進步,那將是非常非常困難的。可是在外面每天接觸那麼多人,的確很煩。來到我身邊的人,都認爲自己是帶著重大的疑惑和問題,就他們而言的確如此,而在我看來卻是同樣的一個問題。和我一樣都是心態沒有轉變過來。有的是沒有意識到,有的是認識到了,但轉變不過來。
也許你們打坐時都渴望有境界,實話相告,我今天禅定當中的境界和我十五年前的禅定境界是一樣的,當初看到什麼,今天依然如故,不管你怎麼用功打坐,也無論你如何用心打坐,還是十五年前的境界。心態和觀念的轉變要想靠禅定中的境界來完成,很難,甚至是不可能的。除了外界的暴風驟雨,驚濤駭浪,的確沒有第二個方法可以幫助你轉變心態。但是,有幾個人能夠接受外面的大風大浪呢?十有八九都被打翻打死掉了,變成了逃兵。
當我們沒有降伏腿的時候,那麼渴望降服腿,當我們降服腿後,發現降服腿的力量和降服心的力量相比,真是太渺小太不值得一提了。降服我們的心念和我們的惡習是如此的艱難!我們都期望有境界,天天渴望眼前放光,希望每天能住在境界裏…
《內外同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