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精要引導文——初學悅耳·寶藏庫之前行引導 第十五講

  金剛精要引導文

  初學悅耳.寶藏庫(前行引導)

  龍薩娘波尊者 造論

  妙音龍多加參尊者 傳授

  普巴紮西仁波切 漢譯

  阿松.桑昂丹增仁波切 傳講

  12月10日傳講內容

  【原文】

  辛五、果報

  分爲四果受報:異熟果報,呈叁惡趣、叁善道及解脫。等流果報,爲壽短多病、長壽等,以及嗔恨者、慈愍者等。增上果報,成熟于地處,如出生于有荊棘及雜草等地。士用果報,增長業因,長時漂泊于無邊輪回之中矣。

  辛六、目的

  暫時能了達善惡之取舍,究竟修持二資糧雙運,並獲得悲空無別而證悟二身之因。如蓮花生大師雲:“生生世世所作痛苦因,罪障豈能今世得安樂?此生壽命僅爲少許月,未來世間恒長無量故,來生之界不受任何苦,得樂之便應作取與舍。”《菩提道次第論》亦雲:“下士道深信因果矣。”如是所說。

  【正文講解】

  今天所宣之法爲“己一、因四厭離引導自心行于法”之“庚叁、業之因果”。厭離叁因——業之因果法分六:辛一、自性;辛二、類別;辛叁、界限;辛四、輕重;辛五、果報;辛六、目的。

  若壽終之後,神識自然消失,即無有恐懼,但實際並無此事,定因種種業而受種種果報矣。

  一、聞法的發心

  宣講引導的是業的果報,善的因有善的果報,惡有惡的果報。但首先要知道,聞法不重要,聞法的意樂重要。

  虛空都遍滿衆生,有衆生就有痛苦,無有一個未曾做過自己的父母,和現世父母的恩德是一樣的,爲了把這些父母安置在佛的果位,以菩提心而發心講法和聞法。

  二、前行的重要性

  (一)以四厭離心調伏內心的重要性

  在座的每一位都在修行大圓滿,欲求今生解脫。然而,雖然有欲求之心,所修的也是大圓滿,但若聞法不當,聞法時“五不持”、沒有做到四依:“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則即使所聞法是大圓滿法,然自己根機與大圓滿法不相應,修法是沒有用的。

   此時所宣的大圓滿分爲前行和正行,若沒有前行引導,是無法修成正行的。在上師前聽聞了知前行,依上師的教言如理如法地修行,以前行的基礎如是實修是非常重要的。

  在經堂裏的男衆和女衆中剛到這裏想實修大圓滿法的,或者在外地聽課想修大圓滿法的,一定要懂得前行是非常重要的,要先聽,聽了要如是銘記于心,再實修,是非常重要的。若不知道不去聽,不去修前行,就想修正行成熟口訣的話,是無法修成的。如是按四厭離心去調心,按次第修法。

  若你想吃一頓清香的飯,就要開荒耕地、一定要土地柔和以後,才能耕種、引水、施肥等,才能吃上飯。如同此喻,自相續被貪嗔癡所縛,貪執世間的財物、親友,若要想修大圓滿即生成佛,必須要先依四厭離心調柔心相續。

  四厭離心非常重要,千萬不能輕視。心入法,需要四厭離心;法入正道需要靠四厭離心;證到究竟圓滿也要靠四厭離心。無論修前行、五加行,不依四厭離心觀察、安住交替而修,是不圓滿的。竅訣法也要這樣修,如果竅訣不具備四厭離心,也不成爲正法。同樣頓超也是這樣。

  (二)恒時都要修四厭離心

  四厭離心恒時都要去修,在任何地方也必須要修四厭離心。不是早上修了下午就可以不修;座上修了座下就可以不要修。夏天修了冬天就可以不修,必須時時都要修的。當相續中的貪嗔癡、傲慢心沒有了,無法再生起了,就可以不用修了。對世間的貪執、世間八法在

   相續無法生起了,就可以不修了。不然,時常都要去觀修四厭離心。

  尤其初學者所修的就是四厭離心,以前知道四厭離心是必須要修的嗎?知道了以後必須要去修四厭離心,唯有修四厭離心才有意義。反觀自心,你的相續生起四厭離了嗎?如果沒有的話,你說你是喇嘛仁波切的弟子,那只是形象上的。必須在相續中生起了四厭離心,才是真正喇嘛仁波切的弟子。

  四厭離心在打坐或行住坐臥中都要熏習,這樣相續的五毒煩惱便無法生起,對世間的財物、親人的貪執都不會生起,即使生起也不會被其所縛。具備四厭離心後,相續中的出離心、菩提心、對上師的信心也會生起,所以四厭離心非常重要,應當時時串習。

  我最大的希望就是每一位弟子的內心及外在行爲上半生、下半生,都成爲真正圓滿的修行者。我發這樣的心,在這裏宣講法。

  厭離心具足的標准是要納入相續,光知道是沒有用的,沒有納入相續就沒有意義。我們漂泊輪回至今的緣故就是厭離心沒有納入相續。若要淨除相續中的五毒及我們對世間輪回的貪執,必須要靠四厭離心去調伏。

  有些人自私的心念非常多,是因四厭離心沒有調伏之過,對世間有貪執,也是四厭離心沒有調伏之過;有些人貌似氣量大,但一碰到事情,一下子就會生氣,仍是沒有以四厭離心調伏自心之故。有些懈怠延誤心非常嚴重,也是沒有以四厭離心調伏。雖然外在有這樣的修行形象,但內在被五毒束縛,原因就是沒有以四厭離心去調伏。所以以四厭離心調伏非常重要。

   熏修四厭離心非常重要,打坐的時候也要去觀修四厭離心。行住坐臥、人多、人少、獨處的時候,都要恒常熏修四厭離心。

  喇嘛仁波切經常講:“米拉日巴尊者在寂靜山洞的時候經常唱道歌:“無人山洞中,恒具厭離心”。”

  在亞青自己房中修行的時候,認識到一切都是痛苦,自己也具備這樣的痛苦,不光自己,叁界六道一切衆生也具有痛苦。自己貪嗔癡的妄念不間斷,如在具有厭離心的基礎上時時祈禱上師,可以稱爲真正修行者。

  此時所宣的法,唯有你們調伏自己的相續、融入相續,才會對你們的相續有利益。不會反觀的要反觀自己,口中不要去指責別人。比如有的人開始愛跑來跑去的,現在是否能想到上師說的不要亂走動而不再跑來跑去?有些人愛說很多無意義的話,現在有沒有想到上師說這樣是沒意義的,自己這樣無意義的語言有所減少,心的正念是否有生起?如果有的話,法就有意義。如果和以前還是一樣,貪嗔癡熾盛,言語和心與以前一樣並沒有改觀,那此時所宣的法就沒有意義。如果你們的心比以前調柔,貪嗔癡減少了,就有意義。

  每句偈都要納入自己的相續而實修,這樣才有意義。尤其初學者調伏貪嗔癡的相續,自然要時時以四厭離去熏修,時時要具備四厭離心,這是我最大的希望。

  叁、壽命無常

  希望大家每時每刻都觀想死亡是無常的,這是大家相續中必須

   具備的。死緣無定也是時時要具備的,死亡的時候只有正法對自己有利,時時要具備這個正念。如果沒有觀想自己的房子、財産、親人都是無常的,死亡的時候就無法坦然地面對臨終,若沒有具備正念、熏修無常,臨終的時候,當財産、親人、自己的生命出現無常的時候,都會痛苦。此時希望大家時時具有無常的正念,臨終就會坦然、自在地接受這樣的事實。從現在起就要時時熏修無常。

  有些人一生中積累財物很多,但是最後臨終還沒有享用的時候就死亡了。造惡業所獲取的財物,臨終的時候帶不走,卻只能承受惡業的果報。有的人一生修很多房子,在臨終的時候,這些用欺騙、狡詐、盜竊等等行爲修的房子,自己帶不走也無法享用,帶走的唯有惡業。

  在座的有些人外表形象是修行者,而內在的相續和這些人是一樣的,這是必須斷除的。

  爐霍的某地,有個叁十多歲的人,他用五、六年的時間修房子,砍柴、挖石等等,房子修得很華麗。但要搬進去的時候,卻在房中吊死了。他修房子花了那麼長時間,在這段時間中所造的惡業,比如挖土時會殺很多蟲子,爲了造房子而做了欺騙、狡詐等等惡業,卻最後沒有享用房子,死在自己的房中。他的家人向我乞求觀察其轉生相,因爲房子所修之地是厲魔的地處,房子修在那裏後就被厲魔所縛,轉生成爲厲魔的眷屬。與這個例子相同的,有些人外在看起來是個形象上的修行者,內在被世間的財物、親人所縛,這樣仍然是虛度時光的。

  我自己具有上師的頭銜,但反觀自己,死亡的時候仍然會痛苦,

   現在雖然沒有死亡,臨終的時候會更加痛苦。反觀自己,我們臨終的時候會更加痛苦,因此不應虛度此生。

  說這些並不是要你們指責別人的過失,而是要你們反觀自己有沒有這樣的因。法不是讓你指責別人,而是用來調伏自己的相續的。所宣的意義就在這裏,要時刻反觀自己是否有這樣的因,有的話就必須要斷除。反觀自相續是非常重要的。

  心和幹的牛皮一樣,若要其調柔,就要用四厭離心。如是去修,會生起一切輪回之法是痛苦的自性。如是修,會對衆生生起慈悲心,知道唯修正法才能解脫,修法要依靠上師,自然恭敬心也會生起,會調柔自己的心。反觀自心有沒有柔和,這些心有沒有生起。如果沒有,就是法沒有融入相續。

  四、修法不能高攀

  修法要如理如法地修持,不要高攀。尤其是漢族弟子對大圓滿法會高攀,認爲大圓滿是無思、無修、無有輪涅、無有善惡的。這些前行的基礎不去修,而是高攀,就是虛度人生。要從前行開始,把前行納入心相續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在座想修大圓滿法的人,要具備前行。有些說要念傳承,光念傳承是沒有意義的,相續會生起出離心、菩提心嗎?有人說念傳承就可以代替修五加行,這是不對的。座上、座間應具備叁殊勝,如理如法修五加行、四厭離心。包括在外地聽法的人,修五加行要次第

   如理如法具叁殊勝去修。如理如法理解後奉行是非常關鍵的。

  五、業之因果

  (一)輕重

  辛四、輕重

  因善與不善發心之強弱,而生上、中、下叁品善業,惡業亦分輕、重、中叁矣。

  由貪嗔癡動機所攝,所造…

《金剛精要引導文——初學悅耳·寶藏庫之前行引導 第十五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