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自性之義時,即可將所有常見遠遠抛棄。所以,緣起被贊爲“正理之王”。《無熱惱龍王問經》中說:
“若從緣起即不生,其中無有自性生,
若法依緣即說空,知空即是不放逸”。
《入中論》中也說:
“由說諸法依緣生,非諸分別能觀察,
是故以此緣起理,能破一切惡見網”。
以上是簡述以正理觀察補特伽羅無我與法無我並加以修習之法。這種補特伽羅與法無自性的空性,無由差別地周遍于從色乃至一切智之間的一切法,所以它是周遍一切的空性而非少分空性。此外,以正理將以前認爲自性不空的破除而成爲空性者,不是由心造作的空性,而是原本就是空的。像這樣抉擇後産生的空並不是否定以量成立能作、所作的斷見,而是具一切殊勝的空性。這種空不是不可知、不可解、不可通達的超越心境的空,也不是通達和了解之後沒有意義的空,因爲通達和了解空性能使我們解脫二障及其習氣,並能賜予我們解脫與一切智位,那是叁乘共履之道。
第二,止住修的修法。
如前已述,對所破我攝心而住及對有、無、是、非等均不加以認識單修無分別,或在以正理觀察獲得無自性(定解)後修別法等,都是不正確的。聖龍猛所說的破“自生”等四生之宗,全都是無遮,對此一切大車的思想和表述都一致。
我們在修無我見之時,首先應善加體認俱生我執在其所緣境上是如何執取行相的,然後保任在其所緣境上遮破所執行相境的無遮相,這是要點所在,除此之外的其他修法都是不正確的。以修補特伽羅無我爲例,在單純的“我”上面,俱生我執的行相境是自性有、自相有或本體有等。所以,我們應當重視絕不與差別事補特伽羅無自性見定解相分離。有些人所說的“無自性”,充其量不過是一句空話。在我們考察“當修無我、非如是有、非如顯現而有”這類話的時候,應知首先要在所依“我”之上妥善現起所破的總義,如前已述,然後再修這個所依“我”的無自性,只有這樣才不會變成空洞的言辭。如果沒有認真識別所破總義,“無我”等等怎麼會不變成空話呢?因此,一切開示甚深義佛經所說的可如言取義的決定境,必須確立爲某某所依的自性、法性、真理和勝義谛等。
以這種補特伽羅無我或法無我爲所緣境的奢摩他修法是:先當具備修奢摩他的諸般條件,在專注于所緣境無我時,昏沈和掉舉是所修明了無分別叁摩地的最大障礙。所以應當保持正念作爲沈、掉的對治,並由正知之門認識最微細的沈、掉而不受它們的影響。
以這種方法來修習從而生起住心的次第是:1、內住心;2、續住心;3、安住心;4、近住心;5、調伏心;6、寂靜心;7、最寂靜心;8、專注一趣;9、等持心。這些住心是靠六力來成辦的:“聽聞力”成辦內住心;“思惟力”成辦續住心;“憶念力”成辦安住心;“正知力”成辦調伏、寂靜二心;“精進力”成辦最極寂靜與專注一趣二心;“串習力”成辦等持心。九住心中包括四種作意:第一、二住心中有“力勵運轉作意”;次五種住心中有“間缺運轉作意”;第八住心中有“無間缺運轉作意”;第九住心中有“無功用運轉作意”,這種作意修熟以後便不需進一步的用功。當不必再致力于防沈防掉,由修習所緣獲得身體輕安之時,即是奢摩他成就。
“複次獲圓滿,身心妙輕安,名爲有作意”。
像這樣成就奢摩他之後,如前觀察無我之義,以住分與妙觀察慧力量均等的方法來修,當由觀察修本身的力量引生新的輕安而非僅僅是以前的輕安時,即是毗缽舍那成就。那時候,奢摩他與毗缽舍那成相應或雙運的狀態,智者馨底巴說:“如說奢摩他與毗缽舍那互系相應。此時即成緣空性之毗缽舍那修所成”。
庚叁 依此現起如幻補特伽羅與法之理
像這樣由觀察修與止住修二種方法修習等至後,出定後得位的修法是:
“座間如幻士”。
總的來講,“幻化”一詞在內、外道中都有。以幻化作爲譬喻,可分二種:
辛一 如幻似義;
辛二 如幻正義。
辛一 如幻似義
如果心不緣真實性,單修無分別獲得住分的時候,出定後現起杳茫的感覺,那時候山林、房屋等原本堅實的相消失了,變成如薄煙、虹霓等黯淡之相,這些都不是這裏所說的幻化義。這裏所說的幻化,先要以理智在某所依之上遮破谛實方能現起。
某些古人在解釋法與補特伽羅如幻時,打比方說,如木石現爲象馬而象馬本空,男女等雖然現爲補特伽羅而補特伽羅本空,蘊、界、處等雖然現爲蘊、界、處而蘊、界、處本空。同樣的,也可用夢境、陽焰等譬喻。對此我們應當提出疑問,所謂男女等即男女本空,如果說它們不是它們本身,那麼它們就是根本不存在的,因爲法的存在必然是作爲法的本身而存在的,不然就是不存在。因此,那些學者既未掌握所破的標准,也未妥善現起(所破)的總義,亂用無我之類的詞句而錯誤理解夢、幻等經義。
假如未能妥善把握所破標准,在破除所破的時候,將無法以量來成立所依。那時候,因爲修習觀察者、觀察法等都不能成立之義,所現起的杳茫之相,並不是這裏講的如幻之義。那是將通達無我慧與毀謗現相之邪見混爲一談而造成的過失。
辛二 如幻正義
《叁摩地王經》中說:
“猶如陽焰尋香城,及如幻事並如夢,
修習諸相自性空,當知一切法如是”。
《般若經》中也說:“從色乃至一切種智,一切法皆如幻如夢……”經中所說的如幻有二種意思:勝義谛如幻,只可說有而非實有;現相如幻,體性雖空而顯現可見。此處所說爲後者。
爲便于理解, ,現對此作個譬喻來說明:當魔術師將木石變成象馬的時候,象馬的相由現量成立,並由意識決定其如現之事爲空,兩者和合即現起如幻;同樣的,有關凡聖補特伽羅、蘊等一切法的作者、作業等,由名言量妥善成立,在這些所依之上,以理智遮破上述之微細所破,這兩者和合即現如幻。再者,當定中修習如虛空空性達到扼要之時,出定時境相即能現爲如幻,故不必另求其他方法。
在剛開始修的時候,因爲遮破所依與所破在感覺上混合爲一,無法分開,所以現起如幻的力量較弱。但在保持上述各種條件的情況下,經過長時間的修習,正確通達空性義的上慧是能令其達到究竟的。
大菩薩切喀瓦的這一修大寶菩提心教授——《大乘修心大耳傳日光論》,是根據遨遊佛經大海的最上商主、法王宗喀巴大師的教授而造的。本文所說的一切微細扼要,請大家參閱大師所著的《菩提道次第論》。
菩提心是成就遍智不共因,
進入大乘的唯一門徑,
焚毀罪惡的叢林如火一般,
一切善資糧的生源寶藏。
其修法由說法大師釋迦牟尼,
傳予心子彌勒、文殊,
開辟車軌的龍猛、無著,
寂天吉祥阿底峽師,
心中生起依次耳傳。
菩薩切喀瓦領受傳承,
他將大寶菩提心在相續中生起的方法,
分爲前行四法與正行修二種菩提心。
我已明了解說,
各位大車共與不共修法,
尤其是將聖者寂天派的教授
——自他相換菩提心之修法,
與菩薩切喀瓦的修心編在一起,
不僅道體圓滿,
那些微細的支分也不缺乏,
每種修法都講得明明白白,
這個教授殊勝無比,
能妥善講述乃上師之恩。
諸佛菩薩的密意甚深難測,
我本劣慧精進力小,
所有未說倒說的過失,
均恭對具法眼者忏悔。
願以此番努力,
所集極白善資糧的力量,
我與等空一切衆生,
與菩提心永不分離!
依仗此力直到輪回結束,
願我身口意與見聞念觸,
能賜予叁界衆生一切利樂,
也能消除他們所有痛苦!
本《大乘修心大耳傳釋日光論》,是應衆多對此法特別喜愛人士的一再請求,由我南喀貝(虛空祥),將法王宗喀巴大師奉爲頂嚴,以意樂和加行如理依止十二年而成爲博聞顯密經教的叁, 藏法師,造于經許多大成就者加持的仁欽林阿蘭若。
《修心日光論》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