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欲求解脱勇士之心宝(夏坝仁波切 讲授)

  欲求解脱勇士之心宝

  南无古汝贝!

  阿底峡尊者入藏,于阿里停留两年,为以拉喇嘛•菩提光为主的众弟子讲授了很多教诫,在即将返回印度时,菩提光复又请求教授,阿底峡尊者说:“铭记往昔之教授,足矣!”然由弟子再再祈请故,尊者赐予如下教授:

  一、序分

  奇矣哉!智高愿广 慧深辨明 诸位善友前

  才疏慧劣 我予劝诫 于理实不当

  挚爱正士 再再劝请 难拂汝等意

  凡庸智浅 我为善友 至诚如是说

  二、正宗分

  诸友! 未获菩提 仍需上师 恒依善知识

  未证本性 尚需多闻 应听师教授

  仅明法义 不成正觉 知已如理修

  *当时阿里的国王都是僧人,他们是西藏赞普王朝的血脉。“拉喇嘛智慧光”,“拉喇嘛菩提光”,名字中的“拉喇嘛”就是天子上师的意思。天子就是皇帝,喇嘛就是上师,既是天子又是上师。”一般王族国王的儿子出家,在藏地都称为“拉喇嘛”。

  扰心之处 宜应远离 恒住增善地

  未得坚固 喧杂易染 当隐幽静处

  莫忘远离 生恼恶友 亲近增善友

  世事繁碌 永无穷尽 速弃坦然住

  昼夜永时 回向诸善 常常观自心

  虽具窍诀 不修何益 谨遵师教行

  诚敬修行 毋需多时 速疾证妙果

  诚修正法 衣食随至 此乃当然理

  诸友! 耽著诸欲 如饮咸水 无厌应知足

  骄恣慢心 理当呵责 调柔清静行

  世间喧杂 妄称为福 立断此法障

  利养魔索 犹如路石 绊脚应清除

  称赞美誉 欺诳无实 弃之如唾涕

  此生虽具 富乐亲友 速逝故应舍

  今生短暂 来世悠悠 路粮应早备

  死时无奈 一切必舍 种种莫挂怀

  于诸弱者 当生悲悯 切勿作轻辱

  于众敌友 并诸辖属 远离偏执贪

  不嫉有德 倍加恭敬 虔心取其德

  勿寻他短 返观己过 弃之如坏血

  不矜己长 恒念他德 敬众自如仆

  一切众生 视为父母 如子生慈心

  常以笑容 念起慈爱 无忿如实言

  无关语滥 易生错乱 谨慎言适当

  无义事多 有碍行善 应舍非法事

  若非要务 莫要勤作 所行劳无义

  来世随业 不由己欲 舒缓即为乐

  嗟乎! 为士所耻 则同死殁 勿谄应正直

  今生苦乐 昔日业引 切莫怨他人

  一切安乐 由师加被 励力报其恩

  自心未调 焉能调人 先从自调起

  无有神通 何能熟他 精进修三昧

  所积资财 死时定舍 为财莫积恶

  受用如贷 终无实义 立行殊胜施

  庄严今生 利乐后世 恒守清净戒

  浊世多恚 慎勿生嗔 当披忍辱铠

  懈怠力故 尚滞凡庸 当燃精进火

  散乱道中 耗尽此生 当即修禅定

  邪见障故 未见本性 谛察清净义

  诸友! 生死淖中 无有乐处 速登解脱岸

  如法励修 上师教授 枯竭众苦流

  三、结分

  非是虚谈 至诚所言 理应铭于心

  如依此行 自他安乐 我亦生欢喜

  愚夫者我 至诚之言 务请君谛听

  此阿底峡尊者为菩提光所作之教授,夏历丙戌年腊月初八日,西元2007年1月26日星期五,佛陀成道日,世称第四世夏坝者于北京初稿译竟。

  西元2008年9月20日终稿。吉祥圆满!

  《欲求解脱勇士之心宝》讲记

  传承历史及教授殊胜

  寂天菩萨在《入菩萨行论》中说:

  “暇满此身获得甚艰难,士夫义利即今能成办,

  若于此时不勤作饶益,后世此事何从得圆满”。

  我们今生得到了“八暇十满”的圆满人身,是非常难得稀有的。“暇满人身”之所以难得宝贵,是因为具足了一切修学佛法的因缘条件。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勤修佛法,用佛陀教授的方法来对治和消除自己内心的贪欲、嗔恨、愚昧等等恶习,从而增长慈悲、智慧和德能,为今生、来世,乃至彻底脱离轮回,到达永久的解脱安乐而努力。再进一步,为利益一切有情父母众生而寻求无上正等觉佛陀果位,

  这才是佛门弟子应该努力做的。如果我们浪费了这一生,来世再想得到如此圆满的人身是非常困难的!我们现在的暇满人身,具足了一切内外圆满的殊胜因缘,极其难得,千万不要错过啊!

  既然我们想以此身获得广大义利,就要做饶益一切有情的广大事业。应该从哪里开始着手呢?很多人都没有找到解决大苦恼、脱离大苦海、得到大解脱这样殊胜的方便。除佛教外,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种宗教,但这些有的仅仅是作为一种精神的寄托,有的是作为一种简单的伦理道德的规范,宗教都没有真正找到一切痛苦的根源,更没有找到如何摆脱一切痛苦根源的方便。他们不知道什么是最究竟的安乐,更不知道如何到达最究竟安乐的方便。既不相信有这样的境界,也不相信通过修行可以达到这样的境界。

  我们已经具足了“八暇十满”的人身,既遇见了难得的如来正法,又得到了难得的善知识摄受。也就是说,我们具足了不可多得的四个方便:一者,我们真真切切得到了一个“认识何为真正痛苦”的方便;二者,我们认识到了“什么是痛苦的根源”,并且找到了“断除痛苦根源”的方便;三者,我们认识到了“什么才是长远的、究竟的、彻底的快乐”;四者,不仅认识到了这种快乐,我们还找到了“得到这样究竟快乐的最为无颠倒、最为无谬、最为正确、最为圆满的方法”。这就是两千多年前,佛陀三十六岁时,在成道四十九天后,第一次讲法所宣说的“四圣谛法”。佛陀说:“众比丘,苦圣谛当知、当解;集圣谛当知、当断;灭圣谛当知、当证;道圣谛当知、当修,乃四圣谛法”。佛陀为我们开示了一个解决根本问题的方便。

  仅如此,佛陀还为我们开示了更重要的途径。那就是,我们自己不仅能够认知证果方便的“苦、集、灭、道”四圣谛,从而认明苦、断除苦根、证得永久安乐果位,还能为利益一切有情父母众生而寻求无上正等觉,证得圆满的佛陀果位,这就更胜一筹。前者能脱离自身的苦,自己得到永久的安乐,然而并没有达到自身功德圆满,更不要说利他功德圆满。后者行菩萨道,不仅能断除一切所知障和烦恼障,得到断证功德圆满的佛陀果位,而且还能利益一切有情父母众生,令他们彻底脱离一切痛苦,得到一切安乐,这就是大乘佛法。

  佛法,无论是小乘还是大乘,与其它任何一种宗教相比,有一个最大的不同,这就是佛法能够正确认识到苦,开示断除痛苦根源的方便;正确认识到根本究竟的安乐,开示证得究竟安乐的方便,即苦、集、灭、道四圣谛。这是佛法与非佛法根本的区别。

  而大乘佛法与小乘佛法的不同之处在于:修行大乘佛法不但能使自身脱离痛苦,断除一切所知障和烦恼障的“断功德”圆满,证一切慈悲、智慧、德能的“证功德”圆满,而且还能利益如恒河沙般的一切父母众生,令他们彻底脱离轮回苦,证得无上正等觉佛陀果位。这种无量无边广大“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的圆满,是菩萨道与声闻缘觉道的根本差别。

  大乘可分为显宗和密宗,显宗又可以分为唯识宗和中观宗。依中观宗里的中观应成派教理而修,不但能为利益一切有情父母众生而行菩萨的广大行,而且能彻底断除一切所知障和烦恼障的根源——“无明我执”。也就是《金刚经》里的“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了达“万法缘起性空”,得到般若波罗蜜多的甚深智慧,也就是到达彼岸的甚深智慧。与《般若心经》中所说的一样:“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了解了六道轮回的根源是“无明我执”——“人我执”和“法我执”,才能断除人我执和法我执,证得正确无颠倒的“缘起性空”的道理。唯有中观应成派,唯有依龙树菩萨的思想,月称菩萨和佛护论师解释的传规,才能够彻底地破掉“人我执”和“法我执”,断除轮回的根源,到达永久安乐的无上正等觉佛陀果位。唯识宗还没有彻底断除极微细的人我执和法我执,它所证的只是粗的人无我和法无我,并不是微细的人无我和法无我。

  显宗与密宗的区别是什么呢?依显宗的方法修行,通过积累三个无量劫的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最终能证得无上正等觉佛陀果位,但时间太长。而密法当中有最为速疾成办的方便!在事部、行部和瑜伽部当中,有能够十六世、七世、三世当中成佛的有相瑜伽和无相瑜伽之方便。在无上瑜伽部中,有十二年、七年,甚至(根基极殊胜者)三年之内,就能够证得无上正等觉佛陀果位的方法!这就是无上瑜伽密法殊胜之处。

  以上是关于佛教与其他宗教、大乘与小乘、唯识宗与中观宗、显法与密法之间区别的一个简单介绍。

  今天,我们要讲的《欲求解脱勇士之心宝》中的“解脱”,不单单是脱离轮回苦,得到声闻缘觉阿罗汉果的解脱,而且更是指欲求大乘的证得无上正等觉佛陀果位的解脱。

  “勇士”,就是勇敢的士夫、勇敢的丈夫。菩萨摩诃萨,就是勇敢的丈夫、勇敢的士夫。因为菩萨勇于利乐一切有情父母众生,为帮助他们脱离轮回苦,得到永久安乐而不辞辛劳,故而称为勇士。“欲求解脱勇士之心宝”,就是希望得到彻底脱离轮回、获得无上正等觉佛陀果位的勇士的心宝,即菩萨摩诃萨所应修行的心宝。《欲求解脱勇士之心宝》的核心内容是“菩提道次第”,与《菩提道灯论》的内容是一致的,都是阿底峡尊者所著,只是写的次第和方式有所不同。《菩提道灯论》阐述了整个修行的次第,而《心宝》是写在菩提道次第的修行过程中,应该着重注意什么,重点是哪些。

  阿底峡尊者是印度的一位大德,他的名字叫燃灯吉祥智。尊者出生于公元982年,圆寂于公元1054年,是一位通达大小乘佛法和显密一切教法的大德。尊者未出家前的俗名叫月藏,(详细内容在《菩提道次第广论…

《欲求解脱勇士之心宝(夏坝仁波切 讲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