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邪命得利”。不要通过邪命来得利养。所谓邪命,就是以邪门歪道的方式来获取自己的利益。
“我宁今日舍寿命,不愿长生邪命活,
如我纵能长寿住,死时痛苦亦犹是”。
我今天宁可舍去自己的生命死去,也不要通过邪命的方式来活着。若通过邪命而获得利益,就算现在能活着,等到死时,将会有更大的痛苦跟随着我,我为何要这样坑害自己呢?
其三,“喻明不应贪利”。以打比方的方式来说明,不应该贪利。论中说:
“梦中受乐经百年,梦觉之时何所有?
余人梦受须臾乐,梦觉之时亦犹是,
于斯二人久暂乐,觉时同一难再是,
人寿修短虽不同,死时均等亦如是”。
一个人梦见自己活了百年,享受着荣华富贵,梦醒之后有什么呢?另一个人在梦中只有片刻的享受,当从梦中醒来之后,也是什么都没有。两者都不过是个梦而已,梦醒后毫无差别。同样,人活百年而终和短寿而死,跟百年梦和须臾梦是一样的,到死的时候没有任何区别,没有丝毫物质财富可以带走。人生亦如梦,所以,我们何苦为梦幻而造下很多苦报呢?
我们听法当中有七八十岁的老人,还有十几岁的孩子,无论十几年的享受或苦报,还是八九十年的生活经历,在当下没有任何区别,都已成为过去,了不可得。二十岁的人生,在记忆中不过是二十几年模模糊糊的经历而已。八十岁的人,也只不过留下模糊不清的记忆而已。就如同百年梦和须臾梦一样,都不过是一场梦、一个记忆而已,除了业力以外没有任何价值可言。所以,不要为了一个模糊的不实在的记忆而贪求种种利养,造积种种罪障。
其四,“不应贪利之理”。论中说:
“纵能获得诸所求,复于长时受安乐,
终如被劫寸缕无,命终独往唯空手”。
纵然得到众多的名闻利养财富利益,并且长时间享受快乐,但当死的时候,如被盗贼窃得空无一物,没有一分一厘可以带走,连自己的肉体也带不走。就像一个拥有天下的国王和一个只拥有拐杖的乞丐,死的时候同样都是两手空空,有何区别?大家要牢牢记住,人身难得要珍惜,多做有益之事。
其五,“遮应求利”。论中说:
“若谓求利为支身,消除罪业作福德,
若为求利生嗔恚,宁不折福生罪愆,
我为此事而活命,即令其事成失坏,
唯作恶事邪命生,如此生存亦何益?”
如果求利益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长久存活下去,最应该做的也是最好的办法,是通过四力来忏悔一切业障,增积一切福报,这才是真正的利身之理,真正的长久存活的殊胜方便。若为求利养而生嗔恨,那千劫所积的一切福报将全部消尽。所以宁可不获取此利,也不能把千劫积累的福报消耗殆尽。
以上是断除贪求利养的五种教言,以及贪求“利养魔索”的五种现象。利养是魔鬼的绳索,是通往解脱彼岸路中的绊脚石,应该清除掉。其中最主要的、最致命的绊脚石是“以邪命而求利养”。
贾曹杰在《宝鬘论释》中对“五邪命”作如下解说:
“矫为利敬故,伪现根防护,
媚为利敬故,先说柔软语。
侧面求所得,称赞他财物,
方便求利故,当面讥谤他。
欲以利求利,赞叹先所得”。
第一种邪命是“矫诈”。为了让自己得到利益,得到恭敬,比如本来念经、打坐并不精进,却故意在施主面前显出防护戒律很庄严的样子,让人觉得高深莫测,很有修行。这种伪装就叫诈,由此而活命者是为邪命。
第二种邪命是“谄媚”。为了利养,故意讨好、拍马屁,这叫谄媚。
第三种邪命是“侧面乞求”。为了得到他人的财物,称赞他人的财物,说:“这个太好了!我若拥有这个该多好啊!”老是赞扬别人的东西,人家不好意思,不得不把东西让出来,这种做法就叫做侧面乞求。我真见过这样的人,不说要总是说“哎呀,这个东西好啊,要是我有了这个东西……”最后对方不好意思,就只好做供养了。我们要记住,不要这样。
第四种邪命是“方便研求”。就是为了求得利养,讥谤他人吝啬,“某某太吝啬了,一分钱都不舍得供养”。意思就是你不给我,你就是个吝啬鬼。
第五种邪命是“以利求利”。“向他人赞叹先前所得之物”。比如说,“去年你给我那批菜,太好吃了!”或者,“年初你给我带来的东西,对我的帮助极大啊!”言外之意就是说:你现在应该再给我带点来。这是以“你曾经给我什么什么”的赞叹方式来以利求利。还有另一种,就是以少一点的给予,来换取多一点的赠予,这种以少换多的方式,也是以利求利,也叫赠微博厚。从现实来看,“以利求利”的事还是避免不了的。但是要谨记,不是仅以行为而定,当以起心为主。比如一些人对寺院曾经有帮助,师父以清净和慈悲心来表示谢意,给他们护身符、甘露丸、佛像,并没有“我这样做,要给我或寺院带来更大的利益”这种心态。只要没有以利取利的心态,即便给点什么,或让大家为佛教事业做得再多也没关系,也不是邪命。讲法时说吝啬的过患,这是不是“方便研求”变成邪命了呢?不是。讲法时说吝啬的过患,目的不是为求得什么,而是为了让听法者明白吝啬的过患。以这样的心态讲吝啬的过患,不是邪命。再比如说,遇到了施主,难免说一些柔软语和他喜欢听的话,来安抚他或者令他在高兴中听受一些佛法,这是不是谄媚之语呢?不是的。只要不是为了获取利养恭敬,真心诚意地说一些柔软爱语,让他能够接受佛法,是没有过失的,不是邪命。还有,出家人在施主和众人面前表现得非常庄严,袈裟穿得庄严无比,是为了让施主或众人对出家人不失恭敬之心,令得福报。这并不是伪装,更不是为了获得恭敬和利养。这种不是“以己利而伪装”,就不是邪命。
是不是邪命,关键在于动机,而不是行为本身。以邪命而求利养者,就是被魔鬼的绳索所捆绑。千万不要行邪命!当人家对你有恭敬和利养,该怎么办?就是说如果希求资财等利养,渴望有人敷座等恭敬,希望听到悦耳的音声,或欲求仆使眷属,令己身心适悦,面对求名利之风、求恭敬高座之风、贪图眷众之风和极行承事之诸风,应该下功夫执持、守护内心,使那颗心像枯木一样,任凭八风吹拂,不为所动。心如果不动,就没有丝毫攀缘。把自己的心时时放在善念当中,丝毫不离。这样才能不被利养的魔索所缚,才能不被利养的风吹坏你的善根。
称赞美誉 欺骗无实 弃之如唾涕
称赞、美誉、名声等如同骗子的谎言,都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并且转瞬即逝,应该如同舍弃鼻涕和唾液一般舍弃它。《入菩萨行论》中说:
“若唯思彼赞扬我,便令我心生欢喜,
如是此亦不应理,唯是愚夫行径尔”。
喜欢被人称赞,是愚昧的想法,是愚昧人的所为。得到他人称赞,便于心里生起强烈的欢喜,若详细观察,这是没有任何实质性意义的。
此生虽具 富乐亲友 速逝故应舍
此生当中所具有的一切富乐,以及亲朋好友,很快就会离散的,所以对此不要产生贪心,应该学会割舍。除正法以外,一切皆无有益。
临终之际纵然有许多爱如心肝的弟子、亲戚围绕在我们尸床旁牵扯依恋,也不能使我们不死。我们也带不走他们中的任何一个,只能孤独地前往“中有”的险狭之道。鬼卒来抓的时候,就算有再多的亲友又有什么用处呢?谁也带不走,谁也不能代替。毕生当中恩爱的夫妻、儿女等眷属,就此离别,再也不会相聚,即便再相聚也不认识了。《入菩萨行论》中说:当我们即将死亡,卧在床上辗转时,众多的亲友在周围守着,啼哭着。但死亡的痛苦唯独我一个人承受,我所造的一切恶业应受的苦报也是我一个人承受。堕落到死亡的手中,再多的亲人又有何用呢?再多的朋友又能何为呢?此时,堪能帮助的依怙唯有所造的福德资粮,可惜我们所行的善太少了,几乎未修啊!因此,与其为了今生的福乐和亲友等造罪,还不如早早地割舍一切,认真地修学正法,为死亡和来世做好准备。
今生短暂 来世悠悠 路粮应早备
人的一生是极其短暂的,长不过八九十年,何况我们现在已经度过一半或三分之二、四分之三了。而来世路途悠悠,不知道有多少来世,没有尽头、没有彻底终止的时候,所以应该把去来世路上的粮食早早准备好。人身难得、人生短暂,常常这样想可以除掉对今生利养的贪欲。《入菩萨行论》说:
“无间昼夜如逝水,年命消竭不暂留,
空乞延年何可得,人生安得长不朽”。
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行住坐卧一切时中,我们的生命刹那不停地流逝,无声无息地,分秒不停地消竭。此生寿命恒时损灭,绝无增益,如是可推知我决定死。知必死也,且何时死亦不决定,故于净罪应须励力。贡唐仓大师也有一个非常好的教授:
“法是无谙道向导,法是长征道路粮,
法是难行道商主,三门今当合正法!”
法是陌生道上的向导,法是长征道上的路粮,法是难行道上的商主,身口意三门惟有合乎正法,才能顺利到达解脱的彼岸。密勒日巴大师曾经对弟子唱诵过这样的道歌:
“弟子贝达绷谛听!具信富女听我言:
后世时较现世长,行路干粮已备否?
行路干粮若未备,当作布施以备之!”
我的弟子贝达绷,善女子你谛听,后世的路途比今世的路途更加遥远,准备好行路的粮食了吗?要是没有准备好路上的口粮,赶紧作布施为来世路途上的口粮做好准备啊。又说:
“弟子贝达绷谛听,具信富女听我言:
后世怖较现世大,护送卫士已备否?
护送卫士若未备,当修正法以备之!”
说弟子贝达绷谛听,有信仰和福报的女人,你好好听我说,来世路途的恐怖比我们现世的要多得多、危险更大得多,有没有准备好护送你的卫士啊?要是没有准备好,应当修习正法以备之,这是你最好的护送卫士。这些话很重…
《欲求解脱勇士之心宝(夏坝仁波切 讲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