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魔境啊,不理最好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兩句話,對治它,都是虛妄的嘛,有什麼關系呀,但是“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不是沒有哇,諸相非相的時候,非相就是空啊,諸相歸空呀,諸相空的時候……
曹居士:要出現那個境界我就去去去,可能那個去也是執著吧?
徐老:哎!對呀!
胡居士:師父說不取不舍。
上海胡居士:我們要不睬它!不取不舍,不理它!
徐老:就不理它很好的,這是修行的妙法。
第叁集
徐老:別管它,這“不理”兩個字很好的,這是修行的妙法。“不理”兩個字,修行的妙法。
上海胡居士:因爲你不理它了,你執著了。
徐老:魔又來了。
上海胡居士:它不死心的,這個魔又來了,你不要它了。
徐老:要它也不好,不要它也不好。
上海胡居士:所以剛才師父講的不取不舍。
徐老:不取不舍。
徐老:這個《六祖壇經》裏也有不取不舍這句話,還有《金剛經》,大家有空的時候多念念。六祖也講的麼,“但誦《金剛經》,即得見性。”你今後《金剛經》多念念,但不要住它,住執,隨便念,不要昏沈,念下去就可以。《六祖壇經》具有代表性。
上海胡居士:具有代表性,因爲什麼呢?針對性的。因爲什麼呢?大家多了個問題。
徐老:嗳,多生的氣習,因爲習氣問題不解決,不能見性。
上海胡居士:因爲這個問題不解決的話,你永遠不能前進,你一定要把這個問題去掉。你放心啊,今天師父講了,哦,我放心了,很正常的。這個問題呢(就過去了),就不理了、暫時不理了。
劉居士:徐老師,您看上師[元音老人,編者注]在的時候,常說這個 “斷”,前念已斷,後念未生,正在這個時候,靈知了了的時候,是什麼?這就是我人的本性,這個認知,和自己在做功夫的時候,突然身心世界…
徐老:化空。
劉居士:徹底消隕了,這個空,跟我剛才說的這個“斷”這個認知的空,我個人理解,把上師說的這個“斷”,這時候這個空,比喻成從理上的悟。當真做功夫,做到身心世界徹底沒有的時候,是證上的悟,是吧?
徐老:實際上一樣的,一樣的。悟就是悟這個東西嘛,你也見到這個東西。
劉居士:但是這兩個東西?
徐老:方便!這也是方便,你就是修的時候悟,也是方便。
胡居士:也是方便。
徐老:還有我執、法執。空也不能執著,我空、法空、空空,叁空到底就是《金剛經》的境界。這時候“無實無虛”,“一切法皆是佛法”,“如來者,即一切法如意。”,都是講這些東西,所以《金剛經》講到後來都是信、解、行、證嘛,證到這個境界。
劉居士:徐老師我問問,這在這種狀態下所見到的性跟平常見到的有沒區別?但是這個人的話,這種悟和那種悟,這程度相差甚遠了。
徐老:哎,當然,悟有深有淺的。因爲禅宗呀,大悟是一十八次,小悟是無數次,見到、聞到,見到、聞性都可開悟,但這開悟並不是一開悟就算數,要開悟幾次。過去禅宗有句話“大悟一十八,小悟無數次”。
劉居士:徐老師,象我說的這兩種現象,中間要走好長的路,這就是修行的道路吧。
徐老:嗳,修行的道路。
劉居士:是吧,修行的道路吧,從理悟到證悟,中間還有個過程,這都是修行的過程。
徐老:修行的過程,當然是過程啦。當然過程各人不同,但是你認爲它是很長,有些人很短,他見到了一念不生、了了分明,見到了,肯定下來。有許多人,他始終懷疑,這個不是、那個不是,這永遠見不到性。沒有長短,無有定法的。
劉居士:這個上師[元音老人,編者注]在這麼教人的時候,我們一點都不懷疑,但是我不管怎麼做功夫總到不了這地步。
徐老:他這是方便呀。
上海胡居士:他用的是禅宗的方便。
徐老:方便呀。
上海胡居士:是什麼?這是什麼?是什麼,你認識了這個,這個也不得。這個也不得呢,得什麼。
徐老:你的心煩的話。有種(方法)用 “阿”,阿彌陀佛的“阿”,我的師父王骧陸居士,用“阿”,念“阿”,沒有了,一個東西都沒有了,這是方便。
上海胡居士:有一次在深圳我又碰到(元音上師),又要去做法事去,我拿公案來考你們,這是什麼呀,佛性呀,佛性是什麼呀,佛性在哪裏呀,眼睛放光嘞,對吧,所以師父就供養他,打你執著,你見性以後呢,打你見性的執著,你沒有見性呢,打你這個妄想的執著,他就是通過這個方面打你的執著。
徐老:所以宗下有這個道理,不執著這個境界。你去問,問東答西。我是誰,就這個道理,這是什麼?大家說,這是茶杯。
蘇居士:師父,我倒(水)。
徐老:哦,好好。
劉居士:師父您喝了吧。
徐老:嗳,對對。
劉居士:徐老師,那您說我們什麼時候才能身心世界徹底消隕啊?
徐老:這要問你自己啦。
衆等:哈哈哈哈……
徐老:我不能代你作主呀。
上海胡居士:他這樣理解上呢還是可以的。
徐老:理解可以。
上海胡居士:理解可以。
徐老:你理解上…
上海胡居士:僅有這個理解還是不行的。
徐老:不行的!
上海胡居士:他們什麼呢,那天在講了,有一個公案講得很清楚,一個法師進來了,不過呢,你講了,這個眼睛放光,一個法師就講了,師父我怎麼不見呀,你還要見呢,你有我見,我所不見,那麼,和尚呢,那我是我,有我見,我是不見,你見不,和尚你見不,師父你見不,對伐,師父就講了,你有,你有你見,還有我見,輾轉不見。輾轉不見,那無見處呢?
徐老:嗯。
上海胡居士:沒有見處呢?
徐老:你講。
上海胡居士:誰的問題呀,誰的問題呀?嗳,誰的問題呀,你們說說看,誰的問題呀,這個什麼意思,最後句話誰的問題什麼呢,這個呢其實兩個事,對伐,一個誰的問題,就是,佛性麼,就是佛性了,但他不講,這是佛性,對吧,那誰的問題呢,你執著這,你還執著見呀,連見都不能見,去你執著,見性了以後也不能執著是見性…..
徐老:轉過來,要轉語,要轉語,從前有人問這個趙州和尚,師父,什麼是西來大意呀?一念不生時。一念不生跟西來大意什麼關系呀?就是叫你轉過來,要你不落。
弟子:不落痕迹呀。
徐老:不落痕迹。
弟子:不落它。
徐老:禅宗不執著相啊。
上海胡居士:所以我也上當啊,我那我時候跟師父的時候,師父就問我來,某師都在,他都問我了,師父就講,我跟你講個公案哦,拎草鞋啊,等妙兩覺拎草鞋。
徐老:嗯,拎草鞋。
上海胡居士:公案,哎呀,我一聽我住了,我就回答了,一回答出來我就覺得不對了,要麼就這麼回答,拉過師父那麼一背就是了。
徐老:嗳。
上海胡居士:或者你把那個草鞋把它這麼一丟,是吧
徐老:嗳,對對。
上海胡居士:所以禅宗破你各種各樣的執著。
徐老:對對,不要執著,不要落到圈套裏邊,你不要上當。
上海胡居士:兩頭不能落。
徐老:嗳嗳。
上海胡居士:叫兩頭不能落,兩頭不落。
弟子:徐老師,我也那點出息,我修心中心多年了,這次打了回七,而且那七中,有的時候也能達到持咒就是確實沒有妄想了,只是咒了,有的時候居然有一次持續了有兩個鍾頭沒有妄想。
徐老:沒有妄想。
弟子:就只是咒,但是就這個身感我總是有。
徐老:還沒化空。
弟子:就這個身感總是有。
徐老:你毛病出在一個化空。
上海胡居士::你執著化空,所以不能化空,剛才我的公案講得就是這個。
徐老:什麼時化空呀?就不對的。
上海胡居士:你執著化空,你見不著性。
弟子:對,我執著有…
上海胡居士:見性的事情,水到渠成。
徐老:嗳,水到渠成。
上海胡居士:嗳,水到渠成。
弟子:我這水怎麼老不到渠老不成。兩個鍾頭,老是有自己。
徐老:你這個毛病出在什麼地方呢,你聽我講一講啊,就元音老人兩句話,反複的把它考慮,一個就是一念不生。一念不生,了了分明,他說了很多次的,這句話。一念不生、了了分明是什麼東西,你參這個境界。見到自性了嘛,就是這個東西,就是這個境界。
劉居士:上師那會不是總是要求學人,不但身心、連世界都徹底消殒了,才算徹悟、徹證的嗎?
徐老:他講話沒有辦法,上師這樣講。
上海胡居士:只好這樣講。
徐老:他不這樣講怎麼辦,哦,你不要化空這又不好講,但真正的化空啊,你有化空之念就不化空,對吧,你有化空一念。
劉居士:我這有一次,就是坐得好的時候,一念不生的時候,只是咒了,一念不生的時候,自個覺得這邊的胳膊沒了。
弟子:(覺得)胳膊沒了,我這自個覺得越來越不執著了。
上海胡居士:化不化空呀。
劉居士:就沒那麼一會胳膊,還得等身體沒了,結果等了半天,還是沒怎麼樣,最後拉倒吧,又想起事來了。
徐老:又想事了。
劉居士:有個師兄弟他強調這一點,經常問我,雖然我沒有妄念,但是我沒空,我知道我在這兒打坐,而且我的身感。能不能以這個來定我是不是能有所悟了。
徐老:不是的,你問他,什麼叫化空?
上海胡居士:化空也不可見,不可得。
徐老:化空也不可執,無所得。
上海胡居士:嗳,無所得。
徐老:無所得。
上海胡居士:化空也無可得。
徐老:無智亦無得嘛。《金剛經》有句話:“無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無有少法可得。你們要問我坐了,什麼時候化空?爲什麼沒化空?還在計較分別。
徐老:現在,最重要的哦,劉…
《涵芬集 第一部分 心法指歸 十、般若妙味——徐老對保定居士的開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