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絕處逢生▪P3

  ..續本文上一頁入定就是訓練死亡,如何死亡我做得了主,即我學會了死亡。我看了那麼多書,我覺得就這個和尚回答入定最准確:“我做的了主的死亡,我學會了死亡,”這就是入定。如果生前我們學會了入定,臨終時你怎麼會恐懼呢?你不可能恐懼。之所以你恐懼是因爲你不知道自己要到哪裏去。就是不知道自己如何死。如果你生前學會了如何死,並去過臨終後你該去的那個地方,當死亡真的來臨時,你不是恐懼,而是歡喜:業消完了,我和你們的緣終于了了。

  有時我們心中的理想很大,可這一世並沒有發願,爲何生來就有那麼大的理想和抱負呢?這的確是無量劫以前我們曾經發的宏願,但都沒有實現。所以這一世我們還在努力促使因緣達成我們的夙願。

  我看你們好幾個人已經在昏沈了,這個心提不起來,腦袋缺氧就會昏沈,你如果能把心提起來,氣血就跟著上來了,因爲氣血只有在一定的流速下才會産生氧。氣血流速減慢,血液裏缺氧,腦袋就會昏沈。爲何我們主張吃素呢?一則是爲了培養慈悲心,減少殺業;少造業就少豎冤家。二則是吃素血液比較淡,流速一快就能産生更多的氧,腦袋供氧充足就不會昏沈,老了也很少會得癡呆症、健忘症。

  你們新來的居士有什麼疑惑,借此機會可以說出來一起討論。

  居士:無記定和斷滅定與昏沈和散亂之間有什麼關系?

  上師:昏沈、散亂都意味著還沒有專注在一個點上。你如果專注在一個點上,絕對不會昏沈散亂。如果我們修道的心如同我們父母剛去世的頭幾天,悲痛欲絕,難以入眠,就不會昏沈。父母喪事期間我們爲什麼睡不著覺,難道不缺覺嗎?因爲你的心提起來了,所以就不需要睡覺。用功也是這樣,我們用功稍微緊一點,把心提起來,就不會睡覺。

  你問的無記定和斷滅定,它們是不同層次的定。就是到了一定的高度後念頭丟掉了,人坐在那裏發呆,就像白癡,既沒有打妄想,念頭又不在這裏,但也沒有走出去,實際上就是覺照丟掉了。

  問:這個時候連影子都抓不住。

  上師:如果真的有功夫,他會連影子都帶回來。修到一定的高度就不是我們去修道了,而是道在修我們。我們現在一打坐,眼前一片漆黑,我們想盡一切辦法去修道,去修境界(修道就是修境界),等把這個境界修來了,我們吃喝拉撒甚至睡覺,裏面的境界都不停,真的是揮之不去。本來我們不想看這個境界,但它的力量太強大了,它把我們卷進去住在其上,這個時候就是境界在修我們,就是道在修我們了。社會上的財色名利此時很難讓你動心,因爲道有足夠的力量讓你住在它的上面。但此時也不算究竟。五陰裏講的色受想行識,看到光,聽到聲音,尤其是看到光,還屬于色陰區,屬于色陰境界。色陰的境界也只不過是超越了五濁裏面的劫濁——色陰的範圍即是劫濁的範圍,突破色陰你也只是超越了劫濁階段。而聲音只不過是五濁裏面的劫濁,接著是見濁。劫濁、見濁、煩惱濁、衆生濁、命濁,這五濁是針對五陰,你修完並超越了五陰,你才超越了五濁惡世。

  當時在終南山修道的道宣律師就是住在了色陰區裏,無論他打不打坐,任何時候他的眼前都是一片大光明藏,感得天女來給他供奉天食。鸠摩羅什就對他說,你這還是在色陰區,離道還遠得很,你只是超越了叁大阿僧祇劫,煩惱相對地少一點而已。他不過是沒有住在紅塵裏,而是住在了色陰裏。就修道而言,道理是一樣的,只是住此未住彼而已。所以,一般的修行人在超越大光明藏時真的是千難萬難。在坐的沒有幾個人處于色陰範疇,多數人都是眼前一片漆黑。爲什麼眼前一片漆黑呢?六根一是不夠靜,二是不夠清,所以性光發不出來,更不要說聽到宇宙之音了,就是聽到宇宙之音也不過是受陰範圍。

  問:我有個問題想請教您。祖師大德們非常注重立功立德立言,很多祖師雖然沒有徹底圓滿,但是生死已了,當他再來時還要做這件事——繼續立功立德立言。比如說虛雲長老,傳說他是寒山大師再來,我在想,他今生做的這些事情也並沒有蓋過寒山大師的證量,他再來幹什麼呢?還是同樣的來了生死呢,還是來立功、立德、立言呢?如果要成佛,生生世世都要再來嗎?

  上師:如果他有這個願,他就必須來;如果他沒有這個願,他就不需要來。他有這個願,來做這些是給衆生看的,他本人早已不需要了。但是他來,他要弘法就必須做這番形式上的東西,否則大家會認爲他沒有修行。我常說,你們千萬不要認爲萬行閉了幾年關就有修行,不要認爲你們沒有閉關就沒有修行,那就大錯特錯了。相反,我閉了幾年關,只會增加我執。你們沒有閉關,你們就沒有炫耀的本錢,你們就不會有這方面的我執,在這方面比我相對要謙虛。因此,有形有相的東西做的越多,越會增加我執。你什麼都沒有做,相對來講你會比較謙虛。如果你懂了這個道理,也許就不會出現這方面的問題。但是多數人,有形有相的有爲法修的越多,我執越大。

  記得有個所謂的大修行人,他在傳記裏說,我僅灌頂就有兩百多次,有兩百多個活佛加持過我。他非常引以爲豪,到處炫耀他被灌了兩百多次頂。我心想,你也夠笨的,兩百多個活佛給你灌頂,也沒把你給灌明白。要是我會很慚愧,兩百個大師給我灌頂我還沒有開竅,怎麼好意思說呢?如果只有一個大師給我灌了頂,我還有理由說他沒開悟,兩百個大師中還沒有開悟的嗎?所以他做這些事情已經完全流于形式上的需要,在心態上又徒增我執。

  如果他這一世真正地大徹大悟了,可以做得了主了,下一世“來”與“不來”他都做得了主。當他下一世來度衆生時,爲了讓衆生信服,他還要重演一出戲,比如苦行持戒,因爲衆生相信自己的眼睛,認爲釋迦牟尼佛是在雪山苦修六年才能證果。

  問:是不是他在皇宮裏已經證果了,還是說他在之後才證果?

  上師:我們每轉世一次,我們的四大的確需要經過一番苦練。我剛講了,人體裏面有叁股力量,第二股、第叁股是不需要修的。你只要借助這個軀殼,你都要進行一次重新的演練,否則你無法將這叁股力量合並起來使用。釋迦牟尼佛六年苦行,針對的就是色身的轉變,因爲佛性是不需要修的,但祂要借助色身發揮作用就必須進行一番苦練,使之合二爲一。

  問:師父,請問入定出現對話,還有一些感受,是屬于八識心田裏面的種子重新播放嗎?

  上師:它有可能是內在昨天的錄音今天播放出來,有可能是現在直接和宇宙的靈體在對話,我們如何區別是過去的錄音播放,還是現在和自然界的靈體在對話呢?這時你只要靜下心來,自然會知道。如果是你過去世的自然播放,通常都是一些智慧性的東西流露出來;如果是自然界靈體對你講的話,通常是叫你去做某些事情,很少會給你講法,講智慧。因爲我們的自性是不會聽外來的開示的,只有我們的頭腦才需要外界靈體的指點來做某件事情。

  居士:那有什麼方法可以不要見到這些靈體呢?

  上師:你如果不聽它的,不按它說的去做,它就不會幹擾你了。

  居士:有時身體感到不自在,但是控製不了。

  上師:所以說,我們到了一定程度就要有定力,不要被外界形形色色的聲音和顔色幹擾。你完全信它的話就會被它牽著走。很多自然界的精靈都會冒充佛菩薩來跟我們對話,指點我們,讓我們跟著它走。多數人都會信它,跟著它走。除非你是對經典教理很通達的人,無論看到什麼,聽到什麼你都不會被動搖,你始終會保持一個正定的心態,不受其左右。數次下來,外界所謂的信息自然就不會給你“指點”,幹擾你了。

  居士:師父,請問如果在睡覺前念菩薩名號,接著念叁字明,身上有點涼,然後感覺自己走出去了。出去後就感覺在念您傳授的六字明,借助六字明就可以到自己想去的地方,見想見的東西。遇到困難,念菩薩名號都可以化解。不知下一步會是什麼情況?謝謝!

  上師:(師笑)不知下一步是什麼情況,你繼續念。至于你在修行過程中看到的這些現象,一方面是我們下意識渴望這些,把外界的東西招感過來看到了,另一方面就是我剛才回答那位先生的問題,我們本身就具備山河大地所有的一切。當你身心清淨時,自然就會播放。所以在修行的某一個階段,我們什麼念頭都不要有,有一個念頭就會被鬼神知道。鬼神知道我們的念頭,他們就會投其所好。我曾多次給你們講過一個故事,有個老和尚住山修行多年,功夫很高,他經常要下山去縣城買東西。他只要想去縣城買東西,頭天晚上,縣城裏的皈依弟子就知道師父要下山買什麼東西,于是馬上買好放在家裏。師父下山一看,皈依弟子買的這些東西正是我想要的,師父很高興,徒弟也很高興。第一次,第二次大家都沒在意,時間久了,師父忍不住就問弟子,你怎麼知道我要下山和需要買的東西呢?那個皈依弟子就說,師父,不是我知道啊!只要您要下山買什麼的時候,就有人給我托夢,說明天師父要下山,需要買什麼東西,讓我准備好,師父一來挑著就回去了。師父聽了後非常感歎,反省自己修得不好,還在起心動念,連鬼神都知道自己什麼時候下山需要什麼,知道自己內心的嗜好和所求。由于這一念慚愧心,師父回到山上猛用功了一段時間。有一天又下山了,皈依弟子大吃一驚,哎呀!師父,你今天下山,怎麼那個東西沒給我托夢啊?于是師父很高興地調侃道,你那個師傅怎麼沒有托夢告訴你,說我下山需要買什麼東西。那個皈依弟子當天晚上就帶著這個疑問睡覺了。結果他所謂的另外一個師傅就給他托夢:不是我不告訴你,因爲你師父已經達到了無我的境界,他沒有念頭生起來,沒有靶子我就捕捉不到了。他已經能夠隨心所欲,隨起隨現隨空。

  所以我經常告訴我身邊學佛的人,你想要做什麼,馬上就去做,做完就空掉,這就是一個禅者的風範。如果你作爲修行人,這點在你身上都沒有體現出來的話,那你的內心和道完全就是相違背的。修行人要隨起隨做隨空,想…

《絕處逢生》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