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精要引导文——初学悦耳·宝藏库之前行引导 第八讲

  金刚精要引导文

  初学悦耳.宝藏库(前行引导)

  龙萨娘波尊者 造论

  妙音龙多加参尊者 传授

  普巴扎西仁波切 汉译

  阿松.桑昂丹增仁波切 传讲

  12月03日传讲内容

  【原文】

  甲二、修持道三摩地深奥坛城

  行为分二:所断与所取。 1.所断:

   (2)六垢,《释明论》云:“我慢无正信,于义不力求,外散及内收,疲厌皆闻垢。”

  2.所取:

  所取为四观想:“汝当于己起病人想,法起药想,于善知识起医王想,殷重修持起治病想而闻法也。”

   乙一、传承

  如是所闻,于所传之法生起坚定信心,并认识法脉清净而宣说传承历史,及彼传承所传之正行教授。首先以具六传或九传承之历史而作记录宣讲此法如何降临之源流:法身普贤王如来、报身金刚持、化身金刚萨埵、复化胜喜金刚、蒋华西宁、西日森哈、邬金莲花生、浪卓洛扎瓦、大圣伏藏师多安冷巴或持明龙萨娘波、佛子色朗德真、大圣伏藏师之兄弟扎西俄色、贵族之侄圣者曲涅姜措、竹郎卡姜措、侄子扎西彭措、无垢鲜炯衮波、玛哈本支搭遍知才翁确珠、竹翁涅顿翁波、扎西彭措之转化扎嘎殊胜化身斯郎朗巴加益德,嘎陀巴当巴德西,如授降临之化身措扑大圣曲英汪珠,彼之心子大圣显密教法之幢,深恩无比上师便名为斯郎华顿尊者,彼似瓶倾注般为吾等如星宿之无量弟子而慈授也。

  【正文讲解】

  今天我们继续宣讲论义之“修持道三摩地深奥坛城”。

  此时所宣的法为前行。前行又分为闻法的方式和修行的行为,即发心和行为。以上,闻法的发心已经宣完,今天所宣行为。

  行为分为所断之行为和所取之行为,今天宣讲所断之行为。所断之行为分为三过和六垢,以上已经宣完器之三过,今天要宣讲的是闻法之六垢。

  一、六垢

  (一)我慢

   分三:概念;过失;对治

   我慢是指自认为自己是最好的——比其他的道友都要好,比讲法的上师还要好。像这样的我慢在相续中是不应该有的。

  有的人会想,觉得自己是道友中是最好的这种人应该是有的,但还会有人觉得自己比上师还要好吗?有的。

  比如,我用汉语为大家传法时,就会有人心里想:“上师不会讲汉语,用汉语讲法讲得不好,但是我会讲汉语,我的汉语说得好。”另外,还包括在财产受用、身相等各方面,觉得自己优于上师的人也是有的。这种的行为都是我慢,像这样觉得自己比上师优越的想法都是不应该有的。

  觉得自己比其他金刚道友都好的人就更多了。比如在闻法中认为自己的理解更高,比其他人理解得更好;在念诵上自己是念得最好的;自己来藏地的时间比新来的道友更长;自己的物品受用比其他的金刚道友更好;自己的长相比其他的金刚道友更好等等,这些就是相对于金刚道友的傲慢心。

  此时所宣的就是六垢中的第一个“我慢”。有这样的傲慢的话,则无法得到上师的大慈加持和悉地。因此,这样的傲慢是要舍弃的。

  由于我慢之心,就会产生嫉妒甚至诽谤金刚道友的过失。傲慢就像铁球,无法存留加持之水。同样,有傲慢之心的话,你无法对上师和金刚道友生起净信,因此,无论世间还是出世间的功德都是无法在相续中生起的。

  如何对治傲慢心呢?由于相续中生起了傲慢心的话,很难认识到自己的过失,所以要经常反观自心、认识自心、认识自己的过失、以正知正念时时摄持,同时,还要时常将自己置于低位。

  我们现在很多道友在外面总是宣说别人的过失,比如说其他道友走路不如法等等,这些实际上并不是别人的过失,而是自己有傲慢心。因此,一定要时时以正知正念摄受,并恒时处于低位来对治自己的我慢心。

   (二)无正信

  对上师和法无有信心即是无正信。

  1.对上师无信心

  对于上师所宣的法,自己没有信心而不去奉行,或者经常检视上师的行为,这些都是对上师无有信心的表现。

  有些人从很远的地方跑到亚青来闻法,从道貌上看的话,好像是对上师有信心,对法有信心才来的,但是,是不是真的有信心就要通过反观自心来认识。有些人口中都说“上师是佛!”但在行为上却总是说给上师定量下定义,对上师说:“上师,您应该这样做,不应该那样做。”像这样,弟子给上师定规则的行为都是对上师没有信心的表现。

  2.对法无信心

  听闻到的法,自己在内心里生起怀疑,认为此时所宣的是正法吗?真的能够证得究竟佛果吗?这些就是对法无有正信的表现。

  对于上师所宣之法,我们应该如理如法奉行。而不应该在内心里怀疑,这个真的能够让我解脱吗?这个法真的很殊胜吗?如果有这样的想法,都是对法没有信心。

  (三)于义不力求

  对于法,既不想听到、也不想获得,这就是无有力求之心。

  就像在马的面前放一块骨头,或者在狗面前放一堆草,它们都不会有力求之心。同样闻法或修法的时候没有力求之心,虽然认为此法很好、很殊胜,但并不会去力求得到。

  比如说,喇嘛仁波切圆寂前,在坝子上讲法时,有些汉族弟子根本不去听,根本不会想:“这是佛在宣讲稀有难得的殊胜法要!”不会有这样的力求之心。或者,今天来听法,明天又不来了,这样也都是对法无有力求之心。又比如,今天开示的时间到了,自己没有什么欢喜之心;

  

   今天开示的时候自己迟到了,也没有什么伤心、难过之心;在闻法的中途离开道场也没有难过之心等等,这些都是对法无有力求之心的表现。

  比如,在讲解大圆胜慧时常常有人迟到,好像觉得迟到、早退这些都无所谓一样,甚至比在世间工作还不如,在世间工作时如果迟到、早退自己内心里还会有些不好受,但听法的时候却好像迟到也没关系,中途退堂也没关系,结束了也无所谓一样。要知道,世间的工作也就是管你一年、几年或者最多几十年,而法却是对你生生世世都有利益的。然而却对于如此殊胜的法无所谓,这些就是由于对法无有力求之心。

  如何对治不力求正法的过失呢?应当细致思维:如佛般的上师是稀有难得的,上师开示的如此殊胜的法是稀有难得的,自己的暇满人身是稀有难得的,更何况自己的暇满人身遇到了如佛的上师和殊胜之法,这一切都具备是不可思议的,如果错过了此生,下一辈子是不会再有这样稀有难得的机会了。世间的这些事业只能令自己受用一年两年,而法对于我们的利益是生生世世的,因此对于世间的事业不要过于追求,而应力求真正有益的正法。我们就应如是反复思维、观修,而对治这种于法不希求的过失。

  (四)外散

  在闻法时自己的心由于受种种分别念干扰,自然于法义无法记住,这就称之为外散。比如耳识外散于外境的声音、眼识外散于外境的色相、身在道场当中而心散乱于外境之中,这些都是外散。如果耳识外散,则无法听闻到上师所宣之法义;眼识外散则无法看到上师、无法忆念上师;心念外散的话,则无论上师所宣为何法,都无法铭记于心。

  对外境的贪着,即为轮回之因。对于外境的色、声、香、味、触的贪执自然也会成为痛苦之因。如《大圆满前行》所宣,一些动物由于贪执琵琶之声而失去生命;鱼由于贪执味法而被鱼钩所钩失去生命;飞蛾

  

   由于贪执色法而扑向灯火而失去生命;大象贪执触法,而陷入泥沼中失去生命。由此可见,贪执是一切痛苦之因,是轮回之因。因此,大家应将这些法义铭记于心而如是奉行。

  (五)内收

  五根内收的话,自然对于法义是无法铭记的。有些人在听闻法的时候由于为了防止外散,而过于内收五根,如此则容易产生昏沉而无法铭记法义。同样在修法之时,如果外散,则会产生迷乱,如果过于内收,则会容易昏沉,甚至会导致心脏和背部的不适。

  因此,无论闻法还是修法之时,五根既不能外散也不能内收,而应在自然放松之中来听闻法、修法是非常关键的。

  由此可见,尤其在打坐或实修之中,依止上师教言而做修行是非常关键的。如果不依教言、外散或者过于内收而修,则相续中不会生起道验和功德。尤其对于力求今生解脱而精进修法的人而言,如果不依上师教言而行,则会产生精神不正常、心脏病等等过失。有些人由于看到这些修大圆满法的人最后精神不正常,而由此对法产生邪见,这是不对的。这不是大圆满法本身有什么问题,而是修法之人一方面不知道修行方法,另一方面没有依止上师如理如法做修行的结果。因此,实修要依靠上师的教言而奉行是关键,尤其修行大圆满法时,有时候要精勤一些,有时候要放松一些,有时应闭关而修,有时又要到人多的时候去印证见解——看自己能否面对喧嚣而对治烦恼,并非总处于紧或者松的状态,此乃昌根阿瑞仁波切之教诫。因此,修法必须要通过依止上师而取舍,若以自私自利之主观想法一味压制妄念等,就会有很大的过失,这是非常重要的。

  (六)疲厌

  疲厌是指由于觉得上师宣法的时间过长,而生起厌烦之心、厌离之

  

   心;或者在天冷的时候听法时就想:“天气这么冷,早一点结束多好啊!”;或者天很热的时候听法时就想:“太热了。讲法的时间太长了。早一点结束多好啊!”这些都是疲厌。

  这样的心态是不能有的,一旦生起这样的心则造下舍法之罪。由此而将于无量劫漂泊轮回而不得解脱,甚至造下堕入金刚地狱之因或生生世世都不得听闻佛法。在道场中闻法时,要在生起这种疲厌心念之前退出道场。

  如果生起了这样的心念要如何对治呢?比如现在天气很冷,当觉得冷的时候就要想:“虽然很冷,但是无所谓,因为此时所听闻的是殊胜法要,由此之因,能够清净自己无始以来…

《金刚精要引导文——初学悦耳·宝藏库之前行引导 第八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