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當有人抓它去殺時,它就會逃走。
師父:是的,因爲動物也跟人一樣,當有誰要去殺害它們時,它們就會趕快逃走。雖然它不會講人話,但是從它們的表情看得出來,它們也會愛惜自己的生命,當有人要來殺害它們時,它們就會逃走。雖然它們不會講話,但是,它們的表情可以告訴我們。我們愛自己的生命,雞鴨也愛自己的生命,除了雞鴨以外,豬貓愛自己的生命嗎?
小朋友:愛!(男女童都齊聲回答)
師父:因爲我們都愛惜自己的生命,當我們要殺害豬、鴨時,它們就會逃走,因爲它們也愛惜自己的生命。世界上的每個人都愛自己的生命,同時都怕死,沒有誰不怕死,也沒有誰不愛自己的生命。所以心裏有佛法者、有正念的智慧者,都會異口同聲地說,誰都愛自己的生命,每個人都不要去殺生。因此,才有第一條戒:不殺生。
怎麼會有第二條戒:不偷盜
師父:這次,師父需要小朋友們繼續思考,我們到底要依靠哪些東西才能活下去了?
小朋友:空氣、食物、水
小朋友:藥物!
小朋友:衣服、房子
小朋友:錢!
師父:很好,小朋友都回答得對!我們還在念書都沒有工作,但是,小朋友的爸媽給你們什麼東西呢?
(一) 衣服
(二) 事物
(叁) 住所
(四) 醫藥,
在佛教的專有名詞中,叫做四事。人類都依靠這些來生活。
除了四事以外,還有關聯的事物,例如:除了我們住的房子以外,還要有家裏的用具,包括小朋友的鞋子,每天都要穿它去學校。所以每個人必須要有金錢,才能生活。
因此,爲什麼會有第二條戒呢?那時因爲生命都要依靠財物才能生活。如果有誰來奪走你家裏所有的財物,你們能夠繼續生活嗎?
小朋友:不能。
師父:不能是嗎?如果他人不殺死我們,但是卻來燒毀與搶奪我們的財物,那我們也不能繼續生活。所以就有了第二戒。每個人都不要偷、不要搶別人的東西,因爲誰都要依靠金錢來生活,這就是爲什麼會有第二條戒的原因。
怎麼會有第叁條戒:不邪淫
照理說,當他人不殺我們,不偷我們的財物時,我們就應該有安樂的生活,但是,如果他看上了我們所喜愛的東西,而來搶奪他們,那會怎樣?人類還有那些比財物還要寶貴的東西呢?
(一) 丈夫
(二) 妻子
(叁) 孩子
所以有佛法者才說誰都不應該去搶別人心中的所愛,即是不邪淫。這就是爲什麼有第叁條戒。
怎麼會有第四條戒:不妄語
這次有件事要與小朋友們分享,即是在我們的生命中,除了我們最敬愛的父母外。無論是誰,我們也都應該敬愛他們。
我們的朋友,我們要愛。我們的哥哥姐姐,我們也愛要。我們的老師,我們更要愛。有時我們會說:“在這世上,
我最愛的是某某”。不過,如果發現他們對我們說謊,那我們對他們的愛就會消失。那他們對我們說謊是表示什麼呢?即是打妄語。
師父:小朋友,你們哥哥姐姐對你說謊,你會生氣嗎?
小朋友:會的!
師父:那麼,如果我們跟哥哥姐姐說謊,他們會生氣嗎?
小朋友:會的!
師父:說真的,小朋友,你們曾經對哥哥姐姐撒過謊嗎?
小朋友:有!
師父:孩子們,你們要記的喔,我們愛的是誰。如果我們對他們說謊,他們對我們的愛就會消失。如果他們也對我們說謊。我們對他們的愛也會消失。所以,請小朋友們要記得,無論誰都要誠實,千萬不要對任何人撒謊,這是有第四條戒的原因。
怎麼會有第五條戒:不飲酒或吸毒品
現在,師父又有一件事要小朋友思考了。這是正等正覺佛陀教導我們的,小朋友可要把它寫下來喔。佛陀講一個人如果做到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與不妄語,那麼,這個人一定有很好的“正念”。
第一項:只要你沒有殺生,無論是小動物、大動物,或是人,那就是偉大的布施,即是給他人生命安全當作布施。
第二項:不偷盜,也可以稱爲布施,即是給予他人財物安全,當作布施。
第叁項:不邪淫,也是偉大的布施,即是給他人伴侶安全,當作布施。
第四項:不打妄語,不欺騙,也是偉大的布施,即是將誠實當作布施。
因此,如果我們可以持前四條戒,就等于我們做了四種布施,但有件事,小朋友要仔細的思考第五條戒才會明白。
某個人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或不妄語,該人一定會有很好的“正念”。但是,當他失去了正念時,他就無法給予他人生命布施,無法給予他人財物安全,無法給予他人伴侶安全,也無法給予他人誠實當作布施。
我們人的正念非常奇特,當它嚴謹時,可以不可思議般地嚴謹。但是當它寬松時,也可以不可思議般地寬松。
正念是不可思議般的嚴謹,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例如:有個學生,他明天要考試,但是卻突然發燒,于是,就趕快去找藥來吃,燒未退他卻照舊用功地溫習,准備考試。那就表示他的正念非常堅強。
正念是可以不可思議般地寬松,又是什麼意思?
同一個人,當他的正念堅強時而喝了酒,就表示他今後有可能被酒、有害藥物或毒品傷害身體。
只要你控製不住自己的意志,去嗅了有害的物品,就會讓自己的正念寬松或失去。爲了保護自己的決知,就有了第五條戒。因此,任何人最好都不要去喝酒或服用任何有害身體的毒品,因爲這會讓我們失去正念。
如果我們失去了正念,那會如何呢?前四條戒都要有正念來維護。那麼,就會很容易地犯了這四條戒。
例如:有位年紀跟你們一樣大曾坐在這裏的小朋友,就有過這樣的事情。即是他的爸爸在未喝酒之前,是孩子們的好爸爸。但是,當爸爸喝醉酒時,就會馬上想要殺鴨、殺雞,有時還會毆打孩子,有時也會用汙言穢語辱罵孩子。所以,師父要告訴小朋友們,長大後不可以喝酒,即使是啤酒也不可以喝,至于毒品藥物更不能服用,它們會嚴重損壞我們的健康。
該如何才能持好五戒?
當師父還是學生時,就開始慢慢地持好五戒了。要如何圓滿地持好五戒,師父會把方法告訴你們,你們可以試試看。
出家前,師父將佛牌戴在脖子上,上課前師父會將佛牌放在手裏,然後在正等正覺佛陀像前虔誠地誦經: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masambuddhassa
(叁遍)
誦完經師父就將佛牌戴在脖子上,然後發願:
(一) 今天我不殺生;
(二) 今天我不偷盜;
(叁) 今天我不邪淫;
(四) 今天我不打妄語;
(五) 今天我不飲酒與吸毒品;
當許願要持好五戒之後,師父就到去上課,就像你們到學校去一樣。師父以爲自己或許只能持五戒半天,、一、兩天,一定無法持久,但是只過了半年,師父就能持好五戒了。
師父在連續六年持滿五戒後,就到寺院出家了。師父是這樣持好五戒的。小朋友,你們認爲可以做得到嗎?師父相信,你們一定可以!
總結
現在,師父要再一次複習給你們聽。
爲什麼不可以殺生,因爲無論誰都愛自己的生命。
爲什麼不可以偷盜,因爲無論誰都依靠自己的財物安樂的生活。如果我們去搶奪他人的財物。他就無法生活或生存下來,而且生活將潦倒困苦。
爲什麼不可以邪淫,因爲每個人都愛自己的兄弟姐妹、自己的朋友。
爲什麼不可以喝酒、不可以吸毒品,因爲一旦染上酒瘾或毒瘾,就會失去正念,而後患無窮。而且,當我們喪失了正念之後,就有可能會同時犯戒。因此,在場的小朋友們。師父要告訴你們,如果你們想在未來當個好人的話,就必須持好五條戒。
希望這個故事,可以作爲父母親教導孩子持五戒的指導方針。如果平時大家都持五戒,那麼,我們國家的人民就能成爲好公民,爲國家社會做出貢獻。世上沒有其他的事情,比得上擁有持戒、品德高尚孩子更有滿足感。
八、讓孩子愛上靜坐
靜坐能訓練心、控製心、讓心安定,連續地專注于某一件事,不會受外在事物的幹擾而産生動搖。所有的父母親都想好好地教導孩子,卻沒有教導孩子學習靜坐,這導致孩子失去真正成長的機會。即使他們已經知道了善與惡,但是,如果心還是被煩惱所束縛的話,就會無法控製自己的心。因爲他們未曾學習如何控製心,讓心志堅強,積極行善。要控製心,不受邪惡力量的影響,就得帶孩子到寺院去學習靜坐。
要讓孩子喜愛靜坐,父母必須培養他們從小就習慣靜坐。因爲當他們的習慣甯靜之後,無論父母要訓練他什麼,他們都會記牢。當父母親培養了他們內在的品德後,就能使他們更茁壯地成長。如果遇到什麼危機時,他們的心就會有正念,並能從容的面對所有將要發生的問題。
還有不少的父母親,認爲應該給孩子自由,不應該在孩子二、叁歲時,就讓他們學習靜坐,這樣孩子會受到太多的約束。現在我把一位師父的開示,與大家分享,即是靜坐對孩子的心有何影響?
首先要問大家,在這個世界上有誰想當壞人?答案是“沒有”。小偷也認爲自己是好人。至于想當好人,就要有條件。如果他不知道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什麼是好人的准則,他把搶來的錢拿來與人分享,那就是小偷心目中“好”。
父母親都冀望能把孩子培育成好人。關鍵不是在…
《溫暖之家 第五章 教導孩子認識生命》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