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欲求解脱勇士之心宝(夏坝仁波切 讲授)▪P14

  ..续本文上一页“嗟乎”是一种呼喊声,“士”就是善知识。正士认为是耻辱的事情,如果做了,就跟死没有两样,所以应该住在正法之中,住在正确的取舍之中。要做到正确的取舍,首先必须要励力忏悔过去所做的、一切善知识视为耻辱的身、口、意之业障,净除业障是非常重要的。

  忏悔时需要依靠四力。首先,净扫居室,恭敬陈设身语意所依(佛像、佛经、佛塔等),应生起真实三宝想。把身语意所依视为真实的佛宝、法宝、僧宝。然后思惟面前虚空之中安住着上师、本尊、诸佛菩萨、勇士、空行及护法众,如同上师供资粮田一样。如有上师供资粮田,直接陈设在面前即可。观想在前面的虚空中有诸圣众,自己至心对以往所作的诸恶业,生起强烈的追悔心,把能忆起的罪障,一一发露出来,对每一个所造的罪障,生起如同服毒药后的后悔心以及纵使舍命也不再作的防护心。如有时间可依《金光明经》、三十五佛忏悔文、总忏悔文、三律仪别别忏法、上师金刚持颂、金刚萨陲百字明等方式,进行四力忏悔。

  总之,皈依发心为所依力;对已往的罪恶深生追悔为拔除力;念诵甚深经典、修习罪性三轮不可得的甚深空性、念诵金刚萨陲百字明咒、修造像塔、广修供养、以及称颂诸佛菩萨殊胜名号等为对治力;数数思惟生起不令丝毫罪堕沾染的防护心为遮止力。通过这样的四力忏悔,才能安住于正法中。

  今生苦乐 昔日业引 切莫怨他人

  今生的苦乐,皆是自己往昔所造之善恶业的成熟,是自造自受,没有理由怨恨他人。自所造之业果分三。一、不善业感寿命短促等等流果;二、感恶趣异熟果;三、善业招感与彼相反的果。

  第一,不善业感寿命短促等等流果。首先,作恶的等流果报:杀生和损害他人,会得到短寿报;侵害他人,定会招来损害和逼恼自己的果报;偷盗的人将会变得贫穷和缺乏资财;邪淫者将会带来很多敌人和招来怨恨;妄言招来诽谤;挑拨离间的两舌者,亲朋好友都会远离他;说粗语的人,会听到很多恶声;说绮语的人没有信誉;贪欲会摧毁自己的所求,最终不会如愿得到;嗔恨的人,一定会有众多恐怖和痛苦之事;不相信有因果、四圣谛、前世与来世等的邪见者,会有许多恶执;喝酒的人如疯子一样,心智狂乱;不做布施的人会越来越穷;以五种邪命的方式获取财物者,会遭欺诳和欺骗;骄慢的人会转生到卑劣种族之中;嫉妒的人,逐渐失去威信和减少威德;经常发怒和愤恨的人无论今生和来世都会变得越来越丑;不去听有智慧人的法音会越来越愚昧。这就是造恶之等流果报。

  第二,感恶趣异熟果。不善业所感的异熟果当往地狱、饿鬼和畜生等恶趣。经中也说,十不善业重者,投生到地狱,中者投生

  为畜牲,轻者投生为饿鬼,这是异熟果报。

  第三,善业招感与彼相反的果。一切善业的果报正好与不善业相反。经常放生者得长寿;利他者快乐多;财物布施者财圆满;

  不偷盗者不贫穷;不邪淫者亲友多;不妄言者受敬重;不恶语者亲眷聚;不粗语者常听敬赞言;不绮语者话语有分量;不贪之人所求之物必能成;不嗔恨者无恐怖且多安乐;无邪见者立正见;不饮酒者心智明;不做邪命者不遭他人欺诳;谦虚谨慎者人们都会敬重;不嫉妒他人并且随喜他人之德者;必然威德圆满;不忿恨并经常发慈心的人形貌端正;经常听有智慧人讲经就会得到智慧等等。

  一切安乐 由师加被 励力报其恩

  一切快乐都是由上师及佛菩萨的加被所致,所以应该尽己所能报其恩德。

  一切安乐主要指八种异熟功德。

  靠守持戒律、舍弃十不善,虽可获得善趣之身,但远远不够,还应当努力获得具有八种异熟功德的殊胜所依身,以此来修习佛法。具有八异熟功德后,其修道的进程是迅速的。所以首先当了知八种异熟功德的作用如何以及它的因。八种异熟功德为:寿量圆满,形色圆满,种姓圆满,自在圆满,信言圆满,具足大势名称,具丈夫性,具足大力。其作用是什么呢?寿长可以长时积集善根;形色圆满可以摄诸所化,自己所说,他所乐闻;由于种族高贵,自己所吩咐的事他人不会违背;由自在故,可以摄受众多有情,令其成熟;信言则自己之言为他信受;大势名称则他人速受教化;具丈夫性有大无畏,且少障碍;具足大力则任作何事常生欢喜,速发神通。

  它们的因:长寿之因是不损有情、心依不害意乐、赎放生命、遮止害他、布施医药、看护病人等;形色圆满之因是摧伏嗔心,供花、灯、及鲜净的衣饰等;种姓圆满之因是舍弃我慢;自在圆满之因是布施衣食,虽无来乞讨者,也常怀利益他人之心施与财物;信言是因为远离四种语不善业;大势名称是因为敬事三宝、上师、和尚、阿阇黎及父母等;具丈夫性是因为观见女人过患,不希望成为女身,于将断男根者令得解脱;具足大力之因,他人无力完成的,自己发心代作,或作助伴及惠施饮食等。这八种因,应当至心希求,努力去修习,所生的善回向圆满菩提,对上中下士的同行道友,当远离嫉妒、攀比及轻蔑心,随喜他们的善行,自己暂时未能做到的应当常加观察,自己能做到的应当长期坚持励力修行。

  这就是八异熟果。我们应该经常对照八异熟功德来寻找自己的不足,不断祈祷上师之加持,从而作诸功德,使自己今生和来世更加完美。这样更有能力更有条件自己修习佛法,带领他人修习佛法,从而努力报答上师之恩德。

  自心未调 焉能调人 先从自调起

  自己的相续没有调伏,怎么能调伏他人的相续呢?要想调伏他人必先调伏自己。轮回的根源就是无明我执,因此,必须证得断尽一切痛苦、获得最胜解脱的圆满佛陀果位,如此才有能力利益他人,为此当如理修学珍贵的(戒定慧)三学之道。首先要戒律清净,然后修定,而后修慧,由此调伏自己内心当中的贪欲、嗔恨、愚昧、傲慢、疑心等等一切烦恼,尤其是要调伏烦恼的根本——无明我执。无明我执乃是万恶之首,只有调伏无明我执,才能断除轮回的根源,得到永久安乐。

  无有神通 何能熟他 精进修三昧

  神通是教化众生的一种方式,所以应该勤修戒定慧。阿底峡尊者在《菩提道灯论》中说:

  “如鸟未生翼,不能腾虚空,

  若离神通力,不能利有情”。

  鸟没有翅膀,无法遨游天空;同样,若无神通力就无法更好地利益有情。阿底峡尊者还说具神通者,一日一夜所做利益众生的事业,比没有神通者,一百次生命中所做事业的总集还要大。

  “若欲速圆满,大菩提资粮,

  要勤修神通,方成非懈怠”。

  如果想速疾圆满大菩提的资粮,应该勤修神通力,方能成办利益一切众生的事业。

  “若未成就止,不能起神通,

  为修成止故,应数数策励”。

  如果没有成就禅定,神通就没有办法生起,所以要不断地修习奢摩他。

  “止支若失坏,即使勤修习,

  纵然经千载,亦不能得定”。

  如果没有修习奢摩他,即使再勤奋修行,纵然经千百年,也不能得定。

  宗喀巴大师在《广论》中也说:诸菩萨通过神通力方便示现,令众生了解诸趣等相,令他们厌离不善,进而趣入圣教,并使各种不同根器的人都能欢喜信受佛法、勤修佛法。

  所积资财 死时定舍 为财莫积恶

  所积资财,无论是谁,在死亡的时候必舍无疑,所以为了积财而造恶,实在是得不偿失。不管我们积累了多少资财,就算金山银山,当死的时候,谁能带走一分一毫?唯能带走的是你一生为积财所造的恶业。所以说,千万不要为了积财而作恶!这非常重要!正如佛教中常说的那句话: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请大家要刻骨铭心地记住《欲求解脱勇士之心宝》当中的每一句话,非常殊胜!

  现在我们讲“死无常九因相法”当中的财无益之理。纵然我们富贵如梵天、帝释或转轮王,死的时候还是连一名仆人、一件财物都带不走,所以这些东西在死时都无益处。“国王须舍河山去,乞丐须舍棍杖去”。国王临终时,只能是山河依旧在,独自一人归。而乞丐如同国王一样,独自一人去,棍杖丢一边,没有谁能带走任何东西。佛在《大树经》中说:

  “纵然积有百年粮,死之次晨空腹行,

  纵然积有百年衣,死之次晨赤身行”。

  尽管积累了足够吃一百年的粮食,死亡的第二天早晨必须是空腹而走;纵然积聚了可以穿一百年的衣服,死亡的次日早晨也是赤身而行。《入行论》中说:

  “死时皆须舍,然我不了知,

  为诸亲与仇,造种种罪业”。

  因为不明白死时全部舍弃的道理,结果为诸多的亲和仇,造了种种罪业。关于财无益之理,帕邦喀大师曾经举了这样一个非常恰当的比喻:以前有个人将一块大石头打磨成工整的四方形,别人问他这将派什么用场,他回答说没什么用,以后准备把它扔掉。我们的情况与此人相似:最终将放下现世中苦苦积攒的所有财物而去。

  受用如贷 终无实义 立行殊胜施

  我们所受用的财富,如同借贷到期归还一样,只是活着的时候,暂时使用,临终时就人财分离了。所以,我们应该趁着还拥有资财的使用权时,多做一些对众生有利益的事情,多做些殊胜的供养和布施。《入菩萨行论》中说:

  “若须尽救众生贫,方名布施波罗蜜,

  现前今尚有贫人,诸佛云何到彼岸”。

  如果竭尽全力救度天下所有的贫穷之人,使他们都富有起来,才叫布施波罗蜜。可是至今为止,还有很多穷人,怎么能说过去诸佛已经圆满布施波罗蜜了呢?那么如何才能称圆满布施波罗蜜呢?寂天菩萨说:把自己的一切及善因所得的果报,包括身体、受用、资财、功德等全部布施于他人,没有任何舍不得的吝啬之心,这才叫布施波罗蜜。心中没有吝啬,那就是布施,但要达到波罗蜜,则需要了悟和达到三轮体空——没有布施的对象、布施之物和布施者,一切缘起性空,皆如梦如幻。这样才能称为波罗蜜…

《欲求解脱勇士之心宝(夏坝仁波切 讲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