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會越來越親近、圍繞陪伴著你。他們看到媽媽臉上充滿了慈容,會覺得媽媽變得安詳、隨和、快樂,自然會主動親近你,你和他們的溝通也會變得親切了。你的子女、朋友、鄰居都會越來越多的出現在你的身邊,當然佛菩薩也會加持你。你的心也會很平靜,白天吃得香,晚上也睡得好,這就是修行非常好的一個結果。
你的子女對你不孝順,其實也並不僅僅是往昔的業力所致,也是與這一世強而有力的“我執”有關。那麼老人們今生所有的修行都應集中在對治“我執”上,令“我執”逐漸的減輕。一旦“我執”減輕,你的生活就開始輕松了,你的人生也就會幸福了。如果你希望日子過得幸福,就要把“我執”、“我見”的心放下,常常保持一顆清淨無我的心,並且虔誠地祈禱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是諸佛菩薩大慈大悲總集的化現,顯現爲菩薩的形象來救度衆生。如果你多念一念觀音菩薩的心咒,也一樣會得到他大悲心的加持,也能成就和他一樣的境界。所以我們心中要具備一顆善良的心,努力令它增上。善良的心一旦發展到圓滿,即是大慈大悲心,也就成就了觀音菩薩的境界。
你能否擁有一顆慈悲的心,臉上能否經常帶著一絲笑容,口中能不能經常說一些柔軟的話語,關鍵在你每天要做心的訓練,在心中建立起正知正見,保持專心念佛,活到老,修到老,並使你的人生在修持佛法中畫上圓滿的句號。
我們要用正面、樂觀的心態來培養自己的清靜心。你認爲這是一個肮髒的社會,它就會變成一個肮髒的社會;你認爲它是完美的國土,它就會變成一個完美的國土。即使是遇見對你不好的人,但你常常觀察他的優點,他真的有一天就變成好人了。即使你周圍的人都是好人,而你卻習慣觀察他們的不足,久而久之,在你眼裏幾乎都看不到一個好人了。給你們講一個故事,這是漢地傳統文化上非常有影響的佛印和蘇東坡的故事:
佛印是個修行非常好的出家人,蘇東坡則是個有名的學者,他們兩個是好朋友,經常見面、聊天、喝茶。有一天,蘇東坡問佛印:“在你眼中,看我像個什麼”?佛印說:“我看你像一尊佛”。而蘇東坡對佛印說:“我看你卻像一堆狗糞”。蘇東坡回家後,將這件事很得意地告訴了妹妹。他的妹妹很聰明,于是非常遺憾地說:“ 人家是佛心,看你看一切都是佛;你是狗屎心,看人看什麼都是狗屎”。
我們佛弟子應當盡量忘掉過去別人對我們不好的事情,要常常憶念別人對我們的幫助,或爲我們做出的貢獻。第二佛陀龍樹菩薩也曾經在《親友書》中過:
當知心如于水面,土石之上繪圖畫,
其中具惑如初者,諸求勝法如末者。
意思是說,應如水上畫畫一樣,立刻忘掉過去別人對我們不好的事,或煩惱的事;要像石頭上刻字一樣,常常牢記別人對自己做的好事,或佛菩薩之功德。
所以對你不好的事要立刻忘掉,而好的事盡量存于心中。他們對你好也好,不好也罷,一切都已過去了,一點也不值得爲這些過去的事情而煩惱憂愁。就像是昨夜的夢境,好夢也好,噩夢也罷,到了今天早上的時候,都消失得無影無蹤,不值得任何回憶或執著。
我們應該了解培養清靜之心的價值及重要性。無論你住什麼地方,接觸什麼樣的人,在短暫人生裏,應該要樂觀地生活,保持清靜之心。如果你所說的事確實存在,那麼這就是業力,也是輪回。輪回的現象即是充滿痛苦之處。其實這些也許是件好事情,你越看到這些,就越能體會到輪回的過患。對個人而言更應該具有對解脫的渴望,對衆生而言則更應感知到他們的痛苦,從而能促使自己生起對他們的慈悲之心。
如今有些老年人習慣說我不想活了,趕快死去往生就好了。這種想法不正確,因爲除非是你有足夠的把握,或是達到了來去自由的境界,否則這不是那麼容易的事。你有沒有想過,要具備什麼樣條件的人才能往生?往生極樂淨土必須要具備四種因。佛在《極樂世界功德莊嚴經》雲:
阿難陀,若有衆生屢屢觀想如來身相,這是往生極樂世界的第一種因;積累衆多無邊之善根,這是第二種因;發菩提心,這是第叁種因;爲往生彼淨土而發願回向,這是第四種因。
所以作爲我們凡夫來說,往生極樂淨土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因此除非你具備往生淨土的四種因緣,否則千萬別想趕快死亡的事情。若是投胎成爲非人,或是墮入叁惡道的話麻煩就大了。佛說:
人身一失,萬劫不複
佛教告訴我們,人的身體是修行最爲殊勝的條件,在人身良好的條件下才能往生淨土。只有擁有人身才能解脫輪回,只有借助人身才能獲得成就,所以你怎麼可以選擇迅速死亡呢?這種想法是不負責任的,應該非常珍惜難得的人身,盡量在這個人身上建立往生的條件,在生命沒有結束之前積累足夠的資糧。如果現在沒有好好把握這個人身的話,要往生極樂淨土是極爲困難的事。
修行就像過河一樣,沒有船怎麼能到達彼岸?人身就像大船一般,如果你不依靠這個人身怎麼能往生?現在這個人身不斷地變化,越來越邁向死亡,《入行論》中說:
逝者如斯,日夜不停,
我的生命持續流逝。
一旦過去就不會再來——
我除了死亡,還有別的未來嗎?
所以哪怕一分鍾、一秒鍾的時間都要善待,都要珍惜專心念佛。人的生命就像一場戲般的短暫,更何況人已到暮年。佛經中說:
叁有無常宛若秋天雲,
衆生生死恍然一場戲。
人之壽命仿佛虛空電,
迅急流逝猶如陡坡水。
所以沒有意義的話不說,沒有意義的妄念要斷掉,沒有意義的事情要停止,一定要把身口意集中善用在佛法的修行上,令這個人身善始善終,並使它達到圓滿的佛果。
《《佛法,解決內心的方法》智慧的去生活 五、給老年人在生活中修持之建議》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