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精要引導文——初學悅耳·寶藏庫之前行引導 第二十五講

  金剛精要引導文 初學悅耳.寶藏庫(前行引導)

  龍薩娘波尊者 造論

  妙音龍多加參尊者 傳授

  普巴紮西仁波切 漢譯

  阿松.桑昂丹增仁波切 傳講

  12月21日傳講內容

  【原文】

  庚四、供曼茶

  依止“因福德資糧”而究竟獲得“果智慧資糧”之供曼茶引導分五:辛一、不供曼茶之過失;辛二、供曼茶之功德;辛叁、供奉方式;辛四、供奉時間;辛五、傳授目的。

  辛一、不供曼茶之過失

  暫時所欲不成,究竟難獲清淨刹土。若不依靠因福德資糧,即不圓滿果智慧資糧,故不能圓滿自他二利。如教言中曰:“若不依止二資糧,任何功德均不具。”

  辛二、供曼茶之功德

  頌曰:“供奉曼茶之福德,大聖師亦難言量。”暫時即福德圓滿,敬師生信,究竟證得深密叁摩地及無量殊勝功德等。

  辛叁、供奉方式

  1.修行

  分二:供品及觀想。

  (1)供品:曼茶盤之質:上品爲金銀;中品爲銅鋁;下品爲清淨無垢之石板或木板等亦即可。所設堆聚之供品:上品爲珍珠等寶;中品爲米類、藥物;下品爲石、沙等清淨無垢之物。

  (2)觀想:頌曰:“自成金剛薩埵虛空中,根本上師呈現蓮師相,十方諸佛一切眷屬衆,吾等願受成熟與解脫。”外相:觀自身如上金剛薩埵,于前方虛空中,本體爲根本上師,形相爲蓮花生大師,十方諸佛菩薩眷屬等圍繞,如是觀想皈依境,並發願:吾等衆生願圓滿證得成熟與解脫。如是觀想;內相:叁位天尊壇城⑩;密相:心性圓滿叁身之相矣。

  2.供奉:頌曰:“舍!珍寶身心莊嚴此曼茶,供奉叁寶傳承諸上師,敬獻享用加持自相續,願得受用叁身聖刹土。”釋曰:外:以次序所供珍寶莊嚴之叁十七堆曼茶之四洲、百千萬供品等供奉化身上師。內:觀自身皮膚爲黃金地基,脊椎爲輪圍山,頭爲須彌山,右手爲東勝神州,左手爲南瞻部洲,右腳爲西牛賀洲,左腳爲北俱盧洲,

  

  雙眼爲日月,分支爲小洲及河洲,肋骨爲七金山,腸爲七海,肺爲如意樹,心髒爲寶瓶,腎爲如意牛,肝爲自然香稻,腦漿爲天之甘露,頭發與眉毛爲檀香林,毫毛爲紅花草山,五根爲妙欲天女等自性供奉報身上師。密:自性莊嚴之曼茶,離戲世俗心之本性爲黃金地基,其本體無有偏袒爲輪圍山,五智慧爲須彌山及四大洲,八識爲八小洲,六聚所行五妙欲等爲萬物供品,智慧爲太陽,大悲心爲月亮等自性莊嚴之曼茶,供奉法身上師。

  總之,若證得有寂諸法均圓滿自心之妙力,即爲勝義曼茶矣。

  辛四、供奉時間

  于聞法、修法、谒見身、語、意之所依處時應供曼茶,尤其于傳授竅訣引導法時,晝夜六時應供養叁寶及本傳承諸上師怙主等,並祈禱攝受加持吾等自相續。

  辛五、目的

  暫時如願成就,清淨一切罪墮,物質豐盛,即能獲得叁摩地等一切功德;究竟圓滿二資糧,並受用大聖叁身刹土與勝義叁身之果。最後,皈依境及一切供物化光融入自身而回向。

  供曼茶之引導終。

  【正文講解】

  今天我們宣講的是“供曼茶”的引導內容。供曼茶引導分五:不供曼茶之過失、供曼茶之功德、供奉方式、供奉時間、傳授目的。

  時時都在提醒、教誡大家,動機和行爲是最重要的,聞法不重要,聞法的意樂更重要。大家要時時反觀自心,無誤地取舍聞法的動機和行爲。“心善身語善,心惡身語惡”,此次所宣之法是殊勝妙法,但如果法與自心背道而馳的話,則對你而言沒有意義,法也就不能成爲妙法。

  聞、思、修法、講法的時候都需要具備善的意樂,同時,世間乘和出世間乘,以及大乘和小乘的區分也在此上。

  要知道,我們自己所欲的是安樂、幸福,希望擁有最好的,同樣,別人也有這樣的欲求心。無論小如針尖的小含生還是大如須彌山的旁生,它們無一不是欲求安樂、不欲痛苦。如果只有自己快樂而別人痛苦是無法真正獲得安樂的,唯有利他之心,才能得到真正的安樂。

  如寂天菩薩曰:“凡夫唯自利,世尊唯利他。”凡夫所作所爲都是以自私自利爲目的,同時這也是一切衆生漂泊輪回的根本,本師具備圓滿的利他之心,因此,其自利也是圓滿的。這就是二者的區別。在座的每一位都希求安樂,甚至希求即生證得究竟佛果,但如果一味欲求自己安樂而沒有利他之心,沒有被菩提心所攝,那麼成就佛果是不可能獲得的。

  此時大家應在菩提心的攝持下如理如法地聞法。

  一、不供曼茶之過失

  辛一、不供曼茶之過失

  暫時所欲不成,究竟難獲清淨刹土。若不依靠因福德資糧,即不圓滿果智慧資糧,故不能圓滿自他二利。如教言中曰:“若不依止二資糧,任何功德均不具。”

  如果不供曼茶,暫時來說,有現的福德資糧是無法圓滿的。

  什麼是暫時的福德呢?人天福德就是暫時的福德。比如在人間之時,長壽無病、受用圓滿,這些都依賴于福德資糧。同樣,想要暫時能圓滿名聞利養,暫時需要權利、健康等等,也都需要積累資糧。

  積累這些有現的福德資糧的方便有很多,包括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等等都是圓滿福德資糧的方便。但在圓滿有現福德資糧的方便中最殊勝的就是供曼茶。

  曼茶是圓形的,有如壇城一樣圍繞的。供曼茶能令暫時所欲都得以成辦,若不供,則這些暫時的所欲都難以成辦。

  同時,如果不通過積累有現福德資糧的因來圓滿無現的智慧資糧,就無法圓滿自他二利,不能獲得菩薩果位乃至究竟佛果。

  以上宣說不供曼茶之過失,簡言之就是:暫時所欲不成,究竟難獲清淨刹土。

  二、供曼茶之功德

  辛二、供曼茶之功德

  頌曰:“供奉曼茶之福德,大聖師亦難言量。”暫時即福德圓滿,敬

  

  師生信,究竟證得深密叁摩地及無量殊勝功德等。

  供曼茶的功德包括:一、所欲成就,圓滿暫時的人天福報,獲得長壽、權利、受用圓滿等等;二、最終能證得究竟佛的果位。

  叁、供奉方式

  供奉方式分二:修行和供奉。

  (一)修行

  分二:供品及觀想。

  1.總說供奉方式

  供奉的時候,供奉的地處要非常清淨,不能像狗窩、豬窩一樣,那是不恭敬的。

  供養之處,供物應該在上方,下面是自己吃、住、睡的地方,這些必須都要分清楚。

  我沒有去過你們的房間,但我看過工地上的工人的房間,他們很多人把鞋子和帽子放在一起,沒有區別,衣服都堆在床上很不整潔。

  修行者不應該這樣。作爲修行人,自己睡覺的枕頭之上應該是供品擺放的地方,如果沒有條件這樣做,也可以將供桌放在自己的前方。床不可以比供桌還高,這樣很不恭敬。

  有些人外表看非常幹淨,衣服也穿得很幹淨。但一到他的房間,簡直都無法走進去,吃的、用的、衣服等等,這些不區分地都堆放在一起,這樣是不行的。

  比如在亞青的修行者,應該要擺放一些供品。如果沒有這樣的條件,比如不能去買酥油,供水也可以的。

  同時,我們應該有一個供桌,如果條件允許的話,供桌叁到四層都可以,條件不允許的話,一層也可以。

  以供水爲例,供水的供杯應該是非常幹淨的。想一想,我們自己吃飯的碗每次都要洗幹淨,那供給佛菩薩的供水的碗自然更應該幹淨。供的時候,自己面對著供桌,自己的左方就是供桌的右方,那麼供杯要從供桌的右方自己的左方開始擺。供杯小的話,杯子之間的間隙爲一粒青稞那麼大,供杯大的話,每個杯子之間是一個手指那麼寬;擺放的時候,供杯的排列不能顛倒、彎曲,應該如一條直線一般整齊。若供杯有叁種不同的大小,大的在中間,然後是中等的,之後是小的,要這樣次第性地擺放。同樣,無論是花、唐卡等,都是大的在中間,兩側依次擺放小的、更小的。這樣的擺設方法是喇嘛仁波切和昌根阿瑞仁波切的擺法——中間放最大,兩邊次大,兩邊再放小的,是對稱形的。喇嘛仁波切平時擺放的時候也是非常講究的,即使一塊中間有花的花布也要整齊鋪設,上下左右不會顛倒或歪斜。

  供水的時候,壺嘴要離杯很近,否則,如果壺拿得太高是不恭敬的,同時,如果杯口有花紋的話,水不能超過這個花紋,水的高度應該統一,不能溢出來。我小時候供水時,想到快一點供,供完就可以出去玩了,于是就很隨意地將壺中的水倒入杯中。但直接這樣倒就會溢出來,我因此而遭到喇嘛仁波切的呵斥。因爲我們供水是在積累資糧,如果溢出來的話是很不恭敬的,會遭受惡果。

  其他上師也有其他的供水方式,此時是按照喇嘛仁波切所傳授的法規。我們應該了解起初如何供,中間如何供,結束如何收,不

  

  能不去在意這些。另外,供杯擺好後,就要馬上倒水,而不應該在供杯擺好以後再去提水,這是不允許的,因爲此時尋香識的衆生就會入到供杯裏去,這樣很不好。

  供的時候如上所述那樣去供,而收的時候,則應該從自己的右方即供桌的左方這樣次第性地去收。

  同樣,供燈的時候,邊上若有線條,不能高于線。也不能低于線。供水、供燈都要整齊,太多或太少都是不恭敬的。不恭敬就無法積累資糧。

  與此相同,對于“叁所依”也應在自己的房間中如法供奉。

  此處叁所依是指:

  身所依:銅質或其它材質的佛像;

  語所依:法本;

  意所依:寶塔或寶塔形象的擦擦。

  同時我們要記住曼茶中的五種供品:花、燈、香、神饈、供水。

  由此,供養之時,應將身、語、意叁所依、神饈、供花、供水、供燈、供香如法擺放。

  按照喇嘛仁波切的傳承,叁所依要以身、語、意次第性來擺設——先是身、再是語、再是意。如果你的供桌有幾層,先應供語所依的法…

《金剛精要引導文——初學悅耳·寶藏庫之前行引導 第二十五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