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温暖之家 第七章 真正的佛教徒▪P3

  ..续本文上一页。如果你如此努力还是找不到,那就要冷静地等待,继续地努力修行。”

   “放开你的胸怀,总有一天,你会遇到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出家人,能真正成为你的好福田。所以,请你不要决定得太快,更不能只尊敬佛陀和佛法,而需要恭敬三宝,这样一来,才能让你今世和来世所修的功德圆满,证入涅槃,到达究竟。”

   这位师父回答的三个问题,笔者崇敬他的智慧与能力,尤其是他能为僧团厘正问题,解决佛教徒对僧众信仰的危机。

   没有仔细思考而完全相信新闻的后果

   至于这一点,如果家长没有教育孩子要仔细地思考,让他完全听信于比丘的负面新闻,则等于削减了我们以及他们行善的机会。如果他们认为全国的比丘行为不正后,就会变成冲动、蛮不讲理,考虑不周全就草率做出决定的人。他们只听信报纸上刊登的一面之词,再也不想学习佛法。导致他们缺乏应对世界和生活变化的能力,那是多么可悲的事情!

  因为他们不知道这个世界乃至他们的生活隐藏的规律,只有懂得了佛法,才能了解这一规律,并正确在生活。

   世界的规律则是因果报应,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行善的结果叫做善报;造恶业的结果叫做恶报。我们做了什么事情,不管信不信因果报应,也必须由我们来承担这一行为的后果。善报恶报不会随个人的信仰,个人的意志而改变,而是随着自古以来就存在的世间法而改变。

   世间法即是三法印,它包括无常、苦、无我是世间的真理。

   这条规律是佛陀发现的,不仅如此,佛陀还发现了摆脱三界轮回的方法。

   如果没有正确地辨别新闻的真假,除了不知道佛教的真正意义外,也会错误地认为全国的比丘都是不好的。

   有甚者也许不相信善和恶,如果到了这个程度,就可以肯定地说他不会支持或者反对行善,因为他认为行善等于浪费;布施会使人懒惰。这不过是不相信善与恶的人常用的藉口罢了。

   到了这里,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想让报纸更多地刊登一些比丘为社会服务的事,是很难的。作为父亲、母亲或者祖父母,我们应该要教育后辈,在相信任何事件之前,必须仔细思考。这样就可以保证当我们老了,孩子们会支持我们行善,比丘们就可以继续努力为社会服务,泰国佛教的根基就会巩固,佛法就能永续地传承。

   当我们经历了一段生命的旅程之后,我们会对“人生有起有落”这句话有更深的了解。它的意思是没有谁会永远倒霉,也没有谁能永远幸运,我们的生活总是会有苦有乐。不过,我们不能忘记一个重点,即是我们不能把快乐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上。在我们痛苦时,也不能让心情沮丧,情绪低落至无法自拔。我们要懂得鼓励自己,鞭策自己,重新站起来奋斗,进而超越生活的困境。

   生命之路要靠智慧来指引,才能使自己顺利地度过生命的每一个阶段。不管苦或乐,经过不断地思考我们会发现,世上没有任何一个人的智慧,能比得上正等正觉佛陀。世尊以智慧教导我们要勇敢地面对人生,无论我们的生命处于何时何地,是往上还是往下,都要以正确的心态来面对它。世尊的教诲是教化人类的典范,所有的佛教徒都必须认真学习与奉行。

  导致人生的起落的原因

   不少人都还未真正了解,造成人生有起起落落的原因是什么?有些人认为是天上的星星所造成的,有些则认为是上帝指定的,有些人却认为都是自己的努力与智慧所创造出来的。佛陀发现一个真谛:一切都必须按照世间的规律进行,即是因果报应。因此世尊教导说:“不管你所造的业是善是恶,都要自己去承担业报”。

   因此,当我们遇上问题时,佛陀教导我们要根据三个原因来检讨自己:

  (一)是自己现世犯戒的缘故吗

  (二)是自己过去世犯戒的缘故吗

  (三)是自己的行为太过放纵吗

   是我们过去至现在所犯的过错,不管记得不记得,它都是造成我们现世生命遇上各种问题的主要原因。

   因此,不管出了多严重的问题,佛陀都教导众生说:避免再制造出更多的新问题,即是尽量持守自己的戒律。

   如果是在家居士,需要工作赚钱,就要严谨持守五戒,不要犯戒。如果是比丘就要更加严谨持守两百二十七条戒,若是优婆塞、优婆夷,就要持好自己的八戒,让自己所持的戒律清净圆满,以免衍生更多的问题。

   世尊教导我们在解决问题之前要先给自己一个标准,否则,当许多问题同时发生时,就来不及补修漏洞或者补修不完,以致主要的问题无法一次解决。因此,一旦出了问题,我们就应该马上调整自己的行为标准,如果我们的五戒清净圆满,将会使问题容易解决。

   接着,我们再针对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法来着手,例如:如果是财物问题或者利益问题,就要用布施的方法来解决。

   如果不是财物的问题,而是因摩擦而产生误解,那么,这就是先从本身着手,要让自己懂得恭敬、尊重、真诚与谦虚,即使有时候向别人忏悔道歉也必须得做,这样,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有时候问题也于自己的放纵,冒犯了别人,破坏了别人的东西,如果是这样就要适当地赔偿对方的损失。

   不管发生什么问题,首先都要“冷静”,最好什么先不要做,打坐令心宁静。如同俗语所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给自己时间静下来好好地思考到底问题出在哪里。

   在我们还没确定问题的症结时,先不要急于解决,一旦确定了,就要马上处理。解决问题时要冷静,有些事情并不能马上就可以解决,它需要时间处理,因此需要耐心地等待,不可操之过急。

  世尊解决问题的方法

   有一部经文,泰国法师在每个星期天都会诵念,在居士供僧之后,法师会诵两三部经文,其中一部经的起头是“帕恒……”,所以我们简称这部经为“帕恒经”。

   这部经文中提到佛陀所遇到的问题比我们多,但是世尊却能一一地解决它,后代论师就把世尊所遇上的比较严重的问题,记载成经文如下:

  (一)在世尊成道那天,遇上魔罗率领魔军来干扰。世尊运用自己的三十波罗蜜来解决此问题,使用自己宿世以来所累积的布施波罗蜜,以及回向的功德来制伏魔军。

   我们也是,有时候遇见重大的问题或障碍,也必须以布施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当世尊遇到“阿罗哇嘎夜叉”时,明白的说,就是面对脾气暴躁的众生,世尊采用忍耐,即是包容来解决问题。夜叉怎么说,怎么做,若能忍就忍受下去,直到夜叉敬服了世尊,愿意消除自己的傲慢心。夜叉心中可能会这么认为:世尊的忍耐力实在令人佩服!我这样蛮不讲理地欺侮他,但他却仍然还可以忍受。当夜叉同情敬佩后,世尊才有办法与之交谈说法。

   当我们遇见平常易于嗔恚的人,先忍耐,接着就要找解决问题之方法。

  (三)当世尊遇上喝醉酒的疯狂大象时,要制服疯狂的众生,世尊就以发慈悲心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当对方被慈悲感化后,自然就会让步,而问题也就会迎刃而解。

  (四)当世尊遇上“翁库利曼”,被他追杀时,世尊就运用神通对他进行开示。我们还未有如世尊般的神通,当遇上杀手时,就要求助警察,以法律来加以制裁。

  (五)当世尊在大众面前被冤枉时,是如何处理?

   那天世尊正在开示,突然,法堂里有个妇女站起来,这个女人是舍卫城里的一个养女,她在大众听法正入神时,立起身来说:世尊!你只懂得开示教导别人,却不管我们的胎儿,他即将诞生,世尊,你该怎么办?

   被冤枉发生了男女桃色问题,世尊用保持静默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有两件事情,不管出家人或在家人被冤枉后,都要保持静默,不要反驳对方,等候时间给予证明。这两件事即是男女关系和钱财纠纷。

   当比丘被冤枉与女生发生桃色纠纷,或者有地位的人被冤枉与桃色纠纷发生有关时,大部分的人,刚开始听到时,都会相信百分之九十,所以最好的办法即是保持静默,等候时间给予证明。总有一天,事情的真相一定会水落石出的。

  有关钱财方面的问题,当出家人被冤枉与钱财有瓜葛时,根本就不知道怎样反驳对方,或者居于高职位人士被控告有贪污问题,也很难与对方抗辩,只能保持静默。不过,这并不表示认输,而是在静观其动静,等待机会为自己洗脱罪名。佛教用一句话:不斗、不离、保持静默!以说明在这种情况下所应该持有的态度。

   “不斗”的意思是不采取同样的手段去冤枉对方。

   “不离”的意思则是不要认输,也不要去承认。

   但是要继续做善事,并且更加严谨地按照所有的工作规则去做,不要怕工作进度变慢,这样不久肯定会获胜。

  (六)当世尊遇上狡猾或辩论高手时,就运用智慧来处理面临的问题,不过,世尊所讲的每句话都是真实和充满哲理的。

  (七)这次不是世尊自己处理,而是派目犍连尊者去降服充满毒性和具有邪见的海龙,这只海龙叫做“难陀巴难它”,此次也运用了神通力来处理问题。

  (八)当世尊遇上邪见者,即是具有极端邪见的梵天界天人,称为“帕嘎梵天”,世尊也是运用智慧来解决问题,因为要跟梵天决斗,所用的智慧是属于佛教里最高层次的智慧。

   我们遇上的问题绝对不会比世尊多,所以只需按照世尊的方法处理即足够了。不过,首先要检查自己的戒律是否清净,调整自己的行为达到良好的标准。当戒律和行为正确后,其他问题就会跟着改善,如果戒律无法持守得清净,其他事情也就无法处理好。

   亲爱的读者,我们在生活上遇到的问题,不管有多么地严重,也要耐心去克服。无论如何,我们所面临的问题的根源,都是由于过去的行为太过放纵或犯错导致的。要清楚明…

《温暖之家 第七章 真正的佛教徒》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