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所造下的受寒冷之苦的罪障。”由此,自己的相續之中應當生起喜悅之心而對治此種心念。要思維:自己無始以來由罪障所産生的痛苦是無量的,也是毫無意義的。而此時正在聽聞殊勝正法之時,所産生的這些寒、熱、饑渴、病痛等痛苦,正是自己于正法修忍辱的好機會,這樣修忍辱,自然能夠清淨自己無始以來所造作的一切業障、習氣。如是而在相續中生起喜悅之心來對治疲厭。
以上所宣的爲“六垢”。什麼是“垢”呢?就是說依正法反造下的墮落之因皆稱之爲“垢”。因此,時時都應反觀自心,如果有這樣的障垢則應斷除。
二、五不持
在其他的前行當中,所斷之行爲還有一種是“五不持”。即:持文不持義;持義不持文;未領會而持;上下錯謬而持;顛倒而持。此“五不持”此書中雖未講解,但大家應該知道。
1.持文不持義
只知道此爲法本或上師所宣,但對于此的意思不作思維也不去修持。比如,有些人覺得書中的文句非常優美,因此貪執此文句而不對其意義進行了解。這就是持文不持義,是應該要斷除的。
2.持義不持文
認爲只要實修而不必聞思,或者認爲證悟見解就可以了不必做聞思。比如,有些人認爲自己只要打坐就好了,詞句是無有任何意義的。這就是持義不持文,這也應該是斷除的。
如來所宣分爲教法和證法。依教而證、依證而教,這兩者是無法分離的。因此,以上兩點都是需要斷除的過失。
3.未領會而持
如密法中,有一些是通過表示的方法來傳法的,有些人無法領會表示的意義,這就是未領會而持。比如,有一句教言爲“父母來所殺”,其中“父母”的含義實際上是指無明煩惱,而不是現實生活中的父母。
4.上下錯謬而持
此次所宣之法爲次第傳講,大家在進行修學的時候也應按照次第來修學,首先應觀修基礎的四外前行,接著是修行集資淨障的不共內前行,再接著就是祈禱上師受四灌頂、獲得上師賜予的加持之後,才能求取竅訣。如此便是正確的修行次第,否則的話則成爲上下錯謬而持。
5.顛倒而持
有些人認爲由于密法方便多、不難、無需很多苦行,因此,就覺得只要修習密法,那麼喝酒、吃肉都是如法的、是沒有過失的。像這樣都屬于顛倒行。實修密法的人,如果吃肉,則肉分爲所開許可以吃的和不允許吃的兩種。如果你吃了這個衆生的肉能當下超度這個衆生到清淨刹土,那麼你就可以殺了它,吃它的肉;如果你殺了這個衆生並吃它的肉
卻沒有能力超度它,那你就不能這樣做。同樣,如果你能將酒的顔色、味道等等轉變或者無論喝多少酒都不會醉,那麼你可以喝酒,否則就會有過失。有些人因爲想喝酒,于是就在荟供的時候供很多酒然後結束後就喝,喝得醉醺醺的,這是非常不如法的行爲。如是,很多人認爲密法中煩惱不是所斷的,而是用來轉爲道用的,但是,如果你沒有能力將它們轉爲道用,那說的這些都是無法做到的。事實上,如果你以貪嗔之心享受妙欲卻打著修行密法的旗號的話,這個罪過更是大得不得了。比如,你在以貪嗔之心的攝持下修忿怒本尊的壇城,給本尊供養血、肉,由于這些本尊都是具有菩提心的佛菩薩,你在他們面前行此種供養,就好像是將一個孩子殺了以後而將孩子的血、肉供養給孩子的母親一樣,過失非常非常大。
有些人說自己是成就者所以喝酒、吃肉。那麼是不是成就者我們可以通過觀察了知:真正的成就者在抽煙的時候,是沒有煙味的;在喝酒的時候只要念一句“嗡啊吽”就可以將酒轉變等等,這些都是具備成就之相,否則,並不能成爲成就者。
叁、所取之行爲
分四:于己起病人想;于法起藥想;于善知識起醫王想;殷重修持起治病想
1.于己起病人想
無始以來,自己因叁毒、五毒煩惱之因而流轉輪回感受諸苦。這叁毒、五毒煩惱就是我們的病因,自己就是因爲這些病的異熟果報而感受痛苦,成爲病人。
2.于法起藥想
我們感受諸苦的貪、嗔、癡的病因,就需要以正法來對治。
3.于善知識起醫王想
善知識了知自己的根機、漂泊輪回的時長、業障的深重以及與自己是否具緣等等,並有能力度化我們這些迷茫衆生。這就像醫王對病人的病情、用藥的量、用藥的時間等等都了如指掌,因此能夠救病人于病苦之中一樣。
4.殷重修持起治病想
病人依醫王的囑咐用藥的話,則能對治自己的病苦。同樣,自己如果依止上師的教言如理奉行的話也能治好叁毒、五毒煩惱之過患,而最終趣入解脫。
與此相反,還有四種不應有的作意:不應將上師作獐子想;不應將法作麝香想;不應將自己作獵人想;不應將修法作獵捕獐子獲取麝香想。
我們應當時常反觀自心,看看自己是否依此四想而作修持。如果依照上師的教言如理如法作修持的話,則要依此四想而修。如果以不應有的四種作意而修持,這是不如法的,但還是有人這樣做。比如,我強調過,聽聞“大圓勝慧”的必須是出家人,而且是必須修完五加行、求完竅訣的出家人。可是,有的居士在傳講“大圓勝慧”期間把頭發剃掉、披上僧衣去聽法,聽法後又重新換回居士裝。還有些出家人並未圓滿竅訣法甚至沒有圓滿五加行就來聽大圓勝慧。像這樣就都是屬于把上師當作獐子、把法當作麝香。這些人以爲只要聽了這個法就可以了,並不是這樣的,能否解脫並不在于有沒有得到這個法,而取決于是否得到上師的大悲攝受,如果以這種欺騙的行爲而行持的話,是無法獲得解脫的。
四、六度
此外,于其他前行中還宣講了要依止六度。六度是指: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智慧。
講法的上師應具備六度,聞法的弟子也應具備六度。
比如,今天在此聞法的弟子具備的六度包括哪些呢?在講法前大家布置好法座、供上曼紮等等就具備了布施度;聞法前將道場的衛生做好、聞法時的動機和行爲都無誤取舍等等就具備了持戒度;在聽法當中有道友對自己誹謗,或者天氣很熱、很冷,自己很渴、很餓等等,忍受這些就具備了忍辱度;聞法中不外散、威儀端正地聽聞上師教言,並將上師法義銘記于心就具備了精進度;于聞法中,聚精會神地看著上師、聽上師開示,不隨分別念而轉就具備了禅定度;對于上師所宣的如理如法地納入心相續並如實行持就具備了智慧中的聞慧。
因此,聞法時應具備六度來聞法。
以上所宣爲聞法的方式動機和行爲。接著,就要以此聞法的方式如理如法地聽聞所宣之法。所宣之法的第一個是傳承。宣講傳承能讓我們對所修之法生起堅定的信心。
五、傳承
法是否爲正法、是否殊勝、上師是否爲具法相等等這些都需要通過傳承來判斷,如果沒有傳承的話是很難斷定上師是否爲具德上師的。
有的人說:“這位上師加持力很大。”“這位上師能治好病,功德很大。”等等,要知道,如果被龍或者非人加持的話,也是可以有神通的,因此僅從這一點並不能做判斷,而一定要看他是否具備傳承。
此時所宣的龍薩前行,首先也是先講解此法的傳承。
此法的傳承爲:法身普賢王如來、報身金剛持、化身金剛薩埵、複化勝喜金剛、蔣華西甯、西日森哈、邬金蓮花生、浪卓洛紮瓦、大聖伏藏師多安冷巴或持明龍薩娘波、佛子色朗德真、大聖伏藏師之兄弟紮西俄色、貴族之侄聖者曲涅姜措、竹郎卡姜措、侄子紮西彭措、無垢鮮炯衮波、瑪哈本支搭遍知才翁確珠、竹翁涅頓翁波、紮西彭措之轉化紮嘎殊勝化身斯郎朗巴加益德,嘎陀巴當巴德西,如授降臨之化身措撲大聖曲英汪珠,彼之心子大聖顯密教法之幢,深恩無比上師便名爲斯郎華頓尊者,大聖仁增旺修尊者、大恩根本上師阿秋喇嘛仁波切,此中的傳承如金子未能生鏽一般清淨。彼似瓶傾注般爲吾等如星宿之無量弟子而慈授也。
六、結語
以上所宣爲聞法的方式、修法的方式,以及所記錄的清淨的傳承。接著所宣的爲此傳承所傳的正行教授。此正行講授將于明天作講解。大家一起做回向,若能執受見解,則于執受見解中直接回向,若不能,則做隨順回向。
回 向
【備注】:此爲弟子根據大恩上師講法記錄略作整理,更詳細的內容請參考聞法錄音。因時間倉促,恐有錯謬。故于大恩上師及道友面前忏悔!願大恩上師*輪常轉!信衆法喜充滿!早證菩提!
《金剛精要引導文——初學悅耳·寶藏庫之前行引導 第八講》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