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涵芬集 第一部分 心法指歸 十、般若妙味——徐老對保定居士的開示▪P12

  ..續本文上一頁方,氣沈丹田以後,氣血循環就佳,加速了以後就正常了,就可以正常,那麼好了,就不要觀想丹田,不好就觀想丹田。

  曹居士:觀,做觀想。

  徐老:嗳,觀想,氣沈丹田,沈到丹田下面去。吸氣吸進去,腹部吐出來。慢慢的來、慢慢的來,等到氣已經調順了以後呢,那就不要觀了,我們不是做氣功呀,這不是氣功,但是氣功有時候可以運用運用,治毛病可以用的。好吧,治毛病可以用的。

  蘇居士:徐老師,我再問一下,念佛的時候要不要調整呼吸呀?要深呼吸吧?

  徐老:念佛的時候,你念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阿彌,吸起來,陀佛呼去,阿彌、陀佛,慢一點,念佛跟呼吸結合起來,可以的。但是這個問題呢,到後來呀,不要注意呼吸,起初的時候注意呼吸,南無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到後來呢,呼吸不會注意,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到這兒功夫這麼加深了,呼吸就不去管它了。

  蘇居士:不管它了。

  徐老:不管它。

  王居士:徐老,那我問您一個問題,我可能這情況有點特殊,就是上坐之前不是不讓吃東西嘛。可是我從小身體比較弱,我要不吃東西我堅持不了。開始那陣吧,我有一陣子我什麼都不吃,也就是喝口水,打得眼前一陣發黑,感覺跟虛脫似的,後來我發現我吃點東西就沒事了。您說這種情況是該吃還是不該吃?

  徐老:不吃東西頭昏不昏?

  王居士:吃完東西頭不昏,如果吃完東西有勁了。

  徐老:哦,這可以吃,因爲佛法要善巧方便,應病與藥,都可以的。肚子餓了、頭昏了,吃點東西就好了,那就吃東西,沒關系。

  王居士:哦,沒關系。

  徐老:就是不要吃太多就是了。

  王居士:哦,不要吃太多。

  徐老:吃太多打坐也不好的,可以吃。

  王居士:可以哦,那我覺得我吃東西就吃八成飽吧,別吃太飽。

  徐老:嗳,對對。

  王居士:在打坐的時候就有勁,能有力量,你要是不吃東西。

  徐老:可以,可以吃。

  王居士:我就會暈倒了似的。

  徐老:佛法就是講善巧方便的,只要你對衆生有利,都可以變化,不是死的。

  王居士:咱們規定不是說(坐前)不吃東西。

  徐老:心中心法就是說飽肚以後不好坐。

  王居士:嗯。

  徐老:太餓了也不行,要不饑不飽,就可以打坐、最好,肚子太餓了,你坐上去後吃不消,可以吃,不要吃太多就是,好吧。

  王居士:嗯,謝謝。

  徐老:你念到下坐以後,手伸伸,頭摸摸,可以的,要動嘛,有時候,這可以的。佛法不是死的,都是靈活變化的,看情況做事情,不是說一點不好動,一點不好拉動,腿伸伸,可以變化的,不要影響身體健康。

  胡居士:徐老師,……[錄音不清,編者注]

  徐老:現在這事情已經過了,你比以前好吧?

  胡居士:比以前好多了,現在我時不時感到自己比以前很自在。

  徐老:很自在呀。

  胡居士:自己好象知道這個路子怎麼走了。

  徐老:家庭也變化,自己功夫也增進。

  胡居士:功夫也在進步。

  徐老:嗳,當然。

  胡居士:但是我很感恩。

  徐老:她在家裏她念佛不念佛?

  胡居士:她修六字大明咒呀。

  徐老:修大明咒呀。

  胡居士:嗳。

  徐老:哦,那很好,造因,你幫她的忙,她幫你的忙,你不然的話只管自己不管她,那就不行。

  胡居士:我孩子比她還強,我孩子自己還老拜佛去呢。

  徐老:哦。

  胡居士:我小孩,他拜佛,還點香。

  徐老:哦,還點香好好。

  胡居士:嗳,生她的時候徐老師我夢到一個夢境呀。

  徐老:嗳。

  ……

  劉居士:我們還想問一個問題,就是您說坐下觀照的時候,是以觀空的辦法最好啊,還是不行的話持持咒好啊?或者是注意一下這個問題,您剛才說我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有幾個居士想了解一下,就是坐下觀照的時候,是觀空、守空好啊,還是念點咒或是佛號,或者是,你看平常咱們念阿彌陀佛的時候,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在前邊這個阿彌陀佛已經過去的時候,後邊那個阿彌陀佛還沒起時候,中間這一空間,中間這一空間吧,好象是前念已過,後念沒起的時候,還守著中間這個空檔,這麼觀心好啊?

  徐老:這幾個沒有一定的,各人根性不同的,有些人應該從觀空下手,爲什麼呢?我們凡夫都執有呀,都是煩惱多,觀空了把煩惱都空掉了,心身也空掉了。

  劉居士:觀空。

  徐老:從觀空下手,觀空以後再觀假、觀中,空、假、中,止觀,天臺智者大師講的。所以還是先從空下手的,那麼觀空更觀不起來,就可以念咒也可以,念阿彌陀佛也可以的。

  劉居士:哦,觀不起來的,念咒。

  徐老:念咒的時候呢,不要管前念已滅後念未生。

  劉居士:哦,不要管這個。

  徐老:(如果管這個),這樣子呢,念咒的力量就分散了,這還是要一門深入。前念已滅、後念未生,不念阿彌陀佛也可以觀的。這心念嘛,前念已滅、後念未生出來,這中間的東西呀,就你昨天講的一把擒住呀,一把擒住這個是形容的話,最主要還是要一肯肯定它。哦,就這個東西,悟了,明白了,明白就悟,開悟,所以這個最容易開悟,前念已滅、後念未起,中間這個了了分明,或者叫靈知了了,不是木頭呀,不是死的呀,前念已滅、後念未起中間還有東西呀,什麼東西?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應生無所住心,無所住的心什麼心啊?這就是無所住的心,不執兩邊,不執前、不執後、不執兩邊,就是了了分明,就看這個東西,很快可以看到,可能有時間短,沒有關系,多看、多看時間就長,多看多看、久久看,了了分明境界越來越明顯,那麼觀照的力量也就增加。

  劉居士:徐老師,您說平常做功夫的時候,就守住剛才我說的那個兩句佛號之間的那個空檔。那空檔守住,管住這個空檔,可以吧?

  徐老:你念佛號的時候作爲一種方便,可以的。一念,念阿彌陀佛,前念已滅、後念沒有起來,這個時候不但是念佛佛號沒有起來,妄想也沒有起來,一切妄想都脫落,妄想脫落以後真正的兩邊不執,, 兩邊不住,叫兩邊不住,這中間才是真的東西。兩邊住了你就不是空就是有,不是斷就是常,不是生就是滅。兩邊不著,這中間的東西,了了分明。

  劉居士:比方說徐老師,比如說現在我發覺自己妄念起來了,我既然已經覺察了,我就趕緊還回到那空位上去,回到兩句阿彌陀佛中間那個,就是我剛才說的那個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兩句阿彌陀佛中間那個空檔上去。我覺著妄念來了,立刻回到兩句阿彌陀佛那空檔上去,那麼看著自己,可以不可以呀?這種方法可取嗎?

  徐老:兩句阿彌陀佛中間東西呀?

  弟子:中間的空檔。

  徐老:空檔,這空檔你要叫人家,要認識清楚,容易認錯,容易認錯。容易認錯的時候呀落到,落到什麼,落到這個,神識方面。神識,第六意識嘛,第六意識,落到意識上面去那就不對了。

  張居士:那怎麼區別呀?。

  徐老:嗳,還是要,還是要注意這個靈光獨耀的境界。不是靈光就是神識,不是神識就是靈光,兩個東西好比一個波浪、一個水。靈光呢,就是水。神識,第六意識就是波浪。一個東西,一個是波、一個是水,一個是真、一個是妄。

  劉居士:哦,那我這麼辦行不行,那個我作意。

  徐老:不作意。

  劉居士:我作意我腦袋裏邊有個靈光獨耀,然後我守著不動,這個方法行不行?

  徐老:守個什麼不動啊?

  胡居士:他說是想一個靈光,作意一個靈光獨耀。

  劉居士:我守著靈光獨耀,我總覺得自個有個靈光獨耀,我守住這個靈光獨耀不動,這方法可取嗎?

  徐老:靈光獨耀,假使真的是靈光獨耀的話,自然的,可以的。假使有一個、加一個自己的意識,這就不是靈光,已經是分別、分別妄心。

  劉居士:奧,不能作意。

  徐老:不能作意,自然,很自然的。這個智慧啊,妄想執著啊,本來就是靈光,迷了以後就是妄想,不迷就是靈光。很自然而然的靈光獨耀,不是木頭、石頭,這樣可以理解的。萬緣放下,所以現在來說,你的功夫最要緊的,不管念佛也好,念咒也好,還是要做到一念不生,把妄心歇下來就歇下來,放下就放下,到一定的時間你自然明白靈光是什麼東西,你妄想沒有放下永遠不會明白的,這是很重要的功夫。先把妄心歇下,見到本來,實際上很簡單,妄心歇下來就見到本來。就做這功夫。

  第六集

  徐老:把妄想歇下來,先做這功夫,把這功夫做到一門深入的做,一定可以見到本性的。你說現在我不想、不想還是好的。不求,不求的時侯自然而然的真心就出來了。

  胡居士:徐老師,比如說這個人開悟見性了,開悟見性了以後,他要求善知識印證。那麼在這個時候是不是以自我承當爲主呀,還是必須得經過善知識印可,這樣才…

  徐老:就把自己境界講出來。善知識看你就是不是已經見性不見性,再肯肯定,再印證不印證。

  胡居士:哦,還得印證啊。

  徐老:還是要。六祖跟懷讓禅師就是這樣,本來永嘉禅師也是這樣,他說如是、如是,如是、如是就是同意他,印證了,行的。

  張居士:比如說在坐下的時候,平時好象就是一個靈知了了,一切都可以看見,什麼都能聽到,就是心裏邊也沒有妄想、沒有分別,這個時候是什麼?是見性境界還是一種什麼樣的境界呀?

  徐老:你說這個是什麼境界

  你講講看,靈知了了,不是妄想,不是分別心,你講講這個是什麼東西?我就問你這個是什麼東西?

  張居士:那這時候是應該承當呢,還是應該就是…

  徐老:確實是這個境界應該承當下來,應該承當,不應該自己謙虛.哎呀,我不是,這個不是的。當然不能未得謂得,未證謂證,但是真正是這個境界就…

《涵芬集 第一部分 心法指歸 十、般若妙味——徐老對保定居士的開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