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精要引导文——初学悦耳·宝藏库之前行引导 第十五讲

  金刚精要引导文

  初学悦耳.宝藏库(前行引导)

  龙萨娘波尊者 造论

  妙音龙多加参尊者 传授

  普巴扎西仁波切 汉译

  阿松.桑昂丹增仁波切 传讲

  12月10日传讲内容

  【原文】

  辛五、果报

  分为四果受报:异熟果报,呈三恶趣、三善道及解脱。等流果报,为寿短多病、长寿等,以及嗔恨者、慈愍者等。增上果报,成熟于地处,如出生于有荆棘及杂草等地。士用果报,增长业因,长时漂泊于无边轮回之中矣。

  辛六、目的

  暂时能了达善恶之取舍,究竟修持二资粮双运,并获得悲空无别而证悟二身之因。如莲花生大师云:“生生世世所作痛苦因,罪障岂能今世得安乐?此生寿命仅为少许月,未来世间恒长无量故,来生之界不受任何苦,得乐之便应作取与舍。”《菩提道次第论》亦云:“下士道深信因果矣。”如是所说。

  【正文讲解】

  今天所宣之法为“己一、因四厌离引导自心行于法”之“庚三、业之因果”。厌离三因——业之因果法分六:辛一、自性;辛二、类别;辛三、界限;辛四、轻重;辛五、果报;辛六、目的。

  若寿终之后,神识自然消失,即无有恐惧,但实际并无此事,定因种种业而受种种果报矣。

  一、闻法的发心

  宣讲引导的是业的果报,善的因有善的果报,恶有恶的果报。但首先要知道,闻法不重要,闻法的意乐重要。

  虚空都遍满众生,有众生就有痛苦,无有一个未曾做过自己的父母,和现世父母的恩德是一样的,为了把这些父母安置在佛的果位,以菩提心而发心讲法和闻法。

  二、前行的重要性

  (一)以四厌离心调伏内心的重要性

  在座的每一位都在修行大圆满,欲求今生解脱。然而,虽然有欲求之心,所修的也是大圆满,但若闻法不当,闻法时“五不持”、没有做到四依:“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则即使所闻法是大圆满法,然自己根机与大圆满法不相应,修法是没有用的。

   此时所宣的大圆满分为前行和正行,若没有前行引导,是无法修成正行的。在上师前听闻了知前行,依上师的教言如理如法地修行,以前行的基础如是实修是非常重要的。

  在经堂里的男众和女众中刚到这里想实修大圆满法的,或者在外地听课想修大圆满法的,一定要懂得前行是非常重要的,要先听,听了要如是铭记于心,再实修,是非常重要的。若不知道不去听,不去修前行,就想修正行成熟口诀的话,是无法修成的。如是按四厌离心去调心,按次第修法。

  若你想吃一顿清香的饭,就要开荒耕地、一定要土地柔和以后,才能耕种、引水、施肥等,才能吃上饭。如同此喻,自相续被贪嗔痴所缚,贪执世间的财物、亲友,若要想修大圆满即生成佛,必须要先依四厌离心调柔心相续。

  四厌离心非常重要,千万不能轻视。心入法,需要四厌离心;法入正道需要靠四厌离心;证到究竟圆满也要靠四厌离心。无论修前行、五加行,不依四厌离心观察、安住交替而修,是不圆满的。窍诀法也要这样修,如果窍诀不具备四厌离心,也不成为正法。同样顿超也是这样。

  (二)恒时都要修四厌离心

  四厌离心恒时都要去修,在任何地方也必须要修四厌离心。不是早上修了下午就可以不修;座上修了座下就可以不要修。夏天修了冬天就可以不修,必须时时都要修的。当相续中的贪嗔痴、傲慢心没有了,无法再生起了,就可以不用修了。对世间的贪执、世间八法在

   相续无法生起了,就可以不修了。不然,时常都要去观修四厌离心。

  尤其初学者所修的就是四厌离心,以前知道四厌离心是必须要修的吗?知道了以后必须要去修四厌离心,唯有修四厌离心才有意义。反观自心,你的相续生起四厌离了吗?如果没有的话,你说你是喇嘛仁波切的弟子,那只是形象上的。必须在相续中生起了四厌离心,才是真正喇嘛仁波切的弟子。

  四厌离心在打坐或行住坐卧中都要熏习,这样相续的五毒烦恼便无法生起,对世间的财物、亲人的贪执都不会生起,即使生起也不会被其所缚。具备四厌离心后,相续中的出离心、菩提心、对上师的信心也会生起,所以四厌离心非常重要,应当时时串习。

  我最大的希望就是每一位弟子的内心及外在行为上半生、下半生,都成为真正圆满的修行者。我发这样的心,在这里宣讲法。

  厌离心具足的标准是要纳入相续,光知道是没有用的,没有纳入相续就没有意义。我们漂泊轮回至今的缘故就是厌离心没有纳入相续。若要净除相续中的五毒及我们对世间轮回的贪执,必须要靠四厌离心去调伏。

  有些人自私的心念非常多,是因四厌离心没有调伏之过,对世间有贪执,也是四厌离心没有调伏之过;有些人貌似气量大,但一碰到事情,一下子就会生气,仍是没有以四厌离心调伏自心之故。有些懈怠延误心非常严重,也是没有以四厌离心调伏。虽然外在有这样的修行形象,但内在被五毒束缚,原因就是没有以四厌离心去调伏。所以以四厌离心调伏非常重要。

   熏修四厌离心非常重要,打坐的时候也要去观修四厌离心。行住坐卧、人多、人少、独处的时候,都要恒常熏修四厌离心。

  喇嘛仁波切经常讲:“米拉日巴尊者在寂静山洞的时候经常唱道歌:“无人山洞中,恒具厌离心”。”

  在亚青自己房中修行的时候,认识到一切都是痛苦,自己也具备这样的痛苦,不光自己,三界六道一切众生也具有痛苦。自己贪嗔痴的妄念不间断,如在具有厌离心的基础上时时祈祷上师,可以称为真正修行者。

  此时所宣的法,唯有你们调伏自己的相续、融入相续,才会对你们的相续有利益。不会反观的要反观自己,口中不要去指责别人。比如有的人开始爱跑来跑去的,现在是否能想到上师说的不要乱走动而不再跑来跑去?有些人爱说很多无意义的话,现在有没有想到上师说这样是没意义的,自己这样无意义的语言有所减少,心的正念是否有生起?如果有的话,法就有意义。如果和以前还是一样,贪嗔痴炽盛,言语和心与以前一样并没有改观,那此时所宣的法就没有意义。如果你们的心比以前调柔,贪嗔痴减少了,就有意义。

  每句偈都要纳入自己的相续而实修,这样才有意义。尤其初学者调伏贪嗔痴的相续,自然要时时以四厌离去熏修,时时要具备四厌离心,这是我最大的希望。

  三、寿命无常

  希望大家每时每刻都观想死亡是无常的,这是大家相续中必须

   具备的。死缘无定也是时时要具备的,死亡的时候只有正法对自己有利,时时要具备这个正念。如果没有观想自己的房子、财产、亲人都是无常的,死亡的时候就无法坦然地面对临终,若没有具备正念、熏修无常,临终的时候,当财产、亲人、自己的生命出现无常的时候,都会痛苦。此时希望大家时时具有无常的正念,临终就会坦然、自在地接受这样的事实。从现在起就要时时熏修无常。

  有些人一生中积累财物很多,但是最后临终还没有享用的时候就死亡了。造恶业所获取的财物,临终的时候带不走,却只能承受恶业的果报。有的人一生修很多房子,在临终的时候,这些用欺骗、狡诈、盗窃等等行为修的房子,自己带不走也无法享用,带走的唯有恶业。

  在座的有些人外表形象是修行者,而内在的相续和这些人是一样的,这是必须断除的。

  炉霍的某地,有个三十多岁的人,他用五、六年的时间修房子,砍柴、挖石等等,房子修得很华丽。但要搬进去的时候,却在房中吊死了。他修房子花了那么长时间,在这段时间中所造的恶业,比如挖土时会杀很多虫子,为了造房子而做了欺骗、狡诈等等恶业,却最后没有享用房子,死在自己的房中。他的家人向我乞求观察其转生相,因为房子所修之地是厉魔的地处,房子修在那里后就被厉魔所缚,转生成为厉魔的眷属。与这个例子相同的,有些人外在看起来是个形象上的修行者,内在被世间的财物、亲人所缚,这样仍然是虚度时光的。

  我自己具有上师的头衔,但反观自己,死亡的时候仍然会痛苦,

   现在虽然没有死亡,临终的时候会更加痛苦。反观自己,我们临终的时候会更加痛苦,因此不应虚度此生。

  说这些并不是要你们指责别人的过失,而是要你们反观自己有没有这样的因。法不是让你指责别人,而是用来调伏自己的相续的。所宣的意义就在这里,要时刻反观自己是否有这样的因,有的话就必须要断除。反观自相续是非常重要的。

  心和干的牛皮一样,若要其调柔,就要用四厌离心。如是去修,会生起一切轮回之法是痛苦的自性。如是修,会对众生生起慈悲心,知道唯修正法才能解脱,修法要依靠上师,自然恭敬心也会生起,会调柔自己的心。反观自心有没有柔和,这些心有没有生起。如果没有,就是法没有融入相续。

  四、修法不能高攀

  修法要如理如法地修持,不要高攀。尤其是汉族弟子对大圆满法会高攀,认为大圆满是无思、无修、无有轮涅、无有善恶的。这些前行的基础不去修,而是高攀,就是虚度人生。要从前行开始,把前行纳入心相续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在座想修大圆满法的人,要具备前行。有些说要念传承,光念传承是没有意义的,相续会生起出离心、菩提心吗?有人说念传承就可以代替修五加行,这是不对的。座上、座间应具备三殊胜,如理如法修五加行、四厌离心。包括在外地听法的人,修五加行要次第

   如理如法具三殊胜去修。如理如法理解后奉行是非常关键的。

  五、业之因果

  (一)轻重

  辛四、轻重

  因善与不善发心之强弱,而生上、中、下三品善业,恶业亦分轻、重、中三矣。

  由贪嗔痴动机所摄,所造…

《金刚精要引导文——初学悦耳·宝藏库之前行引导 第十五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