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了不起眼的小事。因爲你的能力增長了,視野開闊了,站的角度更高了,再做同樣的事情就會覺得很輕松。于是你就過了抱怨期,接下來就是輕松,再做類似的事情就是好玩了。當有人問你在幹什麼,你會說:“沒幹什麼,在玩呢。”凡是成功的人都懂得如何在他的領域裏玩。玩是人生的最高境界。這個“玩”不是無事可做,一事無成,而是得心應手,遊刃有余。所以明明在做事,卻跟人說:“我在玩。”他的確是在玩,玩這件事,因爲沒有任何難度和壓力。他已經突破了第二個階段。
人做任何事,大到管理一個國家,小到經營一個家庭,當達到玩的境界時,想立功就立功,想立德就立德,想立言就立言。如果處于第二階段,想立什麼都是妄談空談。而第一個階段什麼都不必談。可是,又有幾人能熬過第二階段呢?一個人要成長成熟爲社會做貢獻,說難也難,說容易也很容易。
如果你適應不了這個階段,不幹了,以後做別的事也會經曆煩惱的階段,也一樣突破不了。如果你突破了,考驗過關了,以後再經曆這個煩的階段,刹那間就過去了。所以說你做一件事就等于做一百件事。因爲做一百件事經曆的喜怒哀樂跟做一件事一樣。大到國家大事,小到家庭問題、個人的情感世界,都在引導著我們的喜怒哀樂、七情六欲。如果這些過關了,面對什麼事情都可以迎刃而解。雖然事情不一樣,但性質是一樣的;雖然對待和處理的方式方法不一樣,但道理是一樣的。所以你在一件事上突破了,在所有的事上都可以突破;你在一個領域突破了,在所有領域都可以突破。所以大家以後不要說:“我是和尚,我不懂俗人的事。”,咋一聽似乎有道理,其實不然。
什麼是俗人的事?什麼是聖人的事?俗人做事升華了,沒有私心只爲利他而做,就是聖人。你有聖人的思想境界,但不做事,誰也不會恭敬你。爲什麼衆生都崇拜觀音菩薩?因爲她千處祈求千處應。你有佛菩薩千處祈求千處應的胸懷,遇事能盡自己最大能力去做,即便能力不足,也足以受人尊敬。觀音菩薩也不可能滿足所有衆生的需求。大家說說如何才能實現自己的願望?
答:改變心態。
師:改變心態就能滿足願望?什麼是心態?說到底就是你的人生觀。如果一二叁不談,就直接談第四點——心態、爲人處事,你的人生觀一定是虛的,只是一個方向,盡管你的定位很高,但不過是空中樓閣。只有通過堅持不懈的無我奉獻,你的人生才有價值和意義,你的人生定位和取向才是正確的,你的願望才會實現。
HF和我說過好幾次他很煩。我心想:還不錯,知道操心了,會操心才會煩。我知道東華寺有幾個小和尚有些小煩惱。實際上這些小煩惱算什麼?我都經曆過。什麼是成功的人?成功的人是經曆了無數次失敗始終不氣餒,不放棄的人,只有這樣的人才會成功。人有煩惱意味著什麼?意味著進步。有煩惱說明眼睛會觀察了,頭腦會想問題了,心裏在挑擔子了,學會負責任,進入角色進入狀態了。如果沒有進入狀態,袖手旁觀,發生的事都與我無關,就不會有煩惱。但是只要突破了煩惱,接下來就是喜悅,做事就娴熟,就能舉重若輕,遊刃有余,就是在玩了。
所以有大煩惱就會有大開悟,沒有煩惱是不可能開悟的。出家人難得碰到事情,碰上了不要抱怨,要調整心態,心平氣和地面對,境界再高一點就歡喜奉行。遇事不願意面對,說一千個理由一萬個理由,無非就是“我不適應,我不喜歡,我受不了……”這些都是我執的體現。遇事,只要勇敢地面對,我執就突破了。做人,哪有不做事的道理?只要活著就應該做事,借事修煉,借事檢驗自己這顆心。人離開了事是沒辦法驗心,沒辦法成長的。只有借助事情才知道自己達到什麼高度、什麼境界,才能讓自己成長。所以在武俠故事中,一個大俠遇到另一個大俠會非常高興,因爲終于有機會切磋武藝了。一個俠客藝不如人,輸了並不悲哀,悲哀的是沒有機會出手。
所以我一直提倡一種理念:不會做事是你沒有經驗能力不足,有事不去做是你心態有問題。不會做事、做不好事是能力有限,我不怪你,不會說你,是我沒有給你舞臺,讓你鍛煉的機會太少了。但是有事不去做,我就要罵你了。爲什麼日常生活中有兩種人,一種是高興地接受事,面對事,處理事,然後放下事;另一種是有事就抱怨,煩惱,躲避,找一大推理由證明此事與他無關,沒辦好是別人的原因呢?生而爲人,無事可做,沒有機會做事,是很可悲的。活了一輩子都不做事,不是空耗光陰,虛度人生嗎?有些出家人說他不做事是在修煉。離開了人和事,你能修煉什麼?你說修定力,定力是心的定力,沒有接觸人和事,怎麼檢驗你的定力?一坐幾個小時,是心在坐還是身在坐?
HZ:師父當初閉關時,是身在坐還是心在坐?(衆笑)
師:(笑)你先回答我的問題。
HZ:身心都在坐。
師:可很多人身坐在這裏,心都不知跑到哪裏去了!是不是啊?無論如何,領導讓你做事,說明他相信你能把事情做好,你能把關。領導相信你不外乎兩個原因,一是相信你的能力,二是相信你的人品、你的忠心,相信你不會把事情搞砸了,不會出賣他。
做事就是在體現自己的能力和人品。能力容易體現、展現出來,但人品則需要通過事情來證明。人最大的悲哀是沒人信任你,最大的成功是別人都信任你。一個人到哪裏很快就讓領導信任你,不提防你,你就成功了。能讓領導很快相信你,接受你,就是你的能力。所以領導吩咐你做一件事,你找一千個理由說幹不了,不如找一個理由做好給他看。領導讓你負責這件事,是讓你去解決問題。假如沒有問題,沒有困難,派你去幹什麼?派你去享福嗎?也許現代人的心態是這樣:領導很信任我,很關照我,派我去沒有困難的部門,讓我去享福、撈油水。
但君子不這樣想。過去的武將越是有困難越要爭當先鋒。沒有困難你派我去是對我的羞辱;越是有困難,越是生死攸關的時刻,你派我去,是對我的信任,我會不惜代價,絕對不辱使命,給領導一個滿意的答案。曆史上有很多這樣的情況:大帥派先鋒官出征,往往是派他最信任、能力最強的。爲什麼這種人不怕危險,甘當先鋒呢?因爲他懂得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危難關頭、千鈞一發的時刻,最能體現一個人的品質和能力。
我給你們舉個例子。今年我們東華寺的一個出家師出去建廟,最近給我發信息說:人在人情在,師父你快來吧,我很艱難。我過了一個星期才給他回信息。回得太快了,他體會不到建廟的酸甜苦辣;回得太晚了,怕他熬不住。他才去兩個月就開始煩了。我在這裏十年,期間歡喜過,煩惱過,憂愁過,抱怨過,甚至動過嗔心,哭天罵娘都有過,但我咬著牙走到了今天。
這個世界誰都不欠誰的。緣聚,大家走在一起;緣散,彼此分道揚镳。所以大家以後出去開山,人家幫你,是因爲跟你有緣,覺得你有能力,人品好,有願力,值得幫,你要感恩;人家不幫你,你也不要埋怨、抱怨,要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東華寺是2006年的9月開工的,開工時我手上只有八十萬,一下進來八個施工隊,500多人在這個山谷裏同時開工。當時其他人都擔心這麼多人萬一停工怎麼辦?我對他們說沒問題。沒錢我就向韋陀菩薩要,向護法山神要,反正要付款時就有人送錢來。剛開始送來的錢不夠支付工程款,但是熬過了2006年到了2007年,信徒來這裏一看,滿地都在開花,機器轟鳴,車水馬龍,熱鬧非凡,發現萬行確實是在幹實事,不是在忽悠大家,也就真的出錢出力了。如果你只說不實幹,信徒是不會真心資助你的。
當一個人爲了理想抱負,能委曲求全,忍辱負重,打落牙往肚子裏咽時,人家都會佩服你,敬重你,扶持你。誰願意幫一個沒有抱負、沒有理想、沒有心量的人?
做事不要想著爲所有的人負責,爲一個人負責就是爲大家負責。想爲大家負責,結果對誰也負不了責。這是一種微妙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如果你沒有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就會說:“我要爲大家負責。”如果你懂得個中微妙,就只爲一個人負責,爲你的老板、上司負責。在寺廟裏知客就爲當家負責,當家就爲方丈負責。如果知客爲方丈負責就會亂套,就不是按規矩走,按道走。
所以我們身邊有什麼樣的人,最後發展到什麼樣的結果,都取決于我們的爲人處事。各行各業最後的競爭較量,都是個人人格魅力和綜合素質的競爭較量。至于其它因素,如經濟、人脈、地位等都是外援,都不重要,過了外援階段就會進入真正的比拼階段——個人魅力。
當一個人的人生觀不正確時,就可能遇到很多挫折和困難。期望的事情做不成,只能在自己的人生觀上找原因,因爲人生觀決定了你爲人處事的方式方法。通常一般人遇到困難都是先抱怨一番,然後才會冷靜下來處理問題。包括國際戰爭,最後也不是靠打來解決問題,打只是第一步,最終還是雙方心平氣和地靜下心來,在圓桌會上達成停戰協議。但剛開始一定是誰都不服誰,要經過戰爭較量才會上圓桌談協議。如果雙方都能預先看到第二第叁第四步,一看到底,就不需要經過戰爭較量,付出慘重代價後,才回到最初的出發點進行談判。人都是用我執來做事,用不理智的自我來做事。只有一較輸贏付出慘重代價後,才會變得理智。
一個高手一出手就知道結果,或者未出手就知道結果。但遇到的不是高手怎麼辦?只有陪著他走過程,而且還要放慢腳步走完一二叁步,否則他根本不會相信你的話。只有走完了過程,證明你是對的,他才會相信,認可你。所以盡管聖人先知先覺,很多時候也只能假裝不知,陪著衆生走一走,試一試,陪著他折騰,陪著他玩。就像做父母的,看見孩子在玩危險的遊戲也不能阻止,只能在旁邊看著,摔跤時任他摔,只要不出危險就行。否則不讓他摔,他是不知道危險,不會吃一塹長一智的。
爲什麼東華寺的事我能不管就不管,讓你們折騰呢?大家要成長必須曆事,只要不離譜就行。我二十歲時,一個我稱他爲大哥的人告訴我:有毒的不吃,違法的不幹,剩下的怎麼折騰都可以。有毒的不吃是爲了保全性命,爲自己的理想奮鬥到底。違法的事不幹可以保持人身自由,繼續幹自己的事業。只要有毒的不吃,違法的不幹,誰都奈何不了你。直到現在我還在用他的這套處事理論。一個人有一套完整的人生觀,必然會有一套完整的世界觀。有了這些就知道如何給自己定位,用什麼樣方式方法去實現自己的理想,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和意義。
我經常說東華寺的小和尚智商都很高,就是不懂得爲人處事。第一堂課家裏沒有給他好的教育,第二堂課學校沒有給他好的教育,第叁堂課老板又沒給他好的教育。叁次都沒有受到好的教育,就跑到東華寺來了。按說碰到了一張白紙也好教,可是這些白紙都成人了,又不好教了。叁次都錯過了機會,這次我把你們叁次的課都補上了。但是叁次課放在一起上,你們可能承受不了。我得用重鞭子打,重錘子敲,才能把你們內在定型的力量扳過來。有一部分和尚盡管不懂得如何爲人處事,但腦子已經被概念堆滿了,所以怎麼教也輸入不進去,這種人想進步就很難了。一個人想進步,就不能固步自封,固守舊有的觀念,而要把自己敞開,只要是對的,自己沒有的,都要收攬過來。很多人給自己定性:我做不到,我就是這個水平。他就不想一想:沒有水平,我爲什麼不努力去達到這個水平呢?還有一種人是:水平不夠,我就努力提升自己的水平。他不會因爲水平不夠就否定自己,拒絕面對,不去提升自己。
小和尚智商都很高,縱然有佛性,不懂得方式方法,佛性也體現不出來,體現出來的都是人性,而且是人性陰暗、扭曲、不健康的一面。大家要通過方式方法把佛性展現出來。佛性就是陽光的、健康的、積極的、向上的一面。佛性能展現出來是因爲沒有私心。既然你沒有私心,爲什麼不用最好的方法來展示自己的內在世界呢?
但是,即便方式方法對了也需要時間,花草樹木不到春天是不會發芽的,時間是成長的基本要素之一。人成長有叁個階段:氣態、液態和固態。第一個是氣態,揮發得快,成長得快。當有了點小成就後就開始轉化爲液態了。變成液態就揮發得慢了,進步也慢了。再繼續成長,有了名利地位後就變成固態,變得僵硬,不會再成長了。
所以要成長,就要讓自己始終處于氣態。氣是永遠包容,無孔不入,能上也能下的。液態能下但很難上。固態就不用說了,變成硬邦邦的實體,不能大也不能小,不能上也不能下。
東華寺很多人都很優秀。大家不要著急,我相信以現在的速度和方式方法,再努力二十年,個個都是人才,個個都會有大成就。都說和尚六十才得志。大家現在才二十出頭,不用著急,要逢苦化苦,不能化苦就會永遠吃苦。
釋萬行2012.07.09
《玩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