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的低貪生活——廣西大學演講

  佛教的低貪生活——廣西大學演講

  『 2012年2月27日晚上』

  主持人致辭:

  上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全球環境問題日益突出,出現了酸雨、生物多樣性銳減、土地沙漠化、森林減少、水汙染等環境問題,嚴重威脅著人類的生存。最近20年以來,盡管科學家提出了預防汙染、清潔生産、循環經濟和可持續發展等對策,但都沒有緩解這些危機。人類需要反思:我們應該選擇怎樣的發展模式,才能改變資源短缺、環境汙染的現狀?

  今天,我們榮幸地邀請到喇榮五明佛學院的索達吉堪布。堪布是著名的佛學翻譯家,他精通顯密教法,曾跟隨晉美彭措法王環球弘法,足迹遍及歐美及東南亞各國。長期以來,他致力于社會公益事業,爲慈善事業做出了卓越貢獻。近年來,還應邀到北大、清華等高校演講,爲佛教界和知識界的交流,開辟了新的途徑。

  今天晚上,堪布將诠釋“佛教的低貪生活”,引導我們認識心靈淨化與環境保護的關系。通過聆聽他的心語,希望各位對佛教的環保理念有所了解。下面,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歡迎堪布演講——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晚上好!這次來到貴校,跟各位進行學術交流,我感到非常榮幸。在正式交流之前,我想談談自己的兩個感覺—— 一是沈重,一是開心,之後再進入今天的主題。

  首先說沈重的。我雖是第一次來廣西大學,不過早在15年前,就跟隨上師晉美彭措法王來過南甯了,當時我擔任法王的翻譯和侍者。記得法王在邕江邊住了幾天,給有緣信衆傳講佛法,又在青秀山舉行了放生。15年之後,當我再次來到這座城市,法王已離開我們好多年了。我的腦海中不斷浮現法王的形象,尤其法王宣說的教言一直萦繞心頭,想到這些,內心就有一種沈重感。

  在生命的旅途中,每個人都遇到過良師益友,不過,人們往往不珍惜和師長在一起的機會,一旦師長離開了自己,才會懷念他們。

  如果各位有興趣,也可以學習法王的教言。法王的教言非常珍貴,不管任何層次的人,學了以後都會受益匪淺。

  第二個感覺是開心。早在20年前,廣西大學的有些老師就在研究佛法了,我和這些老師也有過交流。這次到了南甯,看到他們依然在這條路上潛心探索,我感到非常高興,這就是對真理應有的態度。其實不僅學佛,不管研究任何課題,都要有長期鑽研的精神。如果只是暫時熱血沸騰,到一定時候就偃旗息鼓,這不會有什麼成就。

  下面進入正題:我站在佛教的觀點,談談如何實現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在座各位都是有遠大志向的人,在塑造人生觀的過程中,需要考慮多方面的問題,對于環保問題,大家也應有所認識。當然,環保是個大課題,我這個演講者智慧有限,不一定講得非常到位,在這裏只是抛磚引玉而已。

  一、關注環保,人人有責

  在座有些人是佛教徒,有些人則不一定是,因此,在今天這個講臺上,我不談宗教信仰,而是談學術問題。

  有些人可能想:“出家人應該呆在寺院裏念佛,爲什麼要和世間人交流呢?”有這種想法,是不了解佛教的表現。佛教分小乘和大乘。按小乘的觀點,出家人追求的是自我解脫,他們應該在深山裏修行,在行爲上有各種約束,甚至連錢都不能摸。大乘的觀點則與之不同,作爲大乘行者,不光要考慮自我解脫,還要考慮將衆生從痛苦中救度出來,只要對衆生有利,有些事不但可以做,而且必須去做。

  藏傳佛教和漢傳佛教屬于大乘佛教,因此,身爲一個藏地的大乘佛教徒,我不能只顧自己念佛,我也有責任考慮人類面臨的環境問題。同時,作爲地球人類的70億分之一,對于環境保護,我也有一份責任。雖說在生活習慣、價值觀方面,我和各位有所不同,而在環保方面,我們應該有共同的目標。

  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應該關心天下大事。所以,大家也要扪心自問:“將來到社會上,我是爲自己而奮鬥,還是爲全人類而奮鬥?”如果是爲自己奮鬥,這就是“小人”之心,不是“君子”所爲。當然,你們是受過多年教育的人,我相信,對于環保,每個人都會有一份責任心。

  我個人來講,對環保非常有興趣,也參加過多次環保論壇,和國內外學者在這方面做過交流,而且經常思考漢地和藏地的環境狀況。不過,我的思維比較特殊,有些方面和你們相同,有些地方不一定相同,所以,通過今天的交流,希望彼此都能有所收獲。

  二、當前的環境問題

  1、水汙染

  目前全球水汙染非常嚴重。據資料顯示,在全球的淡水資源中,大多數已經受到汙染。

  前段時間,我在上海看到一種“水質淨化儀”,將它放在盛滿自來水的容器裏,幾分鍾後,容器中30%都是沈澱物。見到這種現象,我大吃一驚,甚至有點不敢喝自來水了。大家想想:如果天天喝這種水,這麼多雜質要通過肝腎排出,身體的負擔會有多重!可是我們又非常無奈,不得不喝這種水,否則只有渴死。

  其實,地球上的水本來不少,全球70%的面積是水域,如果從太空看,地球也是一個藍色的星球。然而在全球水資源中,能飲用的淡水只占2.7%。由于人類活動的影響,這些寶貴的淡水資源,已不同程度受到了汙染。以亞洲來講,長江、黃河、恒河的水質都在急劇惡化。不誇張地說,人類正面臨著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水資源危機。

  2、森林儲量銳減

  如今,世界森林儲量也在銳減。衆所周知,一粒種子要長成參天大樹,至少需要幾十年時間。我小的時候,家鄉的山上有許多小樹,直到現在,這些樹才長到一層樓高。一棵樹成材需要這麼長時間,但砍伐一棵樹往往只要幾分鍾,成材與砍伐的不平衡,造成了森林資源的供不應求。

  森林的銳減,也導致了嚴重的自然災害。最近,雲南省發生大旱災,官方資料顯示,全省共230萬人受災,其他有些資料則說,有500萬人受災。專家認爲,這次的雲南大旱,和印尼的造紙廠在該省砍伐森林有關。

  在非洲,由于砍伐森林導致的氣候反常,也造成了習慣性的旱災。目前非洲有1400萬人面臨饑荒,100萬兒童營養不良……

  或許是杞人憂天吧,我經常想:假如人類對于森林資源,仍肆無忌憚地繼續破壞,那在我們這一代離開人間前,會不會出現更嚴重的災害?

  3、臭氧層空洞

  地球表面有一層臭氧層,這對地球上的生物有保護作用。可是科學家指出,因爲大氣汙染,現在這個臭氧層已“漏洞”百出。特別是在南極、北極上方,臭氧層出現了巨大的空洞,紫外線直接照射地表,嚴重危害到地球的生物。

  4、其他環境問題

  此外,人類還大量開采煤、鐵等礦産,不僅耗盡了寶貴的資源,還導致了對土壤、草原、森林的破壞。

  如今有些人只關心自己的家庭、工作、收入,從不在乎國家和世界的大事,這種習慣不太好。雖然我們做不了很多,但心裏還是應該裝著全世界。倘若沒有這種胸懷,做什麼都以自私自利爲出發點,將來也不會有什麼大的作爲。所以,大家應該盡量關心我們的環境。

  

  叁、環境破壞的根本原因

  造成現在的環境問題,原因固然有很多,但究其根源,主要是人類的貪欲膨脹,尤其在衣食住行各方面,人們不知節約,損耗得特別可怕。

  前段時間,我到某個城市時,正好趕上你們過年。聽到震耳欲聾的煙花爆竹聲,當時就想:“二次世界大戰的槍炮聲,可能也不過如此吧。”按理來講,過年是爲了快樂,可身處在那種刺耳的環境中,卻有非常不舒服的感覺。試想:短短幾天的放鞭炮、看煙花,要耗費多少人力和物力?給環衛工作增加多少壓力?

  另外,中國人有點愛面子,許多人認爲,餐桌上剩飯菜是有面子的事,所以,浪費的飯菜比吃的多。現在這種狀況已經稍有改變了,不過某些領導和老板還是特別浪費,一頓飯動辄幾千元、幾萬元,真正吃的不過幾百元,剩下的都倒掉了。

  再看穿衣服。現在很多人認爲,衣服是身份的象征,對品牌要求很高,而且不斷地換新衣服。我認識一些有錢人,他們一個人就有幾百件衣服,因爲衣服多得穿不完,許多衣服只穿一兩個月就扔了。請大家想一想:這麼多衣服要耗費多少資源?如此暴殄天物應不應該?

  古人穿衣服非常節省。以前在藏地,衣服穿壞了,人們把它當作坐墊;坐墊用爛了,又把它切成小片,跟泥土糅在一起,然後用來砌牆。在修行人當中,至今還保存著這種優良傳統。喇榮五明佛學院有一位老法師,他一件衣服從1987年穿到現在;有一位堪布,一個茶壺從1982年用到現在。

  但現在的人以浪費爲榮,節約爲恥。如果誰生活節約,別人就會看不起他,要麼覺得他腦子有問題,要麼認爲他特別窮。

  有些大學生在這方面也不太好,該學的知識不學,不該競爭的方面卻拼命競爭:別人穿一件名牌,自己也要穿;別人買一個手機,自己也要買;別人有一輛轎車,自己也想要……一個學期下來,要花掉好多錢。

  尤其是有些學生家境不寬裕,父母給他們寄一點錢非常不容易,這些錢可以說是父母的血汗,如果爲了毫無意義的攀比,不斷地向父母索取,自己還算人嗎?

  藏地有句俗話:“母心如水,子心如石。”意思是,母親的心像水一樣柔,子女的心卻像石頭一樣硬。這句話非常恰當。現在子女的心非常硬,對父母的感恩心非常淡,只有當他們爲人父母後,掏空積蓄養自己的孩子時,才體會到父母的恩德,然而那時父母已離開人間,想報答他們卻沒有機會了。

  說到人類的欲望膨脹導致環境惡化,我想起了原美國副總統戈爾[1]的一番話,他在《瀕臨失衡的地球》一書中說:“最近幾百年以來,人類文明和地球生態系統沖突的叁個主要原因是:人口爆炸、科學技術革命、自然觀的改變。”我覺得他講得非常有道理,尤其他指出人類的自然觀出了問題,確實是講到點…

《佛教的低貪生活——廣西大學演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