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的因而生起。反之,永遠都是一組的(因)緣産生一組的果。在十二因緣裏只說及一法是另一法的緣,如此說是爲了指出在一組緣當中最主要的緣,以及指出它與一組果當中最主要的果之間的關系。
二十四緣:一、因緣;二、所緣緣;叁、增上緣;四、無間緣;五、相續緣;六、俱生緣;七、相互緣;八、依止緣;九、親依止緣;十、前生緣;十一、後生緣;十二、重複緣;十叁、業緣;十四、果報緣(異熟緣);十五、食緣;十六、根緣;十七、禅那緣;十八、道緣;十九、相應緣;二十、不相應緣;廿一、有緣;廿二、無有緣;廿叁、離去緣;廿四、不離去緣。
若要正確地理解《阿毗達摩藏》裏的發趣法(二十四緣),至少必須明白每一緣所涉及的叁法:一、緣法(paccayadhamma):這是作爲其它法之緣的法;此緣法通過産生、支助或維持其它法而成爲其緣。二、緣生法(paccayuppannadhamma):這是受到緣法支助之法;它在受到緣法支助之下而得以生起或持續存在。叁、緣力(paccayasatti):這是緣法作爲緣生法之緣的特有方式。
【名以六種方式作爲名的緣:剛滅盡的心與心所是現在心與心所的無間緣、相續緣、無有緣及離去緣。前生速行是後生速行的重複緣。 俱生心與心所互相作爲相應緣。】
無間緣與相續緣:此二緣的意義相同,只是名稱不同而已;這是爲了從稍微不同的角度看同一緣。無間緣是屬于緣法的名法導致屬于緣生法的名法在它滅盡之後即刻生起,以便沒有其它名法可以插入它們之間。相續緣是屬于緣法的名法導致屬于緣生法的名法在它滅盡之後依照心之定法即刻生起。此二緣可應用于在任何一個剎那裏滅盡的心與心所,以及緊隨它們之後生起的心與心所。剛滅盡的心與心所是緣法,隨後即刻生起的心與心所是緣生法。然而阿羅漢的死亡心並不能作爲無間緣或相續緣,因爲在它之後並沒有任何心生起。
無有緣與離去緣:此二緣是另一對性質相同而名稱不同之緣。無有緣是名法之滅盡給予其它名法有機會隨它之後生起。離去緣是名法之離去給予其它名法有機會隨它之後生起。此二緣的緣法及緣生法與無間緣及相續緣裏的相同。
重複緣:于此緣,屬于緣法的名法導致與它同類但屬于緣生法的名法在它滅盡之後更強更有效率地生起。就有如學生在重複地溫習功課之下,變得對其功課更加熟悉;同樣地,緣法在導致與它同類的緣生法相續地生起時,即對後者注入了更強勁之力。除了每一個心路過程裏的最後一個速行之外,任何一個世間善、不善及唯作速行名法,只要它們能作爲下一個速行剎那裏擁有同一種業力品質(善、不善或唯作)的名法之緣,它們即能作爲此緣的緣法。後者是屬于此緣裏的緣生法。
相應緣:此緣是屬于緣法的名法導致屬于緣生法的名法一同生起及作爲一個無可分離的相應組合;該組合的特征是同生、同滅、擁有同一個目標(所緣)及擁有同一個依處色。對于此緣,若取任何一心(指心與心所的組合)的任何一個名法爲緣法,其余的相應名法即是緣生法。
【名以五種方式作爲名色的緣:因、禅支與道分是俱生名色法的因緣等。俱生思是俱生名色的業緣;異剎那思是業生名色的業緣。諸果報(名)蘊互相作爲果報緣及作爲俱生色的果報緣。】
因緣:于此緣,緣法的作用是有如根一般使緣生法穩固。此緣的緣法是名爲「因」的六種心所:貪、瞋、癡叁不善因以及可以是善或無記的無貪、無瞋、無癡叁美因。緣生法是與每一因相應的名法及俱生的色法。俱生色是指在結生時生起的業生色以及在生命期裏生起的心生色。就有如樹根是樹存在、成長與穩固的根本一般,這些因引生了緣生法以及使它們穩固。
禅那緣:此緣的緣法使緣生法緊密地觀察目標。于此的緣法是七禅支,但只有五種心所。緣生法是與禅支相應的心與心所(除了雙五識之外)以及俱生色法。雖然俱生色法並不能觀察目標,但由于它們是因緊密觀察目標的禅那支而産生,所以它們也被包括在緣生法之內。
道緣:此緣的緣法使緣生法作爲達到某個目的地的管道。此緣的緣法是十二道分,但只有九種心所。四邪道分是達到惡趣的管道,八正道分則是達到善趣與涅槃的管道。于此的緣生法是除了十八無因心之外的一切與道分相應的心與心所以及俱生色法。雖然果報心與唯作心裏的道分並沒有導向任何目的地,但還是被列爲道分,因爲依它們的本性,它們與能導向各種目的地之法類似。
業緣:此緣有兩種:一、俱生業緣;二、異剎那業緣。(一)于俱生業緣,緣法是八十九種心裏的思心所,緣生法是與思心所相應的心與心所及俱生色法。于此作爲俱生業緣的思使其相應名法執行各自的作用,同時也激使某種色法生起。(二)于異剎那業緣,緣法與緣生法之間間隔著一段時間。此緣的緣法是過去的善或不善思;緣生法是在結生與生命期裏的果報心與其心所以及業生色。于此,緣力是思産生相符的果報名法及業生色的能力。此緣也存在于道心與果心之間。
果報緣:此緣的緣法使與它同生的緣生法保持被動及不活躍。此緣的緣法是果報心與心所;緣生法也是該些果報名法以及俱生色法。由于諸果報心是因爲業成熟而産生,它們並不活躍而且被動。如是,于熟睡者的心中,果報有分心連續不斷地生滅,但其時他並沒有致力于造身、語或意業,也沒有清晰地覺知目標。同樣地,在五門心路過程裏的果報心也沒有致力于識知它們的目標,只有在速行的階段才有致力于清楚地識知目標,也只有在速行的階段才有造業。
【名只以一種方式作爲色的緣:後生心與心所是前生(色)身的後生緣。】
後生緣:此緣的緣法支助及增強在它之前生起的緣生法。此緣的緣法是後生的心與心所;緣生法是在該心的前一剎那裏生起、由一切四因産生的色法。此緣始于一世當中的第一個有分心,該有分心支助在結生那一剎那生起的業生色。就有如後來才下的雨輔助已有的植物成長一般,後生名法也能支助前生色法。
【色只以一種方式作爲名的緣:在生命期裏,六依處是七識界的前生緣;五所緣是五門心路過程心的前生緣。】
前生緣:于此緣,屬于緣法且已達到住時的色法致使屬于緣生法的名法隨之生起。這就有如先出現的太陽帶給在它出現之後才出現的人類光明。前生緣有兩大分類:一、依處前生;二、所緣前生。
(一)在生命期當中,六依處色都作爲依靠它們而生起的心與心所的「依處前生緣」。在結生的那一剎那,心所依處並不是名法的前生緣,因爲其時心所依處與名法同時生起,所涉及的緣是俱生緣與相互緣。但在結生剎那生起的心所依處是在結生心之後生起的第一個有分心的前生緣。隨後,在生命期裏,心所依處作爲一切的意界與意識界的前生緣。
(二)五所緣是取它們爲目標的五門心路過程心與心所的「所緣前生緣」。再者,一切已達到住時的十八種完成色都能成爲意門心路過程心與心所的「所緣前生緣」。
【概念與名色以兩種方式作爲名的緣,即所緣緣與親依止緣。于此,所緣是顔色等六種,但親依止緣則有叁種,即:所緣親依止緣、無間親依止緣及自然親依止緣。其中,當所緣變得顯著時,它本身即成爲所緣親依止緣;剛滅盡的心與心所作爲無間親依止緣;自然親依止緣則有許多種:貪心所等、信心所等、樂、苦、個人、食物、氣侯、住所──這一切內外之物都能依情況而作爲善法等的緣;業也是其果報之緣。】
所緣緣:此緣的緣法是所緣,它使緣生法取它爲目標而生起。此緣的六種緣法是六所緣;取它們任何一個爲目標的心與心所是緣生法。
親依止緣:對于叁種親依止緣:(一)「所緣親依止緣」的緣法是極可喜或重要的所緣,使屬于緣生法的名法極度依靠它地生起以識知它。(二)「無間親依止緣」的緣法及緣生法與無間緣的相同,只是緣力稍有差別而已。無間緣是導致後生名法在前生名法滅盡之後即刻生起之力;無間親依止緣是導致後生法極度依靠前生法的滅盡地生起之力。(叁)「自然親依止緣」所涉及的層面極廣,其緣法包括了一切能在往後有效地使屬于緣生法的心與心所生起的過去名色法。例如以前的貪欲能夠作爲殺生、偷盜、邪淫等思的自然親依止緣;以前的信心能作爲布施、持戒、禅修等思的自然親依止緣;健康作爲快樂與精進的自然親依止緣;生病作爲愁苦與怠惰等的自然親依止緣。
【根據情況,名色以九種方式作爲名色的緣,即增上緣、俱生緣、相互緣、依止緣、食緣、根緣、不相應緣、有緣及不離去緣。其中,增上緣有兩種:一、所執著與重視的所緣是名的所緣增上緣。二、四種俱生增上法是俱生名色的「俱生增上緣」。】
增上緣:有兩種:(一)「所緣增上緣」:于此緣,作爲緣法的所緣支配取它爲目標的名法。只有極爲尊敬、珍愛或渴望的所緣才能成爲此緣的緣法。事實上,此緣與「所緣親依止緣」相同,差別只在于緣力稍爲不同:後者擁有極有效能使心與心所生起之力;前者擁有極強吸引與支配該些名法之力。(二)「俱生增上緣」:于此緣,緣法支配緣生法陪同它生起。此緣的緣法是欲、精進、心與觀四增上緣。在任何時刻,只有它們當中之一能作爲增上緣,而且只發生于速行心。俱生的名色法是緣生法。
俱生緣:于此緣,緣法在生起時導致緣生法與它同時生起。這可比喻爲燈火,在點著燈時,它導致光線、顔色及熱能與它同時生起。此緣可以分爲叁種或五種;分爲叁種是:一、心與心所互相作爲俱生緣以及作爲俱生色的俱生緣;二、四大元素互相作爲俱生緣以及作爲所造色的俱生緣;叁、于結生時,心所依處與果報名蘊互相作爲俱生緣。分爲五種是:一、每一個名法(無論是心或心所)都作爲相應名法的俱生緣;二、每一個名法都作爲俱生色法的俱生緣;叁、四大元素其中的任何一個都作爲其它叁大元素的俱生緣;四、四大元素的每一個都作爲所造…
《正念之道 大念處經析解與問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