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菩提資糧▪P21

  ..續本文上一頁此省思之後,他很快樂與不執著地行布施。因此他得以去除「沒有足夠的財物以供布施」這第二個障礙。

  (3)當所擁有之物品質太好而舍不得布施時,菩薩這麼省思:「嘿!你不是發願欲證得最聖潔、最令人羨慕的正等正覺嗎?爲了獲得它,你應該布施最聖潔、最令人羨慕之物。」

  如此省思之後,他很快樂與不執著地布施最上等與美妙之物。因此他得以去除「所擁有之物品質太好而舍不得布施」這第叁個障礙。

  (4)在布施之後看到財物減少時,菩薩這麼省思:「逃不開毀滅與損失是財物的本質。由于以往我沒有進行毫不減損的布施,因此我現在面對財物減損。我將不論多或少地布施我所擁有的財物。通過這布施,未來我將得以達到布施波羅蜜的頂點。」

  如此省思之後,他很快樂與不執著地布施所擁有的東西。行了此布施,他得以去除「憂慮財物減少」這第四個障礙。

  通過適當的省思而去除這些布施的障礙是一個圓滿布施波羅蜜的良方。同樣的方法也適用于持戒等其它波羅蜜。

  (叁)除此之外,菩薩初見佛陀時已自願奉獻身軀,說道:「我願把自己的軀體獻給佛陀。」這獻身于佛陀是一個圓滿波羅蜜的良方。

  事實上,已獻身于佛的菩薩這麼省思:「我已把此身獻給佛陀,無論什麼(難題)都盡管來吧!」在每一世奮力修習諸波羅蜜時,若是遇到可能傷害他身體或生命的苦難,或難以忍受的困苦,或受到他人的傷害,甚至可能奪去他的性命,他也這麼地省思。如此省思之後,他保持絕對不動搖的心去面對一切難題,甚至是威脅到性命的,而堅決地累積諸波羅蜜善業。

  如此,先獻身予佛是圓滿諸波羅蜜的一個良方。

  再一次簡短表明圓滿波羅蜜的方法,即:一、斷除自私的愛;二、培育對衆生的慈悲心。

  圓滿波羅蜜需要多久?

  對于這問題:「圓滿波羅蜜需要多久?」,它的答案是:

  圓滿波羅蜜的最短期限是四阿僧祗與十萬大劫;中等的期限是八阿僧祗與十萬大劫;最長的期限是十六阿僧祗與十萬大劫。以上的期限是從被授記爲菩薩之後算起。只有在固定的期限裏修習了諸波羅蜜,波羅蜜才能達到圓滿,然後菩薩才能成佛。

  叁種不同的期限是跟叁類菩薩有關聯的,即是慧者菩薩、信者菩薩與精進者菩薩。慧者菩薩需要四阿僧祗與十萬大劫來圓滿波羅蜜;信者菩薩需要八阿僧祗與十萬大劫;精進者菩薩需要十六阿僧祗與十萬大劫。

  對于這問題:「他們同樣都是菩薩,爲何有叁種不同圓滿波羅蜜的期限?」,它的答案是:慧者菩薩信弱而慧強,信者菩薩信強而慧中等,精進者菩薩則慧弱。正等正覺是通過慧力得證。慧強則速于證悟,反之慧弱則慢于證悟。智慧強弱的差異決定了圓滿波羅蜜的期限。

  叁類菩薩

  在菩薩第一次被授記時(例如須彌陀隱士),他們已可被分別爲叁類菩薩:一、敏知者菩薩(略開智者菩薩);二、廣演知者菩薩;叁、所引導者菩薩。

  在叁類菩薩中,如果敏知者菩薩有意在他被授記的那一世證得弟子菩提(即成爲阿羅漢),他有足夠的善業可以使他在佛陀還未講完一首四行偈的第叁行時,即證得阿羅漢果,連同六神通與四無礙解智。敏知者菩薩也被稱爲慧者菩薩,他們有最強的智慧。

  如果廣演知者菩薩有意在他被授記的那一世證得弟子菩提,他有足夠的善業可以使他在佛陀還未講完一首四行偈的第四行時,即證得阿羅漢果,連同六神通與四無礙解智。廣演知者菩薩也被稱爲信者菩薩,他們的智慧屬于中等。

  如果所引導者菩薩有意在他被授記的那一世證得弟子菩提,他有足夠的善業可以使他在佛陀剛講完一首四行偈的第四行時,即證得阿羅漢果,連同六神通與四無礙解智。所引導者菩薩也被稱爲精進者菩薩,他們的智慧是爲最弱。

  以上叁類菩薩皆在還未被授記的無數劫以前已在心中下定決心欲修習菩薩道。在被授記之後,他們如前述地圓滿諸波羅蜜,而根據固定的期限成就佛果。

  提前成就佛果是不可能的

  就好像稻種必定在過了固定的時候才會開花、結米與成熟。即使是很勤力地爲它灌水等,它也不會提前開花、結米與成熟。情同此理,每一類菩薩是不可能以任何方法在固定的期限之前證得佛果的。即使他每天都以更強的精進力修習波羅蜜、舍離與善行,但因爲他的智慧還未成熟,成佛的條件也就不能具足。

  因此必須很清楚地知道只有根據固定的期限實踐諸波羅蜜才能令它們達到圓滿。

  波羅蜜可以帶來什麼利益?

  對于這問題:「波羅蜜可以帶來什麼利益?」,它的答案是:波羅蜜帶來的利益是不會投生到以下十八處:

  一、天生瞎眼。

  二、天生耳聾。

  叁、生爲瘋子。

  四、生爲啞吧。

  五、生爲殘廢。

  六、生爲野人。

  七、生于女奴之胎。

  八、生爲頑固邪信者。

  九、生爲變性人(從男變女)。

  十、造五逆惡業 者。

  十一、痲瘋患者。

  十二、小于鹌鹑。

  十叁、生爲「饑渴餓鬼」(khuppipasika peta)、「燒 渴餓鬼」(nijjhamatanhika peta)或「起屍阿修 羅」(kalakabcika asura)。

  十四、生于阿鼻地獄與「世界中間地獄」。

  十五、生爲他化自在天的魔王。

  十六、生于無想梵天界與淨居梵天界。

  十七、生于無色梵天界。

  十八、生往其它的世界。

  再者,以下也是波羅蜜所帶來的利益:

  自從發願成佛之後,菩薩時刻爲衆生的福利著想,就有如他們的父親。他擁有特殊的素質,值得接受布施與禮敬。他有如一塊優越的福田。他受天與人敬愛。他的心充滿了慈悲,不會受到獅、豹、虎等野獸的傷害。由于擁有超凡的善業,不論投生到那裏,他的相貌、名譽、快樂、體力與權力都比他人來得優越。他沒有病痛。他有非常清淨的信、精進、念、定與慧。他只有很輕微的煩惱,因此他易于接受批評。他很有耐心、樂于行善。他不會顯露生氣或瞋恨,或毀壞他人的名譽。他不樂于鬥爭、妒忌、狡猾與虛僞。他不傲慢與自大。他很平靜,時刻警覺于善法。他耐心地忍受他人的折辱,而不去報複或傷害他們。無論他住在那裏,是城鎮、鄉村或某個地區,那地方就不會有危險與災難。每當他由于所造的惡業投生到惡趣時(譬如在他身爲德米亞王子的前二世投生在增盛地獄裏時),他不會跟其它的衆生一樣感到極度的痛苦,反而培育起更強的悚懼智。

  再者,命圓足、色圓足、族性圓足、主權圓足、可信語與大威神力也是波羅蜜所帶來的利益。

  命圓足是指無論他投生到那裏皆得到長命,他以此圓足而得以修習更多的善業。

  色圓足是指相貌美好。菩薩以此圓足得以激起懂得欣賞相好之人對他的信心與敬意。

  族性圓足是指投生于上層階級的家族。通過此圓足,菩薩得以影響自滿于高貴出身的人們,引導他們清除我慢心。

  主權圓足是指巨大的財富、權勢與衆多的隨從。通過此圓足,菩薩得以運用四攝法幫助應獲益之人,以及正義地阻止人們不當的言行。

  可信語是指他爲人誠實可靠。以此他成爲衆人所依靠的非凡尺度與毫無偏心的標准。他是無可質疑的權威。

  大威神力是指有無邊的力量。他不會被擊敗,而只以正義征服他人。

  如此,命圓足等皆是波羅蜜帶來的利益。它們本身也是促使波羅蜜增長至無量的原因,也是進入叁乘及使它們達到成熟的管道。

  (以上是波羅蜜帶來的利益。)

  什麼是波羅蜜的果?

  對于這問題:「什麼是波羅蜜的果?」,它的簡短答案是:波羅蜜之果是以阿羅漢道智與一切知智爲首的無量之佛陀素質。即是說,得證佛果是波羅蜜之果。

  詳盡的解釋:

  其果是獲得具足叁十二大人相;八十種好;從身體散發出來的八十腕尺周圓身光(此身光即使是在四種情形 之下也不會減弱。);以色身爲根基而具有十力智、四無畏智、六不共智和十八不共法 等無量素質的法身。

  再者,論師提到以下這一首偈:

  「若某尊佛只是頌揚另一尊佛的美德,而在整個大劫裏不另談他事,直到這個大劫結束,而還不能盡頌世尊的美德。」

  以上佛陀的一切美德皆是波羅蜜之果。

  在此,爲了激起你們對佛陀無量之素質的信心與欣賞,進而修習有助于智慧增長的善行,我將在此以善喜隱士(後來的舍利佛尊者)頌揚高見佛(Anomadassi Buddha)的叁首偈來爲這次講座的結語。

  “Sakka samudde udakam

  pametum alhakena va

  na tveva tava sabbabbu

  banam sakka pametave.”

  「大海洋之水雖無量卻還是可以度量,

  但是對于一切知的佛陀,

  沒有任何天神或人,

  可以測知世尊智慧的深度。」

  “Dharetum pathavim sakka

  thapetva tulamandale

  na tveva tava sabbabbu

  banam sakka dharetave.”

  「大地雖無量卻還是可以以秤來度量,

  但是對于一切知的佛陀,

  沒有任何天神或人,

  可以測知世尊智慧的深度。」

  “Akaso minitum sakka

  rajjuya angulena va

  na tveva tava sabbabbu

  banam sakka pametave.”

  「天空雖遼闊卻還是可以以尺或手來度量,

  但是對于一切知的佛陀,

  沒有任何天神或人,

  可以測知世尊智慧的深度。」

  我應當在此結束這一系列的大菩提乘講座。願發心成佛者能夠得償所願。願發願解脫生死輪回者能夠早日解脫。願一切衆生健康快樂。

   問答一

  問1-1:請問禅師:無我與空是否在層次上有所不同?

  答1-1:在法句經(Dhammapada)中,佛陀開示說:「一切法無我(sabbe dhamma anatta)」,這裏的一切法指的是有爲法與無爲法。有爲法包括所有的名色法,而無爲…

《菩提資糧》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轉正*輪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