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菩提道次第略論》和《掌中解脫》裏邊都有介紹)十一歲的時候,即在那爛陀寺覺賢法師那裏開始學習佛法,主要學的是密法。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又在王舍城跟密法大師阿縛都底波陀等諸多大德學習了許多密法,但一直沒有出家。二十九歲時,尊者在傳記裏曾有這樣的記載:“這世界上,沒有人能比我更通達密法”。
但就在那時,他聽到耳邊有空行母誦念許多他從來沒聽過的密法,由此傲慢心逐漸降下來了。但仍然認爲,空行淨土可能有比他通達密法的人,而在南瞻部洲,沒有人比他更通達密法。後來尊者來到西藏桑耶寺,翻閱了桑耶寺裏像大山一樣多的梵文經典(貝葉經),發現了許多他從來沒看到過的密續。這時,他的傲慢心才徹底降下來了。
尊者二十九歲時,有很多大德一再勸他出家。他們說,“若你只想自己證得佛陀果位,不出家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如果要利樂有情、饒益衆生的話,就必須出家!這樣方能利樂更多的有情,對如來佛法的弘揚廣大更有大益!”如此等等。最後尊者在菩提伽耶摩底寺,從戒護大師受比丘戒,成爲出家人,法名吉祥燃燈智。
公元1013年,阿底峽尊者對修菩提心生起非常迫切的願望。但放眼整個印度,擁有菩提心教授的人非常少。當他在菩提伽耶繞塔時,聽到小佛像問大佛像說:“要速疾證得無上正等覺佛陀果位,修何耶?”大佛像回答小佛像說:“應發菩提心”。一只小鳥問另一只小鳥說:“速疾證得無上正等覺佛陀果位,當修何法?”回答說:“應發菩提心”。通過這種種顯示和啓發後,尊者下定決心,要到擁有全部菩提心教授的金洲菩薩那裏去。
金洲菩薩是唯識宗的大德,並不具有中觀見。阿底峽尊者作爲一個修中觀的大德爲什麼要到金洲菩薩那裏去呢?因爲當時印度沒有人傳授“自他相換菩提心”和“七支因果菩提心”等菩提心的修法。爲此,阿底峽尊者長途跋涉,曆經十二個月,坐船到現今的蘇門答臘去學習生起菩提心的教法。在金洲菩薩那裏大概修行了十二年左右。四十四歲時,才返回印度,成爲當時印度精通大小乘一切教法的非常有名的大德。
這時的西藏,距朗達瑪王滅佛已經有八十多年了,顯密一切教法都處于瀕臨滅亡的狀況。當佛教在西藏再度興起時,有很多邪說便打著佛法的旗號在傳播。人們分不清到底哪個是正法,哪個是邪法,情況非常危急。當時,在西藏發生了一場激烈的爭辯:學密法的人,把戒律、因明等稱爲小乘佛教的經論,加以歧視和排斥;而學因明、律藏和俱舍論的大德,則把密宗說成是邪法予以排斥。一千二百多年來流傳下來的非常殊勝圓滿的教法,正面臨著危機。
爲此,阿裏地區的王——智慧光,派了許多僧人到印度去,欲請一位大德到西藏來,曆經千辛萬苦,卻一直沒有成功。因爲,當時印度的大德也非常少,雖然有非常著名的印度八賢(寶生寂、覺賢、阿縛都底波陀、阿底峽尊者等八位大德),但他們大多年近古稀,無法到西藏來。
據當時的使者——僧人那措譯師回憶說,他到印度請阿底峽尊者時,在尊者所在的寺院裏,還看到了一位須發皆白的大德,就是道次第傳承上師中赫赫有名的小杜鵑。可惜他當時已經八十多歲,根本沒辦法請到西藏來。還有一位那若巴大師,是位大班智達、大成就者,非常有學問,可惜不是出家人。因爲當時西藏最需要的是年輕、非常有威望的出家人來弘揚佛法。否則,在藏地,佛教沒有辦法弘揚廣大。
後來,智慧光爲了籌集迎請大德的供養,親自外出找黃金,來到噶啰(今尼泊爾)國。信奉外道的噶啰國王得知後,將他抓起來投入監獄,對他說:“要麼放棄佛法,要麼丟掉性命,要麼拿跟你身體一樣重的黃金來贖”。他的侄兒拉喇嘛菩提光繼承了王位,開始到處尋找黃金,最後只差頭那麼重的黃金還沒找到。菩提光去看叔叔智慧光時說:“你再忍耐一點,現在已經找到了如身體一樣重的黃金,再找到如頭重的黃金後,就把你贖回來”。智慧光說,“我原以爲你還是個小娃娃,什麼都不懂,看來你真是有出息。能找到如身軀一般重的黃金多麼不容易呀,如何還能再找到如頭重的黃金呢?對這個魔王,不要說是如身重的黃金,就是一兩黃金也不能給他。給了他黃金,也不一定能贖回我,就算贖回來,我也只能活個十年八年的,不值得。不如派得力的使者,帶黃金去印度請最好的大德來!聽說阿底峽尊者是印度非常有名望的大德,一定要把他請來!就對他說,智慧光爲了佛法、爲了請阿阇黎您,舍棄了生命!我智慧光盼望阿底峽尊者到西藏來,我死了之後,也會在墳墓裏看著尊者來西藏弘揚佛法,請尊者千萬不要舍棄西藏的衆生!”智慧光雙手合掌哭著對菩提光說:“你千萬不要贖我!一定派人去印度請阿底峽尊者”。最後,菩提光聽從了智慧光的勸說,在公元1038年前後,派那措譯師前往印度。
那措譯師是從康區來的一名普通僧人。當菩提光得知那措譯師來到阿裏,馬上設宴招待,並把他請到自己的王位之上,自己跪在那措譯師面前磕頭,痛哭地說:“爲了拯救西藏的正法,您千萬不要拒絕我的請求和期望!請您一定到印度去迎請阿底峽尊者!”那措譯師後來在自傳中說,國王是何等的尊貴,卻把他讓到王位之上,國王自己在下面磕頭哭著請求。于是他二話沒有說,“好好好,沒有問題,我一定去!”幹幹脆脆地就答應了。然而當他到印度後,才發現事情並沒有那麼容易。印度的寺院和寺院裏的僧人,幹脆不讓從西藏來的僧人見阿底峽尊者,怕阿底峽尊者被請到西藏去。于是他就裝作到那爛陀寺來學習,絕口不提請尊者的事情。一直等了兩年,才有機會到阿底峽尊者面前,把智慧光所說的這些話說給阿底峽尊者聽。當時阿底峽尊者向西藏那邊雙手合掌說,“藏地的菩薩啊!藏地的菩薩!”並朝那邊頂禮。就去藏地之事,阿底峽尊者還向至尊度母祈請,度母說:“你到藏區去,對佛法有極大利益,但是可能要折壽十幾年”。阿底峽尊者說:“只要能夠利益衆生,折壽就折壽,我根本不怕”。然後就開始想辦法,把他的東西悄悄地搬移到尼泊爾靠近西藏的邊境。公元1040年,那措譯師終于得到了寺院住持的允許,可以請阿底峽尊者到西藏停留叁年。這樣,阿底峽尊者終于被請到了阿裏。
阿底峽尊者到阿裏來的時候,西藏最赫赫有名的大譯師仁欽桑波已經八十五歲了。他以前一直以爲,無論在印度還是西藏,對佛法最精通者是他自己。但當他見到了阿底峽尊者後,甘拜下風,說:“這位大德了不起呀!”並且非常虔誠地到阿底峽那裏聽法。
尊者在阿裏講法近叁年,寫下了非常著名的《菩提道燈論》。這對當時西藏的佛教而言,起到了如黑暗中的明燈一樣的作用,非常殊勝!阿底峽尊者把從小乘到大乘、從顯宗到密宗的一切修行次第,都在所著的《菩提道燈論》裏面完整無缺地闡述出來。這不僅在西藏引起了震動,印度那些大德也都感到非常驚訝!他們都說,阿底峽尊者去西藏是對的,否則可能不會著出《菩提道燈論》來。
一般來說,著如此殊勝的法,著者要具備以下因緣:第一,通達五明,即必須通達因明、醫方明、聲明、內明、工巧明等五明;第二,所修的佛法必須有從釋迦牟尼佛師師相傳,到著者那裏爲止,中間沒有斷缺過的殊勝傳承;第叁,現見本尊,並得到開許。叁者中,具備一個條件就可以造著論典,而阿底峽尊者作爲大班智達,叁種因緣全部具備。特別是在請教他的本尊聖救度母時,就像請教老師一樣,隨時都可以。所以他的論典最爲圓滿。
阿底峽尊者在阿裏住了近叁年,准備返回印度。當時不僅阿底峽尊者著急,那措譯師也非常著急。因爲那措譯師從印度回來之前,他的授戒師父對他說:“要是你叁年之後不把我的尊者還回來的話,你我之間師徒的緣分就從此了斷”。他特別害怕與師父斷了緣分,所以非常急切、再叁地勸請阿底峽尊者:“叁年了,該返回印度了”。
當時,仲敦巴大師正在康區,聽說阿裏地區有一位印度來的名叫阿底峽尊者的大德,就動身前去拉薩,與當時既是官員又是和尚的貴族和尚們說:“我去阿裏,想盡一切辦法把阿底峽尊者請到拉薩來。你們一接到我的通知,就趕緊帶著馬隊,到阿裏去迎請阿底峽尊者”。當仲敦巴到阿裏的時候,阿底峽尊者已經離開阿裏去布森了。布森就是岡波神山與尼泊爾邊境交界處的一個城市。在此期間至尊度母一再跟阿底峽尊者說:“與你前世非常有緣的邬巴索迦(居士男)即將到來”。阿底峽尊者邊等邊想:“至尊度母不會跟我說謊話,可是爲何我的居士遲遲未到呢”。他不時地向拉薩方向看,並且自言自語地說:“我的居士還沒有到”。有一天,有人請尊者到村裏去,供養尊者午飯。此時仲敦巴來到布森,到了尊者住處時聽說尊者不在,著急地說:“我馬上去找”。有人說:“不要急,尊者馬上回來了”。仲敦巴說:“大乘善知識焉能坐等?”然後就到處找,在街道上正好碰到了阿底峽尊者。仲敦巴大師一碰到阿底峽尊者,馬上就向尊者磕頭。阿底峽尊者已預知仲敦巴大師的到來,當天接納供齋時多要了一份糌粑和酥油。阿底峽尊者把糌粑和酥油拿給仲敦巴大師說“這是你的那一份”。仲敦巴大師就用那個糌粑做了一個油燈,把酥油化掉之後做燈油,在阿底峽尊者的枕邊供了一個酥油燈。從那時候開始直到阿底峽尊者圓寂爲止,仲敦巴大師每天在阿底峽尊者面前供一盞燈,從來沒有間斷過。
仲敦巴大師想盡一切辦法要把尊者請到拉薩來,那措譯師則想盡一切辦法要把尊者請回印度去。阿底峽尊者雖然願意去拉薩,可是又不好拒絕那措譯師,因爲那措譯師面臨著斷師徒因緣問題。此時尼泊爾邊境突然發生戰亂,阿底峽尊者說:“因打仗過不去,是沒有過失的。我寫封信想辦法交給那邊的寺院,看他們怎麼說”。阿底峽尊者寫了一封信,並附上了《菩提道燈論》,…
《欲求解脫勇士之心寶(夏壩仁波切 講授)》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