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自性之义时,即可将所有常见远远抛弃。所以,缘起被赞为“正理之王”。《无热恼龙王问经》中说:
“若从缘起即不生,其中无有自性生,
若法依缘即说空,知空即是不放逸”。
《入中论》中也说:
“由说诸法依缘生,非诸分别能观察,
是故以此缘起理,能破一切恶见网”。
以上是简述以正理观察补特伽罗无我与法无我并加以修习之法。这种补特伽罗与法无自性的空性,无由差别地周遍于从色乃至一切智之间的一切法,所以它是周遍一切的空性而非少分空性。此外,以正理将以前认为自性不空的破除而成为空性者,不是由心造作的空性,而是原本就是空的。像这样抉择后产生的空并不是否定以量成立能作、所作的断见,而是具一切殊胜的空性。这种空不是不可知、不可解、不可通达的超越心境的空,也不是通达和了解之后没有意义的空,因为通达和了解空性能使我们解脱二障及其习气,并能赐予我们解脱与一切智位,那是三乘共履之道。
第二,止住修的修法。
如前已述,对所破我摄心而住及对有、无、是、非等均不加以认识单修无分别,或在以正理观察获得无自性(定解)后修别法等,都是不正确的。圣龙猛所说的破“自生”等四生之宗,全都是无遮,对此一切大车的思想和表述都一致。
我们在修无我见之时,首先应善加体认俱生我执在其所缘境上是如何执取行相的,然后保任在其所缘境上遮破所执行相境的无遮相,这是要点所在,除此之外的其他修法都是不正确的。以修补特伽罗无我为例,在单纯的“我”上面,俱生我执的行相境是自性有、自相有或本体有等。所以,我们应当重视绝不与差别事补特伽罗无自性见定解相分离。有些人所说的“无自性”,充其量不过是一句空话。在我们考察“当修无我、非如是有、非如显现而有”这类话的时候,应知首先要在所依“我”之上妥善现起所破的总义,如前已述,然后再修这个所依“我”的无自性,只有这样才不会变成空洞的言辞。如果没有认真识别所破总义,“无我”等等怎么会不变成空话呢?因此,一切开示甚深义佛经所说的可如言取义的决定境,必须确立为某某所依的自性、法性、真理和胜义谛等。
以这种补特伽罗无我或法无我为所缘境的奢摩他修法是:先当具备修奢摩他的诸般条件,在专注于所缘境无我时,昏沉和掉举是所修明了无分别三摩地的最大障碍。所以应当保持正念作为沉、掉的对治,并由正知之门认识最微细的沉、掉而不受它们的影响。
以这种方法来修习从而生起住心的次第是:1、内住心;2、续住心;3、安住心;4、近住心;5、调伏心;6、寂静心;7、最寂静心;8、专注一趣;9、等持心。这些住心是靠六力来成办的:“听闻力”成办内住心;“思惟力”成办续住心;“忆念力”成办安住心;“正知力”成办调伏、寂静二心;“精进力”成办最极寂静与专注一趣二心;“串习力”成办等持心。九住心中包括四种作意:第一、二住心中有“力励运转作意”;次五种住心中有“间缺运转作意”;第八住心中有“无间缺运转作意”;第九住心中有“无功用运转作意”,这种作意修熟以后便不需进一步的用功。当不必再致力于防沉防掉,由修习所缘获得身体轻安之时,即是奢摩他成就。
“复次获圆满,身心妙轻安,名为有作意”。
像这样成就奢摩他之后,如前观察无我之义,以住分与妙观察慧力量均等的方法来修,当由观察修本身的力量引生新的轻安而非仅仅是以前的轻安时,即是毗钵舍那成就。那时候,奢摩他与毗钵舍那成相应或双运的状态,智者馨底巴说:“如说奢摩他与毗钵舍那互系相应。此时即成缘空性之毗钵舍那修所成”。
庚三 依此现起如幻补特伽罗与法之理
像这样由观察修与止住修二种方法修习等至后,出定后得位的修法是:
“座间如幻士”。
总的来讲,“幻化”一词在内、外道中都有。以幻化作为譬喻,可分二种:
辛一 如幻似义;
辛二 如幻正义。
辛一 如幻似义
如果心不缘真实性,单修无分别获得住分的时候,出定后现起杳茫的感觉,那时候山林、房屋等原本坚实的相消失了,变成如薄烟、虹霓等黯淡之相,这些都不是这里所说的幻化义。这里所说的幻化,先要以理智在某所依之上遮破谛实方能现起。
某些古人在解释法与补特伽罗如幻时,打比方说,如木石现为象马而象马本空,男女等虽然现为补特伽罗而补特伽罗本空,蕴、界、处等虽然现为蕴、界、处而蕴、界、处本空。同样的,也可用梦境、阳焰等譬喻。对此我们应当提出疑问,所谓男女等即男女本空,如果说它们不是它们本身,那么它们就是根本不存在的,因为法的存在必然是作为法的本身而存在的,不然就是不存在。因此,那些学者既未掌握所破的标准,也未妥善现起(所破)的总义,乱用无我之类的词句而错误理解梦、幻等经义。
假如未能妥善把握所破标准,在破除所破的时候,将无法以量来成立所依。那时候,因为修习观察者、观察法等都不能成立之义,所现起的杳茫之相,并不是这里讲的如幻之义。那是将通达无我慧与毁谤现相之邪见混为一谈而造成的过失。
辛二 如幻正义
《三摩地王经》中说:
“犹如阳焰寻香城,及如幻事并如梦,
修习诸相自性空,当知一切法如是”。
《般若经》中也说:“从色乃至一切种智,一切法皆如幻如梦……”经中所说的如幻有二种意思:胜义谛如幻,只可说有而非实有;现相如幻,体性虽空而显现可见。此处所说为后者。
为便于理解, ,现对此作个譬喻来说明:当魔术师将木石变成象马的时候,象马的相由现量成立,并由意识决定其如现之事为空,两者和合即现起如幻;同样的,有关凡圣补特伽罗、蕴等一切法的作者、作业等,由名言量妥善成立,在这些所依之上,以理智遮破上述之微细所破,这两者和合即现如幻。再者,当定中修习如虚空空性达到扼要之时,出定时境相即能现为如幻,故不必另求其他方法。
在刚开始修的时候,因为遮破所依与所破在感觉上混合为一,无法分开,所以现起如幻的力量较弱。但在保持上述各种条件的情况下,经过长时间的修习,正确通达空性义的上慧是能令其达到究竟的。
大菩萨切喀瓦的这一修大宝菩提心教授——《大乘修心大耳传日光论》,是根据遨游佛经大海的最上商主、法王宗喀巴大师的教授而造的。本文所说的一切微细扼要,请大家参阅大师所著的《菩提道次第论》。
菩提心是成就遍智不共因,
进入大乘的唯一门径,
焚毁罪恶的丛林如火一般,
一切善资粮的生源宝藏。
其修法由说法大师释迦牟尼,
传予心子弥勒、文殊,
开辟车轨的龙猛、无著,
寂天吉祥阿底峡师,
心中生起依次耳传。
菩萨切喀瓦领受传承,
他将大宝菩提心在相续中生起的方法,
分为前行四法与正行修二种菩提心。
我已明了解说,
各位大车共与不共修法,
尤其是将圣者寂天派的教授
——自他相换菩提心之修法,
与菩萨切喀瓦的修心编在一起,
不仅道体圆满,
那些微细的支分也不缺乏,
每种修法都讲得明明白白,
这个教授殊胜无比,
能妥善讲述乃上师之恩。
诸佛菩萨的密意甚深难测,
我本劣慧精进力小,
所有未说倒说的过失,
均恭对具法眼者忏悔。
愿以此番努力,
所集极白善资粮的力量,
我与等空一切众生,
与菩提心永不分离!
依仗此力直到轮回结束,
愿我身口意与见闻念触,
能赐予三界众生一切利乐,
也能消除他们所有痛苦!
本《大乘修心大耳传释日光论》,是应众多对此法特别喜爱人士的一再请求,由我南喀贝(虚空祥),将法王宗喀巴大师奉为顶严,以意乐和加行如理依止十二年而成为博闻显密经教的三, 藏法师,造于经许多大成就者加持的仁钦林阿兰若。
《修心日光论》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