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者必须破除它们的密集,直至得见究竟名法。所以接着列举他们的组合。
贪见组──四种
(1)识 1
通一切心所 13
遍一切不善心心所 4
贪与邪见 2
合计 20
(注:遍一切不善心心所与一切不善心相应。它们是痴、无惭、无愧与掉举。这组的受是乐受(somanassa vedana)。)
(2)若是舍俱,则没有喜(piti),所以20减喜 = 19个名法。
(3)若是喜俱有行(sasavkharika),20加昏沉与睡眠= 22个名法。
(4)若是舍俱有行,19加昏沉与睡眠 = 21名法。
在此精进是致力于令贪见生起。欲是想要贪见生起。换言之,精进是导致贪欲(raga)生起的努力,欲(chanda)是希望贪欲(raga)生起。禅修者应能明白其余名法的含意。
贪慢组──四种
这跟贪见组差不多一样,只是「我慢」替换了「邪见」。它有20、或19、或22、或21个名法。但我慢只是「时而生起的心所」(kadaci cetasika),所以有时我慢并不包括在内。若是没有我慢(同时也没有邪见),只有19-18-21-20个名法。辨别四种。四种贪见加四种贪慢,一共有八种贪根心识(lobha mula citta)。
瞋组──两种
(1)识 1
通一切心所(除去喜) 12
遍一切不善心心所 4
瞋 1
合计 18
(2)若有行,就加昏沉与睡眠 = 18+2=20。
瞋嫉组──两种
(1)上述瞋组的心与心所 18
嫉 1
合计 19
(2)若有行,就加昏沉与睡眠 = 19+2=21。
瞋悭组──两种
(1)上述瞋组的心与心所 18
悭 1
合计 19
(2)若有行,就加昏沉与睡眠 = 19+2=21。
瞋恶作组──两种
(1)上述瞋组的心与心所 18
恶作 1
合计 19
(2)若有行,就加昏沉与睡眠 = 19+2=21。
取做了恶业为所缘,辨别无行与有行两种。
取应做却没有做的善事为所缘,辨别无行与有行两种。
痴掉举组──一种
识 1
遍一切心心所 7
寻、伺、胜解与精进(喜及欲不相应) 4
遍一切不善心心所 4
合计 16
痴疑组──一种
识 1
遍一切心心所 7
寻、伺与精进(胜解、喜及欲不相应) 3
遍一切不善心心所 4
疑 1
合计 16
《摄阿毗达摩义论》(Abhidhammattha-Savgaha)里有提及,所有二十九种欲界速行(kama javana)都可以出现在五门及意门心路过程。十二种不善速行亦包括这二十九种速行之内。在《大念处经》(Mahasatipatthana Sutta)里,佛陀教示在心随观(cittanupassana)的阶段,应观照与贪欲(raga)同时生起的有贪欲心(saraga citta);观照与瞋(dosa)同时生起的有瞋心(sadosa citta);观照与痴同时生起的有痴心(samoha Citta)。因此,初学者应先辨别取二十八种色法之一为所缘的名法,直到修习了所有二十八种色法。
在辨别取究竟色法为所缘的不善名法时,有些禅修者会感到某些不善名法组难以辨别。若是如此,他可以先辨别取密集的观念(如金、银、衣服)为所缘的不善名法,以便易于明白它们。
简要辨别法
(1)辨明有分意界。
(2)取金为所缘(自己所拥有而喜爱的金)。
(3)当所缘(金)撞击有分意界时,取金的观念为所缘的意门心路过程就会生起。确定它为金。由于这是不如理作意(ayoniso manasikara),贪见组不善速行就会生起。
在贪见组不善速行里,错知它为金是痴(Moha);错信它为金是邪见,这是世间通称我邪见(loka samabba atta)。其余的名法理应能够明白。再确定(或注意)金为常、乐、我及净。贪见组不善速行心路过程将会生起。在这些名法组里,错知金为常、乐、我及净是痴;错信它为常、乐、我及净是邪见。再以衣服等等为所缘,以同样的方法修习。应修至能明白对新衣服喜会生起,对旧衣服喜不会生起。
修贪慢组时,取一个你引以为荣的东西为所缘,如服装、钻石、耳环等等。若能明白取观念为所缘的贪见组及贪慢组名法,就进一步取究竟色法为所缘。
修瞋组时,取你讨厌的人为所缘;修瞋嫉组时,取别人比你更好的东西为所缘;修瞋悭组,取你不能忍受与别人分享的东西为所缘;修瞋恶作组时,取你已做了的恶业(如杀生)或应做却没做的善事(如没布施、没好好地持戒)为所缘;由于恶作是追悔做了恶业,以及追悔没造善业,所以应取两者为所缘。
修掉举组时,取普通无贪无瞋的散乱心为所缘。修疑组时,取一件能令你起疑心的事为所缘,如「在前世我真的是人吗?」
在这样以观念为所缘时,彼所缘不能够在不善速行之后生起。若你能够辨别取观念为所缘的不善名法,就进一步辨别取每一种究竟色法为所缘的不善名法。跟善组的辨别法一样,在辨别不善名法组时,亦始于法所缘组。
法所缘组──不善意门心路过程
心脏里的色法 54 54 54
意门转向 速行(7×) 彼所缘(2×)
(1)贪见组 12 20(19-22-21) 12(11-12-11)
(2)贪慢组 12 20(19-22-21) 12(11-12-11)
(3)瞋组 12 18(20) 11(11)
(4)瞋嫉组 12 19(21) 11(11)
(5)瞋悭组 12 19(21) 11(11)
(6)瞋恶作组 12 19(21) 11(11)
(7)掉举组 12 16 11
(8)疑组 12 16 11
贪见组的辨别法
(1)辨明有分意界。
(2)(在辨别眼十法聚之后)取眼净色为所缘。
(3)当眼净色撞击(或出现于)有分意界时,取眼净色为所缘的意门心路过程就会生起。以心路过程里的意门转向确定它为净(subha,美)。若眼净色是可喜的(ittha),由于这是不如理作意,取乐于净的贪见组速行就会生起。不如理作意是近因。(确定或省察眼净色为常、乐及我时亦是如此。)在八种贪根心(lobha mula citta)里,有四种是邪见相应的。若是喜俱就有喜(piti)。若是舍俱就无喜。若是有行就有昏沉与睡眠。若是无行就没有昏沉与睡眠。行在此是指受到自己或他人的促使或鼓励至贪、瞋等等生起。图表里有列出心路过程里,每一个心识剎那的心与心所之数量。
彼所缘:若速行是喜俱,彼所缘也是喜俱。若速行是舍俱,彼所缘也是舍俱。虽然一般上彼所缘的受是与速行的受一样,但当速行是忧俱时,由于彼所缘是不可能忧俱的,因此只有舍受出现于彼所缘。如彼所缘图表(见第179页,三因凡夫的彼所缘)里所列出的,在不善速行之后,大异熟彼所缘亦可生起。在遇到非常可喜所缘(ati ittharammana)时,虽然由于不如理作意而令到不善速行生起,但随之而起的彼所缘依然可以是大异熟。这本手册的图表在不善速行之后列出无因异熟彼所缘(ahetuka vipaka tadarammana)。若是大异熟彼所缘(maha vipaka tadarammana)生起,禅修者在实修时应能明白。为了方便智慧还未成熟者,在此列出取眼净色为所缘的贪见组二十个名法。
贪见组二十个名法
(1)识 = 「拥有」眼净色。
(2)触 = 接触眼净色;把眼净色和识「连接」起来(作用)。
(3)受 = 体验所缘(心的乐受,somanassa vedana)。
(4)想 = 心里标志所缘(为净)。
(5)思 = 催促或领导相应的心与心所朝向所缘。
(6)一境性 = 心只朝向一个所缘;不令相应的心与心所散乱。
(7)命根 = 保护或保持相应名法于那所缘。
(8)作意 = 控制与推相应法朝向所缘;注意所缘。
(9)寻 = 把相应法投向所缘。
(10)伺 = 重复地省察所缘。
(11)胜解 = 确定所缘(为净)。
(12)精进 = 致力于令贪欲生起。
(13)喜 = 喜欢所缘。
(14)欲 = 想要所缘(这是欲望生起)。
(15)痴 = 不知所缘的真实本性(不净)。
= 错知所缘为净。
(16)无惭 = 对不善法(如贪见)的生起不感到羞耻。
(17)无愧 = 对不善法(如贪见)的生起不感到害怕。
(18)掉举 = 心散乱,不平静。
(19)贪 = 执着那所缘为「我的」。
= 渴爱所缘。
= 执取所缘。
(20)邪见 = 错误地相信那所缘为净。
(注:在确定所缘为常、乐及我时也是同样的。若是喜俱就有喜(piti);若是舍俱就无喜;若是有行就有昏沉和睡眠;若是无行就没有昏沉与睡眠。)
精进与欲(Viriya & Chanda):
在瞋组里,精进是致力于令瞋恨生起;欲则是希望瞋恨生起。
在瞋嫉组里,精进是致力于令瞋嫉生起;欲则是希望瞋嫉生起。
在瞋悭组里,精进是致力于令瞋悭生起;欲则是希望瞋悭生起。
在瞋恶作组里,精进是致力于令瞋恶作生起;…
《智慧之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