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涵芬集 第一部分 心法指歸 十、般若妙味——徐老對保定居士的開示▪P4

  ..續本文上一頁安,無量自在。《禅門日誦》裏有,憨山大師講的一段話,叫“禅宗法要”,這開示,好得很。在這裏,這個時候你不要生歡喜心,你一生歡喜心歡喜魔又來了,這個功夫得力的時候,這時候還不能相差一點點,相差一點點就上當,所以修行的人呀一定要善持于金剛持地就是這個道理,你不去理它就不動啦。哎呀,我習氣多得不得了,我這法不修了,越修越亂,不修不修了,其實這是越修越進步哇,他這不知這是進步呀。所以一定要參訪良師益友呀,好的朋友、好的師父,多參訪參訪,很重要!不然的話,他不能出來呀,轉不過身來就拉倒了,生死就不能了了,這是憨山大師一段話,我供養給各位。

  劉居士:徐老師,您的《般若花》上吧,提到這個問題。

  徐老:我講一下,你這個照住跟照見呀,我在《般若花》上這個“破二執”這個地方有的。

  劉居士:就照見和照住的區別?

  徐老:這區別,寫得很詳細的,你再看一看,好嗎?

  胡居士:《學般若、化二執》是這篇文章嗎?

  徐老:對。什麼叫照住?什麼叫照見?照住跟照見不同的,先照住,住了以後,才能照見呀,你住也沒有住怎麼見呢,沒有開智慧呀,可以供參考,參考參考。

  劉居士:您老在觀心的那一段當中,提到這麼一個問題,您說觀照的人吧,這個妄念起來不理它,它自然就過去了,有個人叫我問問這個問題,就是那個妄念吧,妄想起來不理它,但是又想知道這個妄念起來是不是要時時刻刻光是那麼盯住,你要不盯住妄念起來也不知道哇?

  上海胡居士:這講到智慧的問題。

  劉居士:是吧,是不是總得盯住這個心看著它呀,你不看著它,那它起來就不知道?

  徐老:定慧呀大定大慧,小定小慧。開悟一樣,開悟也不是一次的,大悟一十八,小悟無數次,所以禅宗上也講。這個有時候看到妄念起來了,其實他已經有定力了,如不修的人,沒有定力看也看不到,一天到晚起妄想,自己不知道。當你看到哎呀妄想起來了,這已經有定力了,慧照的力量還沒有。所以被它調弄,被它牽著跑,隨它流轉。要等這地方有定慧力的話,妄想起來就能不理它。能夠把握住,不理!不理的時候它妄想又來了,好比與我相對的,一個一個賊進來了,你要不搭理他,他也不能劫東西。我觀照,看到一個一個賊進來了。但是你還沒有力量打出他,這就是觀照跟習氣相對治的時候,這個我在《學佛除習氣的過程》這篇文章裏邊有的,叫“照”的過程。有七八個照,最剛開始時候的是不知道照,一天到晚起妄想,後來起妄想怎麼呢,妄想起了很久以後,哎呀,我這會馬上回來,馬上回來再觀照,已經很遲了。再後來呢妄想起來了,觀照也跟著一起來。再後來,觀照在前面,妄想在後面。再下去呢,觀照,一天到晚觀照,寂而常照吧,一天到晚觀照,妄想無影無蹤了。這是起觀、觀心的過程,這個在《除習氣的過程》裏面有這篇,《般若花》裏都有的。

  劉居士:徐老師,比方說我現在要學習觀心了,我看著自己的心,就在靜悄悄的時候,我看著自己的心。看著自己的這個起心動念,比如我看見念頭起來了,在這種情況下我念頭起來了,那我怎麼去處理它。如果念頭現在起來了,我怎麼處理這個念頭?

  徐老:不取不舍嘛,當下就是不取不舍,不去理它,不取不舍就四個字,不理就兩個字。你越理它越多,我自己有體會的,有時候妄想習氣來了,抗戰的時候我在重慶,家裏在甯波,我去信寄出去一兩個月,有時還寄不到,心裏很挂礙,哎呀,這信到沒到,心裏很挂礙,那麼妄想起來的時候呀你讓它起來,吃飯盡管吃飯、辦公盡管辦公,也不要去住著它,一住它就不行,你越是住它越是厲害,不住它,不睬。不睬很重要,一個是我用“不睬”的功夫,一個是用“不取”的功夫,不去理你,一個是它要你分別,叫你挂心呀要寫信呀,就是不寫,讓它去!這樣子呢,鬥爭以後,慢慢、慢慢、慢慢妄想就少下去了,最多的時候經過八九天呀,八九天它不跑的,你也打不掉它,它也打不掉你,對治呀,對治八九天呀,慢慢才歇下來,那是不容易的呀,所以學佛也要有勇氣的呀。

  劉居士:徐老師,比如我現在正在想一個事,正在考慮一個問題,我突然想起來了,我這是打妄想,突然想起來這是在打妄想,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要是不舍它,我又不想辦法切斷它,那我是不是會繼續想下去呀?

  徐老:不會的。你想事,這個時候想起來了,要想切斷它,這是什麼東西,因爲“要想切斷它”(這個念頭)還是你的妄想。你妄想上面加上妄想,妄想只會多不會少的。不理,辦法最好,不理會,我不來理你,我不來幹擾你,也不跟你流轉,這時候,你到一定的時間,可能有時候叁天兩天,有時候半天,有時候兩個小時。各人習氣不同啊,過去他習氣深,越是不動,越是習氣越深的人時間越長,習氣少的人一下子就過去了。你只要不理它,最好的辦法就是不理。你越理它,你理它本來就是妄想,妄想加上妄想,永遠搞不清楚,所以我剛剛講了,佛教裏邊呀,把不取不舍做爲最高的法門。我們這裏倒沒有什麼稀奇的,《六祖壇經》裏有“不取不舍”四個字,你去看。不取不舍很大的法門啊,妄想只有這個辦法,我自己最清楚,不取不舍就解決問題,你要隨它、取它永遠解決不了問題,越想越多。

  劉居士:徐老的意思就是要不取不舍呀,那妄想就成爲什麼樣的了?

  胡居士:要是不取不舍呢,妄想會怎麼樣子了?

  徐老:不取不舍。

  劉居士:不取不舍會到什麼程度?

  徐老:自然下去,它不要你去加功的,它自然下去。

  你不去取它,你也不去舍它。一舍它就不行,我跟你講,修行的人用一個不取辦法,不取它,但(你想)最好是妄想趕快甩掉它,不行吧?你越耍掉它,它越來啦,你越是要耍掉它,它越多,越是要取它當然越多。但耍掉它也是越多,最好的就是不理,不理它,所以我最後用“不理”兩個字,“不理”兩個字比不取不舍還要好。

  劉居士:徐老師,您說不理它,它就沒了,是不是?

  徐老:它自然沒有了,自然沒有,並不是你加工叫它沒有,它自然沒有了。

  劉居士:它自然沒有了,您假如說我不理它了,它自然就沒有了,沒有了我的心是成了什麼樣的了?

  徐老:你回光返照下看看成什麼樣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嘛,你而生其心,心生出來了嘛,你不取不舍就應無所住了,應無所住、不生一念,妄想一念不生,一念不生清淨心就出來了嘛,你煩惱沒有,清淨、菩提馬上來了。妄想歇掉當下就是菩提,當下就是。所以這裏說方便也是很方便,這樣你就見到本性了,如果你不會的話,將來還是搞不清。

  胡居士:我現在平時我就那麼做的,平時你看我也沒念頭,心中沒念頭,但是很清楚明白。我就保持這個心態,但念一來凜覺了,不理它。

  徐老:不理它。

  胡居士:而且我這時候。

  徐老:你沒有念頭時怎麼用功呀?念頭沒有?

  胡居士:念頭沒有。

  徐老:念來的時候就是不睬它。

  胡居士:念來不睬。

  徐老:你沒有念的時候怎麼用功呀?

  胡居士:沒有的時候,我感到這個時候說話、做事、走路一切作用,這個東西都是很清楚、合一的,這個就是佛性。

  徐老:這時候就是照,……[此段錄音不清晰,編者]照就是這個東西。

  胡居士:那麼這個很安祥的。

  徐老:安祥呢,安祥就是照,不安祥就是煩惱,就是這個分別。

  胡居士:我就是凜覺妄念,沒妄念我就這樣平平淡淡、自自然然。

  徐老:對不對,用妄想來考驗,妄想顛倒把它離剝了。不放掉,就是妄想,它妄想沒有,但是照樣起用,照樣吃茶,照樣可以穿衣吃飯,就是妙用,就是照,對的。

  胡居士:對的啊。我想這個東西,現在要這樣就作用反而感到挺簡單的啊?

  徐老:停止懷疑,你現在懷疑的話你又沒見到性。

  胡居士:是吧。

  徐老:明明見到你還不相信它。

  胡居士:對對對。

  徐老:這很重要。

  胡居士:而且我經常出現這種狀況。

  徐老:對,也是你用功多年了,觀照的力量起來了。

  胡居士:是,是呀。

  徐老:好的。

  胡居士:比方我喝水,用杯子來喝,我也知道就是這個東西。

  徐老:下一步呢,就是在各種境界上磨練。磨練你的習氣,但這個時間不要懷疑。因爲懷疑的話永遠見不到性。很重要!這很重要!你要自信啊。

  胡居士:現在我在您這兒房間呆,現在沒有念了,一個念也沒有。一念不生但很清楚明白。

  徐老:一念不生、靈知了了。妄念不起了,一念不生,但是靈知了了,這靈知不是識知,識知也不行,分別心就不對。靈知,靈知就是離念的叫靈知。

  胡居士:離念的,不是木頭、石頭。

  徐老:不是木頭、石頭,對,不是木石。

  胡居士:沒有起念,但是它能用,都能起作用。

  徐老:就這樣,這就叫妙用呀,不然變妄用了,是虛妄了。

  胡居士:對、對。

  徐老:大家提問,各位、大家提問。

  曹居士:我問一下。我在上坐的時候有一種境界是經常出現,變大,這個大,手沒法形容的大。

  徐老:自己放大。

  曹居士:經常就是出現的,可是呢就是說這個出現吧,就是我還有預兆。預兆,就是說今天吧這麼一坐,這麼坐著坐著,就覺得一會肯定就要變大。就是說,我現在就是說不坐了。可是一會你再坐,還得出現,還得變大。

  徐老:我告訴你,你貴姓呀?

  曹居士:姓曹。

  徐老:曹居士,最起碼你已經入魔了,已經入魔了,你放大呀、放小呀、往上升呀,都是魔的境界,你這個時候呢,千萬不能理它,由它高也好、低也好,我不來分別你,你不坐,魔就得力了,你說由于你想到這個問題你就不坐了,你就上它的當,這是…

《涵芬集 第一部分 心法指歸 十、般若妙味——徐老對保定居士的開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