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皈依的正見

  皈依的正見

   今天我們來到普賢菩薩的道場峨眉山,緣起很殊勝,我在這裏跟大家簡單講講皈依的內容。

  一、皈依的重要性

   皈依是一切佛法的基礎,皈依是一切戒律的基礎,皈依也是一切佛法的前提,所以皈依非常重要。

   皈依是一切佛法的基礎

   爲什麼說皈依是佛法的基礎呢?比如說我們要蓋一棟房子,首先就要打好地基,地基如果沒有打好,那麼這房子肯定是建不好的。地基打穩固了,之後才能建起房子。學佛也是一樣,首先必須皈依以後才能學佛,所以我們必須要先皈依。

   蓮華生大士曾說過,“皈依就是一切佛法的基本,叁寶是一切佛法的支柱”。所以皈依非常重要。很多人認爲:“我相信佛法,心地善良、多做好事,這樣就可以了。不需要皈依,心中有佛是一樣的”。如果有這樣的想法,肯定是解脫不了的。真正有解脫的願望,首先就要皈依。

   皈依是一切戒律的基礎

   我們現在有很多居士想要受持五戒、菩薩戒等戒律,但是否有先皈依呢?皈依是受戒的前提,如果沒有皈依,就不具備領受任何一條戒律的資格。在沒有皈依之前,只能稱爲發願遵守一些戒律而已,還不屬于真正受戒的範疇。所以,必須先皈依、受皈依戒,再領受其它的戒律。受戒的基礎就是皈依。

   皈依是一切佛法的前提

   皈依以後再學佛,諸如念經、磕頭、燒香,或者各種善行等等,所作所爲都將播下解脫的種子。如果沒有皈依的基礎,我們所行持的任何善法,雖然也有功德,但是卻沒有播下解脫的種子。所以必須要皈依,皈依就是修行的前提。

   就如同我們要進入一棟房子,首先需要鑰匙。有了鑰匙才能進去,沒有鑰匙打開大門,那想進也進不了。同樣的道理,皈依就是修法的前提、修法的鑰匙,所以皈依非常重要。

  

  二、皈依的含義

   比如說有個幼兒,被狗或者其他動物追逐,他當時非常害怕,一定會呼喚媽媽。他爲什麼要呼喚媽媽呢?因爲他知道媽媽一定會來解救他,所以他堅定地跑到媽媽身邊尋求庇護,而不是跑到其他地方。同樣的道理,輪回是很可怕的,如果我們發願要從輪回裏獲得脫離,首先要皈依,沒有皈依就不具備脫離輪回的前提條件,唯有皈依,才有希望脫離輪回。

   在其它的世間法裏,我們絕不可能獲得解脫;而其它的宗教,即使是顯現很多神通的外道,也沒有能力幫助我們從輪回苦海裏脫離。爲什麼沒有相同的能力呢?是因爲他們缺少慈悲與空性無二無別的智慧,沒有這樣的智慧就永遠都脫離不了輪回。不具備慈悲和證悟空性的智慧,行善也好、修行也好,仍然一直在輪回裏無法解脫。只有具備了皈依的基礎,才得以種下解脫的因,以此爲前提順利地到達彼岸。所以必須要先皈依叁寶。

   皈依叁寶,首先我們需要擁有信仰,必須要具備堅定的信心。但是我們不贊成盲目的信仰,我們倡導的是在充分了解佛教的基礎上産生信心。很多人說,“我對上師很有信心,對叁寶很有信心。”其實,每個人的信心可能都不同,有些人是爲了自己,有些人是爲了事業,有些人是希求解脫……我們應該想一想,自己究竟是怎樣的一種信心呢,自己心裏最清楚。

   我們對叁寶應該具足什麼樣的信心呢?那就是智慧的信心。什麼是智慧的信心呢?就是無論處境是苦還是樂、是生還是死、是病痛還是健康,要堅信所有的一切都是源自于叁寶的加持,這種堅定的、不動搖的、穩固的信心,才稱爲智慧的信心。如果沒有這種信心,那就不能算是最好的信心。想要脫離輪回,首先要對上師叁寶具足智慧的信心。

   再說一下“皈依”兩個字的真實含義。有人認爲,“我跟著上師念了皈依的儀軌,再磕了叁個頭,然後領取了一本皈依證,得到了一個皈依法名,再蓋上了上師的印章,那就算是皈依了。”大多數人認爲有皈依證、有法名,從此以後就成爲一名佛教徒、一位佛門居士了。其實,這還不是合格的佛門弟子,也不算是合格的佛門居士。如果能真正從內心發起誓願和決心,無論如何都不改變對上師叁寶的信心,那無論有沒有皈依證、有沒有法名,都是真正意義上的皈依。那才是真正的佛弟子、真正的佛門居士。如果沒有這樣的信念和決心,那即使有法名和皈依證,也不是真實意義上的皈依。

   皈依的關鍵在于是否真正具備堅定不移的誓願與決心。

  叁、皈依叁寶的功德

   一旦我們真正認識到輪回的痛苦本性,就會迫切希望脫離輪回,而脫離輪回唯一的方法就是依靠佛、法、僧叁寶。要想對叁寶生起智慧的信心,得到究竟解脫,就需要了知叁寶的功德。略說如下:

   (一)、皈依佛寶:佛陀的功德不可思議,即使是十地菩薩的智慧也無法完全了知佛的功德。簡單來說可分叁個方面:

   1、佛陀因爲對一切衆生具足慈悲的力量而對于輪回大海無所畏懼,且已斷盡我執、法執,不管叁界六道哪裏都願意去,爲了利益衆生,不怕千難萬險,對痛苦或疲勞沒有任何執著。而外道沒有去除我執、法執,不能令自他究竟解脫。

   2、佛陀的慈悲、智慧、力量圓滿,對任何衆生的救度都絲毫不會錯過;而外道是無法做到的。

   3、佛陀對所有衆生都是平等的慈悲,只要衆生發心清淨供養任何東西,佛陀都是慈悲、歡喜地接受,哪怕是一根繩子或一塊石頭。實際上佛陀是福德、智慧圓滿的聖者,並不需要任何供養物,佛陀接受供養就是爲了衆生種福田---成爲衆生最殊勝的應供處。佛陀最歡喜的是衆生能夠發心清淨、利益衆生、好好修行,這才是最殊勝的供養。

   (二)、皈依法寶:法寶的功德同樣不可思議,展開來講也是講不完的。我們應這樣觀修:佛陀圓滿的智慧與功德,是從哪裏來的?它來源于法寶!所以需要好好聞思修行佛法,才能得到與佛陀同樣的功德與智慧。

   (叁)、皈依僧寶:僧衆對于佛陀妙法具足信心,能夠精進聞思修行、發菩提心,當去除了所有煩惱後,僧衆就可得到與佛陀一樣的成就,度化衆生。從這個方面來說,僧衆即是未來的佛陀。

  四、皈依的本體

   皈依的本體是皈依叁寶,叁寶爲佛寶、法寶和僧寶。

   皈依佛寶:釋迦牟尼佛等十方叁世諸佛,以及化身、報身、法身佛等都屬于佛寶,都是我們的皈依處,這就是皈依佛。

   皈依法寶:我們皈依的法寶是大乘的法還是小乘的法呢?有些人有分別心,“我是大乘佛法,我對小乘佛法沒有信心啊,如何如何……”。很多大乘佛法的弟子們都看不起小乘的佛法,這是不對的。其實,大乘佛法也好,小乘佛法也好,顯宗也好,密宗也好,都是佛所宣講的法,都是我們的法寶,都是我們的皈依處。

   皈依僧寶:關于僧寶,有些人認爲已經證悟的出家人或者像文殊菩薩、觀世音菩薩、地藏王菩薩那樣的登地菩薩,才是僧寶。我個人認爲,只要這個人是出家人,對釋迦牟尼佛有信心,修學釋迦牟尼佛的法,穿著出家人的袈裟,不管他有沒有證悟,那就是我們的皈依僧寶,是我們的皈依處,

   顯密一家,不要有分別心

   皈依叁寶之後,我們作爲學佛人,最主要是不要有分別心。現在漢地有很多類似情況,學密宗的人說,“密宗是最殊勝的,成就最快最好,顯宗的法不是很好”。學顯宗的人又說,“密宗神神秘秘的,不是佛法,不是正法,真正的法是顯宗的法”。這樣誹謗佛法的惡業是很嚴重的,比無間罪還嚴重。所以,無論是南傳、北傳、藏傳、漢傳、顯宗、密宗、大乘、小乘,都是佛陀傳下來的佛法。學習不同佛法的弟子,都是佛弟子,都是一個團隊,大家不要有分別心。

   那麼顯宗或是密宗,是否需要全部都學呢?八萬四千法門,如果我們都學的話,或者一個一個讀的話,即使耗上一生的時間也是學不完、讀不完的。只能在這麼多的佛法裏,選一個最適合自己的法,這樣來修持就可以了。

   信仰是對所有佛法都有信心,修行則是從諸多法門裏面選一個跟自己最有緣的法來修持,這一點非常關鍵。

   無論大乘佛教的出家人,還是小乘佛教的出家人,都是我們皈依的僧寶。不要認爲“大乘佛教的出家人是我的皈依僧寶,小乘的就不是”;也不要認爲“顯宗師父是我的皈依師父,密宗的師父不是”或者“密宗師父是我的師父,顯宗的師父不是”。大家不要有這樣的分別心,只要是真正出家的僧人,都是我們的皈依僧寶。

  五、爲什麼在皈依叁寶之前還有“皈依上師”?

   在我們藏傳佛教裏皈依是皈依上師、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喇嘛啦迦森秋、桑結啦迦森秋、卻啦迦森秋、根燈啦迦森秋”。漢地沒有“皈依上師”,而我們藏地有“皈依上師”,就是皈依金剛上師。

   爲什麼要將皈依上師放在最前面呢?

   如今佛陀已經圓寂,作爲佛陀的代表---上師,爲我們指明了解脫道路、讓我們分清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可見上師即佛;我們修的法是上師口裏傳出來的,可見上師即法;我們平時遇到困難時、乃至臨終往生時,都是上師幫助我們,可見上師即僧。佛法僧叁者總集起來,就是皈依上師。所以,佛法僧總集起來就是上師。也正因爲這樣,藏傳佛教強調四皈依,即皈依上師、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實際上,上師並不是一個外在的人。上師是叁寶的總集,身是僧的本體、語是法的本體、意是佛的本體;上師也是叁根本的總集,身爲上師、語爲本尊、意爲空行;上師還是叁身佛的總集,身爲化身、語爲報身、意爲法身,所以說,上師是過去諸佛的化身、未來諸佛的源泉、現在諸佛的代表。所以,皈依…

《皈依的正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