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智慧之光▪P18

  ..續本文上一頁十、 腎(vakkam)

  十一、心髒(hadayam)

  十二、肝(yakanam)

  十叁、膜(kilomakam)

  十四、脾(pihakam)

  十五、肺(papphasam)

  十六、腸(antam)

  十七、腸間膜(antagunam)

  十八、胃中物(udariyam)

  十九、糞(karisam)

  二十、腦(matthaluvgam)

   這二十部分當中,除了胃中物與糞之外,其它每一部分都有四十四個色法,即與身門圖表裏的一樣。胃中物與糞只有時節生八法聚,所以只有八個色法。

   身體有十二部分是水界最顯著的:

  一、 膽汁(pittam)

  二、 痰(semham)

  叁、 膿(pubbo)

  四、 血(lohitam)

  五、 汗(sedo)

  六、 脂肪(medo)

  七、 淚(assu)

  八、 脂膏(vasa)

  九、 唾(khelo)

  十、 涕(sivghanika)

  十一、關節滑液(lasika)

  十二、尿(muttam)

   在這十二部分當中,除了膿、汗、淚、唾、涕與尿之外,其它每一部分都有四十四個色法,即與身門圖表裏的一樣。膿和尿只有時節生八法聚,所以只有八個色法。汗、淚、唾和涕有心生八法聚和時節生八法聚,所以有十六個色法。

   爲了能夠于身體的每一部分辨明這些色法,你應先有系統地培育定力,然後辨明圖表所示的六門諸色法。若能如此修習時,再選一部分,照見它裏面的四界,直到那部分變得透明時,再觀察它裏面的空間,將會很容易地看到組成這一部分的許多色聚。若你的禅修力強,在選看一個部分裏的四界時,就會即刻看到許多色聚。當你能夠看到色聚時,再辨明它們爲不同種類的色聚,如實地辨明它們爲業生色聚、心生色聚、時節生色聚以及食生色聚。

   在辨明體毛和頭發裏的色聚時,你應注意在皮膚內的毛發根部。先看在毛發根部裏的四十四個色法,因爲在皮膚外面的毛發只有非常少數身十法聚,所以較難辨明它們。同樣的,對于指甲,你也應多注意它們接近肉的根部。

   身體有四個部分是火界最顯著的:

  一、間隔性發燒之火(santappana tejo,如患瘧疾時隔天性的發燒)。

  二、導致成熟和老化之火(jirana tejo),

  叁、普通發燒之火(daha tejo),

  四、消化之火(pacaka tejo),這是命根九法聚的作用之一。

   身體的這四個部分與地界或水界最顯著的部分不一樣,它們是沒有形狀的。它們只是由火界最顯著的非明淨色聚組成,所以你應找看火界最顯著的色聚,以觀察這些部分。若它們並不清晰,那麼你可選發燒時的色聚來看。

   身體有六個部分是風界最顯著的:

  一、上升風(uddhavgama vata),

  二、下降風(adhogama vata),

  叁、腹內腸外風(icchisaya vata),

  四、腸內風(kotthasagha vata),

  五、于肢體內循環之風(avgamanganusarino vata),

  六、入息與出息(assasa passasaso)。

   在這六個部分之中,除了入息與出息之外,其它每一部分皆有叁十叁個色法。它們由四種色聚組成:

  (一)、命根九法聚:命根爲第九色法的業生色聚(九個色法)。(二)、心生八法聚:食素爲第八色法的心生色聚(八個色法)。(叁)、時節生八法聚:食素爲第八色法的時節生色聚(八個色法)。(四)食生八法聚:食素爲第八色法的食生色聚(八個色法)。

  這四種色聚合共有叁十叁個色法。

   入息與出息只有心生聲九法聚(cittaja sadda navaka kalapa),所以只有九個色法。這些色聚含有地、水、火、風、色、香、味、食素與聲。

   這入息與出息是由心生的,爲了看到這些,你必須辨明它們是由在有分意界的心識所生。當看到這些息被製造出來時,應辨明它的四界,如此你就會看到組成息的色聚。在每一粒色聚裏,會看到包括聲的九個色法。應修至能看到這一點。

   在分別其它五個部分時,首先應辨明每個部分裏的四界,如此你將會看到色聚,然後再分別所有的叁十叁個色法。

  九種業生色聚

   在辨明六處門和四十二身分裏的色法時,你會看到九種業生色聚:

  一、眼十法聚(cakkhu dasaka kalapa)

  二、耳十法聚(sota dasaka kalapa)

  叁、鼻十法聚(ghana dasaka kalapa)

  四、舌十法聚(jivha dasaka kalapa)

  五、身十法聚(kaya dasaka kalapa)

  六、女根十法聚(itthi bhava dasaka kalapa)

  七、男根十法聚(pumbhava dasaka kalapa)

  八、心所依處十法聚(hadayavatthu dasaka kalapa)

  九、命根九法聚(jivita navaka kalapa)

  (中譯注:由于男人只有男根,女人只有女根,所以每人最多只有八種業生色聚。)

   今世的業生色法,是因爲在過去世所造的業而生起;前世的業生色法,則是因爲在更遠的過去世裏所造的業而生;將在未來世生起的業生色法,則是因爲在今世或過去世裏所造的業而生起。若欲知道它們是由何業所生,例如布施、持戒或禅修,你就必須有能力辨明過去世與未來世的名色法。只有那時候你才能親自體驗地明了它們。這些將在以後的「緣攝受智」(paccaya pariggaha bana)階段裏學習。在現階段,你只需要接受這些色法是由業生的。

   再者,前面所述及的業生色、心生色、時節生色與食生色都是真實色法,它們將是以後觀智(vipassana bana)觀照的目標,觀照它們爲無常、苦與無我。除此之外,也有一些非真實色法與心生、時節生及食生的色法摻雜在一起。下文會對它們作出說明。

  八種心生色聚

   一、心生純八法聚(cittaja suddhatthaka kalapa)。它出現于所有六處門,以及大多數的四十二身分。它是真實色法,可作爲觀禅的目標。

   二、身表九法聚(kaya vibbatti navaka kalapa)。在照見意界後,伸屈地移動一只手指,你會看到許多心生的色聚。在辨明之下,它們只有八個色法,再加上身表的動作,就合共九個色法。

   叁、色輕快性十一法聚(lahuta ekadasaka kalapa)。這種色聚有十一個色法,即八不離色加上色輕快性(lahuta)、色柔軟性(muduta)與色適應性(kammabbata)。

   四、身表色輕快性十二法聚(kaya vibbatti lahuta dvidasaka kalapa)。這種色聚有十二個色法,即八不離色加上身表、色輕快性、色柔軟性與色適應性。

   五、語表十法聚(vaci vibbatti dasaka kalapa)。這種色聚有十個色法,即八不離色加上語表與聲音。出聲念:「a、b、 c 」,然後看意界,再出聲念:「a、b、c 」,看那心生色聚散播至喉嚨、聲帶和其它製造聲音的地方。並在涉及語表動作和製造聲音的地方,觀察心生色聚裏的地界,如何與業生色聚裏的地界,互相磨擦而製造了聲音。

   六、語表聲色輕快性十叁法聚(vaci vibbatti sadda lahuta terasaka kalapa)。這種色聚有十叁個色法,即八不離色加上語表、聲、色輕快性色柔軟性與色適應性。

   七、入出息心生聲九法聚(assasa passasa cittaja sadda navaka kalapa)。這種色聚有九個色法,即八不離色加上聲。這是真實色法,適于作爲觀禅的目標。

   八、入出息心生聲色輕快性十二法聚(assasa passasa cittaja sadda lahuta dvidasaka kalapa)。這種色聚有十二個色法,即八不離色加上聲、色輕快性、色柔軟性與色適應性。(注:第七與第八項的聲是入出息之聲。)

   含有真實與非真實兩種色法的色聚,應在分別名色時辨明,但卻不能作爲以後修觀禅時的目標,不能作爲觀照叁相(無常、苦、無我,亦作叁法印)的目標。

  四種時節生色聚

   一、時節生純八法聚(utuja suddhatthaka kalapa)。這種色聚有八個色法,即八不離色。這是真實色法。

   二、時節生聲九法聚(utuja sadda navaka kalapa)。這種色聚有九個色法,即八不離色加上聲。這是真實色法。

   叁、色輕快性十一法聚(lahuta ekadasaka kalapa)。這種色聚有十一個色法,即八不離色加上色輕快性、色柔軟性與色適應性。這是非真實色法。

   四、聲色輕快性十二法聚(sadda lahuta dvidasaka kalapa)。這種色聚有十二個色法,即八不離色加上聲、色輕快性、色柔軟性與色適應性。這是非真實色法。

   在這四種色聚當中,第一種出現于所有六處,以及大多數的四十二身分。第二種色聚涉及製造胃裏的聲音和其它類似的聲音。首兩種色聚在體內與體外都有。第叁與第四種色聚含有非真實色法,所以不是觀禅的目標,但在修習分別名色時則應辨明它們。最後兩種色聚不存在于無生命之物的體外,但存在于有生命之物的體內與體外。

  兩種食生色聚

  一、 食生純八法聚(aharaja suddhatthaka kalapa)。

  二、色輕快性十一法聚(lahuta ekadasaka kalapa)。…

《智慧之光》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菩提資糧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