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恩:觀上師佛住于頂上,住此態中,思維:
這些從無始以來深恩哺育過自己的母親,由于心被煩惱魔所擾,六神無主,癫狂迷亂,遠離了能觀見增上生和決定勝的慧目,又無善知識加以引導,一一刹那造作惡行,如同行路,步履顛蹶,遊赴在生死輪回尤其是惡趣的可怖懸崖邊,我若漠然地丟棄他們,實在是至爲無恥下流之輩!我當報答他們的大恩,把他們從輪回中解救出來,安置于解脫的清淨大樂中!唯願上師佛加持令我能如是而行!
(五)悅意慈:
此後修習慈心:觀想一位自己深愛的人,如自己的母親,對她而言,不要說無漏之樂,連絲毫的有漏之樂也沒有。現今矜許爲快樂的這些世法卻都將變爲痛苦。曆盡了辛苦想求安樂,營造的卻是以後惡趣痛苦的因。一生中除了艱辛勞碌受盡痛苦之外,沒有一點真正的安樂。若能令他們獲得安樂和安樂之因該有多好!惟願他們獲得安樂和安樂之因!我當令他們具足安樂及安樂之因!唯願上師佛加持,令我能如是而行!這樣祈禱以後,思維上師佛身分中降下五彩光明甘露,如是等等。在生起覺受以後,應緣于父親等諸親友而修,其次緣中庸之人,然後緣仇怨而修,最後遍緣一切有情修習。
修習慈心的功德者:此生中若緣于贍部洲修習慈心,將會生爲贍部洲的轉輪王;若緣二洲生起慈心,則生爲銅輪王;若于叁洲生起慈心,則生爲銀輪王;若緣四洲生起慈心則生爲金輪王;若緣叁千大千世界139生起慈心,則當生爲大梵天王;若緣小千世界中千世界生起慈心,則將生爲小千和中千世界之主;如果緣盡虛空界的有情生起慈心,則其果報唯是圓滿的佛陀。雖然業是自己的,然因慈力特別的超勝,若真實生起慈心,則可以利益他人,就像經中所說的慈力王140一樣。因此,即使生起口頭禅般的慈心,也將是自己最勝的守護铠甲,世尊就是住于慈心叁摩地而調伏了億萬魔軍。
京俄瓦大師對紐絨巴141說:“真實地說來,能摧伏對方的唯有慈心。”
還說:“因此,聽到慈的名字,我的心中就非常清朗。”
慈心的利益,如經中說:
“遍于無邊俱胝刹,盡其無量諸供品,
以此常供諸勝士,不及慈心一數分。”142
怙主龍樹菩薩說:
“天人皆慈愛,彼等恒守護,
喜悅多安樂,毒刀不能害,
無勞事得成,當生梵世間,
設未能解脫,得慈法八德。”143
“每日叁時施,叁百罐飲食,
然不及須臾,修慈福一分。”144
(六)悲心:
其後修悲之法:觀上師佛住于頂上,住此態中,先當觀想那些爲痛苦所逼無助可憐的衆生,譬如待宰的羔羊,在面前清晰地觀想起它們被殺的情形:四肢被綁,胸間的毛皮已被剖開,屠夫那沾滿鮮血的手正伸入胸膛,它清楚地知道即將喪命,但又有什麼辦法呢?萬般辛酸無奈,惟有用恐懼的雙眼直勾勾地盯著屠夫的臉,任憑剝皮宰割,內心充滿著痛苦的悲哀與無助。他們若能遠離一切痛苦和痛苦之因該有多好!惟願他們能遠離痛苦及痛苦之因!我當令他們遠離痛苦及痛苦之因!唯願上師佛加持令我能如是而行!
在生起覺受後,觀想那些肆無忌憚地盜用僧財者、破戒者、謗法者、邪見者、損害有情,以及造作種種罪惡不善而無所顧忌的衆生,在面前清晰地觀想他們的形相:他們如今這樣的行爲,不但今生沒有快樂可言,死後也必將立刻墮入惡趣,備嘗種種長時劇烈的大苦,他們若能遠離一切痛苦及痛苦之因該有多好!惟願他們遠離一切痛苦及痛苦之因!我當令他們遠離一切痛苦及痛苦之因!唯願上師佛加持令我能如是而行!
在生起覺受後,清晰地緣念母親等親人就在眼前:他們盡其一生爲了怨親的生計,忙忙碌碌地勞累了一輩子,受盡了辛苦。無時不受著苦苦和壞苦的煎熬,心中沒有一絲快樂。而終生所忙的又唯是惡業,沒有生起善心,死後一定立刻會墮入惡趣,備嘗種種長時劇烈的大苦,他們若能遠離一切痛苦及痛苦之因該有多好!惟願他們遠離一切痛苦及痛苦之因!我當令他們遠離一切痛苦及痛苦之因!唯願上師佛加持令我能如是而行!
在生起覺受後,再次第緣中庸的有情、仇敵、最後緣一切有情而修習。
(七)增上意樂:
在修習慈悲生起覺受令心變動後,當修習增上意樂:觀上師佛住于頂上,住此態中思維:我要令一切爲痛苦所逼無有安樂的有情遠離痛苦和痛苦之因!我要令他們得到安樂和安樂之因!我尤其要令一切如母有情,悉皆證得圓滿正覺佛陀寶位,遠離二障145習氣。唯願上師佛加持令我能如是而行!
(八)正修發心:
此後當修習菩提心:觀上師佛住于頂上,住此態中思維:那麼,你自己是否有安立一切有情于圓滿佛位的能力呢?然而事實上,現在就連一個有情也無法把他安立于圓滿正覺的寶位。即便自己獲得兩種阿羅漢果也只能利益些許有情,沒有能力把一切有情安立于圓滿正覺的佛位。這種能力誰才具有呢?唯有圓滿正覺的佛陀!佛身的功德,相好光明,圓滿莊嚴;語之功德任運具足六十四支韻音,一音說法,能令一切有情隨類領解;意之功德能同時現觀一切法的如所有性和盡所有性,對一切有情,如同慈母珍愛獨子那樣,大悲無有親疏任運而轉,調伏所化不逾刹那;事業無須勵力任運成就。身語意所發的一一光明皆能把無量衆生安立于一切種智位。總之,具足了一切功德,遠離了一切過失的,唯有圓滿正覺的佛陀。因此,要想自他二利達到究竟,必須獲得這樣的佛果。我爲了利益一切如母的有情,無論如何也要證得圓滿正覺的大寶佛位!唯願上師佛加持令我能如是而行!
這樣祈禱以後,思維頂上上師佛身猶如燭光一分爲二,變出第二尊化身融入自身,心中作這樣的勝解:“在八大獅子擎舉的高廣寶座上,種種蓮花日月墊上,自身變爲本師釋迦牟尼佛,身紫磨金色”直至“金剛跏趺而坐”。由前面的願力所引,觀想我爲了利益一切有情,已證得佛果,心中修習歡喜和強烈的我慢,經中說這具有緣起的關鍵,有著特別的意義。
自身清晰成就的能仁身中放出無量的光明,猶如清涼的流水,照觸到炎熱地獄中的有情及其住處,一切酷熱的痛苦皆得以息滅,住處變爲清淨殊妙的器世間;放出無量的光明猶如溫暖的火和陽光,照觸到寒冰地獄中的有情身上及其住處,寒冷的痛苦和住處的過失皆得以淨除;又放出無量光明照觸到一切餓鬼及其處所,淨除了饑渴、寒熱、勞乏的痛苦及因悭貪所集的業障,器世間的過失得到淨化;又身中放出無量光明照到人中的衆生和器世間,淨除了一切生老病死顛沛流離的痛苦及一切業障,以及器世間中溝壑懸崖等諸過失,器世間轉變爲淨土;放出無量的光明,令非天中的鬥爭嗔恚嫉妒和天中的死殁下墮、遍行苦等皆得以淨除。據說這將成爲自己未來成佛時修治佛土的緣起。
略而攝之當如《直授安樂道》中所說而行:住于自成清晰能仁的狀態中,勝解自己的身、受用、及諸善根成爲五種光明甘露之相,施給一切有情,一切有情皆悉獲得現前和究竟的圓滿安樂。
壬叁、結行:如前所說。
辛二、座間如何行:
座間應當參閱開示慈悲菩提心等的經教和注疏。
庚二、依自他相換法修習發菩提心:
我們先當于一切有情修習平等心、知母、念恩,如前七因果教授中所說。對于這叁方面,我們不可僅虛浮于表面文章,必須首先殷重修習,直到一一在內心上生起覺受。其後清晰地觀想自己和自己周圍的一切有情,修習自他換。
寂天菩薩說:
“若誰欲速疾,救護自與他,
應修自他換,最密勝法行。”146
這裏自他相換的意思,不是把自己修成他人、把他人修成自己,而是將珍愛自己之心與漠棄他人之心互換,生起輕舍自己而珍愛他人之心。若觀察自己的內心所珍愛的是誰、漠棄的又是誰時,這時珍愛自己、漠棄他人的心就會自然而然地生起。此刻應當這樣思維:珍愛自己而漠棄他人是不合理的,因爲自他二者都同樣希望安樂、不欲痛苦,所以,應當像珍愛自己一樣去珍愛他人。在他人關愛自己的時候,自己很高興,自己關愛他人的時候,他人也會很高興。自己由于希求美滿,無始至今處處珍愛自己,然而既沒有能成就自利,也沒有能成就利他,還受盡了種種的痛苦。
如《入行論》中說:
“盡世所有樂,悉從利他出,
盡世所有苦,悉由自利起,
此何須多說,凡夫唯自利,
能仁行利他,觀此二者別,
自樂及他苦,若不能真換,
非但不成佛,生死亦無樂。”147
我愛執是輪回和惡趣苦等一切衰損的根源。因此,我愛執若未生起莫令生起,若已生起當令速斷除。愛他執是一切功德的生源,若未生起當令生起,若已生起當令增長廣大。唯願上師佛加持令我能如是而行!
總之,能仁世尊舍棄自己而珍愛他人,所作所爲,唯是利他,因而成就了圓滿的佛果。我若也那樣作則早已成佛,由于沒有那樣作,因此至今流轉輪回。我們的本師釋迦世尊因地中生爲長者親和之女時,曾用腳踢了母親的頭,因而感得孤獨地獄的異熟果,在她的頭上旋轉著鐵輪,轉瞬間就要擊下來,她心中想:像我這樣踢母親頭的不孝子還有很多,願他們的痛苦都成熟在我身上!這樣想時,頭上的鐵輪卻立刻消失在空中。即在現在世間中,假如國王不圖私利唯是爲了人民和正法,他們的話會被大家奉爲准繩,受到有識之士的稱贊和隨喜;而那些自私自利的人卻會被人私下恥笑和憎惡。
只要我愛執存在心中,愛他執就不會生起,即便生起也不能長久。因此不應生起珍愛自己、漠棄他人的心,應當舍棄自己珍愛他人。他人的一切痛苦和罪障自己取受,自己的一切安樂和善根施給他人,我當令一切衆生遠離痛苦,獲得圓滿的安樂!然而如今自己不具有這樣的能力,這樣的能力誰有呢?唯有圓滿正覺的佛陀才有。因此,我爲了一切衆生的利益,無論如何也要證得圓滿正覺的佛果!唯願上師佛加持令我能如是而行!
己二、正…
《速疾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