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据自然的法则加以验证。
佛教主张,若一个人的思想有自我意识,以「我」为中心,就是苦。基督教也认为不要以「我」、「我所有」思考,不要以为有「我」、「我所有」。但大多数基督徒不了解这道理,正像大多数佛教徒不了解佛陀对这方面的开示一样。世界上所有宗教都有个共通点,那就是:没有信徒真正懂得自己所信仰的宗教的真实义。佛教徒不了解「不要生」、「停止生」,因为不明白,所以困惑、不相信,甚至认为它是错误的说法,也许还不至于敢责备佛陀说错了,心中却仍不免存疑;或者认为传播这种说法的出家人误传了佛陀真正的用意,这正是佛教界的情形。也就是说,人们完全不明白「无我」、「空」(没有「我」、「我所有」)的教义,所以要受苦。我们经常「生」,经历轮回的次数就比经历涅槃多得多。
上述说法可以从医院内精神紧张、错乱的病人大爆满一事找到充足的证据。世人就是不知道预防精神错乱的真理,而这正是佛陀说法的目的:做一个醒觉的生命,能持续地醒觉,明白世间没有「我」、「我所有」,除了醒觉之外,内心始终不存「我」、「我所有」等念头,知道该做什么,并付诸行动。这就是佛陀说法的根本,此外无他。
从自我中解脱出来
现在我想谈一段基督徒不感兴趣的经文。这是新约圣经哥林多前书的一小段经文,是圣保罗把耶稣的教义归纳后的简短教诲:「有妻子的,要像没有妻子;哭泣的,像不哭泣;欢笑的,像不欢笑;购置的,像未拥有什么;享受世上财富的,像没有尽情享受。」
在这段基督教的经文中我们看到佛教的精髓,「有妻子的,要像没有妻子」,这是圣保罗对男士的说法,他虽然没有对女士说:「有丈夫的,要像没有丈夫」,但这句话是说对丈夫或妻子都不要执着,不要以为是「我所有」的。如果有财产,不要执着它,以为这是「我的」财产,要像没有财产一样。如果有苦生起,察觉它,苦就会远离,不要认为这是「我的」苦。如果欢笑,不要认为这是「我的」欢笑。所以,「购置的,像未拥有什么」,即使从市场带回所买的东西,心里却没有认定这是「我的」东西,在这种意识下,我们是没有带任何东西回家的。这段经文是基督的教诲,基督教的精髓。有一次,我问一位基督教的高级教师如何理解这段经文,一开始,他一句话也没说,之后,他说:「我对它从来就不感兴趣。」因为他认为这段经文无足轻重!事实上,这段经文有最重要的涵意,但却被冷落忽视。每个宗教之所以被公认为宗教,本质上就是教导不自私,而教导无我或不自私是相当重要的事,偏偏它的信徒却对这种道理毫无兴趣,就像佛教徒对「空」与「无我」等佛教的特殊教义毫不关心一样。
因此可以说,人对切身相关的事情没有兴趣。人只对聊天、吃喝和以自我为中心的娱乐有兴趣,而这些兴趣会令人增加「我」、「我所有」。结果,大部分时间成为地狱众生、畜生、饿鬼或阿修罗,而不是人;即使是人,也操劳过度以致汗流浃背,不知道如何休息;如果「生」为更高层次的「我」,不论是那一层天,也不免经历相应于欲界天、色界天或无色界天的苦。这是因为人们不明白道理,受到魔王的影响,蹈上它的行径,而不追随佛陀的道路。
其实我们对魔王也没有正确的认识。魔王意思是迷惑、控制人心的所有事物,尤其是性或感官的事物。在充满各种感官乐趣的他化自在天里,有魔眷在供给、侍候,以满足所有欲望,魔王就住在那里。现在我们都是魔王的奴隶与受害者,因为我们渴求这些感官欲乐,并因此增长出「我」、「我所有」。一旦「我」、「我所有」产生,就没完没了,而陷入魔王的掌握,不知道要追随佛陀的教诲,这就是入魔。换句话说,任何时候,只要内心有「我」、「我所有」,魔王就会现身,人就成为魔王的奴隶;若心中没有「我」、「我所有」,当下就是佛陀的追随者。仅仅在一天之内,你就可能在某些时候是魔王的奴隶,而在另外的时刻是佛陀的信徒。任何人都可以清楚知道,自己在一天之内,「我」、「我所有」等念头可能出现好几个小时,也消失好几个小时。
任何时刻只要生起「我」、「我所有」的念头,人就「生」了,并且执着于八趣中的某一趣,苦因此产生,屡试不爽。每个人都应该设法避免且采取行动防止「我」、「我所有」生起,培养并延长空灵、寂静的涅槃时间,那么总有一天会从精神和肉体的病苦中解脱出来。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都是「我」、「我所有」的念头造成的,执着于「我」、「我所有」是不安的来源,使我们无法充分休息,当内心困惑,醣分的新陈代谢就不正常,起伏变化很大,结果产生生理疾病,也引生令精神受苦的精神疾病。扼要地说,身体无法承受压力时,后果便是精神紧张、生病,甚至死亡。即使不至于死亡,也会像陷入某一层地狱似的,感受到极大的苦与悲哀。
事实上,我们还可以更深入地讨论,比如方才说地狱就是焦虑,我们必须明白,有的经文更详细提到有十八种、二十八种或更多种地狱,但我认为地狱只有一种,就是焦虑。不管那一种,都是来自于火烧灼的苦,没有一个地狱是清凉的。相同的,饿鬼也有很多种:狡猾的饿鬼,口如针眼、肚如山岳的饿鬼(因此永远无法满足饥渴的欲望)等等,但都在说明一件事──饥渴。只要掌握基本意义,在一定的范畴内,每个人都可以随兴理解这些详细的解释。这基本的意义是:地狱众生受焦虑苦,畜生是愚痴苦,饿鬼是饥渴苦,阿修罗是恐惧苦,人则是疲倦苦,欲界天迷恋感官享乐,色界天沉迷物质事物,无色界天则沉醉在纯粹的精神事物中。这些都是「生」的形式。任何人只要有「生」,毫无例外地,一定会受苦。所以请试着放下所有这些「生」,「彻底调伏『我慢』是无上的喜乐」。保持觉醒与观照,脱离「我」、「我所有」的念头,就能解脱苦,好好地维持这种境界,直到永远不变时,就是真实究竟的涅槃。
精进
我们已经有短暂的涅槃,请延长它,尽可能减少苦与轮回。人身难得,让我们珍惜这八十年或一百年的生命期,不要浪费大好因缘。如果没有任何进步,即使活到一千岁,也到不了任何更高的境界;如果有进步,此生可能就达到究竟涅槃。不管是小孩、青少年、成年人或八十老翁,只要能正确明白苦如何产生、如何消灭的道理,就可以有效治疗自己的疾病,控制「我」、「我所有」的自我中心意识,也会自动地厌离这些念头,领略解脱苦的清凉、喜乐与自在。佛陀所说的法可以简单归纳为:「不要执着任何事物」,其意义就是教人不要把任何事物执着为「我」、「我所有」,不论是物质、境界、行为、精神状态、行为的结果或任何事物,总之,不要把它当作是「我」、「我所有」。要把任何东西都认为是属于自然的,是遵循自然的法则而为自然的一部分,是自然所有,而不要把它当作「我」、「我所有」。若有人大胆地把它当作「我」、「我所有」,他就是个贼,把属于自然的万物占为己有的贼,是不会有好下场的,一定会受到贼的苦。因此佛陀教诲世人不要执着万事万物,以为是「我」、「我所有」。「如果所有比丘过正道的生活,世上就不会缺少阿罗汉」,佛陀所说的这句话如此简洁,令人难以理解,更难以接受,但却概括了所有的教诲──正道的生活,就是不让「我」、「我所有」产生,如此,世上就不会缺少阿罗汉了。
注释
【译注一】「我慢」是指自我意识,即认为有「我」的存在。
【译注二】因为人在正常的情况下,都会在顺、不顺、非顺非逆之境中,生染、瞋、无记等反应故,相对于此,故言「意外」。
【译注三】死亡是指无尽的轮回,无生无死则是逃过死亡,人在睡觉或休息时,「我执」没有生起,轮回暂止,就是「死亡」的境界没有来临。
《「我」的危险》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