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格的好壞,視人的誠實程度而定。當我們開始賭博時,就自然會耍手段,這樣一來,誠實就會逐漸地消失。無論在何處,一旦有了賭場,就代表那裏會出現貪汙和騙局。如果賭場沒有任何出現貪汙或騙局,那也不代表沒有想貪汙的人,只是想貪汙的人沒有機會而已。
(2)毀壞智慧
賭徒當缺錢時,會把錢當成萬能的上帝。他不知道還有很多事情是金錢買不到的。他知道那些錢會跟隨他不久,賭博過後,可能就變成別人的了。所以當他得到了錢,就會很快把它用完,盡情地吃喝玩樂等等。有的東西不該用也用,不該買也買,變成非常奢侈浪費,完全不懂金錢的真正價值。那個時候,他把錢看成了廢紙。當錢花完了,又回到缺錢要錢的情況,所以他的一生永遠缺錢,他沒有智慧,只是一味地想要如何騙取他人的錢財。
(3)空耗時間
賭徒一旦坐上賭臺,就什麼都忘記,眼中只有賭博最重要。不管賭贏或賭輸,他都無視于時間的存在,尤其是當他賭輸時,情形就更嚴重,爲了能把錢贏回來,可以賭得天昏地暗,時間忘了家也不回了。即使賭贏了錢,也是不知足,老是覺得不夠,仍然繼續地賭、賭、賭……爲了賭,家不回,事業也放棄,日子已過了多少也不知道。
(4)危害健康
當賭徒開始賭博時,可以不睡覺,也不上洗手間,也不准時用餐,到最後身體也搞壞了,各種疾病也隨之出現。
由此可見,賭博的破壞性有多大,它令人喪失了一切,甚至失去了人格與自尊。賭徒贏錢的機會少之又少,他們永遠發不了財,同時也難以找到真正的人生目標。
無論哪一種賭博方式,它們都會讓我們的心消沈渾濁,所以千萬別賭博、當賭球的仆人,最重要的是大家合作一起宣傳賭博的壞處。一傳十,十傳百,久而久之,大家就會明白賭博的確害人不淺,千萬別沈迷于其中。只有這樣,我們才可以幫助後代子孫遠離賭博。
六、勸父親戒酒
有許多家庭會遇上這樣的情況,:父親天天都喝得醉醺醺,然後藉著醉意辱罵鄰居,找母親麻煩,無理毆打孩子,鬧得雞犬不甯,讓鄰居受不了。幸好孩子孝順,一直在想辦法,幫助父親戒酒,但是,卻毫無頭緒不知道該如何做。如果遇到這種情況,有個例子可供讀者參考,您可以加以調整應用。曾有個弟子來向尊敬的法師請教,希望找出幫助父親戒酒的方法。他父親每次喝了酒,都會大吵大鬧發酒瘋,讓他和母親覺得很丟臉,不敢出門,鄰居們都以不屑的眼光看著他們。
爲了讓他能安心自在,當時師父慈悲地給予他建議:
“現在你父親染上了酒瘾,情況會比較麻煩,如果換作別人還比較容易處理。因爲當你們還沒講完話時,可能就被他喝止了:“你跟我住嘴!是我把你從小養大的,你沒有資格管我!”
師父也曾遇過這種情況,我是出家人,教導許多人戒酒、戒煙,當我要勸自己的父親戒酒時也遇上了困難。記得當時我回家請求父親戒酒,跟父親說:“爸爸!請您戒酒吧!這對您的健康有益,與其浪費時間喝酒,倒不如去聽聞佛法或打坐比較好。”但是,每次都被他喝止,無功而返。但是我卻不放棄,每次見面,仍然提起這件事。
當時師父的父親已七十多歲了,師父希望他在晚年可以誦經、念佛、打坐,以累積功德作爲往天界的資糧。
當師父說服了父親戒酒,到寺院去修功德後,父親就這麼問:“這樣好嗎?我今後開始打坐,是否可以一邊坐一邊喝酒,這樣當念佛號的時候,就會更清楚。”
他如此的回答,我該怎麼辦?如果勸他的話語氣太重,就會背上不孝的罪名,困爲他是我的父親。如果不加以勸止,就等于沒有報答父母之恩,就這樣地展開了兩叁年的拉鋸戰後,才可以真正地解決此問題。
那時,師父告訴姐姐別幫父親買酒。當父親叫不動女兒幫他買酒時,就命孫子去買。
所以師父也得囑咐孫子,別幫爺爺買酒。當孫子不幫他買酒時,他就開始抱怨,有時還開口責罵孫子。師父就跟孫子說,請忍耐,不要把他責罵的話放在心上,但是,父親還是不死心,竟然企圖叫七八歲的曾孫子去幫他買酒。
這樣一來,師父又得吩咐曾孫子,不幫他買酒。這是一種善巧的方法,當我們無法砍斷主根,就必須先清除掉旁邊的小支根。這樣日子一久主根也撐不住了,因爲傳送資糧的道路被封閉了。
最後,父親終于成功地戒酒了,因爲沒人幫他買酒了,賣酒的雜貨店離家很遠,他自己無法去購買。他在八十六歲去世了,而他在八十歲那年就徹底地戒掉酒瘾,所以整整戒了六年的酒才離開人間。
因此,你千萬別退心,必須堅持下去,慢慢找出適合你父親的方法。只要你不放棄這個信念,總有一天,你會有辦法讓你父親戒酒的。
親愛的讀者,從師父的實際例子中,可見孩子要勸導父親戒酒,是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得處處考慮到長輩的面子,必須運用智慧,想盡種種辦法,找出適合他的方法,還得百般忍耐,才可以幫助他擺脫不好的習慣。
即使當佛陀成道後,沒有立刻到迦毗羅衛城去度他的父王。因爲他知道即使去了,父王也不會接受的。因此,當佛陀覺悟後,先到摩羯陀國去說法度民衆,直到他的威名遠播,傳到父王的國度去,再讓別人轉告他的父王,佛陀的威力是多麼的奇妙,多麼的偉大啊!
當佛陀受到大衆的推崇之後,他的父王才完全相信了他,並派遣官員去恭請他,佛陀才接受邀請,回家去拜見父王。
但是,父親畢竟是父親,絕不會向自己的孩子禮拜,而其他的皇親國戚也不肯向佛陀頂禮,佛陀還得顯現神通在空中飛行,讓他們親眼目睹,並且還令天降甘露。誰都知道被雨水淋到身體就會濕,但是這種甘露卻不會淋濕人的身體。之後,佛陀告訴這些皇親國戚,這是第二次天降甘露了。
第一次天降甘露,是在佛陀的上一世,即他身爲汶太董(譯音)太子期間。當他們看到了這個奇景,傲慢心頓時消除了,馬上虔誠地向佛陀頂禮,並以香花供養佛陀,請求佛陀爲他們說法,結果當時有許多人都聞法而證悟了。
因此,佛陀的做法是非常有智慧的,他教導我們,要父親戒酒的第一步就是先做好孩子的本分,讓父親信任你,讓父親覺得你有智慧,有才幹,有能力。之後善巧方便地想出種種適合他的方法來說服他。這樣什麼事情都能迎刃而解,馬到成功。如果能報答父恩,我們將可以得到很大的功德。
七、如何避免讓孩子討厭墮落的父親
當父親沈迷墮落之道無法負起養家的責任時,這個重擔就會落在母親的身上,孩子就會有一種感覺,認爲父親不負責任,占母親的便宜,久而久之,就會對父親産生反感,討厭父親。如果家庭遇到這種情況,應當如何教導孩子正確的觀念不會憎恨父親?
關于這件事,有個小男孩曾向師父訴苦:
“我覺得,父親占盡母親的便宜,他從來不關心我們,自私自利,只顧個人的享受,置家庭于不顧。當家裏遇到困難時,也是母親獨自去面對解決,一家的生計也是單靠母親辛苦支撐,而他自己卻在家裏逍遙過活,與女傭調情,亂搞關系。因此我很討厭他,這樣會有罪嗎?”
師父慈悲地開解那位男孩:
“其實沒有責任感的父親本身就有罪,如果只顧自己享樂,不關心妻兒,同時還花心好色,搞上女傭,這就犯了第叁條邪淫戒。因此,他已造下了重業。”
父親與母親發生沖突,那是他們兩人的問題。但是至于你,師父想告訴你:
“假設我們有一堆泥土,我們想要做個碗,就會把那堆泥土放在碗的模子上,製造出碗來用;如果有洋娃娃的模子,就可以製造洋娃娃來玩;如果有製造佛像的模子,也就有佛像可以頂禮。同樣的一堆泥土,因有不同的模子,所以就做出了不同的東西來,而且其價值也都不一樣。沒不同的模子,那堆泥土就是泥土,根本無法拿來用。
生物也是如此,必須要有模子。如果以牛作爲父母的模子,生下來的孩子就是小牛。如果父母是猴子,那我們也就變成猴子。所以如果父母是人,孩子也就是人。”
因此可以先問問自己,如果我生而爲人,卻遭父母遺棄在孤兒院,這跟投胎爲猴子,被猴爸爸猴媽媽照顧得很好,哪一個比較有價值?你會選擇哪一個,你要投胎爲猴子嗎?猴子雖然很聰明,但卻不會行善。即使能當上猴王,也只能統領猴群,至于其他的事,則也無能爲力。
或者這樣吧,當一只聰明的烏龜。但是無論這只烏龜有多麼聰明,或許這只烏龜是世界上最聰明的烏龜,但必竟還是只烏龜。
生爲人類的孩子,即使父母不養育我們,我們還是要感謝他們。因爲他們給了我們生而爲人的機會。他們盡心盡力地養育我們是特別的恩德,如果還有幾十萬或幾十億的財産給我們繼承,那更是特殊的恩德。光他們生我們爲人,這恩德就難以報答了。所以請別討厭他,或是讓他心裏感到不舒服,那會有罪的喔!
試想,如果這孩子不來訴苦,這個家庭將會變成怎樣?戒酒、戒煙、戒除種種墮落之道,當孩子的好榜樣,以父爲榮是孩子的驕傲。每個孩子的希望,就是自己的父親能當他們的好榜樣,而不是酒鬼、賭鬼與好色鬼。
《溫暖之家 第四章 如何解決人性墮落的問題》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