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真正的佛教徒
一、作一位真正的佛教徒
把师父教导过的笔记拿来阅读,寻找撰写此书的资料时,偶然找到值得与各位分享的:什么是导致佛教衰退的主要原因?提出这个问题,是为了使佛教徒能互相协助,找出问题的症结一起来解决。
师父曾给一个思考:佛教从未衰退,只有个人的道德沦落。
“愚痴者”是造成佛教衰退的主要原因,它分为两类:
(一)非佛教徒愚痴者,即是不信仰佛教,并抱有毁灭佛教意图的人。他信仰其他宗教或无宗教信仰者。他特别喜欢把佛教僧人的负面新闻大事渲染,一有机会便扭曲佛教的教义,让他人对佛教产生误解,伺机毁灭佛教,这种愚痴者的人数相当多。
(二)佛教徒愚痴者,即是有以下特征的佛教徒:不恭敬世尊,质疑世尊成佛之事;不恭敬佛法,没有认真遵循世尊的教导;不恭敬如法的僧人;不恭敬能使心境平静的禅法。
当缺乏其中任何一项恭敬时,就会使他变成佛教里的愚痴者,他是绝对得不到佛法利益的。
由于愚痴蒙蔽,日子一久,他更看不出佛教的价值,所以当有非佛教徒愚痴者用各种手段来攻击佛教时,他根本无法护持,因他本身对佛教没有恭敬心。当失去了恭敬心时,就不会去学习与奉行,甚至有可能被非佛教徒愚痴者利用,对佛教进行诋毁。
我们应该自我检讨,自己是否作好佛教徒的本分。
真正的佛教徒需要有以下的特征:
(1)有信仰:相信世尊成佛之事,即是相信真的有佛陀。佛陀是具有崇高智慧与道德的智者,对世尊的大智慧绝不起怀疑。
(2)持戒清净:为了预防自己造作任何恶业,平常最少要持守五戒。
(3)深信因果、不迷信、不被新闻误导:头脑要时刻保持清醒,对世间与生命有正见,深信行善必得善报,造作恶业必得恶报,不起任何疑心,安分守己,积极行善。
(4)不再修持非佛教的功德:即是不去外道朝圣,切莫以修功德的心态去参加其他宗教的仪式,不礼拜其他宗教的神像,也不能恶意批评其他宗教所供奉的神像,而终身积极地护持佛教。
(5)认真净化心灵:按照佛教教导的布施、持戒与静坐来修行。
我们问一问自己,是否具有佛教徒真正的行为?假如还没有,就要开始积极奉行,不要枉费此生能接触佛教。若能这样做,我们才是佛教的真正慧命。
读完笔记后,我决定与大家分享,最少告诉我自己:身为佛教徒的我,今天已经做了一点好事,以报答佛恩。
二、废置的寺院与兴盛的佛寺
在佛历2541年10月,泰国发生了重要事件,即是法身寺遭攻击。
当年泰国经济衰退,每份报纸和每家电视台都纷纷播报攻击法身寺的新闻,而且越炒越热,甚至有一些专门评论新闻的记者还做出结论,异口同声地说,不久之后,占地一千多公亩的法身寺,将在几个月内变成泰国最大的废置寺院。
许多人非常关心,连续收看了相关新闻两年,最后的结果却跟新闻的评论相反。这根本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因为如果泰国政府遭受媒体这样严厉地攻击,那么就必须在几个月后解散国会,重新选举。
在攻击新闻闹得沸沸扬扬时,许多人还能看到或接到法身寺的宣传单或文章,邀请大众在佛教节日去参加法会,在法会之后,大家亲眼见证有上十万人到寺院来参加法会。虽然有媒体曾就此做出无理的推断,认为是寺院雇用人才有上十万人参与,本人照理推论后,认为肯定不是。若寺院真的雇用这么多人来参加法会,一定会入不敷出导致破产的,而且参加法会的某些人是国家排行榜前几名的大企业家,这些人肯定是无法雇用的。总而言之雇用人来寺院的新闻,都是媒体人编造出来的,实属无稽之谈。
追看法身寺的新闻,笔者也追看泰国寺院被废置的新闻,根据新闻调查显示,当年泰国有超过八千所废置的寺院,此数字占全国三万所寺院的三分之一,相当于十万泰亩土地左右。
废置寺院与日俱增的情况,令我们心里产生一个疑问:什么导致寺院被废置?
要分析这件事,就必须先把寺院分为旧的寺院和新建立的寺院来讨论。
当泰国人口只有一二千万时,先辈们所建立的寺院共有三万所,而最近三十年来,泰国人口已增加到六千多万,那新建的寺院有多少?
这隐含了一个意思,即是旧的寺院逐渐变成废置的寺院,而这期间却没有建立新的寺院。
废置寺院的情况一直没有好转,后来又有新闻播出:将把废置的寺院的财产加以变卖作为投资。即是将废置寺院的土地拿去做生意。此做法严重地违反了佛教徒的原则,没好好地保住祖先的遗产,令佛寺恢复以往的兴盛,反而让更多的寺院被废置。建立这些寺院的祖先,就是希望佛教永住,佛法相存,而以虔诚的信仰建立寺院的。如果祖先还健在,他们对现代人漠视寺院存亡的态度有何感想?
废置寺院的数字日益增多的新闻,让笔者有一个疑问:佛教能存留在泰国多久?
寺院被废置的情况和把寺院的财产变换去投资的想法,激发笔者对法身寺的兴亡特别感兴趣。为什么法身寺安然地渡过了遭媒体连续攻击的两年时光,并能在媒体施压的环境中站稳立场,这真是不可思议。
法身寺为什么能避免成为泰国最大的废置寺院?
如此思量后,就产生了一个信念:法身寺一定懂得一定重要的原则,寺院能避免成为废置的寺院,此原则也是关键,能为导致泰国寺院被废置的原因作解答。
研究法身寺的资料,得知此寺院是北揽寺住持方丈一首詹达萨罗比丘的后代弟子,这位尊敬的北揽寺住持法师的教诲是关键的所在,他老人家独特的见解,使寺院不但能避免落入被废置的命运,而且还越来越兴盛。
法身寺的一位常住法师告诉笔者说:当北揽寺住持方丈健在时,教导过建寺的三道“咒语”。之后法身寺的住持方丈也遵循使用这三道“咒语”,并经常拿来教导常住法师,直到产生共识,而住持方丈也以身作则,树立了好典范。
第一道咒语:清洁寺院
他的理由是,整洁的寺院,能令护持寺院的信徒产生信心,相信供养这所寺院的每一分钱,都一定会被妥善利用。
假设有一个功德主,原本要供养十块钱,来到寺院时,看见地方很整洁,便会坐下来休息一会儿,有时可能因起了欢喜心,而增加到一百块钱,若是本来要供养一百块钱,自然会想供养得更多。
干净即是寺院最大的魅力
如果问:寺内的什么地方是最多人想去的?即是居士们下车后会先问去哪里?第一句就是:洗手间在哪儿?他们不会问:住持方丈在哪儿、精通巴利文的法师在哪儿?但是都会问:洗手间在哪儿?
所以寺内的人一定要先处理,要让寺院产生魅力,即是要保持洗手间里面和周围环境的整洁。
清洁的工具也很重要,千万不要把扫把、抹布或垃圾桶看成是肮脏的东西,而要把它们当作是“干净的天女”。我们用来扫地的扫把很有威力,能把财气吸纳,黏在扫把的尾端,抹布和垃圾桶也都有它的威力,可以接引佛教之财。
法师还说:“假如寺院不干净,居士每次来都看见法堂很脏乱、寮房也很脏乱,以后你扩建想向居士募捐时,他就会说:光这一栋就没办法打扫干净,何必还要多建另一栋?到那时候,恐怕要丢人现眼了。
如果我们能保持整洁的环境,居士来了,要坐或躺都很自在舒适,有可能以后他会自动来问我们说:师父!你想多建一栋吗?若我的钱不够,我会劝请亲朋好友来帮师父扩建。
整洁的环境能为寺院培养护法居士,解决常住法师和沙弥的膳食问题,让出家人能专注地研究佛法与修行,有更多的心得和佛法来教导居士。
此外,当居士供养钱财给寺院办事时,就要赶快办妥,千万不要耽搁得太久。譬如说,跟居士说要建法堂,当他们供养了款额后,就要赶快建筑。如跟居士说要建寮房,那也要赶快建起,让居士能早日能看到成果。”
这就是北揽寺住持方丈所教导,守护寺院的第一原则,叫做:“干净能纳财”,或“吸纳财富的咒语”。
第二道咒语:勤于开示
法师认为居士发心把食物带到寺院来供僧,若寺内的法师不为他们开示佛法,会让他们觉得来寺院并没有得到什么,所以哪位法师有心建筑寺院或发展寺院,一定要勤于开示。
若法师享用了居士供养的饭菜后而没有开示,以致居士没有增长智慧,就如同让他们空手回家一般,他们自然会认为来寺院根本没得到什么。
开示的方法或开示的主题,可以用最简单的原则来挑选,即是看居士的表情,他们有什么样的苦,就针对他们心中的苦恼来开示,如同把体内毒疮的脓血挤出一样。当居士感觉开心后,自然会被佛法感动,然后发心来帮忙常住发展寺院。这个方法会让居士认为,他们所布施的金钱是世俗的财富,但师父所开示的佛法是圣人的财富,能有效地为他们解苦,是金钱所无法代替的。
这是北揽寺住持法师所教导的第二个原则,称为“勤开示、接引人”或“接引居士的咒语”。
第三道咒语:精进打坐
法师出家的目的是为了证悟涅槃,而证悟涅槃的方法就是要精进打坐。
正等正觉佛陀所教导的法,都把重点放在佛弟子如何精进修行。如果我们想断除烦恼,就要先看到自己心中的烦恼;即是要先看到自己的心,要先看到自己的心,就必须要打坐,使心宁静,直至心中产生了光亮。
大多数的世人因为没有静坐,所以都没办法看到自己的心,这就很容易沦为烦恼的奴隶,而使世界陷入纷乱。
当他们看到出家人精进打坐时,就会加以反省去学习打坐。
因…
《温暖之家 第七章 真正的佛教徒》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