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者必須破除它們的密集,直至得見究竟名法。所以接著列舉他們的組合。
貪見組──四種
(1)識 1
通一切心所 13
遍一切不善心心所 4
貪與邪見 2
合計 20
(注:遍一切不善心心所與一切不善心相應。它們是癡、無慚、無愧與掉舉。這組的受是樂受(somanassa vedana)。)
(2)若是舍俱,則沒有喜(piti),所以20減喜 = 19個名法。
(3)若是喜俱有行(sasavkharika),20加昏沈與睡眠= 22個名法。
(4)若是舍俱有行,19加昏沈與睡眠 = 21名法。
在此精進是致力于令貪見生起。欲是想要貪見生起。換言之,精進是導致貪欲(raga)生起的努力,欲(chanda)是希望貪欲(raga)生起。禅修者應能明白其余名法的含意。
貪慢組──四種
這跟貪見組差不多一樣,只是「我慢」替換了「邪見」。它有20、或19、或22、或21個名法。但我慢只是「時而生起的心所」(kadaci cetasika),所以有時我慢並不包括在內。若是沒有我慢(同時也沒有邪見),只有19-18-21-20個名法。辨別四種。四種貪見加四種貪慢,一共有八種貪根心識(lobha mula citta)。
瞋組──兩種
(1)識 1
通一切心所(除去喜) 12
遍一切不善心心所 4
瞋 1
合計 18
(2)若有行,就加昏沈與睡眠 = 18+2=20。
瞋嫉組──兩種
(1)上述瞋組的心與心所 18
嫉 1
合計 19
(2)若有行,就加昏沈與睡眠 = 19+2=21。
瞋悭組──兩種
(1)上述瞋組的心與心所 18
悭 1
合計 19
(2)若有行,就加昏沈與睡眠 = 19+2=21。
瞋惡作組──兩種
(1)上述瞋組的心與心所 18
惡作 1
合計 19
(2)若有行,就加昏沈與睡眠 = 19+2=21。
取做了惡業爲所緣,辨別無行與有行兩種。
取應做卻沒有做的善事爲所緣,辨別無行與有行兩種。
癡掉舉組──一種
識 1
遍一切心心所 7
尋、伺、勝解與精進(喜及欲不相應) 4
遍一切不善心心所 4
合計 16
癡疑組──一種
識 1
遍一切心心所 7
尋、伺與精進(勝解、喜及欲不相應) 3
遍一切不善心心所 4
疑 1
合計 16
《攝阿毗達摩義論》(Abhidhammattha-Savgaha)裏有提及,所有二十九種欲界速行(kama javana)都可以出現在五門及意門心路過程。十二種不善速行亦包括這二十九種速行之內。在《大念處經》(Mahasatipatthana Sutta)裏,佛陀教示在心隨觀(cittanupassana)的階段,應觀照與貪欲(raga)同時生起的有貪欲心(saraga citta);觀照與瞋(dosa)同時生起的有瞋心(sadosa citta);觀照與癡同時生起的有癡心(samoha Citta)。因此,初學者應先辨別取二十八種色法之一爲所緣的名法,直到修習了所有二十八種色法。
在辨別取究竟色法爲所緣的不善名法時,有些禅修者會感到某些不善名法組難以辨別。若是如此,他可以先辨別取密集的觀念(如金、銀、衣服)爲所緣的不善名法,以便易于明白它們。
簡要辨別法
(1)辨明有分意界。
(2)取金爲所緣(自己所擁有而喜愛的金)。
(3)當所緣(金)撞擊有分意界時,取金的觀念爲所緣的意門心路過程就會生起。確定它爲金。由于這是不如理作意(ayoniso manasikara),貪見組不善速行就會生起。
在貪見組不善速行裏,錯知它爲金是癡(Moha);錯信它爲金是邪見,這是世間通稱我邪見(loka samabba atta)。其余的名法理應能夠明白。再確定(或注意)金爲常、樂、我及淨。貪見組不善速行心路過程將會生起。在這些名法組裏,錯知金爲常、樂、我及淨是癡;錯信它爲常、樂、我及淨是邪見。再以衣服等等爲所緣,以同樣的方法修習。應修至能明白對新衣服喜會生起,對舊衣服喜不會生起。
修貪慢組時,取一個你引以爲榮的東西爲所緣,如服裝、鑽石、耳環等等。若能明白取觀念爲所緣的貪見組及貪慢組名法,就進一步取究竟色法爲所緣。
修瞋組時,取你討厭的人爲所緣;修瞋嫉組時,取別人比你更好的東西爲所緣;修瞋悭組,取你不能忍受與別人分享的東西爲所緣;修瞋惡作組時,取你已做了的惡業(如殺生)或應做卻沒做的善事(如沒布施、沒好好地持戒)爲所緣;由于惡作是追悔做了惡業,以及追悔沒造善業,所以應取兩者爲所緣。
修掉舉組時,取普通無貪無瞋的散亂心爲所緣。修疑組時,取一件能令你起疑心的事爲所緣,如「在前世我真的是人嗎?」
在這樣以觀念爲所緣時,彼所緣不能夠在不善速行之後生起。若你能夠辨別取觀念爲所緣的不善名法,就進一步辨別取每一種究竟色法爲所緣的不善名法。跟善組的辨別法一樣,在辨別不善名法組時,亦始于法所緣組。
法所緣組──不善意門心路過程
心髒裏的色法 54 54 54
意門轉向 速行(7×) 彼所緣(2×)
(1)貪見組 12 20(19-22-21) 12(11-12-11)
(2)貪慢組 12 20(19-22-21) 12(11-12-11)
(3)瞋組 12 18(20) 11(11)
(4)瞋嫉組 12 19(21) 11(11)
(5)瞋悭組 12 19(21) 11(11)
(6)瞋惡作組 12 19(21) 11(11)
(7)掉舉組 12 16 11
(8)疑組 12 16 11
貪見組的辨別法
(1)辨明有分意界。
(2)(在辨別眼十法聚之後)取眼淨色爲所緣。
(3)當眼淨色撞擊(或出現于)有分意界時,取眼淨色爲所緣的意門心路過程就會生起。以心路過程裏的意門轉向確定它爲淨(subha,美)。若眼淨色是可喜的(ittha),由于這是不如理作意,取樂于淨的貪見組速行就會生起。不如理作意是近因。(確定或省察眼淨色爲常、樂及我時亦是如此。)在八種貪根心(lobha mula citta)裏,有四種是邪見相應的。若是喜俱就有喜(piti)。若是舍俱就無喜。若是有行就有昏沈與睡眠。若是無行就沒有昏沈與睡眠。行在此是指受到自己或他人的促使或鼓勵至貪、瞋等等生起。圖表裏有列出心路過程裏,每一個心識剎那的心與心所之數量。
彼所緣:若速行是喜俱,彼所緣也是喜俱。若速行是舍俱,彼所緣也是舍俱。雖然一般上彼所緣的受是與速行的受一樣,但當速行是憂俱時,由于彼所緣是不可能憂俱的,因此只有舍受出現于彼所緣。如彼所緣圖表(見第179頁,叁因凡夫的彼所緣)裏所列出的,在不善速行之後,大異熟彼所緣亦可生起。在遇到非常可喜所緣(ati ittharammana)時,雖然由于不如理作意而令到不善速行生起,但隨之而起的彼所緣依然可以是大異熟。這本手冊的圖表在不善速行之後列出無因異熟彼所緣(ahetuka vipaka tadarammana)。若是大異熟彼所緣(maha vipaka tadarammana)生起,禅修者在實修時應能明白。爲了方便智慧還未成熟者,在此列出取眼淨色爲所緣的貪見組二十個名法。
貪見組二十個名法
(1)識 = 「擁有」眼淨色。
(2)觸 = 接觸眼淨色;把眼淨色和識「連接」起來(作用)。
(3)受 = 體驗所緣(心的樂受,somanassa vedana)。
(4)想 = 心裏標志所緣(爲淨)。
(5)思 = 催促或領導相應的心與心所朝向所緣。
(6)一境性 = 心只朝向一個所緣;不令相應的心與心所散亂。
(7)命根 = 保護或保持相應名法于那所緣。
(8)作意 = 控製與推相應法朝向所緣;注意所緣。
(9)尋 = 把相應法投向所緣。
(10)伺 = 重複地省察所緣。
(11)勝解 = 確定所緣(爲淨)。
(12)精進 = 致力于令貪欲生起。
(13)喜 = 喜歡所緣。
(14)欲 = 想要所緣(這是欲望生起)。
(15)癡 = 不知所緣的真實本性(不淨)。
= 錯知所緣爲淨。
(16)無慚 = 對不善法(如貪見)的生起不感到羞恥。
(17)無愧 = 對不善法(如貪見)的生起不感到害怕。
(18)掉舉 = 心散亂,不平靜。
(19)貪 = 執著那所緣爲「我的」。
= 渴愛所緣。
= 執取所緣。
(20)邪見 = 錯誤地相信那所緣爲淨。
(注:在確定所緣爲常、樂及我時也是同樣的。若是喜俱就有喜(piti);若是舍俱就無喜;若是有行就有昏沈和睡眠;若是無行就沒有昏沈與睡眠。)
精進與欲(Viriya & Chanda):
在瞋組裏,精進是致力于令瞋恨生起;欲則是希望瞋恨生起。
在瞋嫉組裏,精進是致力于令瞋嫉生起;欲則是希望瞋嫉生起。
在瞋悭組裏,精進是致力于令瞋悭生起;欲則是希望瞋悭生起。
在瞋惡作組裏,精進是致力于令瞋惡作生起;…
《智慧之光》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