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空性、佛家所說遍子一切事物的真理。
【25】幹達婆城—梵文音譯,尋香城。喻如海市蜃樓,比喻虛幻之事物。
【26】贍部洲—梵音譯作閻浮提。佛學家宇宙學所說環繞須彌山外的四大洲中的南方洲名,全名南贍部洲。
【27】極光淨天母子相會聚—這是密宗修證中一種境界,本體的極光淨稱爲母光,證得兩種光相契合則稱爲母子會聚。
【28】四無量—慈、悲、喜和舍四種。
【29】叁身—法身、受用身、變化身。
【30】六莊嚴—佩戴的六種裝飾品。
【31】甘露丸—經佛教徒念咒加持過的藥丸。
【32】赫噜迦—梵文音譯,勝樂金剛之意。
【33】有漏—一經作爲所緣即能增長煩惱的事物。
【34】叁昧—于所觀察事或所緣,一心安住穩定不移的心所有法。
【35】明妃—活佛之妻。
【36】訣竅續—《醫學四續》之第叁部。全書從實用解析,論斷全身上下一切病症,共九十二章。
【37】四大—地、水、火、風四種元素。人是四大的産物,人終結時,同四大一齊壞敗歸空。
【38】脈、風、明點—壽未變異、命未止息時之識所依處。此叁者互相依存,脈如居宅,明點如財寶,風心如主人。
【39】光音—二禅天之上層。生于此中諸天,所發光明,照耀其他天處,故名光音,亦稱光音天,極光淨。
第五章 完成大業 隱入法界
瑪爾巴一生專行宏揚佛教及利樂衆生之事,到了八十八歲,雞年,七月十五日,太陽剛出來時,他不但沒一點病,而且現出恬靜而舒適之狀。此時,天上撐起了彩虹帳,空中降下各種花雨,無量香氣四處漾溢。並有各種動人心弦的伎樂之聲。他面帶笑容、兩頰挂著淚花,合掌、閉目、低頭正在修習佛法加行七支[1]時。瑪巴郭勒問道:“怎麼啦!”
瑪爾巴說:“快擺設上好的供品。吉祥那若巴由無量勇空行部衆圍著,說執行諾言,前來接我。我要到空行淨上,伺候師父去了。”說罷遂即人定。瑪巴郭勒等僧衆,備上無量供品,正在獻供時,天降花雨,樂伎喧天之聲更大了,瑪爾巴上師升天了。
本來,瑪爾巴大師他就是佛教的太陽,特別是雪域除暗的明燈,密乘教的中流砥柱。瑪爾巴大師前世就是菩提薩垛變化身。仰仗具有德相上師大德之恩,故能從智慧勇士空行處,獲得密咒的灌頂及教授。因此,他內證光明的技能精湛,于風心獲得自如,奪舍、神境通[2]等等種種神通,自在具足,掌握種種無量功德。
他韬光養晦,外如凡人之境界,對妙五欲[3]及世間八法呈歡喜受用之相,廣作有益于具根器的衆生之事。《大般若經》[4]中記載:“有些菩薩需有父母,不需妻室。有些菩薩需有父母妻室,不需兒女。有些菩薩需有父母、妻室、兒女和眷屬等一切受用。”
瑪爾巴上師他與後一條相符合。另外他同法勝菩薩[5]及常啼菩薩的事業,來利益衆生。又在《續部•佛平等合》第七品中記載:
“美貌妙齡女,
乃至美嬌妻,
供養以財護,
聖佛菩提酬。
寶是我供養,
複以財帛贖
金剛持加行,
此酬爲勝酬。”
如上所述,通過接受供養酬敬之物而來利樂衆生,使噶舉派所持證悟之教法可與天齊。
瑪爾巴的最有聲望而受恩惠最多,有十叁位上師:善巧成就那若班欽,佛子麥哲巴,吉祥希瓦桑波,益喜甯保,瑜伽女汝必堅金,噶索日瓦,日日巴即森格嶺巴弟兄,澤達日巴,古辦魯切瓦、智命大師,基特瓦,本達瓦即尼婆羅弟兄,尊者阿底峽等。
他所生的七個兒子有:塔瑪多德,塔瑪桑登,卻丕,瑪勒布,貝歐,紮歐,卡瑞诃羅等。共許的四個心傳大弟子,如前所述的四大柱。具緣四大弟子有:藏潔浦的洛迦勤波,彭域的聶瑪白姆,蕩甯仲的瑪巴郭勒,洛拉亞的帕讓巴瓦金等。
瑪爾已譯師的色身隱入法界之後,衆人才深信他是真佛。于是有人願出很大酬金,以求得到一點師父的頭發、指甲以及小片衣物等。于是便用上等綢緞將大師如意寶般的遺體包裹起來,未有焚化,請求爲利益衆生而住于世間。上師之子貝歐等人,把遺體之肉連同骨頭給人,收取酬物。
頭骨被請到彭域地方一個寺廟中,上師俄巴知道後,心中不忍,于是給師父的兒子們獻了大禮,請求將師父的遺體賜與之。他們說:“那麼你供養的東西最主要的應是那若巴賜給父親的紅蓮寶石本尊象。”俄巴遂依其言將紅蓮寶石本尊象等無量財帛奉獻與他們。之後,便將遺體迎請到雄地。因此,在靈骨之中以俄巴大師寺廟所供奉之靈骨爲主。
上述瑪頓確吉羅卓尊者的傳記見者有益,系由米拉尊者和瑪巴郭勒二人詳細口述給恩宗頓巴,米拉尊者又講述給日瓊巴。之後,經日瓊巴和恩宗頓巴降秋傑波二人商議而編寫成傳記原稿,以此爲本傳之根本。此外又有上師俄巴、促敦、梅頓等人口傳的記述。總彙諸傳,其中唯世出世間如意寶琉璃鬘慈悲之孔,以增上意樂善妙文詞之學貫穿之寶莊嚴鬘傳,是使有情生信之殊勝眼緣,是能使欲求遍智成佛莊嚴的衆生傾心之傑作。
此傳記由遊行屍陀林瑜伽士查同傑布[6]寫于旺秋米拉日巴現證菩提之聖地—秋瓦[7]化身宮殿中。抄錄者爲室利譯師、學者強白卻拉。
祈願此傳善業之神力,
能使衆生證得菩提前,
見就二利逆緣皆息滅,
一切順緣自然得成功。
願我獲得能使虛空般。
廣闊佛土慈悲又清淨,
衆生見熟解脫之神力,
增上智悲二利到彼岸;
注釋
【1】七支—修行佛法時加行七法。如:敬禮支,供養支,忏悔支,隨喜支,請轉*輪支,請住世友支,回向支。
【2】神境通—神足通,身如通,神境智通。示顯能知識燃、飛行、多少、美醜、水行、土行種種神變,自在具足。六通之一。
【37 妙五欲—色、聲、香、味、觸。
【4】大般若經—有一百千頌或十萬頌的《般若波羅密多經》
【5】法勝菩薩—古印度一佛學家。
【6】遊行屍陀林瑜伽士查同傑布—即後藏瘋子赫噜迦汝堅金。本名桑吉堅參(1452-1507)著有《米拉日巴道歌》、《米拉日巴傳》及其弟子日窮巴等人傳記。
【7】秋瓦—阿裏鎮日地方一佛教聖地。
譯後記
瑪爾巴譯師,原名塔瑪旺秋,法名卻吉洛追(公元1012—1097)。生于山南洛紮秋切的卓窩隆•牌薩村。自幼習法,先從卓彌譯師學習梵文,繼又叁次赴印度、四次赴尼泊爾,從那若巴、麥哲巴、智藏等大德學習《喜金剛》、《密集》、《大手印》、《勝樂》等密法,又將許多經典從梵文譯成藏文。返回西藏後定居于洛紮卓窩隆,多方宏揚佛法,從學的弟子甚多,最著名的有米拉日巴等四大心傳弟子。至其再傳弟子塔波拉傑時,其教派勢力更爲強盛,世稱塔波噶舉,瑪爾巴遂被尊奉爲塔波噶舉派的祖師。
鑒于瑪爾巴在西藏佛教史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瑪爾巴譯師傳》是西藏著名傳記小說家桑吉堅贊與《米拉日巴傳》齊名的又一部傑作,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可以作爲一部優秀的傳記文學作品來閱讀。同時,《瑪爾巴譯師傳》具有多學科研究價值,是研究西藏社會曆史、宗教文化、文學藝術、語言文字乃至風俗習慣的重要參考書。
爲了繼承和發揚民族文化遺産,加深國內各民族的互相了解,
促進民族間文化交流,加強民族團結,我們將這部藏文名著翻譯成漢文,供有關同志參考使用。當然,本書也有其宗教和時代的局限性,希望讀者明鑒。
《瑪爾巴譯師傳》是以四川民族出版社鉛印本爲主,並參照拉薩木刻版和德格木刻版的《瑪爾巴譯師傳》進行翻譯的。在翻譯過程中,堅持忠實原文、保持原有風格和語言通俗易懂叁條標准。行文主要采用現代書面語,同時照顧到人物身份及語言環境。道歌部分多翻譯字數大體相等的整齊詩句,同時也盡量注意押韻。
此外,爲了閱讀、理解之便,在章後附有簡明扼要的注釋,在最後附有《譯名藏漢對照表》。
《瑪爾巴譯師傳》翻譯的具體分工是:張天鎖同志負責翻譯開頭的頌辭、第一章及第二章的第一節,申新泰同志負責翻譯第二章的第二節及第叁節的第一、第二大段;文國根同志負責翻譯第二章第叁節的第叁大段及第叁章;張家秀同志負責翻譯第四、五兩章及未尾的跋;全書的通稿工作由申新泰同志負責完成的。上述同志在完成了各自承擔的任務之後,共同對全部譯注進行了多次認真的修改、校訂。由于我們水平有限,尤其佛學知識欠缺,疏漏錯誤之處在所難免,敬祈同行及讀者批評指正。
在《瑪爾巴譯師傳》的翻譯過程中,得到了西藏人民出版社楊志國、李小方及我所有關同志的大力支持,參考了藏學老前輩劉立千先生早年的節譯稿《瑪爾巴譯師傳》,受益不淺,在此一並致謝!
譯 者
一九八八年元月于西藏民族學院
《瑪爾巴譯師傳》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