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你聽到我講話,你聽到一個接一個的聲音。一旦聽到它們,它們就消失。聽,「聲音(sound)、聲音、聲音」。當我說s,你聽到,接著它就消失。當我說ound,你聽到,然後它消失,這是它們的生滅。對其他的心物現象也是這樣。它們生起和消失。看、聽、嗅、嘗、觸、想、彎、伸、移動──全部都生滅。因爲它們不停的消失,我們說它們無常。
在這些名色的生滅之中,心識的消失非常清楚可知。假如在觀注上升、下降時,你的心胡思亂想,你觀注胡思亂想。當你觀注它時,胡思亂想的心不再有,它已消失。它不曾存在過。它剛生起,然後當你觀照它時即完全消失。因此我們說它是無常。苦受的消失也很明顯。當你繼續觀照上升、下降時,疲倦、熱或痛在身體某部份産生。如你專注著它,觀照疲倦、疲倦等,有時它完全消失,有時最少在你觀照它時消失。因此,它是無常。行者觀照它的生起和消失,而了解它無常的特牲。
如是了解到事物的變化性質就是對無常的觀照。它經由你親身經驗産生。只是思考而沒有親證的經驗並非真正的智慧。若不禅修將不知道什麼事物生起、什麼事物消失。只是閱讀,可能是善行,但並非實際的內觀智慧。
真正的內觀智慧是通過觀照事物的生起和消失而親自了解。在這裏的聽衆有很多是達到這階段智慧的行者。我不只說出個人的經驗,也不只我的四十或五十個信徒的經驗而已,而是好幾百個人的經驗。初學者可能還沒有這種清晰的智慧。它不是這麼容易,但也不難達到。如你跟隨我的指示努力修習,你可以達到。如你不努力,你不能達到。學曆、優越、榮譽──都是努力的成果,沒有辛苦何來收獲,佛陀的內觀智慧也是要努力才能獲得。
當你的定力變得更敏銳,你將會看到在一個彎曲或伸出四肢的動作裏有很多念頭。當你有意要彎曲或伸出時,你將會看到很多念頭一個接一個的生起。當你舉足時,也有如此多的念頭。在一眨眼間有很多的念頭,當這些飛逝的念頭生起時,你需要觀照。如你不能說出它們的名稱,就只觀照「覺察、覺察」,你將看到有四、五或十個念頭在你每次觀照覺察時持續的生起。有時候覺察非常快速,連「覺察」這詞都不再需要,只要以你的知識隨著它們就可以了。
一個念頭生起,心覺察到;另一個念頭生起,觀照心識也覺察到。就如一句俗語:「一揮筷子,一口食物。」對每個生起的念頭都有觀注的心識覺察到它。因此通過覺察,這些生起和消失就很清晰。當你在觀照腹部的上升和下降時,胡思亂想的心會被觀注的心識抓住,如同一只野獸直接跌入陷阱或被一塊石塊擊中的目標。一旦你覺察它,它就消失。你非常清楚地感覺到它,如你將它握在手裏一樣。任何心識生起時你都能如此感覺。
當疲倦生起,你觀照疲倦,它就消失。它再出現,你再觀照,它再次消失。這種消失在更高的內觀中,顯得更加清楚。疲倦,觀照,消失;疲倦,觀照,消失──它們一個接一個的消失。這一個疲倦與另一個疲倦無關連。痛也如此。痛,觀照,消失;痛,觀照,消失──每一個痛在每次的觀照時消失。這一個痛與另一個痛不混雜,這一個痛與另一個痛不同。
對于常人,疲倦或痛是不間斷的,它好象使你疲倦或痛一段長時間。實際上沒有長時間的疲倦和痛。一個接一個的疲倦和一個接一個的痛,一個一個都是非常短暫和分開的。行者在觀照時會覺察到。
當你觀照腹部上升時,上升逐漸出現並逐漸消失。當你觀照下降時,下降逐漸生起和消失。常人不了解這事實以爲上升和下降爲荒謬的腹部形狀。因此以他們的經驗,認爲行者也只將看到荒謬的腹部形狀。有些人譴責這結果。別猜測,嘗試著去自己觀察。如果你努力,你將會發現到。
當你觀照彎曲,你清楚的看到如何移動和消失,移動和消失,一個接一個。你現在了解到經典所講的實相,如名和色不會從一個地方移動到另一個地方。常人以爲是同一只手在移動,是彎曲前的那一只手。他們以爲同樣的手向內移、向外移。對他們來說手是不變的,這是因爲他們無法看透物質連續的實相,物質一次一次生起的實相。這是由于他們缺乏智慧來看透。無常被連續所覆蔽。這是因爲沒有觀照事物的生起和消失。《清淨道論》說:
「因不觀照生滅,爲相續所覆蔽,故不現起無常相。」
既然行者觀照每個生起,一切精神與物質顯現爲分開、片段──並非完整和無破碎事物。從遠看,螞蟻看似一條線,但近看可看到一只一只的螞蟻。行者正觀事物爲片段、片段,所以對他來說相續無法覆蔽事實。無常相展現他眼前,他不再有錯覺。
「然而一旦把握生滅,破除相續之際,就清楚事物真實的無常特性。」
這就是你觀照和獲得觀照無常智慧的方法。只省思而不習禅不會生起這智慧。一旦産生這智慧,苦與無我隨之而生。
「彌醯,觀照無常的人明白無我。」(《增支部》)
你如何接受那些你很清楚生滅不住的事物爲個人、自我、一個人?人們執著于自我因爲他們認爲他們一生都是同一個人。一旦由親身的經驗了解到生命是不斷生滅的事物,你將不再執著于自我。
一些固執的人說此經典只適合彌醯而已。不可這樣說。我們恐怕有人將說佛陀所說的只是適合于佛陀住世時的人們而非現今的我們。這講法不只在那經典述及,在《正覺經》(Sambodhi Sutta),佛陀說:
「諸比丘,一個已察覺無常的人,亦領悟無我。」
如一個人了悟無常,他也會了悟苦。了知事物如何生滅的行者,可看到生滅一直在壓製著他。《正覺經》的注疏說:
「當見到無常印,也見到無我印,當見到叁法印中的其中一項,其他兩項即可見到。」
因此,了知無常印是非常重要。
--------------------------------------------------------------------------------
貳、內觀基礎 / 馬哈希法師 著十五、重新發現 --- 二叁、聖 谛
十五、重新發現
在此讓我講述我當禅修指導者所遭遇的一則故事。這是有關在雪布(Shwebo),我的故鄉謝昆村的一位行者,他是我的一位表兄弟,是此村裏前叁位修習內觀的其中一位。他們叁位決定先修習一周,非常勤勉修習。他們帶了雪茄煙、槟榔、煙草塊到隱居處,以便一天吃一塊。但當他們從隱居處回家時,他們帶回全部不曾動過的七塊雪茄煙、槟榔和煙草塊。
他們非常努力修習,在叁天內證得「生滅隨觀智」,並非常高興體驗到安甯和看到光輝圍繞。他們非常喜悅的說:「到這麼老我們才發現真理。」因爲他們是第一批開始習禅者,我想讓他們感高興,只告訴他們繼續觀照,沒有告訴他們要觀照喜悅,所以雖然他們繼續精進四天,卻沒有更進步。
幾天的休息後,他們再來習禅一個星期。我的表兄弟達到「壞隨觀智」。他告訴我說,雖然他觀照上升、下降、坐,也沒有見到腹部的形狀,而他的身體好象不見了,所以他需以手觸摸以便知道它還在。任何時刻他觀或見,一切都消滅與分裂。他所見的地在消滅,樹也是這樣。這些和他認爲事物所應有的相反。他感到疑惑。
他不曾想過這些外在、長年才形成、粗糙的事物如地、樹、木材等,會持續的分裂。他以爲它們在一段時間後才滅壞。他以爲它們會保持一段長時間。現在,當內觀智慧隨著習禅而增進,現象的生滅相自然的出現而不需特別的觀照。它們在他眼前消失、分裂,這和他以前所認爲的相反。可能是他現在見到的是錯的,或他的視覺有問題。
因此他問我。我告訴他,一切他所見的消失和分裂是對的。當內觀更加敏銳和快速,你無需觀照就能見到事物的生滅,這些都是對的。我向他解釋。後來他的內觀更進步了,他都告訴我他的發現。今天他是無一物了,他已死了很久。
當內觀智慧變得很敏銳,它將勝過邪見。你見到事物的真相,爲無常、苦、無我。但不馴的心或沒有修習的省思,不能讓你洞悉事物真正的實相。只有內觀才能達到。
一旦你了解無常,你會見到它們如何以生滅來壓製你,你無法從中獲得快樂,它們不可能成爲皈依處,它們可在每一刻毀滅,因此它們是可怕的、苦的處所。
「以怖畏之義爲苦。」
你想:「這身體不會這樣快毀滅,它將持續一段長時間。」因此你當它爲大皈依處。但現在當你觀照,你發現只有持續的生滅。如名色滅後沒有新的生起,人就死了。這隨時都可能發生。在任何時刻都可能死亡的名色中尋找自我和皈依處,就如同在一間倒塌的舊屋子裏尋求遮蔽一樣的可怕。
你會發現到沒有一件事隨你的意願發生。事物只隨著它的自然性。你以爲你可以隨你的意願,隨你的意願坐、起身、看、聽、做你想做的。現在當你觀照時,你發現並非如此。名與色同時發生。只有當有意念要彎曲時才有彎曲,只有當有伸出的意念時才有伸出。有了因才有果。只有當有事物可看時你才看;如有事物可看,你無法不看;當有事物可聽時你聽到;當有高興的理由時你才感高興;當有憂慮的因你才感到憂慮。有因就有果,你無法阻止。沒有任何事物活著並且一切如它的意願進行,沒有個人、沒有「我」,只有生滅的過程。
清楚了悟在內觀中最爲重要。當然在修習的過程你會經…
《內觀基礎》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