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溫暖之家 第六章 晚年的生命▪P4

  ..續本文上一頁

   長輩們都明了這些重要性,所以他每天都會訓練提高自己的警覺性,使自己具有正見,而這必須從小就要訓練,而不是等到年紀大了才來訓練,因爲到那時已經爲時以晚了。

   他是按照正等正覺佛陀所教導而實行的,這些都是他們從寺院學到的,因爲寺院是灌輸大衆道德倫理的地方。而正等正覺佛陀所教導的“禅修”,正是訓練我們提高覺知,具有正見的最佳方法。

   禅修是以訓練心,讓心清淨純潔的方法來消除邪見,進而生起正見,隨時隨地都將心安置于善處。

  長輩們透過以下叁件事情來使自己具有正見:

  (一) 每天學佛。

  (二) 每天以佛法教導子孫。

  (叁) 每晚打坐。

   每天學佛能使心時刻得到佛法的滋潤,即是要不斷地修功德,因爲人之生死,是必然的現象,而唯一可以伴著我們的,就是功德與惡業。所謂“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就是這個意思。如果功德修得很多,問題就會少,快樂就會多,但是如果造了很多惡業,除了會産生很多問題之外,原有的快樂也會消失。

   每天以佛法教導子孫,能使字身有機會不斷地憶念過去所修的功德,同時也可藉此把倫理道德傳授給子孫。當心如此緊系于佛法時,一切都會順利,子孫也自然喜歡接近你,這樣,無形中就有機會灌輸他們更多正確的觀念,使他們能堂堂正正的做人。

   每天晚上靜坐,是直接訓練具有正見的最佳方法,因爲當靜坐的時候,心就會習慣于甯靜、不容易混濁,由眼、耳、碧、舌、身、意所産生的誘惑,很難對他們産生影響,因爲他們的心以能保持清淨。

   他不僅不會受到誘惑,而且能看透人性,對世見的一切都能淡然外之,不爲煩惱所束縛。他就有如一座智慧庫,能爲子孫提出有建議的意見,使子孫喜歡接近他。

   如果我們的長輩能以正等正覺佛陀所教導的布施、持戒、打坐的方法,來消除貪、嗔、癡等諸般煩惱,那將必定獲得幸福與快樂,成爲值得子孫尊敬的人。

   總而言之,如果能如此陶冶自己,使自己成爲一個好長輩,那麼,子孫是絕對不會遺棄他們的,反而喜歡接近他們,每天早晚禮敬他們,把他們當作家中的主佛一樣。

  長輩的祝福詞爲什麼如此靈驗?

   當我們去頂禮品德高尚的長輩時,我們會發現他們對子孫的祝福都會一一實現。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一位敬愛的法師曾就這件事而爲我們開示:祝福詞是否靈驗,與祝福者所修的真言波羅蜜息息相關。

   如果祝福者的品德高尚,誠實善良,呢麼,其祝福詞就會靈驗。相反地,如果祝福者品質低劣,好打妄語,當然,其祝福詞自然就不會靈驗。

   法師指導我們閱讀古代的經典,並慈悲地爲我們講解大藏經裏“翁庫利曼法師”譯)的故事:

  “翁庫利曼法師”(音譯)出家前,是一個曾經殺害很多人的惡賊。當時,他誤信人言,以爲只要殺死一千人,就能得道,因此,他連續殺害了九百九十九個,只差一人他就可以成爲統治世界的主人了,而將被殺死的第一千個人即是他的母親。正等正覺佛陀早就預知了此事,因此前來度化他。當時他已經失去理智,一看到佛陀,就沖上前去,想殺害佛陀。不過,在佛陀慈悲地開導下,他終于醒悟了。他向佛陀忏悔,並向佛陀請求出家,從此在佛陀足下認真地修行。

   但是,因爲之前他是惡名昭彰的殺人賊,所以當他剛出家出外托缽時,村民一看到他,都心有余悸,只記得他是“翁庫利曼”(音譯)惡賊,紛紛逃離,結果每次都是空缽而歸。有的時候,甚至還被很多人用石塊抛擲,以致受傷流血。

   有一天,他去托缽的時候,在路上遇到一個懷孕的婦女,這個孕婦記得他是“翁庫利曼”(音譯)惡賊,當場嚇得跌倒在地,渾身虛脫,沒有力氣逃跑,甚至連話都說不出來,好象快要死去一般。”

   “翁庫利曼法師”(音譯)心想救她,但卻無法做些什麼,只能開口以他所修的真言波羅蜜來祝福她:“我自出家以來,就在佛陀的教導下修行直到現在,我一點也沒有殺害衆生的念頭,願以修行真言波羅蜜的威力,祝年紀順利地生産。”當話一講完後,該孕婦就順利産下孩子了”

   這件事是發生在“翁庫利曼法師”(音譯)證得阿羅漢之前。這是個很好的例子,真言波羅蜜的威力的確能使祝福詞如此靈驗。

   所以祝福的正確原則是,祝福者必須藉著內在修行的真言來祝福子孫,這樣祝福詞才會靈驗。

   例如:如果我們對自己所修的布施是真實的,就要以祝福說:

   “願一整年爲僧團盛缽的真實善行,祝來求祝福者,飲食豐足,同時,也以自己將財物布施的真實善行,祝福你能如所願,很快地得到財務。”

   當師父解釋完這件事,他繼續爲我們開示:

   “我們要知道未來會有子孫或尊敬我們的人來求祝福,因此,我們現在就要先思考該怎麼辦?我們的祝福詞才不會跟鳥鳴一樣地只是虛有其聲而已。”

   “如果我們沒有經常盛缽的習慣,現在就要開始盛缽,以消除自己的吝啬。如果自己還經常生氣,就要好好地持戒。如果還喜歡固執己見,明明看到是錯的,但還頑固地堅持去做,就應該學佛,而且要到寺院來修行,經常打坐,不然,我們也不知道要去哪裏找功德來祝福人家。”

   “但是,如果我們能好好地提升自己,那麼,當子孫來求祝福的時候,就可以藉著持續不斷地盛體、持戒、靜坐所得的功德,以及其他所累積的功德來祝福他們,願他們生命輝煌,身體健康,智慧增長。唯有如此,祝福詞才會靈驗。”

   “倘若你現在已經是爲人長輩了,但卻發現自己並沒有什麼善業,那現在還來得及。就是今晚入睡之前,先誦經108遍或一整晚打坐,隔天當子孫來求祝福的時候,那你的祝福詞可能還有點靈驗,雖然只是這樣,總比什麼都沒有好。然後,你每天就要加倍地修行,總有一天,你的祝福詞的靈驗性就會逐漸增加。”

   當我們學習好這件事後,就會讓我們看到准備進入生命晚年的畫面了,而且會讓我們感覺到必須在年老前作好准備。因爲如果等到年老時才調整的話,壞的習性就會很多了,到時將難以改善。但是,如果現在開始就改善自己的行爲,減輕自己內心的貪嗔癡,當到了晚年時,我們就可以有資格當家裏值得崇敬的人,受子孫該尊敬和頂禮的長輩了。

  

  五、行頭陀、不放逸

   我們的生命是充滿了無常,如果放逸,就可能招致危險。佛陀說“放逸者,雖活同死。”到寺院來行頭陀是自己不放逸的另一個方法。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正等正覺佛陀在四十五年期間的講法,總共有八萬四千法門,但是,如果總結佛陀所講的法,就只剩下一項,即是“不放逸”。這點在佛陀的最後一次的教導中可以證明,那時候是在佛陀入滅之前。

   “諸比丘!今我告汝等:諸行皆是壞滅之法,應自精進不放逸!”

   從佛陀的教義總結,等于他提醒我們,培養自己具有高尚品德,絕不放逸。因爲如果我們一旦放逸,那麼,在身口意方面造惡業的機會就會出現了。原有的品德,就會退步。

   不放逸的人要經常提醒自己,人的壽命是有限的,人必須地有價值的生活,即是經常累積功德。

   經常提醒自己,不要成爲放逸者,讓自己的心安住在功德裏。

   爲什麼要安住在功德裏,那就是佛法的原則,它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善惡業,但是業報是取決于心的狀況。

   例如:如果心安住在惡業裏,即是心經常意念到惡業,那就是給過去所造過的惡業報應的機會。例如:殺生的業力報應時就會短命,必須承受遭遇到意外的痛苦,而且會缺乏很多行善的機會。

   不放逸的人要經常提醒自己,人的壽命是有限的,人必須地有價值的生活,即是經常累積功德。

   相反的,如果心經常安住在功德裏,即是對別人慈悲,或者意念到來自曾經布施過、持戒過、靜坐過的功德,這樣,就可以給過去所做過的善業回報的機會,例如:來自過去布施過的功德,使得今生的財富增加。因爲佛陀知道這個事實,我們修功德時,會有叁段時間,即是修功德之前,修功德時,修功德後,都要起歡喜心。無論是布施、持戒或靜坐的功德,都能使心透明。因此,當修功德後,就要經常意念所做過的功德。

  如何讓心安住在功德裏?

   我們的長輩修功德的方法,就是在寺院修頭陀行大概叁到七天,這段期間以布施、持八戒以及打坐爲主要活動。至于住所就由寺院安排,有的住在頭陀傘裏,有的住在寢室裏,這要看該寺院的場地如何而決定。

   有的可能會懷疑,來修頭陀行如何能讓心安住在功德裏?如何還不放逸?于是,筆者就繼續研究,結果發現一位師父,曾經對到寺院來參加頭陀營者這麼解釋過:“行頭陀是讓在家人有機會像比丘一樣,住在頭陀傘裏修行。”

  正等正覺佛陀告訴我們,修頭陀行有兩項重要原因:

   第一項:世人都有同一種感覺,即是當自己快樂時,雖然是已經獲得很大的快樂,但卻仍然覺得自己的快樂比別人少,而當遇到一點苦時,卻總覺得自己的苦比其他人多得很。

   第二項、我們分不清什麼是生命的必須,什麼是多余的。其實,如果我們能好好地注意,就會分辨出問題的大小,以及對世界有害或有益的問題因此,我們應該分清楚什麼是“必須的”,什麼是“想要的”?

   “必須的”就是必要的確有的,即是生活上必要有的四事:(衣服、飲食、住所、醫藥)。

   至于“想要的”即是想得到的,使自己方便舒適的事情。所以,有些人當想得到什麼東西時,就以爲那些東西都是“必須的”。例如:衣服,雖然已經有了幾十件,塞在衣櫃裏,但是主人還是覺得不夠,還想買更多的時髦衣服,這樣就不是必要,而只是一種欲望而已。

   另一點值得注意,現在的商家促銷各種貨品時,會送這個送那個,有時爲了想得到所送的贈品,而去買不需要的商品,結果,最後家裏就坎堆積如山滿了很多不必要的東西,以致入不敷出,錢不夠用。

   因此,爲了能夠分辨“必須的”與“想要的”。我們的長輩才在佛日裏與假日裏參加陀營。

   法師們教導我們,如果想住在頭陀傘裏面,就自己背著頭陀傘,到寺院來住上兩夜,之後就會知道,之前你想擁有幾棟房子、幾座大樓的想法,是多麼幼稚呀!因爲當你住進頭陀傘裏面時,就可以感覺到,我們需要的空間,其實能以容身便已足夠了。如果將太多財物帶進頭陀傘裏,根本就不夠地方,因此,怎麼可以睡覺呢?

   至于在頭陀營裏要穿著白衣,這樣可以讓我們知道,其實,我們也不需要太多衣服,因爲那是一種負擔。尤其是穿上白衣,要坐著睡就要特別小心,要有知覺,避免不小心弄髒了衣服。

   “必須的”與“想要的”就是這樣,要仔細的評估,不要一看到什麼東西就想要,應該要分清這上述兩種的差別,這就是爲什麼要建議你們一起來修頭陀行。

   如果要使自己不放逸,就要先開始舍惡、行善、讓心清淨純潔,這叁件事情,必須要盡量去實行,使其圓滿。也許這輩子未能達到圓滿的地步,但只要我們努力不放棄,總有一天,當修行圓滿之後,我們就可以斷除一切煩惱,成阿羅漢,跟隨正等正覺佛陀進入涅槃。

   分享了師父的教導之後,可以這麼說,要精進地修行,不放逸,將心安住在功德裏,就應該在周末時,到寺院裏參加頭陀營叁至七天。爲了讓自己從世俗紅塵的紛紛擾擾中走出來,增加自己的功德,我們必須前來住在身心安樂的環境。當頭陀營結束,回去工作時,我們就會以安住在功德裏的心工作,心時刻保持清淨,就不會放逸。即使問題再多,但還是可以解決的,甚至慢慢地消失,而好的機會會自動找上你,因爲清淨的心能吸引好的事情到我們的生命裏。

   如果六千多萬個泰國人,可以一起來參加頭陀營的訓練,使自己不放逸,那麼,泰國的各種社會問題,就會減少,因爲泰國人的心已經變得清淨了。而且如果能複興全國的各所寺院,經常在周末的時間舉辦頭陀營,總有一天,國內的問題就會消失。因爲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修行,那可是我們的祖輩,留給我們的寶貴文化遺産。可是這些事情什麼時候才得到支持?主要在于我們要先去實行,然後再去邀別人跟著做。

   希望大家思考之後,就在這個周末的時間,帶著家人到修行中心或離家附近的寺院去參加周末頭陀營。現在讓筆者先向大家隨喜功德,善哉!

  

  

《溫暖之家 第六章 晚年的生命》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