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欲求解脫勇士之心寶(夏壩仁波切 講授)▪P10

  ..續本文上一頁要,語重心長啊!這條路的向導、商主、路糧就是正法!假如我們生前未修正法,和在路旁死去的貓狗有什麼兩樣?如果我們就這樣死去,那該有多麼悲哀!我們現在就應該像個旅客那樣,不作“長留他鄉”的打算,只想如何准備“回家”的資糧,對現世不要有絲毫貪戀,決意只修正法!

  死時無奈 一切必舍 種種莫挂懷

  死亡的到來是無可奈何的,是被迫的,任何辦法也避免不了。我們今生所擁有的一切,必定會舍去,所以對今生所擁有的名聲、利養、財富等種種千萬不要挂懷和貪戀。一定要多多地念想“死時無奈”,“死無常”,“死必將到來”,念死有功德,不念死則有過患。了知死時無奈,就會提早做好准備,這是我們最應該做的。關于死時無奈,一切必舍的道理可以從叁個角度來思惟:一、不念死亡的過患;二、念死亡的勝利功德;叁、正念死之理。

  首先,不念死亡的過患有六種:第一,“不念正法的過患”。如果不念死亡,就不會念起正法修行,整天只考慮現世的種種需要,爲穿衣、吃飯等世間雜事而忙碌不停,妨礙了修習佛法。第二,“雖念不修的過患”。爲什麼念想正法但不修也有過患呢?因爲雖然每個人都知道,人最後一定會死,但問題是每個人心裏都會想,“反正我今天不死,明天也不死……”直到死的那天,一直還有“今天不死”的妄想心態,所以修正法的事一拖再拖,永無修行之日。因此,“雖念而不修正法的過患”就産生了。第叁,“雖修不淨過患”。

  雖然修正法,但有不清淨的過患。曾有人問阿底峽尊者:“只考慮現世的人會有怎樣的果報?”阿底峽尊者回答:“果報也只有那樣”。又問:“會有什麼樣的後世呢?”阿底峽尊者回答說:“地獄、餓鬼和畜生!”雖然修正法,如果不念死亡的話,這種修正法不會是爲了後世,不會是爲了徹底脫離輪回苦,總會有一些爲求今生名聲利養的汙染。現在在座的出家人和居士,說不定也有這樣的,爲了今生發財、名聲利養而修法,要是這樣的話,修正法也是不幹淨的,終被世間八法所控製。世間八法是什麼呢?世間八法就是利、無利、苦、樂、稱、無稱、毀、譽。只有斷除世間八法,修法才會是沒有垢染的清淨法。第四,“修不殷重過患”。如果不念死的話,我們修法就不會努力,修持也就難免中斷。每當我們修善行的時候,總是很容易感到疲乏,也生不起大精進,這就是不念“死無常”所導致的過失。第五,“自謀不善之過患”。若不念死,便會貪著于現世利益。因爲追求現世的利益,連帶也將對饒益者和損害者等生起貪、嗔、癡叁種煩惱,並因此與別人打鬥、爭吵,導致被別人罵爲惡人等等。第六,“臨終時將追悔而死過患”。臨終時帶著非常遺憾、非常後悔的心,追悔而死。活著的時候從來都不珍惜時間修法,到死的時候才追悔莫及。我發現有很多這樣的人,要注意啊!伽瑪巴大格西曾說:“現在必須畏死,臨終時則無所恐懼,我等正與此背道而馳,現在無畏,至臨終時則用指抓胸”。修佛法最好的一種法則,是現在就怕死,當真要死亡的時候,胸有成竹而不懼怕。可我們卻背道而行,現在無所畏懼,等到真要死的時候,用手抓著胸,說“我沒修法啊!我會怎麼樣啊?”如果不好意思說出來,心裏也是充滿恐懼。所以我們要學會現在就怕死。

  其次,念死亡的六種功德:第一,利大利益。《大涅槃經》中說:“一切足迹中,象迹第一;一切想中,無常與死想是爲第一”。所有腳印中,最大的是大象的腳印。所有的念想中“死無常”與“死必將到來”的念想是最殊勝的。第二,力大利益。只要常常念起死亡,對斷除一切修法的不順品——貪欲、嗔恚等諸多煩惱,能積集非常強大的摧毀力量。第叁,最初重要利益。念死是最初令我們開始修法的主因。因爲害怕死,又怕死後受苦,所以修行正法。第四,中間重要利益。念死是中間鞭策我們精進修法的助緣。一想到死亡,我們就心生畏懼。比如騎馬時,抽鞭子是讓馬加速的方便,我們把對死亡的恐懼作爲鞭子,來鞭撻我們的懈怠,令我們精進修法,死亡變成了我們的助緣。所以中間念死也很重要。第五,最後重要利益。因爲不斷地念死亡,恐懼死亡,會令我們努力修法,達到究竟,一切道果獲證圓滿。這是讓我們成佛啊!所以,念死亡無論是開始、中途、還是最後,都非常重要。第六,臨終時歡喜而死利益。由于念死,當死的時候才會歡喜而死。密勒日巴大師曾說:“我因畏死逃上山,通達本心空性理,今死縱臨亦無憂”。他說,最初我因爲怕死而跑到山裏面,後來我通達本性,證悟了空性之理,現在縱然面臨死亡也沒有任何憂慮。我們也應該要爭取達到這樣。這就是念死的六功德。

  思惟死亡的九種因,也就是“叁根本九因相法”。首先思惟“決定死”,分叁:

  一、“死主一定會無情地到來”,這就是決定死之一。無論你受生成什麼樣的身體都沒有不死的。《無常集》中說:

  “諸佛及獨覺,及佛聲聞衆,

  皆舍于此身,何況諸凡夫”。

  如來雖已證得金剛之身,然而爲了利益所教化的衆生,也示現無常逝往他方世界,更何況我們凡庸之輩呢!無論住于何處,死亡無有不至。即使擁有勢力、財物、神咒、妙藥等也不能遮除死亡的恐怖,無論內外何緣,都不能阻止死亡臨近的腳步,並且沒有安隱之處可以逃遁。此乃死亡必來,此爲“決定死”。

  二,“壽量無有增加,唯漸減少”。從生到死之間,隨著年齡增長,壽命不斷地折損、減少。以壽六十而言,已滿六十歲的人,死亡也只是今年現時明年後日的事情而已。五十歲的人則只有十年的光景了,如此有人已過了叁分之二的壽命,有的已過了一半的壽命…

  …所剩的壽數又一年年、一月月、一天天,晝夜交替而消耗,白晝又隨上午、中午、下午消失,上午等又隨分分秒秒而流失。正像《入菩薩行論》當中說:

  “晝夜無暫替,壽命恒衰減,

  唯減而無增,若我怎不死!”

  叁、“活著的時候沒有閑暇的時間去修正法,然而卻必定會死”。《難陀入胎經》中說,最初十年爲無知的幼童,不會生起修法的念頭;最後二十年身心衰竭,又無力修法;中間的歲月,又一半被睡眠占去,再除去病等不如意事,所消耗的時光,真正能修法的大好光陰又有多少呢?這些是叁根本的第一根本 “死決定”當中的叁支。

  然後,思惟死期不定,分叁:

  第一、不僅決定要死,而且不定何時會死。南瞻部洲人壽量極其不決定,劫初可達無數年,到劫末時十歲就算是長壽的了。現今或老年、或中年、或童少,死期是不定的。《集法句經》當中說:

  “上午見多人,下午有不見,

  下午所見者,次晨有不見”。

  爲什麼?永別了人世,走向了死亡。下午見到的人,明天早晨就不見了。或者有許多男人、女人,少壯時就死殁了。所以,我們怎麼能夠因爲自己年輕,而說自己一定不會死呢?有的在胎中死,有的是一生下來便死,有的是會爬的時候死,有的是會走路的時候死,有的是老的時候死,有的是年少便死。總之,所有生下來的人,都會根據自己的業力的成熟漸次走向死殁。就像樹上的果實成熟了自落一樣,有的一開始就掉下來,有的尚未成熟就掉下來,有的熟透了才掉下來,最後所有的果一個也不會留在樹上,都會掉下來。《集法句經》又說:

  “明日及後世,孰先至難知。

  勿營明日計,當勉後世義!”

  明天和來世誰先到,很難知道的。不要爲了明天的雜事而做計劃,多爲後世而做大義之事吧!

  第二、死緣衆多而活緣稀少。死的外緣中,有的爲刀劍所傷,有的爲毒藥所害,以及被夜叉、精怪、鬼女、魔王等奪去性命,包括車禍等各類事故。死的內緣中有四大失調,飲食不消,藥物失宜,突墮懸崖,房屋倒塌,船破舟翻,或者突然中風而亡。突然死亡的例子如此多,當念自己也將如此而溘然死去。所以我們當念自己也有如此死亡的可能性,由此盡早修行正法,切莫虛度和錯過暇滿人身。

  第叁、此身猶如水中泡沫一樣,十分脆弱,何時將死無有決定。《親友書》中說:

  “大地須彌海,七日同出時,

  燒盡灰無余,況此危脆身!”

  地球到劫末的時候也會化爲灰燼,何況我們脆弱的身體呢?

  《寶鬘論》中也說:處在衆多的內外死緣當中,我們的生命就像風中之燭一樣,隨時都有可能熄滅。因此趁沒有熄滅之前,趕緊修正法吧!

  思惟死時除正法外,余皆無益之理。分叁:

  第一,親友無益。死亡的時候,無論多麼疼愛和摯密的親友,一個也帶不走。

  第二,財富無益。無論有多少心愛的珍寶,死時塵許也攜不去。

  第叁,身體無益。連一同生就的這個肉體也不得不舍離。

  親友無益,財富無益,身體無益,此爲叁個無益。死主一定會來,何時將至卻沒有一定,或許今天就可能猝然亡故。因此,我們必須爲死亡的到來早作准備。預備死亡,唯有勿戀此世的榮耀,現在就修習清淨正法。

  于諸弱者 當生悲憫 切勿作輕辱

  對一切弱者,應當生起慈悲和憐憫之心,千萬不要輕視和毀辱。《寶鬘論》中說:

  “此無邊衆生,菩薩依大悲,

  發心拔濟苦,願彼般涅槃”。

  像這樣的無邊衆生,無數世來由貪嗔癡所致,在六道輪回中無間斷地輪轉,永無止境地遭受種種苦受。這些衆生既是我們的父母,同時也是弱者。作爲修大乘佛法的菩薩,我們應該對父母衆生生起非常強烈的“願其遠離一切痛苦及痛苦因”的大悲心,發心一定要將一切父母衆生從苦海中解救出來,令他們早日登上涅槃彼岸。這就是“當生悲憫”之意,非常非常重要。《入菩薩行論》中說:

  “如是煩惱生起時,能殺自身無顧恤,

  于彼從未生大悲,但生煩惱何其愚”。

  由于他們受貪嗔癡煩惱控製的緣故,一旦生起了猛烈煩惱的時候,不僅能損害…

《欲求解脫勇士之心寶(夏壩仁波切 講授)》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