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處逢生
你們想聽什麼呢?今天好像沒有靈感,打坐多了腦袋空空的,什麼也不想說,覺得都是廢話,沒有必要。能明白的不需要多說,不明白的,你再怎麼說他也不會明白。很多事情我們以爲用心了,努力了,明白了就能達成,就一般事情而言是這樣。但是就學佛、就玄學和形而上學而言,不是你努力就可以明白的。這個明白是與生俱來的,真的要靠我們多生累劫遺留下來的慧根。佛教講的“心領神會,無門爲門,無法爲法,無聲勝有聲”都是形而上的,它已經超越了語言和意識範疇。“道”本身就是形而上的東西,語言只相當于梯子,其作用是有限的,它只能把你送到一定的高度就再也送不上去了。
佛教講,要離開心意識來參。心意識就像樓梯,到了一定高度就用不上了。因爲心意識還是屬于頭腦範疇。剛入門學習一些基本方法時,尤其是針對生理上的問題,確實要靠有爲法,靠言傳身教。當進入靈修階段,言傳身教也用不上了,此時越是用心,離道越遠。所以看到你們大家我不知道該講什麼了。這次剛上山閉關時好像還有很多話和大家說,過了這一個月好像沒話了。沒見到你們的時候,像是有幾句話要說,怎麼一見到你們反而覺得什麼都不用說了——該懂的一定會懂,不懂的他還是不懂。
BW在兜率天做飯給我的感受很深。雖然她很渴望進步,也很努力,她向你求學也很虔誠,但事實是,教完之後你發現,她根本沒有錄進去——做事時還是她的那一套。想改變一個人幾乎是不可能的,除非對方受到了大的打擊和創傷,無論他往哪裏走都走不通了,實在沒辦法了,不得不調整思路重整旗鼓另開張,只有在這個時候他才會蛻變。只要有一點點空間,他都不會蛻變,都會我行我素。
如果你所處的環境空間很大,道路很多,對你來講這不是一件好事:你想在修行上真的有所成就,想修行成佛,那是不可能的。你想突破自我、明心見性開悟成佛,你必須把自己置之于死地而後生。沒有一點退路,只有唯一的一條出路還是一個狹縫,這個狹縫你擠不出去,就沒有生存的希望,只有擠出去才能重見光明,才有希望。如果你面臨多種選擇,無論你選擇哪一個都是錯誤的,除非你的身心被逼到這個唯一的一條出路上。你們目前面臨的是否有很多條路讓你選擇?我們先抛開你的生活不談,只講你的修行,如果你面臨著很多出路供你選擇,無論你選擇哪一條路都是錯誤的。
真正要開悟了生死,只有一個狹縫供你走。也就這個狹縫足以讓你重見天日,它是超越叁界唯一的一條光明大道。如果你目前面臨很多機遇,說明你的心離道還很遙遠,無論你選擇哪條路,它都不是通往解脫之道。盡管你通達了各個教派的經典,所謂的八宗通達,其實哪一宗都不通達。只有當你深深地覺受到目前已經無路可走了(絕不是面臨十字路口),你在這個階段還要掙紮許久,究竟多久因人而異,這要依個人的因緣和福報,有的人可能在這種狀態中一輩子,有的可能數年,有的可能數月就發現了這個狹縫,而且是在你無可奈何的情況下,你擠出了這個狹縫,只有此刻,你開悟了生死才有了希望。因爲只有在這個狹縫中,你所有的理想、欲望、包括你所有的惡習和種種的准備,才沒有施展的機會。你只有斷絕了讓它們發揮的機會,它才不會障你修道,才會讓你順利地通過這個狹縫。但是恰恰在我們面臨選擇時,多數人都是用我執在選擇,其結果都是選擇了“光明大道”。如果你超越了頭腦,不是用我執去選擇,你便會發現,這唯一的出路就是狹縫。就這唯一的一個狹縫,它上通33重天,下通十八層地獄。這個所謂的“狹縫”大時,如同祖師所言,可以“包容虛空”,小時“針尖不容”。但是,憑我們現在這麼粗的身心,要想擠進這個狹縫真的是千難萬難。何時你通過種種方法把自己的身心磨煉得細如繡花針,需要放大時,它瞬間可以包容宇宙,只有當你能夠達到這兩種極端的時候,你才能夠見到這個狹縫,並擠進這個狹縫。這才是真正的“一線天”!多數人面臨一線天時自然打道回府。只有極個別的人相信自己,相信師父,相信他的法,所以能順利地通過一線天。因爲在這種狀態下,的確不是靠自我的努力,你越努力,離她越遠,到此即是所謂的“言語道斷,心行處滅”,連師父也幫不了你。師父所謂的領你修行,也只是到了這一步他就該回去了,該撒手了。
修行初期,如果你善于形象思維,就會事半功倍。也許你會問,修行不是主張要離一切相嗎?形象思維豈不是有形有相了嗎?剛開始,因爲我們的心很散亂,如果你能將心住在自己通過形象思維構成的意境上,這對你修行會有非常大的幫助。但是,過了這個階段就不需要形象思維了,觀想就不需要了。即便是祖師說的“空掉放下”,也是通過觀想空掉觀想放下來完成。如果在你的心意識上連觀想空掉放下都達不到的話,你想進入實質性的放下和空無,會很難很難,或者說根本不可能。有爲的你尚且達不到,你又如何去體驗無爲的意境呢?實際上,各個教派的法門,在最初的修行階段都是通過形象思維,即佛學名詞“作意”來修煉,也即道家講的“有爲法”。開始都是通過有爲法通過作意把基礎打牢了,然後再把它推翻。作意也要分次第,如果你沒有掌握次第,上來就觀想空掉了,可能偶爾一次你能捕捉到,但是只要你的心靈稍微有一點波動,這種作意的空掉就沒有效果了。因爲你不是通過次第修上來的,所以你的身心很難穩定。
做任何事情都必須經過次第。有的人可能幾個月就結束了次第,有的人可能數年甚至一生。如果你沒有經過次第修煉,偶爾也能捕捉到道的影子,但是都不能做主。如果你的功夫是通過作意修上去的,你就能做主。東華寺現在還有很多常住,連打坐的有爲法都還沒有掌握,有爲法都不能栓住你的心,你都不能專注其上,你想推翻有爲法這個拐杖,怎麼可能!也許你偶爾坐的時候,頭十分鍾很清靜,但半個小時後,腦袋就像開運動會一樣不可收拾。這個有爲法就相當于拐杖,就像小孩子學走路時要扒著桌沿走一樣,學會走路後自然就不要拐杖了。
我們東華寺的常住都知道,上座打坐有叁步驟:調姿勢、調呼吸、調意念。如果這叁步你還修不到位,第四步與道相應,出現境界(沿途風光)都是不可能的。這些粗糙的沿途風光和消息你都沒有經曆,怎麼可能讓你出現一線天的境界呢?即便出現一線天,它也只是比較高的沿途風光。但是更多的人坐在這裏是心無所住,一部分人是由著自己渾渾噩噩,想住都住不上。他如果能住在一個妄想上也是一種定。比如說他專注地打了兩個小時的妄想,一旦專注在妄想上的定被覺察,他念頭一轉,就能定在正知正見上,也就是所謂的正定。還有一種人坐在這個地方,盡管不是渾渾噩噩,也不是很昏沈,但腦袋裏會出現上千種念頭,真的是胡思亂想,就像開萬人大會一樣。開大會疲勞了,他也能靜下來半個小時,當頭腦休息好了又開始熱鬧。這些現象都是因爲你在學打坐時不會抓住這顆心,這裏的心是指我們的頭腦和我們的思維,它還是一種妄心。如果剛開始用功時,你讓它順其自然,你所謂的放下萬緣就是連用功都放下了,這是最大的忌諱。尤其對一個初學者,我們告訴他什麼都不要想,那怎麼可能呢?我們的頭腦已經非常熟練地打了幾十年的妄想,妄想已經成片成勢成氣候了,你讓他什麼都不要想,這可能嗎?
即然如此,你不如主動給頭腦建立一件事情,讓它去想這唯一的一件事。盡管這樣你都很難做到,但是你必須持之以恒地、長期地訓練一段時間,每天打坐時你就主動想一件事情。如果你不主動想一件事情,它就會主動想一件事情。它一旦主動去想一件事情,那就會想到百千萬件事。你主動想一件事情,你主動讓它幹一件事情,它也達不到想一件是一件,他也許會叁件五件十件,但是總比信馬由缰地讓它主動去想無數件事情要好得多。比如你主動生起一念,主動捆住這一念,就讓它住在上面,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你所謂的有爲法才能修得上手:念佛的,這時才真正地入門了;打坐參話頭的,開始感覺到什麼叫參了。因爲參話頭首先必須專注在話頭上,只有把妄念集中在話頭上你才能參。要參,首先要能止于其上,不能止,你參什麼話頭?就如同你分析萬行,你首先要把萬行鎖進你的意識,你才能判斷他。如果你不能把萬行鎖定在你的意識上,轉眼你就會想到二行,甚至叁行,那你就無法分析判斷萬行。因此,參究任何問題,首先要能夠止在這個問題上,才談得上參這個問題。
頭腦還是六根作用的産物,屬于比較粗糙的意識。平時你無論用眼睛看,還是用耳朵聽,都是靠意識在支配,你要想讓前五根暫時關閉,就必須讓意識(意根)迅速地承擔起前五根的能量,全部地集于意根一身。這樣你前面的五根才能達到視而不見,聽而未聞。
閉關就是通過有爲法,咔嚓一下切斷前五根,把前五根的力量全部交給意根。所以,凡是閉過關、打過坐的人,他的意識都非常活躍,其意根相對前五根而言非常鋒利。而不打坐的人,其意識全部分散在六根門頭。只要你有過靜坐,相對地你都會把前面五根的力量或多或少地傳遞給意根,所以靜坐的人捕捉信息會非常迅速。
所謂的開智慧,無外乎把前面五根的力量交給第六意識。這個道理就相當于,本來六個人的力量,前面五個人都給了第六意識這一個人,所以第六意識的力量就非常強大。當意根的力量稍微能夠停息的時候,第七意識又開始活躍了,但必須是一層一層地傳遞。因爲所有的分析判斷主要靠第七意識,這個非常活躍的第七意識就成了“是非精”。因此,當我們的身心集中在第七意識時,我們必須學會不起心動念,不去分析,不去判斷,並有意識地作意,保持覺照,觀想你心目中的本尊:修禅宗的,本尊是空,這時你就刻意觀空;修密宗的,很多人以大日如來爲本尊,這時你就觀想大日如來…
《絕處逢生》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