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使比丘 內觀捷徑▪P2

  ..續本文上一頁財物,而我們這些屋主就像是一群瘋子,而房子就像瘋人院。你看!竟然有這麼多不必要的東西!現在,如果要你把多余的東西丟掉,只留下必需品,單靠這些物品維生,你非但不會死,反而活得很快樂,不會像你住在堆滿非必需品的屋子時一樣,有那麼多的煩惱。但是,現代人常喜歡盲從新潮和時尚,愛買各種廣告品,把它們放在屋子裏,所以屋內很快就塞滿東西,你知道這是沒必要的!同樣的道理,禅修法門也是一樣,我們的原則是去除不必要的,舍掉它,才能踏上必要之道,這就是所謂的「快捷方式法門」的原因。

  所以如果有人問:「何謂快捷方式法門?」答案就是:「去掉不必要的部分」。它不是一種完整、正規的說明,也不是巨細靡遺、精致、複雜或神秘的修法,我只會談到滅苦必備的部分。

  倘若你問:「爲什麼是快捷方式?」「爲何是快捷方式?」如前面所說的,我不希望你們浪費太多時間,也不想讓各位遭受挫敗。如果沒有快捷方式法門,只有一套供有經驗者修習的完整修法,這修法的運用將受到限製,那些沒經驗的人就無法修行,因爲只有少數精通的人才能修習。這就是我們需要有一般人及多數人能修習的快捷方式法門的原因。

  [快捷方式法門與完整修法的比較]

  

  現在讓我們比較一下快捷方式的修法和完整的修法,並看看要如何修快捷方式法門。在談到完整的修法時,我們必須從四念處的覺知呼吸開始說起,這方面你們可以參考《安那般那經》。以下我將比較完整修法和快捷方式法門的異同。

  根據完整的修法,有身、受、心、法(自然)等四念處的修法。

  就身念處而言,我們所關心的是呼吸,也就是清楚地覺知呼吸。當入息短時,覺知入息短;出息長時,覺知出息長,然後繼續禅修,一直到你明了正是呼吸維系著生命,然後繼續保持呼吸,讓氣息平緩下來。如此一來,心就不會向外奔馳了,而會出現各種定境,如無色界定等。

  事實上,進行上述所說的四念處修持法,是件吃力的工作,但是如果修快捷方式法門,就不需要那麼多的規定和練習,我們需要做的,只是修到一心專注,然後在身體的組成要素上(如呼吸等),繼續禅修。專注于四念處中的任何一種念處都是個大工程,但爲了要修到根本定,我們還需

  要投入更多的時間和努力。事實上,我們必須達到根本定(appana-jhana),透過禅定我們會經驗到喜(piti)和樂(sukha)等,但修習快捷方式者無須去經曆那些(指喜與樂)。

  現在講第二部分--受念處,此時我們可選擇喜悅的感覺作爲觀照的對象,而事實上,這是由心中生起的感覺。

  這種喜悅的感覺是源于根本定,或者你可以選擇觀照樂受,而這種感受,事實上,也存于心中。借著觀看而探究樂受的本質,如此你將能了解就是這感受引發心念,之後,你會找尋方法平息這些快樂和喜悅的感受,直到修行成就。修習四念處是份苦差事,一般人不可能修習全部的過程,也就是無法以無偏執的態度探究快樂和喜悅的本質,而使它們平息下來。

  因此,快捷方式法門提供我們一條道路,也就是當修到一心專注時,就可以觀照所生起的任何感受,這和根本定所産生的感受不同。因此,無論是樂受或是苦受,都要盡力去觀察它們,漸漸地,你會發現感受只不過是一種幻覺(maya)而已--感受就是幻覺。這種簡易的禅修法只要處理一個步驟,但其最後結果卻等同觀四念處中的受念處。

  現在要說的是完整修法中的第叁部分--心念處。當念念分明時,我們就會明了心如何運作,如何使心生起喜悅,如何一心專注以及如何使心放下,這和學習中國雜耍一樣困難。如果修習快捷方式法門,就無須經曆四個步驟:首先,深觀此心,深觀每個起心動念,如此才能將它看得透徹;接著在當下提振心力,達到一心專注,這必須心思敏銳、修習熟練才能完成這些步驟。因此,如果你覺得這樣的過程太複雜也沒關系,別理它。

  接下來要講的是第四部分--法念處。當我們因觀身而到達一心專注時,就可以進一步觀無常。每個苦受、樂受、出入息或任何深觀的對象都是無常的,你應該要明了「無常」這個真谛。

  所以,這是從第一部分的身念處跳到第四部分的法念處,我們可以立即見證到無常,可以體解到身體的無常、生命的無常。因此,無論是出息或入息,都要不間斷地觀無常,一直觀到你覺得自己已放下愛樂,或放下過去所執著的種種事物,如幸福或生命中所貪愛、所執著的一切,而變得愈來愈不執著爲止,這是因爲你已經了解無常的本質。當然,你將會放下對生命的執著,開始覺得自在,這時特別要深觀這種自在的感覺,你也將體解到它無常的性質;一旦你了解到自己已放下對生命的執著,就必須立即深觀「放下」的感覺,直到你的某些執著消失;進而可以深觀「執著消失的狀態」,甚至可以深觀放下執著的狀態,以及遠離煩惱、去除煩惱的狀態。這就是觀法念處的第四個步驟:遠離煩惱。

  事實上,你無須再深觀已不執取的部分,因爲一旦放下,苦就止息了,就可以將苦滅盡,能做到這樣就該滿足了,不必再費心作進一步的觀察。你應該做的是觀無常,觀察放下執著的過程及執著消失的狀態(觀離欲及滅),這就夠了。但是,完整的修法,就得觀照解除種種束縛的情況(觀離欲),觀你遠離了這些和那些煩惱以及獲得智能等。

  修習快捷方式法門可以節省許多力氣,依此快捷方式法門修習覺知力,直到我們達到一心專注,我們就可以覺知呼吸或周遭的事物,然後再注意當下生起的種種感受,深觀它的無常相。當然,稍後我會爲你們解說這些,你也可以詳細觀察它,但最快的快捷方式是:深觀當下生起的每一種感覺。

  一旦能體解無常,你就有很好的成功條件,這就是俗語所說的「勝利就在你這邊」。若見無常,對你就很有利,要盡力專注觀察無常,直到覺得已經放舍,自然地放舍執取爲止。自然法則就是:一切感受皆會自行放舍。又依自然法則而言,已放舍的最後也會消失,一個接著一個消失,一點也不複雜,也非形式化,不會再被執取。我可以保證,只要能見得無常,就能遠離執著,執著就如秋天的落葉般逐一掉落,就是這樣。因此,要到達一心專注,深觀無常,體驗放舍執取(離欲)及消逝(滅)的感覺,就像秋天的落葉一般。這就是快捷方式法門!。

  然而假使你選擇完整的修法,就必須通過四念處,而每一念處又各有四個步驟,因此,全部共有十六個步驟,這是非常複雜的修習法門,即使花一個月的時間也無法完成。如果將它編寫成書,也是厚厚的一本,所以我們不討論這一大套完整的修法。

  觀息法

  現在我要說的是快捷方式法門,這快捷方式的修法適合每個人,所以請專心聽講,忘了剛才我所做的比較,或許你們也已經搞胡塗了,所以無須再作比較。我希望你們了解修快捷方式法門並不會漏失什麼,我也不想再說爲什麼要修快捷方式法門了。接下來要說明的是如何修習快捷方式法門。

  

  覺知呼吸的出入

  爲了避免太過冗長,我將本主題分成兩部分,這樣比較容易了解。第一部分是覺知呼吸,第二部分則說明觀察身體的姿勢和動作。

  首先,談到覺知呼吸。它是你(注二)體解的基礎,也是未來你接觸其它法門的基礎,所以我要先說明它。

  現在請深觀自已的呼吸。事實上,每個人都必須呼吸,此刻你必須做的就是覺察呼吸,保持覺知或使心專注于呼吸上,保持覺知,提起正念專注于呼吸上。這時只觀看呼吸的出與入,閉眼或睜眼都可以,端視個人方便,但一定要保持覺知,覺知呼吸的進出、進出。

  觀察呼吸會有一種奇怪的感覺,和平常不觀察呼吸時的感受不同。我們的心通常隨著許多事物,如家畜、農地以及各種色、聲、香、味等外塵打轉,心到處亂跑,追求各種吸引人的事物,而這些事物也如釣餌般勾住你的心,現在專注于呼吸的進出、進出,明白吧!這就是長養覺知力的方法。此時覺知力已經開始增長,如果做到了,你就有覺知力。   

  你應該知道要直接保持覺知力,運用正念或覺知力觀呼吸,你會愈觀愈深入、愈徹底。剛開始你只要知道呼吸的進出、進出即可,心中默念:進、出,不要念出聲以免造成幹擾。  

  當吸氣時,念「進呀」,呼氣時,念「出呀」,也可以只念「進」、「出」,而不念「呀」(ya),但「呀」本身有它的作用,我稍後會作說明。這並不是一件小事,你知道心不是那麼馴服,它會蠢蠢欲動,不願專注一處,喜歡到處遊蕩,因此,凡是觀察呼吸進出相狀成功的人,他的覺知力可以說是經過了嚴格的鍛煉,或是他的心已經調伏了。

  你必須訓練自己,才能對某一感官所緣的塵境(如呼吸)保持覺知。保持覺知,別讓心念隨意遊蕩,我可以給你一個小小提示:要以輕松的態度觀察它,這比緊張和嚴肅地觀察效果要好,因爲緊張也是一種執取,所以請放松心情觀察呼吸的進出、進出、進出,多花點時間觀察它吧!

  當你練習純熟了,隨時可以開始下一步,此時要更仔細地觀察呼吸,不管它是長還是短。假如入息短時,就只要知道它是短的;出息長時,只要知道它是長的。如果你想默念也可以,就念「短呀」、「長呀」。

  因此,這時要訓練你的覺知力去觀察呼吸持續的狀態,無論它是短息或長息,都要如實地覺知它。第一步時,要默念「進呀」,「出呀」;第二步時,默念「短呀」或「長呀」,或「長呀」、「長呀」或「短呀」、「短呀」。就像這樣,你正訓練自己去觀察呼吸或長、或短的持續狀態。

  接下來是觀察氣息的粗細,氣息沈重即爲粗,氣息輕緩即爲細;當心或情緒激動時,氣息會變粗,盛怒或驚恐時,氣息也會變粗,如果沒有這些意外,…

《佛使比丘 內觀捷徑》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我」的危險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