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觀察緣起▪P7

  ..續本文上一頁mmata)。

  

  一、 一性(ekatta)

  何謂一性?Tattha Avijjapaccaya savkhara, savkhara paccaya vibbananti evaj bijassa ankuradi-bhavena rukkhabhavappatti viya, santananupacchedo ekattanayo nama. 「此中,『無明緣行,行緣識』。如由種子的發芽等的狀態成爲樹木的狀態,相續不斷,名爲『一性』」[9]。由于無明,行生起;由于行,識生起;由于識,名色生起;由于名色,六入生起……。果從因生;由于果,因再次生起。由于因,果又生起,是一個連續不間斷的名色過程。因果關系的輪轉稱爲不間斷的連續過程。如果禅修者發現這一不間斷的連續過程,表示他知道一性。例如,首先下種,然後種子膨脹,接著發芽,慢慢長出葉子,此後才有樹幹和分枝等,它逐漸地成長直到成爲一棵樹。我們能否說從種子到樹的過程是一個不間斷的連續過程?是的,我們能這麼說。同樣的,當觀察有情的名色過程,有過去的無明。由于過去的行,生起今世的結生識;由于識,名色生起;由于名色,六入生起……等等。果從因生。由于果,因再次生起。如果觀察一直有關連的因果過程,將會見到一個不間斷的連續過程。

  

  換言之,當觀察過去的禅修者觀察有分意界時,他將見到不斷生滅,沒有間斷的連續過程。那是只有一個連續過程而不是只有一個心。更容易了解的是,比如當螞蟻爬向一個地方,您將見到一條線的螞蟻,而不是一只螞蟻;同樣的,生滅的名色過程也只是一個相續。

  

   有時候,當禅修者觀察過去時,會發現過去的叁或四人。那麼,就逐一觀察每一人的四界。觀察之後,他將了解那一個過去的人的名色過程與他的名色過程是連貫的。他清楚地發現那一個名色連續過程與他自己的名色連續過程是同一條線的。當他觀察其它人的四界及分析其名色,那名色與他自己的名色之間沒有連接或關連。所以,個人的連續過程與他人的連續過程是否相同?不同。個人的連續過程是一個過程,他人的是另一個過程。在一個依因果的關系輪轉的連續過程中,是否有任何暫停或停止?不。它是一個連續的過程。了解到這些稱爲了解一性。

  

  Yaj samma passanto hetuphalasambandhena santanassa anu-pacchedavabodhato ucchedaditthim pajahati. 「正見者,由于覺悟因果的連結相續不斷,舍斷見7。對于已經很好地了解一性的禅修者,由于他知道名色的過程是因果關系的不斷生起,他是否具有去除斷見(uccheda ditthi)的能力,即認爲死後一無所有的邪見呢?他有。對于已經能夠觀察過去生發生的因果,以及未來生的因果,即由于過去的無明、愛、取、行及業,産生現在的名色;由于現在的無明、愛、取、行及業,産生未來的名色,他是否會接受死後一無所有的斷見呢?他將不會接受。

  

   Miccha passanto hetuphalasambandhena pavattamanassa santananupacchedassa ekattagahanato sassataditthij upadiyati. 「邪見者,由于執因果的連結相續不斷爲一性,取常見7。如果有人對無有間斷的因果過程産生錯誤的理解,認爲是一性(ekatta gahana),那麼他可能會有常見(sassata-ditthi)。他如何産生常見呢?Ekattaggahanato ti hetuphalanam bhedam anupadharetva hetum phalabca abhinnam katva ubhinnam ekabhavassa abhedassa gahanena “tadeva vibbanam sandhavati samsarati”ti. adina sassata ditthim upadiyati. 他可能錯誤地認爲只有一個名色。同樣的名色在生,同樣的名色在老,同樣的名色在死,同樣的名色投生他界。他執取這認爲一切是同樣的名色的見解。他不了解到名色的生滅性質。他認爲只有一個名色而不了解到它的生滅。

  

   Hetuphalanam bhedam anupadharetva他不曾考慮過因果的消滅。Hetum phalabca abhinnam katva. 他認爲是一而不分別因果。他可能會認爲只是這識從彼生到此生,從此生到彼生。由于這原因,在了解一性的階段,有必要觀察以能夠了解生滅的過程。如果只是見到一系列的過程而沒見到生滅,那將是錯的。因此,如果正確地了解一性,他將可以去除斷見。如果不正確地了解,將生起常見。將會發生「過去生是我」,「未來生將是我」,「只是我在輪回從過去到未來」。

  

  二、異性(nanatta)

   Avijjadinaj pana yathasakaj lakkhanavavatthanaj nanattanayo nama. 「無明等各自的自相爲『異性』7。緣起支如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等。觀察這些緣起支的相、現起、味及近因稱爲異性。因此,在這緣起的階段以這四種方式觀察是必要的。Yaj samma passanto navanavanaj uppadadassanto sassataditthim pajahati. 「正見者,由于見常常有新的生起故,斷除常見7。由于禅修者能夠觀察每一新的生起,他能去除常見。常見是認爲有一不壞,永恒存在的實體之邪見。以異性的方法觀察名色的連續,只有生與滅。是否有一個存在不壞的靈魂?沒有。由于名色之中沒有靈魂,因此除了名色之外別無任何其它東西。如果分析叁十一界,也只有名色而已。叁十一界之中,除了名色之外,別無其它任何東西。即使在名色中尋找一個不壞的靈魂實體,終不可得。所以,已了解到名色連續的不斷生滅的禅修者,具有能去除常見的能力,即認爲名色是永恒的邪見。

  

   Miccha passanto ekasantanapatitassa bhinnasantanass” eva nanattaggahanato ucchedaditthim upadiyati. 「邪見者,于似乎是破壞的相續之一相續,執爲異性,故取斷見7。名色是一個連續的生起,如果誤以爲它們是多個不同連續的生起,那麼他可能會執取斷見。舉下面的例子以幫助了解。很久以前,有位作家寫了許多書。且說第一本及第二本書。當他出版第一本書,人們歡喜並接受這本書。接著他出版第二本書。這兩本書的內容有所矛盾。後來第一本書再版,因爲許多讀者非常喜歡它。因爲它們的內容有所矛盾,他在第一本書的再版寫了一個序。他如何寫呢?序中有一點與我們目前的主題有關而值得注意,他說第一本書的作者的意見是作者過去的名色連續過程,而不是作者現在的名色連續過程的意見。他不是把一個名色的連續分爲兩個名色的連續嗎?這樣分法有何後果?斷見生起,不是嗎?這意味著當他出生時是一個人,死時是另外一個人。亦即今生這個人快樂,來生另外一個人受苦。他們之間沒有關連。這是斷見。因此,有必要如果是一個連續過程,便接受是一個連續過程。也有必要了解到在一個連續過程中的無常、苦及無我相。如果連續過程是一個的話,某人接受爲一個,那麼可說他已經了解一性。如果某人能夠觀察在一個連續過程中的名色的連續生滅,那麼可說他已經了解異性。連續過程只有一,但名或色只有一嗎?不,它只是表示連續過程是一個連續過程。

  

  叁、無加行﹙abyapara

   Avijjaya : savkhara maya uppadetabba, savkharanaj va vibbanaj amhehi ti evam-apyaparabhavo avyaparanayo nama. 「無有『于無明,行必須由我令生起。于行,識必須由我令生起。……』如是等之加行爲『無加行』」7。無明是否有任何如「我將令行法生起」之努力呢?沒有這樣的努力。同樣的,也沒有行的努力令識生起,如「我將令識生起」。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也沒有從行的努力如「如果無明生起,我們將生起」。對識而言,也沒有努力如「如果行生起,我們將生起」。因與果二者都沒有任何努力。如果某人了解這種努力的不存在,可說他已了解到「無加行」。在這觀察因果關系的階段,有必要能夠這樣觀察。

  

   Yaj samma passanto kar…

《觀察緣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