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菩提道次第略论》和《掌中解脱》里边都有介绍)十一岁的时候,即在那烂陀寺觉贤法师那里开始学习佛法,主要学的是密法。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又在王舍城跟密法大师阿缚都底波陀等诸多大德学习了许多密法,但一直没有出家。二十九岁时,尊者在传记里曾有这样的记载:“这世界上,没有人能比我更通达密法”。
但就在那时,他听到耳边有空行母诵念许多他从来没听过的密法,由此傲慢心逐渐降下来了。但仍然认为,空行净土可能有比他通达密法的人,而在南瞻部洲,没有人比他更通达密法。后来尊者来到西藏桑耶寺,翻阅了桑耶寺里像大山一样多的梵文经典(贝叶经),发现了许多他从来没看到过的密续。这时,他的傲慢心才彻底降下来了。
尊者二十九岁时,有很多大德一再劝他出家。他们说,“若你只想自己证得佛陀果位,不出家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如果要利乐有情、饶益众生的话,就必须出家!这样方能利乐更多的有情,对如来佛法的弘扬广大更有大益!”如此等等。最后尊者在菩提伽耶摩底寺,从戒护大师受比丘戒,成为出家人,法名吉祥燃灯智。
公元1013年,阿底峡尊者对修菩提心生起非常迫切的愿望。但放眼整个印度,拥有菩提心教授的人非常少。当他在菩提伽耶绕塔时,听到小佛像问大佛像说:“要速疾证得无上正等觉佛陀果位,修何耶?”大佛像回答小佛像说:“应发菩提心”。一只小鸟问另一只小鸟说:“速疾证得无上正等觉佛陀果位,当修何法?”回答说:“应发菩提心”。通过这种种显示和启发后,尊者下定决心,要到拥有全部菩提心教授的金洲菩萨那里去。
金洲菩萨是唯识宗的大德,并不具有中观见。阿底峡尊者作为一个修中观的大德为什么要到金洲菩萨那里去呢?因为当时印度没有人传授“自他相换菩提心”和“七支因果菩提心”等菩提心的修法。为此,阿底峡尊者长途跋涉,历经十二个月,坐船到现今的苏门答腊去学习生起菩提心的教法。在金洲菩萨那里大概修行了十二年左右。四十四岁时,才返回印度,成为当时印度精通大小乘一切教法的非常有名的大德。
这时的西藏,距朗达玛王灭佛已经有八十多年了,显密一切教法都处于濒临灭亡的状况。当佛教在西藏再度兴起时,有很多邪说便打着佛法的旗号在传播。人们分不清到底哪个是正法,哪个是邪法,情况非常危急。当时,在西藏发生了一场激烈的争辩:学密法的人,把戒律、因明等称为小乘佛教的经论,加以歧视和排斥;而学因明、律藏和俱舍论的大德,则把密宗说成是邪法予以排斥。一千二百多年来流传下来的非常殊胜圆满的教法,正面临着危机。
为此,阿里地区的王——智慧光,派了许多僧人到印度去,欲请一位大德到西藏来,历经千辛万苦,却一直没有成功。因为,当时印度的大德也非常少,虽然有非常著名的印度八贤(宝生寂、觉贤、阿缚都底波陀、阿底峡尊者等八位大德),但他们大多年近古稀,无法到西藏来。
据当时的使者——僧人那措译师回忆说,他到印度请阿底峡尊者时,在尊者所在的寺院里,还看到了一位须发皆白的大德,就是道次第传承上师中赫赫有名的小杜鹃。可惜他当时已经八十多岁,根本没办法请到西藏来。还有一位那若巴大师,是位大班智达、大成就者,非常有学问,可惜不是出家人。因为当时西藏最需要的是年轻、非常有威望的出家人来弘扬佛法。否则,在藏地,佛教没有办法弘扬广大。
后来,智慧光为了筹集迎请大德的供养,亲自外出找黄金,来到噶啰(今尼泊尔)国。信奉外道的噶啰国王得知后,将他抓起来投入监狱,对他说:“要么放弃佛法,要么丢掉性命,要么拿跟你身体一样重的黄金来赎”。他的侄儿拉喇嘛菩提光继承了王位,开始到处寻找黄金,最后只差头那么重的黄金还没找到。菩提光去看叔叔智慧光时说:“你再忍耐一点,现在已经找到了如身体一样重的黄金,再找到如头重的黄金后,就把你赎回来”。智慧光说,“我原以为你还是个小娃娃,什么都不懂,看来你真是有出息。能找到如身躯一般重的黄金多么不容易呀,如何还能再找到如头重的黄金呢?对这个魔王,不要说是如身重的黄金,就是一两黄金也不能给他。给了他黄金,也不一定能赎回我,就算赎回来,我也只能活个十年八年的,不值得。不如派得力的使者,带黄金去印度请最好的大德来!听说阿底峡尊者是印度非常有名望的大德,一定要把他请来!就对他说,智慧光为了佛法、为了请阿阇黎您,舍弃了生命!我智慧光盼望阿底峡尊者到西藏来,我死了之后,也会在坟墓里看着尊者来西藏弘扬佛法,请尊者千万不要舍弃西藏的众生!”智慧光双手合掌哭着对菩提光说:“你千万不要赎我!一定派人去印度请阿底峡尊者”。最后,菩提光听从了智慧光的劝说,在公元1038年前后,派那措译师前往印度。
那措译师是从康区来的一名普通僧人。当菩提光得知那措译师来到阿里,马上设宴招待,并把他请到自己的王位之上,自己跪在那措译师面前磕头,痛哭地说:“为了拯救西藏的正法,您千万不要拒绝我的请求和期望!请您一定到印度去迎请阿底峡尊者!”那措译师后来在自传中说,国王是何等的尊贵,却把他让到王位之上,国王自己在下面磕头哭着请求。于是他二话没有说,“好好好,没有问题,我一定去!”干干脆脆地就答应了。然而当他到印度后,才发现事情并没有那么容易。印度的寺院和寺院里的僧人,干脆不让从西藏来的僧人见阿底峡尊者,怕阿底峡尊者被请到西藏去。于是他就装作到那烂陀寺来学习,绝口不提请尊者的事情。一直等了两年,才有机会到阿底峡尊者面前,把智慧光所说的这些话说给阿底峡尊者听。当时阿底峡尊者向西藏那边双手合掌说,“藏地的菩萨啊!藏地的菩萨!”并朝那边顶礼。就去藏地之事,阿底峡尊者还向至尊度母祈请,度母说:“你到藏区去,对佛法有极大利益,但是可能要折寿十几年”。阿底峡尊者说:“只要能够利益众生,折寿就折寿,我根本不怕”。然后就开始想办法,把他的东西悄悄地搬移到尼泊尔靠近西藏的边境。公元1040年,那措译师终于得到了寺院住持的允许,可以请阿底峡尊者到西藏停留三年。这样,阿底峡尊者终于被请到了阿里。
阿底峡尊者到阿里来的时候,西藏最赫赫有名的大译师仁钦桑波已经八十五岁了。他以前一直以为,无论在印度还是西藏,对佛法最精通者是他自己。但当他见到了阿底峡尊者后,甘拜下风,说:“这位大德了不起呀!”并且非常虔诚地到阿底峡那里听法。
尊者在阿里讲法近三年,写下了非常著名的《菩提道灯论》。这对当时西藏的佛教而言,起到了如黑暗中的明灯一样的作用,非常殊胜!阿底峡尊者把从小乘到大乘、从显宗到密宗的一切修行次第,都在所著的《菩提道灯论》里面完整无缺地阐述出来。这不仅在西藏引起了震动,印度那些大德也都感到非常惊讶!他们都说,阿底峡尊者去西藏是对的,否则可能不会著出《菩提道灯论》来。
一般来说,著如此殊胜的法,著者要具备以下因缘:第一,通达五明,即必须通达因明、医方明、声明、内明、工巧明等五明;第二,所修的佛法必须有从释迦牟尼佛师师相传,到著者那里为止,中间没有断缺过的殊胜传承;第三,现见本尊,并得到开许。三者中,具备一个条件就可以造著论典,而阿底峡尊者作为大班智达,三种因缘全部具备。特别是在请教他的本尊圣救度母时,就像请教老师一样,随时都可以。所以他的论典最为圆满。
阿底峡尊者在阿里住了近三年,准备返回印度。当时不仅阿底峡尊者着急,那措译师也非常着急。因为那措译师从印度回来之前,他的授戒师父对他说:“要是你三年之后不把我的尊者还回来的话,你我之间师徒的缘分就从此了断”。他特别害怕与师父断了缘分,所以非常急切、再三地劝请阿底峡尊者:“三年了,该返回印度了”。
当时,仲敦巴大师正在康区,听说阿里地区有一位印度来的名叫阿底峡尊者的大德,就动身前去拉萨,与当时既是官员又是和尚的贵族和尚们说:“我去阿里,想尽一切办法把阿底峡尊者请到拉萨来。你们一接到我的通知,就赶紧带着马队,到阿里去迎请阿底峡尊者”。当仲敦巴到阿里的时候,阿底峡尊者已经离开阿里去布森了。布森就是冈波神山与尼泊尔边境交界处的一个城市。在此期间至尊度母一再跟阿底峡尊者说:“与你前世非常有缘的邬巴索迦(居士男)即将到来”。阿底峡尊者边等边想:“至尊度母不会跟我说谎话,可是为何我的居士迟迟未到呢”。他不时地向拉萨方向看,并且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居士还没有到”。有一天,有人请尊者到村里去,供养尊者午饭。此时仲敦巴来到布森,到了尊者住处时听说尊者不在,着急地说:“我马上去找”。有人说:“不要急,尊者马上回来了”。仲敦巴说:“大乘善知识焉能坐等?”然后就到处找,在街道上正好碰到了阿底峡尊者。仲敦巴大师一碰到阿底峡尊者,马上就向尊者磕头。阿底峡尊者已预知仲敦巴大师的到来,当天接纳供斋时多要了一份糌粑和酥油。阿底峡尊者把糌粑和酥油拿给仲敦巴大师说“这是你的那一份”。仲敦巴大师就用那个糌粑做了一个油灯,把酥油化掉之后做灯油,在阿底峡尊者的枕边供了一个酥油灯。从那时候开始直到阿底峡尊者圆寂为止,仲敦巴大师每天在阿底峡尊者面前供一盏灯,从来没有间断过。
仲敦巴大师想尽一切办法要把尊者请到拉萨来,那措译师则想尽一切办法要把尊者请回印度去。阿底峡尊者虽然愿意去拉萨,可是又不好拒绝那措译师,因为那措译师面临着断师徒因缘问题。此时尼泊尔边境突然发生战乱,阿底峡尊者说:“因打仗过不去,是没有过失的。我写封信想办法交给那边的寺院,看他们怎么说”。阿底峡尊者写了一封信,并附上了《菩提道灯论》,…
《欲求解脱勇士之心宝(夏坝仁波切 讲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