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據自然的法則加以驗證。
佛教主張,若一個人的思想有自我意識,以「我」爲中心,就是苦。基督教也認爲不要以「我」、「我所有」思考,不要以爲有「我」、「我所有」。但大多數基督徒不了解這道理,正像大多數佛教徒不了解佛陀對這方面的開示一樣。世界上所有宗教都有個共通點,那就是:沒有信徒真正懂得自己所信仰的宗教的真實義。佛教徒不了解「不要生」、「停止生」,因爲不明白,所以困惑、不相信,甚至認爲它是錯誤的說法,也許還不至于敢責備佛陀說錯了,心中卻仍不免存疑;或者認爲傳播這種說法的出家人誤傳了佛陀真正的用意,這正是佛教界的情形。也就是說,人們完全不明白「無我」、「空」(沒有「我」、「我所有」)的教義,所以要受苦。我們經常「生」,經曆輪回的次數就比經曆涅槃多得多。
上述說法可以從醫院內精神緊張、錯亂的病人大爆滿一事找到充足的證據。世人就是不知道預防精神錯亂的真理,而這正是佛陀說法的目的:做一個醒覺的生命,能持續地醒覺,明白世間沒有「我」、「我所有」,除了醒覺之外,內心始終不存「我」、「我所有」等念頭,知道該做什麼,並付諸行動。這就是佛陀說法的根本,此外無他。
從自我中解脫出來
現在我想談一段基督徒不感興趣的經文。這是新約聖經哥林多前書的一小段經文,是聖保羅把耶稣的教義歸納後的簡短教誨:「有妻子的,要像沒有妻子;哭泣的,像不哭泣;歡笑的,像不歡笑;購置的,像未擁有什麼;享受世上財富的,像沒有盡情享受。」
在這段基督教的經文中我們看到佛教的精髓,「有妻子的,要像沒有妻子」,這是聖保羅對男士的說法,他雖然沒有對女士說:「有丈夫的,要像沒有丈夫」,但這句話是說對丈夫或妻子都不要執著,不要以爲是「我所有」的。如果有財産,不要執著它,以爲這是「我的」財産,要像沒有財産一樣。如果有苦生起,察覺它,苦就會遠離,不要認爲這是「我的」苦。如果歡笑,不要認爲這是「我的」歡笑。所以,「購置的,像未擁有什麼」,即使從市場帶回所買的東西,心裏卻沒有認定這是「我的」東西,在這種意識下,我們是沒有帶任何東西回家的。這段經文是基督的教誨,基督教的精髓。有一次,我問一位基督教的高級教師如何理解這段經文,一開始,他一句話也沒說,之後,他說:「我對它從來就不感興趣。」因爲他認爲這段經文無足輕重!事實上,這段經文有最重要的涵意,但卻被冷落忽視。每個宗教之所以被公認爲宗教,本質上就是教導不自私,而教導無我或不自私是相當重要的事,偏偏它的信徒卻對這種道理毫無興趣,就像佛教徒對「空」與「無我」等佛教的特殊教義毫不關心一樣。
因此可以說,人對切身相關的事情沒有興趣。人只對聊天、吃喝和以自我爲中心的娛樂有興趣,而這些興趣會令人增加「我」、「我所有」。結果,大部分時間成爲地獄衆生、畜生、餓鬼或阿修羅,而不是人;即使是人,也操勞過度以致汗流浃背,不知道如何休息;如果「生」爲更高層次的「我」,不論是那一層天,也不免經曆相應于欲界天、色界天或無色界天的苦。這是因爲人們不明白道理,受到魔王的影響,蹈上它的行徑,而不追隨佛陀的道路。
其實我們對魔王也沒有正確的認識。魔王意思是迷惑、控製人心的所有事物,尤其是性或感官的事物。在充滿各種感官樂趣的他化自在天裏,有魔眷在供給、侍候,以滿足所有欲望,魔王就住在那裏。現在我們都是魔王的奴隸與受害者,因爲我們渴求這些感官欲樂,並因此增長出「我」、「我所有」。一旦「我」、「我所有」産生,就沒完沒了,而陷入魔王的掌握,不知道要追隨佛陀的教誨,這就是入魔。換句話說,任何時候,只要內心有「我」、「我所有」,魔王就會現身,人就成爲魔王的奴隸;若心中沒有「我」、「我所有」,當下就是佛陀的追隨者。僅僅在一天之內,你就可能在某些時候是魔王的奴隸,而在另外的時刻是佛陀的信徒。任何人都可以清楚知道,自己在一天之內,「我」、「我所有」等念頭可能出現好幾個小時,也消失好幾個小時。
任何時刻只要生起「我」、「我所有」的念頭,人就「生」了,並且執著于八趣中的某一趣,苦因此産生,屢試不爽。每個人都應該設法避免且采取行動防止「我」、「我所有」生起,培養並延長空靈、寂靜的涅槃時間,那麼總有一天會從精神和肉體的病苦中解脫出來。糖尿病、高血壓、心髒病等都是「我」、「我所有」的念頭造成的,執著于「我」、「我所有」是不安的來源,使我們無法充分休息,當內心困惑,醣分的新陳代謝就不正常,起伏變化很大,結果産生生理疾病,也引生令精神受苦的精神疾病。扼要地說,身體無法承受壓力時,後果便是精神緊張、生病,甚至死亡。即使不至于死亡,也會像陷入某一層地獄似的,感受到極大的苦與悲哀。
事實上,我們還可以更深入地討論,比如方才說地獄就是焦慮,我們必須明白,有的經文更詳細提到有十八種、二十八種或更多種地獄,但我認爲地獄只有一種,就是焦慮。不管那一種,都是來自于火燒灼的苦,沒有一個地獄是清涼的。相同的,餓鬼也有很多種:狡猾的餓鬼,口如針眼、肚如山嶽的餓鬼(因此永遠無法滿足饑渴的欲望)等等,但都在說明一件事──饑渴。只要掌握基本意義,在一定的範疇內,每個人都可以隨興理解這些詳細的解釋。這基本的意義是:地獄衆生受焦慮苦,畜生是愚癡苦,餓鬼是饑渴苦,阿修羅是恐懼苦,人則是疲倦苦,欲界天迷戀感官享樂,色界天沈迷物質事物,無色界天則沈醉在純粹的精神事物中。這些都是「生」的形式。任何人只要有「生」,毫無例外地,一定會受苦。所以請試著放下所有這些「生」,「徹底調伏『我慢』是無上的喜樂」。保持覺醒與觀照,脫離「我」、「我所有」的念頭,就能解脫苦,好好地維持這種境界,直到永遠不變時,就是真實究竟的涅槃。
精進
我們已經有短暫的涅槃,請延長它,盡可能減少苦與輪回。人身難得,讓我們珍惜這八十年或一百年的生命期,不要浪費大好因緣。如果沒有任何進步,即使活到一千歲,也到不了任何更高的境界;如果有進步,此生可能就達到究竟涅槃。不管是小孩、青少年、成年人或八十老翁,只要能正確明白苦如何産生、如何消滅的道理,就可以有效治療自己的疾病,控製「我」、「我所有」的自我中心意識,也會自動地厭離這些念頭,領略解脫苦的清涼、喜樂與自在。佛陀所說的法可以簡單歸納爲:「不要執著任何事物」,其意義就是教人不要把任何事物執著爲「我」、「我所有」,不論是物質、境界、行爲、精神狀態、行爲的結果或任何事物,總之,不要把它當作是「我」、「我所有」。要把任何東西都認爲是屬于自然的,是遵循自然的法則而爲自然的一部分,是自然所有,而不要把它當作「我」、「我所有」。若有人大膽地把它當作「我」、「我所有」,他就是個賊,把屬于自然的萬物占爲己有的賊,是不會有好下場的,一定會受到賊的苦。因此佛陀教誨世人不要執著萬事萬物,以爲是「我」、「我所有」。「如果所有比丘過正道的生活,世上就不會缺少阿羅漢」,佛陀所說的這句話如此簡潔,令人難以理解,更難以接受,但卻概括了所有的教誨──正道的生活,就是不讓「我」、「我所有」産生,如此,世上就不會缺少阿羅漢了。
注釋
【譯注一】「我慢」是指自我意識,即認爲有「我」的存在。
【譯注二】因爲人在正常的情況下,都會在順、不順、非順非逆之境中,生染、瞋、無記等反應故,相對于此,故言「意外」。
【譯注叁】死亡是指無盡的輪回,無生無死則是逃過死亡,人在睡覺或休息時,「我執」沒有生起,輪回暫止,就是「死亡」的境界沒有來臨。
《「我」的危險》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