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溫暖之家 第七章 真正的佛教徒

  第七章

  真正的佛教徒

  一、作一位真正的佛教徒

   把師父教導過的筆記拿來閱讀,尋找撰寫此書的資料時,偶然找到值得與各位分享的:什麼是導致佛教衰退的主要原因?提出這個問題,是爲了使佛教徒能互相協助,找出問題的症結一起來解決。

   師父曾給一個思考:佛教從未衰退,只有個人的道德淪落。

   “愚癡者”是造成佛教衰退的主要原因,它分爲兩類:

  

  (一)非佛教徒愚癡者,即是不信仰佛教,並抱有毀滅佛教意圖的人。他信仰其他宗教或無宗教信仰者。他特別喜歡把佛教僧人的負面新聞大事渲染,一有機會便扭曲佛教的教義,讓他人對佛教産生誤解,伺機毀滅佛教,這種愚癡者的人數相當多。

  (二)佛教徒愚癡者,即是有以下特征的佛教徒:不恭敬世尊,質疑世尊成佛之事;不恭敬佛法,沒有認真遵循世尊的教導;不恭敬如法的僧人;不恭敬能使心境平靜的禅法。

   當缺乏其中任何一項恭敬時,就會使他變成佛教裏的愚癡者,他是絕對得不到佛法利益的。

   由于愚癡蒙蔽,日子一久,他更看不出佛教的價值,所以當有非佛教徒愚癡者用各種手段來攻擊佛教時,他根本無法護持,因他本身對佛教沒有恭敬心。當失去了恭敬心時,就不會去學習與奉行,甚至有可能被非佛教徒愚癡者利用,對佛教進行诋毀。

   我們應該自我檢討,自己是否作好佛教徒的本分。

  真正的佛教徒需要有以下的特征:

  (1)有信仰:相信世尊成佛之事,即是相信真的有佛陀。佛陀是具有崇高智慧與道德的智者,對世尊的大智慧絕不起懷疑。

  (2)持戒清淨:爲了預防自己造作任何惡業,平常最少要持守五戒。

  (3)深信因果、不迷信、不被新聞誤導:頭腦要時刻保持清醒,對世間與生命有正見,深信行善必得善報,造作惡業必得惡報,不起任何疑心,安分守己,積極行善。

  (4)不再修持非佛教的功德:即是不去外道朝聖,切莫以修功德的心態去參加其他宗教的儀式,不禮拜其他宗教的神像,也不能惡意批評其他宗教所供奉的神像,而終身積極地護持佛教。

  (5)認真淨化心靈:按照佛教教導的布施、持戒與靜坐來修行。

   我們問一問自己,是否具有佛教徒真正的行爲?假如還沒有,就要開始積極奉行,不要枉費此生能接觸佛教。若能這樣做,我們才是佛教的真正慧命。

   讀完筆記後,我決定與大家分享,最少告訴我自己:身爲佛教徒的我,今天已經做了一點好事,以報答佛恩。

  二、廢置的寺院與興盛的佛寺

   在佛曆2541年10月,泰國發生了重要事件,即是法身寺遭攻擊。

   當年泰國經濟衰退,每份報紙和每家電視臺都紛紛播報攻擊法身寺的新聞,而且越炒越熱,甚至有一些專門評論新聞的記者還做出結論,異口同聲地說,不久之後,占地一千多公畝的法身寺,將在幾個月內變成泰國最大的廢置寺院。

   許多人非常關心,連續收看了相關新聞兩年,最後的結果卻跟新聞的評論相反。這根本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因爲如果泰國政府遭受媒體這樣嚴厲地攻擊,那麼就必須在幾個月後解散國會,重新選舉。

  在攻擊新聞鬧得沸沸揚揚時,許多人還能看到或接到法身寺的宣傳單或文章,邀請大衆在佛教節日去參加法會,在法會之後,大家親眼見證有上十萬人到寺院來參加法會。雖然有媒體曾就此做出無理的推斷,認爲是寺院雇用人才有上十萬人參與,本人照理推論後,認爲肯定不是。若寺院真的雇用這麼多人來參加法會,一定會入不敷出導致破産的,而且參加法會的某些人是國家排行榜前幾名的大企業家,這些人肯定是無法雇用的。總而言之雇用人來寺院的新聞,都是媒體人編造出來的,實屬無稽之談。

   追看法身寺的新聞,筆者也追看泰國寺院被廢置的新聞,根據新聞調查顯示,當年泰國有超過八千所廢置的寺院,此數字占全國叁萬所寺院的叁分之一,相當于十萬泰畝土地左右。

   廢置寺院與日俱增的情況,令我們心裏産生一個疑問:什麼導致寺院被廢置?

   要分析這件事,就必須先把寺院分爲舊的寺院和新建立的寺院來討論。

   當泰國人口只有一二千萬時,先輩們所建立的寺院共有叁萬所,而最近叁十年來,泰國人口已增加到六千多萬,那新建的寺院有多少?

   這隱含了一個意思,即是舊的寺院逐漸變成廢置的寺院,而這期間卻沒有建立新的寺院。

   廢置寺院的情況一直沒有好轉,後來又有新聞播出:將把廢置的寺院的財産加以變賣作爲投資。即是將廢置寺院的土地拿去做生意。此做法嚴重地違反了佛教徒的原則,沒好好地保住祖先的遺産,令佛寺恢複以往的興盛,反而讓更多的寺院被廢置。建立這些寺院的祖先,就是希望佛教永住,佛法相存,而以虔誠的信仰建立寺院的。如果祖先還健在,他們對現代人漠視寺院存亡的態度有何感想?

   廢置寺院的數字日益增多的新聞,讓筆者有一個疑問:佛教能存留在泰國多久?

   寺院被廢置的情況和把寺院的財産變換去投資的想法,激發筆者對法身寺的興亡特別感興趣。爲什麼法身寺安然地渡過了遭媒體連續攻擊的兩年時光,並能在媒體施壓的環境中站穩立場,這真是不可思議。

   法身寺爲什麼能避免成爲泰國最大的廢置寺院?

   如此思量後,就産生了一個信念:法身寺一定懂得一定重要的原則,寺院能避免成爲廢置的寺院,此原則也是關鍵,能爲導致泰國寺院被廢置的原因作解答。

   研究法身寺的資料,得知此寺院是北攬寺住持方丈一首詹達薩羅比丘的後代弟子,這位尊敬的北攬寺住持法師的教誨是關鍵的所在,他老人家獨特的見解,使寺院不但能避免落入被廢置的命運,而且還越來越興盛。

   法身寺的一位常住法師告訴筆者說:當北攬寺住持方丈健在時,教導過建寺的叁道“咒語”。之後法身寺的住持方丈也遵循使用這叁道“咒語”,並經常拿來教導常住法師,直到産生共識,而住持方丈也以身作則,樹立了好典範。

  第一道咒語:清潔寺院

   他的理由是,整潔的寺院,能令護持寺院的信徒産生信心,相信供養這所寺院的每一分錢,都一定會被妥善利用。

  假設有一個功德主,原本要供養十塊錢,來到寺院時,看見地方很整潔,便會坐下來休息一會兒,有時可能因起了歡喜心,而增加到一百塊錢,若是本來要供養一百塊錢,自然會想供養得更多。

   幹淨即是寺院最大的魅力

   如果問:寺內的什麼地方是最多人想去的?即是居士們下車後會先問去哪裏?第一句就是:洗手間在哪兒?他們不會問:住持方丈在哪兒、精通巴利文的法師在哪兒?但是都會問:洗手間在哪兒?

   所以寺內的人一定要先處理,要讓寺院産生魅力,即是要保持洗手間裏面和周圍環境的整潔。

   清潔的工具也很重要,千萬不要把掃把、抹布或垃圾桶看成是肮髒的東西,而要把它們當作是“幹淨的天女”。我們用來掃地的掃把很有威力,能把財氣吸納,黏在掃把的尾端,抹布和垃圾桶也都有它的威力,可以接引佛教之財。

   法師還說:“假如寺院不幹淨,居士每次來都看見法堂很髒亂、寮房也很髒亂,以後你擴建想向居士募捐時,他就會說:光這一棟就沒辦法打掃幹淨,何必還要多建另一棟?到那時候,恐怕要丟人現眼了。

   如果我們能保持整潔的環境,居士來了,要坐或躺都很自在舒適,有可能以後他會自動來問我們說:師父!你想多建一棟嗎?若我的錢不夠,我會勸請親朋好友來幫師父擴建。

   整潔的環境能爲寺院培養護法居士,解決常住法師和沙彌的膳食問題,讓出家人能專注地研究佛法與修行,有更多的心得和佛法來教導居士。

   此外,當居士供養錢財給寺院辦事時,就要趕快辦妥,千萬不要耽擱得太久。譬如說,跟居士說要建法堂,當他們供養了款額後,就要趕快建築。如跟居士說要建寮房,那也要趕快建起,讓居士能早日能看到成果。”

   這就是北攬寺住持方丈所教導,守護寺院的第一原則,叫做:“幹淨能納財”,或“吸納財富的咒語”。

  第二道咒語:勤于開示

   法師認爲居士發心把食物帶到寺院來供僧,若寺內的法師不爲他們開示佛法,會讓他們覺得來寺院並沒有得到什麼,所以哪位法師有心建築寺院或發展寺院,一定要勤于開示。

   若法師享用了居士供養的飯菜後而沒有開示,以致居士沒有增長智慧,就如同讓他們空手回家一般,他們自然會認爲來寺院根本沒得到什麼。

   開示的方法或開示的主題,可以用最簡單的原則來挑選,即是看居士的表情,他們有什麼樣的苦,就針對他們心中的苦惱來開示,如同把體內毒瘡的膿血擠出一樣。當居士感覺開心後,自然會被佛法感動,然後發心來幫忙常住發展寺院。這個方法會讓居士認爲,他們所布施的金錢是世俗的財富,但師父所開示的佛法是聖人的財富,能有效地爲他們解苦,是金錢所無法代替的。

   這是北攬寺住持法師所教導的第二個原則,稱爲“勤開示、接引人”或“接引居士的咒語”。

  第叁道咒語:精進打坐

   法師出家的目的是爲了證悟涅槃,而證悟涅槃的方法就是要精進打坐。

   正等正覺佛陀所教導的法,都把重點放在佛弟子如何精進修行。如果我們想斷除煩惱,就要先看到自己心中的煩惱;即是要先看到自己的心,要先看到自己的心,就必須要打坐,使心甯靜,直至心中産生了光亮。

   大多數的世人因爲沒有靜坐,所以都沒辦法看到自己的心,這就很容易淪爲煩惱的奴隸,而使世界陷入紛亂。

   當他們看到出家人精進打坐時,就會加以反省去學習打坐。

   因…

《溫暖之家 第七章 真正的佛教徒》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