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顛倒”,臨終正念分明,決定往生,不必再雜修此法,反使心不集中,且看國內往生的人多數靠念佛自在往生,未聞有修破瓦法往生的,特供慧察。
四、四川色達帶回舍利,說吃一粒,可保往生,如此以釋迦佛威神力,何不使人都能吃到?我看還是應信願往生爲主,依《阿彌陀經》修持。但活佛也使善巧方便利益衆生、加持衆生,所謂“佛事門中,不舍一法”。吃了沒有壞處,也是一種助道、加持的助道因緣。[此處關于破瓦法和吃舍利往生的開示,是徐老對淨宗學人專修專念一門深入的應機方便開示,編者注。]
順祝安祥甯靜!
恒志 合十4月19日
建才仁者道鑒:
7月8日來信收到,勿念,近諒平安吉祥。
仁者能方便開示學人,甚好。至于在修行道路上進退定亂,常有變化是正常現象。關鍵是煩惱來時,照常處理,處理畢,就一切化空,心不留戀,逐步做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此心即清淨心,定力足,慧力自強矣。對身執著較重即是“我執”,凡夫的通病,故要修定慧以對治。常常念起即觀,能加座修也好,但也須放下化空,境來不理,隨緣應付,心不粘著,便是化空,心空、慧開、苦除,得自在快樂。
明慧的朋友是夙世可能做過道家功夫,故有飛升、自頂門而出的感覺(俗所謂走陽神一類),但此事容易著相著魔,目前請她修念佛法門,一切勿理,“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自然太平無事。其實打坐修心並不妨礙,就是種子翻出時,境界現前,不去理會它,能教她修六字大明咒也很好,不必驚慌、恐怖。久久,自然平安無事。
明慧的信未見到,人生無一不苦,總須看破無我,才能除一切苦厄,不學佛法沒有出路。近忙,故不一一。順祝隨緣自在!
恒志 拜啓7月16日
2000年書信:
建才仁者:
函及照片,均收,在此謝謝!下答所問:
1.一切罪業,都是自己心作,心生心滅,如幻如化,但既作之後,凡夫執著前境,便感苦惱而成苦集。如能忏罪和念佛轉化,則一句彌陀,能消八十億劫生死之罪,此念佛滅罪,實際上雖仗佛力,亦即自力,若自力不強、不相應,罪仍難消,故他力即是自力,畢竟不二。
2.“心本無生因境有”是凡夫境界,所謂隨境流轉。“心淨則佛土淨”是佛、菩薩境界,定慧力強,則心能轉境,凡聖界限,即在此“能轉”與“不能轉”。不能轉時,念佛、念咒,求佛加持,也是妙法。
3.學佛人雖心不分別,不起人我是非之見,但好壞是非仍了了分明,此即智慧,名自然智,體必有用故。若有定無慧,便非真定。
4.魔趁虛而入者,必是“頑空”,自性實未證實,故遇境仍被流轉。心亂容易入魔,當知“亂”即是魔,此時若能返觀或念佛,則亂心便成覺境,魔便無迹可尋了。順祝安詳。
恒志 合十11月27日
2002年書信:
建才、明慧二居士:您們好!
來信都已收到,問題敬複如下:
1. 受過菩薩戒吃肉、吃辛、飲酒算是犯輕戒,得輕垢罪,可在佛前至誠忏悔,後不複犯,念四句偈“我昔所造諸惡業……”,這是事忏。理上應明白“罪性本空,放下便了”,“衆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知罪性本空,罪不可得,這是大乘忏。理事並忏,衆罪消滅。
至于“沽”酒,即賣酒與人,是十重戒之一,與飲酒不同,此戒不能開。即受菩薩戒人,絕不能賣酒求利。
2. 明慧居士過去受傷,因修心中心法而痊愈,現在重修,反而增加痛苦。由于年齡增大,老病難治,現在看來,不必再修心中心,勉強修法反而不好,可換修淨土法門。每日早晨念一小時,不用盤腿,就是平坐,但要手結彌陀定印或法界定印,兩耳聽彌陀聖號,晚上再念一小時,一天兩小時,力量很大,可以愈病消災,減少痛苦,得定開慧,往生西方。下定決心,一樣可以愈病消災,請照這實行,腰痛不必硬坐,反而增病。法無定法,要對機說法,不能呆板一成不變,要以求生西方爲主,跳出六道輪回。好嗎?
念佛號、聽佛號就能得定開慧,心中心不是唯一法門,可以改變,莫顧慮。願力堅強決定往生,行住坐臥不離念佛,就能得定開慧。
二張字幅寄上,請分用。即頌夏健。
恒志 合十2002年8月5日
明慧仁者慧鑒:
來信收到。您的問題,答複如下:
一、凡修心的人,修戒定慧,心定則神甯而氣旺,抵抗力強,外邪不易侵入,故修行可以轉變色身,有病方便調伏。
二、修心的人,在修時往往妄念愈多,這是好的現象,因過去藏在第八識中的垢穢、雜念,都被功夫逼急而翻騰出來,所以不要怕,讓它翻,翻至徹底清淨就得定開慧了。所以越修越亂這是好事,與不修時的亂是不同的。妄念亂糟糟,來時,一心念佛,聽佛號,不理妄念,不取它,不舍它,自然息下。
座下修心方法,以觀心,不被妄想牽著跑,不睬不理最易得力。如無法下手,則用念佛方法,一面念,一面聽,妄念自然空淨。念佛、觀心都是最善巧的法門。(觀心就是看念頭)
天天、刻刻用功,持之以恒,必定心定慧開,滿其所願。此頌淨安。
恒志 合十2002年9月26日
答遼甯宋世春居士
世春仁者慧鑒:
李老師[元音老人,編者注]弘法、灌頂錄音帶,已在您處使用,使24名同修得法起修,因緣十分殊勝!希大家互相促進、奮勉,不負一番學佛的大事因緣。祝願一面修法,一面常與習氣奮鬥,定可獲得法喜和受用!
專複順頌輕安、自在,一切如意!
愚 徐恒志合十1998年6月21日
世春仁者慧鑒:
來信已悉,知23名用錄音灌頂的同修,都情況良好,能製心一處,但錄音灌頂,又不可用,來上海這麼多人,又有困難。因此仁者心中耿耿于懷。
佛法無非以善巧方便,救度衆生,在上述情況下,不得已只得用“遙灌”(遙傳灌頂)辦法,來補課。時間:[略,編者注]方法:[略,編者注]
以上遙灌辦法是不得已的辦法,(不是常用)但遙灌後,便與正式灌頂沒有兩樣,不必在心生挂礙,耿耿于懷了。(況已有陳某居士兩次灌頂,仁者也曾兩次來滬請求修法究竟,如此做法,加上這次遙灌,可以說功德圓滿,一切如法。)
關于修複古廟,請師父主持,到時可共同發心,請仁者放心,萬事都是因緣合和。順祝吉祥。
愚徐恒志和南1998年8月4日
世春仁者慧眼:
11月26日函拜悉。生死大事,非同小可;佛法難聞,願共勉旃!見性悟理,是佛法之要領,依法修定,時時回光返照,于諸妄心不取、不舍、不分別,諸妄若息,不真何待!一念不生而了了分明時,正是本來面目現前,貴在行住坐臥,打成一片,動靜不二,能所雙忘,正是“照顧本來,不錯用心”,隨緣起用,而不粘不著,“一切法皆是佛法”,豈不隨緣自在乎!
又《玉佛苑》文稿,原詞已不複記憶,若寄到鞍山玉佛院旅遊處,衆目睽睽,作用似較別處爲大。至于文稿已經愚首肯認可等辭,似不妥當,宜請仁者刪去爲感!順頌吉祥。
愚 恒志 拜啓1998年12月2日
世春仁者慧眼:
《禅》刊及手書敬悉。《谏言》乃仁者弘法利生、大悲心之所流露,直言敢谏,實爲難得!惟聞樸老[趙樸初,編者注]久病住院,未知能否及時蒙其親閱耳。
愚閱各期《禅》刊,對“無”字公案、觀心等多所說明,恐有其不得已之苦心。蓋末法時期人根漸鈍,往往不明參之本意和方法,作者乃作平實商量,以此言之,似乎也未可厚非。仁者不妨自行考慮、抉擇之,蓋仁者皆以發菩提心,弘法利生爲出發點也。如發出,書中已略作改動,謹供參考;尤其如提及賤名,並非所宜,請予刪去,爲妥。
原稿附還。(四件《禅》刊,要寄還否?候示辦。)順頌新年吉祥。
愚 恒志 拜啓1998年12月30日
宋世春作《酬拜趙州古佛》徐老批語:
酬拜趙州古佛(參“無”字公案得語)[選錄]
家事國事皆佛事,俯首奉獻任逍遙。
(徐老批語:若悟自性,則妄想皆成妙有。無住生心,妙用縱橫,無盡無盡。)
假事真做心無物,迎風挨波任曳搖。
(徐老批語:一假一切假,一真一切真,畢竟不離中道,中道亦不可得。是什麼?)
世春仁者慧眼:
函悉。仁者以慈悲心,揚人之善,並從中獲得好處。“叁人行必有我師”,利人適以自利也。昔張居士作偈:“趙州八十猶行腳,只爲心頭未悄然。及至歸來無一事,始知虛費草鞋錢”,由破參到重關,由重關到牢關,若能動靜不二,魔佛一如,則一切法皆是佛法矣,願與仁者共勉之。
“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了則業障本來空,未了應須還夙債”,一切法不離自性,突發病,亦可作如是觀!
老太太之言,也可作深長思也。語雲:“實際理地,不受一塵;佛事門中,不舍一法”,理事不二。搞佛事、念經回向、超度孤魂,甯非功德事乎!
念慈氏咒,直念即可,皆法界定印,即二大指相拄,右掌安放左掌上。念慈氏咒是發願生彌勒淨土,若念彌陀心咒,願生極樂,兩願取其一可矣。
修心密以悟性,不妨與求生極樂並行。蓋淨宗之“一心不亂”與“淨念相繼”即宗下之“靈光獨耀,心行處滅”。功行至…
《涵芬集 第一部分 心法指歸 十四、書信集續編》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