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的因而生起。反之,永远都是一组的(因)缘产生一组的果。在十二因缘里只说及一法是另一法的缘,如此说是为了指出在一组缘当中最主要的缘,以及指出它与一组果当中最主要的果之间的关系。
二十四缘:一、因缘;二、所缘缘;三、增上缘;四、无间缘;五、相续缘;六、俱生缘;七、相互缘;八、依止缘;九、亲依止缘;十、前生缘;十一、后生缘;十二、重复缘;十三、业缘;十四、果报缘(异熟缘);十五、食缘;十六、根缘;十七、禅那缘;十八、道缘;十九、相应缘;二十、不相应缘;廿一、有缘;廿二、无有缘;廿三、离去缘;廿四、不离去缘。
若要正确地理解《阿毗达摩藏》里的发趣法(二十四缘),至少必须明白每一缘所涉及的三法:一、缘法(paccayadhamma):这是作为其它法之缘的法;此缘法通过产生、支助或维持其它法而成为其缘。二、缘生法(paccayuppannadhamma):这是受到缘法支助之法;它在受到缘法支助之下而得以生起或持续存在。三、缘力(paccayasatti):这是缘法作为缘生法之缘的特有方式。
【名以六种方式作为名的缘:刚灭尽的心与心所是现在心与心所的无间缘、相续缘、无有缘及离去缘。前生速行是后生速行的重复缘。 俱生心与心所互相作为相应缘。】
无间缘与相续缘:此二缘的意义相同,只是名称不同而已;这是为了从稍微不同的角度看同一缘。无间缘是属于缘法的名法导致属于缘生法的名法在它灭尽之后即刻生起,以便没有其它名法可以插入它们之间。相续缘是属于缘法的名法导致属于缘生法的名法在它灭尽之后依照心之定法即刻生起。此二缘可应用于在任何一个剎那里灭尽的心与心所,以及紧随它们之后生起的心与心所。刚灭尽的心与心所是缘法,随后即刻生起的心与心所是缘生法。然而阿罗汉的死亡心并不能作为无间缘或相续缘,因为在它之后并没有任何心生起。
无有缘与离去缘:此二缘是另一对性质相同而名称不同之缘。无有缘是名法之灭尽给予其它名法有机会随它之后生起。离去缘是名法之离去给予其它名法有机会随它之后生起。此二缘的缘法及缘生法与无间缘及相续缘里的相同。
重复缘:于此缘,属于缘法的名法导致与它同类但属于缘生法的名法在它灭尽之后更强更有效率地生起。就有如学生在重复地温习功课之下,变得对其功课更加熟悉;同样地,缘法在导致与它同类的缘生法相续地生起时,即对后者注入了更强劲之力。除了每一个心路过程里的最后一个速行之外,任何一个世间善、不善及唯作速行名法,只要它们能作为下一个速行剎那里拥有同一种业力品质(善、不善或唯作)的名法之缘,它们即能作为此缘的缘法。后者是属于此缘里的缘生法。
相应缘:此缘是属于缘法的名法导致属于缘生法的名法一同生起及作为一个无可分离的相应组合;该组合的特征是同生、同灭、拥有同一个目标(所缘)及拥有同一个依处色。对于此缘,若取任何一心(指心与心所的组合)的任何一个名法为缘法,其余的相应名法即是缘生法。
【名以五种方式作为名色的缘:因、禅支与道分是俱生名色法的因缘等。俱生思是俱生名色的业缘;异剎那思是业生名色的业缘。诸果报(名)蕴互相作为果报缘及作为俱生色的果报缘。】
因缘:于此缘,缘法的作用是有如根一般使缘生法稳固。此缘的缘法是名为「因」的六种心所:贪、瞋、痴三不善因以及可以是善或无记的无贪、无瞋、无痴三美因。缘生法是与每一因相应的名法及俱生的色法。俱生色是指在结生时生起的业生色以及在生命期里生起的心生色。就有如树根是树存在、成长与稳固的根本一般,这些因引生了缘生法以及使它们稳固。
禅那缘:此缘的缘法使缘生法紧密地观察目标。于此的缘法是七禅支,但只有五种心所。缘生法是与禅支相应的心与心所(除了双五识之外)以及俱生色法。虽然俱生色法并不能观察目标,但由于它们是因紧密观察目标的禅那支而产生,所以它们也被包括在缘生法之内。
道缘:此缘的缘法使缘生法作为达到某个目的地的管道。此缘的缘法是十二道分,但只有九种心所。四邪道分是达到恶趣的管道,八正道分则是达到善趣与涅槃的管道。于此的缘生法是除了十八无因心之外的一切与道分相应的心与心所以及俱生色法。虽然果报心与唯作心里的道分并没有导向任何目的地,但还是被列为道分,因为依它们的本性,它们与能导向各种目的地之法类似。
业缘:此缘有两种:一、俱生业缘;二、异剎那业缘。(一)于俱生业缘,缘法是八十九种心里的思心所,缘生法是与思心所相应的心与心所及俱生色法。于此作为俱生业缘的思使其相应名法执行各自的作用,同时也激使某种色法生起。(二)于异剎那业缘,缘法与缘生法之间间隔着一段时间。此缘的缘法是过去的善或不善思;缘生法是在结生与生命期里的果报心与其心所以及业生色。于此,缘力是思产生相符的果报名法及业生色的能力。此缘也存在于道心与果心之间。
果报缘:此缘的缘法使与它同生的缘生法保持被动及不活跃。此缘的缘法是果报心与心所;缘生法也是该些果报名法以及俱生色法。由于诸果报心是因为业成熟而产生,它们并不活跃而且被动。如是,于熟睡者的心中,果报有分心连续不断地生灭,但其时他并没有致力于造身、语或意业,也没有清晰地觉知目标。同样地,在五门心路过程里的果报心也没有致力于识知它们的目标,只有在速行的阶段才有致力于清楚地识知目标,也只有在速行的阶段才有造业。
【名只以一种方式作为色的缘:后生心与心所是前生(色)身的后生缘。】
后生缘:此缘的缘法支助及增强在它之前生起的缘生法。此缘的缘法是后生的心与心所;缘生法是在该心的前一剎那里生起、由一切四因产生的色法。此缘始于一世当中的第一个有分心,该有分心支助在结生那一剎那生起的业生色。就有如后来才下的雨辅助已有的植物成长一般,后生名法也能支助前生色法。
【色只以一种方式作为名的缘:在生命期里,六依处是七识界的前生缘;五所缘是五门心路过程心的前生缘。】
前生缘:于此缘,属于缘法且已达到住时的色法致使属于缘生法的名法随之生起。这就有如先出现的太阳带给在它出现之后才出现的人类光明。前生缘有两大分类:一、依处前生;二、所缘前生。
(一)在生命期当中,六依处色都作为依靠它们而生起的心与心所的「依处前生缘」。在结生的那一剎那,心所依处并不是名法的前生缘,因为其时心所依处与名法同时生起,所涉及的缘是俱生缘与相互缘。但在结生剎那生起的心所依处是在结生心之后生起的第一个有分心的前生缘。随后,在生命期里,心所依处作为一切的意界与意识界的前生缘。
(二)五所缘是取它们为目标的五门心路过程心与心所的「所缘前生缘」。再者,一切已达到住时的十八种完成色都能成为意门心路过程心与心所的「所缘前生缘」。
【概念与名色以两种方式作为名的缘,即所缘缘与亲依止缘。于此,所缘是颜色等六种,但亲依止缘则有三种,即:所缘亲依止缘、无间亲依止缘及自然亲依止缘。其中,当所缘变得显著时,它本身即成为所缘亲依止缘;刚灭尽的心与心所作为无间亲依止缘;自然亲依止缘则有许多种:贪心所等、信心所等、乐、苦、个人、食物、气侯、住所──这一切内外之物都能依情况而作为善法等的缘;业也是其果报之缘。】
所缘缘:此缘的缘法是所缘,它使缘生法取它为目标而生起。此缘的六种缘法是六所缘;取它们任何一个为目标的心与心所是缘生法。
亲依止缘:对于三种亲依止缘:(一)「所缘亲依止缘」的缘法是极可喜或重要的所缘,使属于缘生法的名法极度依靠它地生起以识知它。(二)「无间亲依止缘」的缘法及缘生法与无间缘的相同,只是缘力稍有差别而已。无间缘是导致后生名法在前生名法灭尽之后即刻生起之力;无间亲依止缘是导致后生法极度依靠前生法的灭尽地生起之力。(三)「自然亲依止缘」所涉及的层面极广,其缘法包括了一切能在往后有效地使属于缘生法的心与心所生起的过去名色法。例如以前的贪欲能够作为杀生、偷盗、邪淫等思的自然亲依止缘;以前的信心能作为布施、持戒、禅修等思的自然亲依止缘;健康作为快乐与精进的自然亲依止缘;生病作为愁苦与怠惰等的自然亲依止缘。
【根据情况,名色以九种方式作为名色的缘,即增上缘、俱生缘、相互缘、依止缘、食缘、根缘、不相应缘、有缘及不离去缘。其中,增上缘有两种:一、所执着与重视的所缘是名的所缘增上缘。二、四种俱生增上法是俱生名色的「俱生增上缘」。】
增上缘:有两种:(一)「所缘增上缘」:于此缘,作为缘法的所缘支配取它为目标的名法。只有极为尊敬、珍爱或渴望的所缘才能成为此缘的缘法。事实上,此缘与「所缘亲依止缘」相同,差别只在于缘力稍为不同:后者拥有极有效能使心与心所生起之力;前者拥有极强吸引与支配该些名法之力。(二)「俱生增上缘」:于此缘,缘法支配缘生法陪同它生起。此缘的缘法是欲、精进、心与观四增上缘。在任何时刻,只有它们当中之一能作为增上缘,而且只发生于速行心。俱生的名色法是缘生法。
俱生缘:于此缘,缘法在生起时导致缘生法与它同时生起。这可比喻为灯火,在点着灯时,它导致光线、颜色及热能与它同时生起。此缘可以分为三种或五种;分为三种是:一、心与心所互相作为俱生缘以及作为俱生色的俱生缘;二、四大元素互相作为俱生缘以及作为所造色的俱生缘;三、于结生时,心所依处与果报名蕴互相作为俱生缘。分为五种是:一、每一个名法(无论是心或心所)都作为相应名法的俱生缘;二、每一个名法都作为俱生色法的俱生缘;三、四大元素其中的任何一个都作为其它三大元素的俱生缘;四、四大元素的每一个都作为所造…
《正念之道 大念处经析解与问答》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