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温暖之家 第六章 晚年的生命▪P3

  ..续本文上一页孙们的负担。如此一来,必定得到子孙的敬重,让子孙永远尊敬他,怀念他。

   因此,大家应该明白,第二种老人在晚上的时候,绝不会孤单,因为子孙们都想接近他。其实,如果子孙们愿意亲近他,就能增长知识,了解更多的做人道理、使自己身心安乐。既然我们已经知道,如何当一个明智的老人,那么从今天开始,就准备家里的主佛,好好地为自己的晚年作好准备吧!

  四、给予子孙祝福

   当生命已经步入晚年,祝福子孙,使他们快乐、幸福、进步,就成为我们人生另一个责任。但是如何祝福子孙,却是一种学问,如果做得不如法,不但得不到子孙的尊敬,而且还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导致子孙反感,不愿亲近我们。

  “祝福是什么?

   福是来自巴利语的vara,vara是吉祥、幸福的意思。

   祝福的意思是给对方吉祥、幸福。所以祝福子孙,即是希望子孙得到吉祥、幸福。

  祝福的重要性

   很多人都不知道给予子孙祝福,是泰国的一种传统古老文化。一般上,在每晚入睡之前,父母亲都会子女去向长辈们顶礼,祈求祝福。而此时身为家中的长辈们顶礼,祈求祝福。而此时身为家中的长辈就会把当天所行的善事,告诉子孙,当作祝福。在祝福的过程中,着重强调与灌输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的因果报应观念,藉此培养子孙良好的品德。

   过去的泰国社会,大多数的家庭都奉行此种传统文化,因此人们大多能安居乐业,社会问题并不多。

   入睡之前给予子孙祝福,对家中的长辈来讲,是家中最重要的事情。因为他们明了,如果家庭失去了长辈的祝福,就等于该家庭失去了重心,失去了凝聚力。

   一旦家庭失去了重心,缺乏凝聚力时,家里就会显得死气沉沉,毫无朝气可言。

   家庭成员会因此而时常发生冲突、甚至大动干戈,进而反目成仇,到此地步,根本谈不上有什么温暖。

   尤有甚者,有些家庭成员因经不起打击,而藉酒店消愁,或吸食毒品以麻醉自己,这样一来,将导致整个家庭步入毁灭之道。

   了解此传统文化之重要性的家庭,都会灌输子女正确的道德教育观念,教导他们在每晚入睡之前,必须向家里的长辈请求祝福。

   有的父母,当家里的长辈离开世间之后,都会教导子女向亡者的遗照顶礼,并告知孩子有关他们在生时行善积德的差事美事。

   但是近几十年来,这样的传统文化已经泰国人的家庭中逐渐消失了,而在缺乏家庭凝聚力的情形下,情致老人被遗弃的问题、家庭破裂问题、离婚问题越来越严重。

   现代社会的一般趋势,大部分的年轻夫妇,婚后都各自建立自己的小家庭,因此,平常在家里,只有年轻的父母与年幼的孩子相处在一起,跟祖父母、外公与外婆接触的机会少之又少,结果祖孙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感情也越来越淡,一点凝聚力也没有。因此当年轻父母无法与孩子沟通时,就没有长辈可以从中调解协助,日子一久,问题就会趋于严重,导致少年离家出走的问题层出不穷,这也是产生社会问题的主要原因。

   缺乏凝聚力的小家庭,如果其父母亲不设法加以补救,为孩子灌输正确的家庭伦理道德观念,那么家庭成员肯定会因家庭失去了温暖,而无法和睦相处,最终将导致家庭破裂。要加强家人彼此之间的凝聚力,就必须保留传统的优良文化。首先要培养孩子的孝心,每天晚上入睡之前,孩子一定要先向父母亲求祝福。刚开始时,母亲可能要先带孩子去顶礼父亲,请求父亲祝福,因为父亲是一家之主。当发亲给孩子祝福之后,在告诉孩子去顶礼母亲,请求祝福,因为母亲也是家庭的支柱。

   如果父母亲能保留优良的传统文化,灌输孩子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念,这就等于给家庭买了保险一样,家庭会因此而充满了温暖和幸福。到了晚年,也能确保子女们会好好地侍奉他们,不会过着孤单寂寞的生活。因为自小,父母亲就给他们树立了好榜样。

  如何使自己得到吉祥、幸福

   当我们已经知道祝福是有多么的重要之后,接下来,我们将讨论如何使自己得到吉祥、幸福。佛教认为人“心”是跟其他动物不一样,人心是有其特性的:

  (一) 心是可以透过训练提升其品质。

  (二) 心可以消除不好的品质。

  (三) 心可以不断地净化。

   因为有这种特性,所以如果人只累积善业,心就是好的。但是,如果一直累积恶业,心就会变恶。

   但是,因为我们的心,也不至于是完善恶的,没有一丝善,否则,我们早就堕落地狱了。

   同样的,我们的心也不是完全善的,没有一点恶,不染,我们就可以成阿罗汉了。

  就是因为我们的体内,有善也有恶,彼此相混,所以我们要找办法,除掉恶业,然后随着年龄的增加,努力地增加善业。

  烦恼有以下三种:

  1.贪:即是自私,不知足的追求、吝啬、不愿布施。例如:有些家中的父母贪婪成性,不断地向子女索取钱财物品后,仍不知足,结果引起子孙们的反感,而不想亲近他们。或是有些子女太自私,吝啬,只想得到别人的东西,而不愿意与人分享,当然,家里的父母也不愿与这种孩子同往。

  2.嗔:容易动怒,怨恨别人。假如家中的父母喜欢发脾气,动不动就责骂子孙,日子一久,也会令子女产生反感,不想接近他们。抑或孩子经常发脾气、喜欢惹是生非,那么,家中的父母肯定也不想与他们来往。

  3.痴:心浑浊、没有智慧,是非不分。假如家中的父母不辩是非、喜欢嫉妒、批评别人,相信子女一定不想接近他,当然,同样的情形发生在子女的身上,身为父母者也会采取同样的态度对待之。

   如果有谁被这三毒覆盖者,就无幸福可言。因为,谁都不想接近,即使生病也没有人想照顾。

  如果我们能努力改掉自私、吝啬的恶习、去除嗔恨心,增长智慧,消除恶业,净化自己的身口意,那么,久而久之,好的想法、好的言语、好的行为就会慢慢地在体内累积,如此一来,幸福就离我们不远了。

   只要肯认真学习,人人都能拥有幸福,不管是老人、年轻人后小孩都能拥有它。

  如何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正等正觉佛陀教导我们,要得到真正的幸福,就必须要以三善业对治贪、嗔、痴,三善业如下:

  (一) 以布施对治贪欲

   为比丘盛钵,就是培养子孙好布施,也是对治贪欲的好办法。为了盛钵,家里的成员,无论老少一早就需起床,帮忙准备食物。接着,家中的长辈就会带领子孙们一起给比丘盛钵。之后,长辈们就会带领子孙把功德回向给历代祖先,这种做法可以培养子孙们的孝心与慈悲心。倘若家里远离寺院,早上鲜有比丘经过家门,长辈们也可以吩咐子孙准备食物,然后亲自拿到寺院去供养,在供养之前,让所有的人集合在一起许愿,然后再派代表将食物拿到寺院去供养法师,这个代表由家中的小辈轮流负责。

   这种做法,可以培养子孙乐善好施的好习惯。

   一大清早起床,趁心还没受到污染之前行善,给法师盛钵是修功德的最好时机,所谓“一天之计在于晨”,一睡醒就行善是最好的,可以让我们的心一整天感到快乐幸福。

   可是,大部分的现代人,早晨一睁开眼睛,就想着如何在工作上与别人竞争,如何为自己争取利益,一整天都在算计,与人勾心斗角,结果到了晚上即使睡觉也不安宁。这种人什么善事都没有做,简直就在浪费宝贵的生命。

   其实,除了工作上的压力外,家里也有很多问题令我们伤脑筋,如婆媳不和的问题、妯娌之间明争暗斗的问题等,真是不胜枚举,至于兄弟之间为了争夺财产而反目成仇的事件,更是层出不穷。大家都各怀鬼胎,互相猜忌,想占对方的便宜,试问这样的家庭怎么会有幸福可言呢?

   因此一大清早,全家聚集在一起,为法师盛钵,是当天的第一件善事,不但可以从布施中得到幸福快乐,同时也可以=减少心中的贪念,让心清净。

  (二) 以持戒对治嗔心

   当起床之后,家中的长辈就应该要求家里所有的成员在佛桌前集合,一起做早课与求五戒。当做完了早课,才分头去准备盛钵的食物,在等待法师前来盛钵的时候,;利用这段时间先带领大家求五戒。盛钵过后,就把功德回向给历代祖先,然后才做早课,这样一来,就能降低烦恼产生的机会。

   家中的长辈必须教导子孙们每天要求受五戒。持守五戒,能让子孙具有做事与做人的正确原则,绝不害人,不妄语、不邪淫,不偷盗等,而且无论跟谁发生多严重的冲突,也要尽量保持心平气和,不轻易动怒,不与人结怨。如果能如此教导子孙,则无论对里对外、于人于己都有益。

   在现今的社会里,也许工作与生活压力大,造成人的脾气都很急噪,容易起嗔恨心,当一感到不满意的时候,就会马上恶言以对,甚至拳头相向,因而结下了恶缘,互相怨恨。所以持守清净的五戒,能自我控制,保持身口意清净,不轻易起嗔恨心,这样生活自然会幸福快乐。

  (三) 以静坐对治愚痴

   长辈们由于学佛的时间久,所以明白我们的心是最容易被诱惑的,有时候看到漂亮的东西,就想得到。有时候闻到香味,也想得到。有时候想到美味的食物,也想得到。有时候触摸到柔软的东西,也想得到。有时候,谁合我们的心意,也会让我们想得到他(她)。

   在眼、耳、鼻、舌、身、意各方面的诱惑下,使得将错的看成对的,使心容易被误导,而去造作恶业,最后导致要受苦报。

   我们要保持平常心,不让心堕落,变成这些诱惑的奴隶。必须时常提高知觉,清楚知道自己到底正在做什么,并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了解什么是对或错、好或坏、功德或恶业、应该做或不应该做,这样才不会放逸。…

《温暖之家 第六章 晚年的生命》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