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開拓心靈寶庫
2012.08.22
——客堂開示
出家需有獻身精神
首先你看我們佛教有二千六百多年曆史。一旦出家穿上這個衣服,對這個社會來說就是代表叁寶,我們的形象就會直接影響到佛,會影響整體佛教,對不對?連這個社會上一個人假冒的出家人,他穿上這個衣服,都對整個佛教的影響那麼大。那你可以知道。如果我們真的穿上去,你別說爲佛爭光了,首先不能給佛丟臉,這是一個很主要的,對不對?說爭光還不一定談的上,首先他的底線就是不給佛丟臉。那所以呢誰要出家,那我們肯定要好好地把好這個關。
主要是一個內心的責任,你升起了這個責任感,你願意就是說爲佛的這個事業而獻身,出家是一種獻身的,魯迅的筆下的出家人就是一批犧牲的人群,他是有思想,有作爲的,甚至有很崇高的這個理想的,有堅定的意志的,所以這群人也是民族的脊梁。我們中國傳統的文化主要就是表現在儒釋道上,現在佛教又承擔了我們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個重任,所以出家不是一個容易的事情,是自我已經淨化了,或者是用叁寶來自我淨化,同時又把自己奉獻給叁寶的,造福人類的這樣一個事情。所以出家也是值得全社會尊重的。
所以出家人也稱爲叫寶,在人群之中他叫寶,衆中尊,在一切生命當中他是最尊貴的,這樣一種人,所以能夠找到那個感覺了,那就可以了,那就可以成爲一個出家人了。你看剛才她表妹在說一樣,她很了解她姐姐,她姐姐也是一個有志向、有思想,有追求的一個人,對事物的要求也是精益求精,做事也是一絲不苟的一個人,這樣的有思想的,有毅力的,能夠自我要求就是非常高的人,那她要進入佛門的話,那是可以的。並不是說社會上什麼人都可以出家。出家都是自己深思熟慮,然後自己的各方面內外的品質要跟的上才行。
我們還在自我要求,對不對?雖然出家了,但是現在你不是說,馬上就可以去弘揚佛法了,還不是這樣的,那要在這邊慢慢地師父還要調教調教,通過做事情再調教,能進一步的跟師父相應,跟曆代祖師相應,最後與佛性相應,那好了。跟佛性相應了你就可以弘法,度衆生了。你就能擔當衆生的這種業了,衆生業是很重的,一個人的重業壓到身上,都會把我們壓得喘不過氣來。
身心出家得圓滿
(弟子:師父,我有個問題,比如說有很多人說他顯的是在家相,但是心已經出家了,怎麼看待這個問題?就是說心出家與外相出家這個有差別嗎?)這個出家是這樣的,有心出家,有身出家,有身心都出家的,有的人是身出家,心沒有出家。有的是心出家,身沒有出家。作爲皈依叁寶的,作爲好好學佛了,明白了佛對我們的這個,來救苦救難的這個意義,明白我們是在輪回的狀態,我們屬于叁界苦宅,我們要脫離輪回,跳出叁界,你這個心念已經升起來了,那你的心也開始和佛相應了,你開始配合佛了,我皈依叁寶的真實目的,還是爲了了生脫死,所以真正的生起了要了生脫死,要超出叁界的心了,那你就說是心已經開始出離了,出離束縛了,學佛學到這樣子也是不容易的。
就是說你做爲一個居士,這個才是一個准居士,你比如說皈依是准佛教徒了,但是你修爲到了什麼程度,你的心態上已經領悟到什麼樣,這是各人不同的。但一個人能達到知道佛陀的意義,我們皈依叁寶,真正目的就是爲了了生脫死,超出叁界。你已經很明確的自己也升起了這種心,這個就叫心已經也家。這個高度甚至也不低的,學佛已經學到點子上了。
如果還沒有升起這心呢,這還是介于佛教徒和香客之間,雖然皈依是皈依,是佛教徒了。但是他的真正的內心的覺悟還沒有找到,還沒有達到那高度。所以這個學佛能夠達到我自認爲心已經出家,那要靠一靠,有沒有符合這個標准,而且如果他是認爲我心已經出家了,覺得很高貴了,有點自豪感的時候。還有一個標准就是說,他真正的對出家人有沒有升起恭敬心,這也是一個重要的標准。
如果他自認爲我是心出家了,但是很傲慢,甚至還都藐視出家人,那說明他沒有升起真正的出離心,因爲如果他的出離心是那麼高貴的,那麼讓他這麼自豪的話,那出家人要令那麼多的人具有學佛的因緣,令那麼多人都升起出離心,那出家這個職業是很高貴的。那應該很尊重很尊重,甚至自己也會羨慕,我哪一天做專業的出家人,我不但自己生起出離心,我也要令所有跟我有緣的人都生起出離心,他也會有向往這種出家的狀態。
但是呢還由于種種的條件不具備,所以他內心裏還是有一種遺憾,我身可以在家的,但是我的心還是出家的心,這還是帶著一種遺憾的,那說明他的人生還不能圓滿。
大成就者殊勝相
(弟子:好像密宗裏面有很多上師他們並沒有出家啊,但是他們也是很有成就的,他們顯的就是說在家相),這個是一種誤解,他雖然表面看是在家相,但是他在佛法裏他是屬于出家人,他屬于出家人。他是屬于他修法修到那個層次了,他就是完全的顯現這一種方便,方便身,那個不一樣的,他其實他身上有小乘的功德,有大乘的功德,主要他的標志是金剛乘,金剛乘是真俗不二的,他以在家的形式也是全身心的。
你就看這種人好了,真正的這種人他是整個身心,所有跟他有緣的,包括他老婆,他兒子,他女兒,全部是跟著他一起弘揚佛法的,沒有第二個事情的,所以能夠做他老婆、能做他兒子、女兒那是不容易的,真正的這種也是在人間裏也是很希有的,很少有這種功德。真正的已經修到了完全已經真俗不二了,二谛融通了,以何身得度即現何身,這個時代應當以在家身度人就顯在家身,其實他不是在家人,這種叫瑜伽士。瑜伽就是與佛已經相應了,瑜伽是相應的意思,已經與佛、與真理相應了。他的身口意完全都是真理化了,哪怕他生小孩,也生的是佛菩薩,你看好了,這種人生出的小孩,男的是活佛,女的是空行,不一樣的。
那以前那個頓珠法王,他攝受空行,生了八個兒子,八個兒子是八大菩薩的化身,那你想對佛教的貢獻那還了得啊,對不對?那不得了的,一個時代都因爲他們改變掉,那還了得,那我講的這是正宗的,不是冒充的,不是以這個名義去騙人。當然這世界是有正宗的,但是你只要聽到一個正宗的都是得很大加持的,對不對?你看年龍活佛一樣,年龍活佛就因爲有佛母嘛,對不對?你看他圓寂的時候,功德力多大,人身體縮小,托出去火化的時候托在盤子裏,一個人捧著就捧去了,你看,是不是?那功德力多大,你能說他這個是普通的人嗎?不是的,你看他有家有妻子,但是佛教界裏這個作爲金剛乘,大家非常尊重他,他就是一位聖者,佛菩薩一樣的,真實的在人間顯現,這不一樣的。
所以所講的這個情況不能跟社會上的一般的男女混爲一談,這是不一樣的,這個比喻叫什麼呢?在佛教界裏比喻說,像天上的太陽月亮一樣的,希有,不是誰都能這樣的。所以這個像五明佛學院法王如意寶,在上課的時候,我都親自聽他有講過這個問題,說他希有的,不是社會上人可以去學的,學不來的這個,不要說他學不來,濟公你也不能學的,對不對?濟公吃肉喝酒,你學濟公那糟糕了,濟公自己說你學我要下地獄的,你學他,他吃只死雞進去能吐只活雞出來,你吐只試試看,我們吐出來的是骨頭,原來的肉也吐不出來的,對不對?只能大小便出來。
曆史上都有這樣的人物,鸠摩羅大師也是的,爲我們翻譯了這麼多經典,我們讀的很多經典是鸠摩羅大師翻譯的,鸠摩羅師大師好像有一千七、八百年,那個國家皇帝聽說有這麼個人才,派他手下大將帶十萬部隊去迎請,先是文的請,禮節上帶很厚重的禮去請,如果他國家不放,就打,搶也要搶來。大將呂光的帶了十萬部隊浩浩蕩蕩的地從長安出發到現在新疆境內的丘孜,十萬部隊就浩浩蕩蕩的去請,結果那個國家怎麼辦?那國家小小的,哪裏十萬部隊來,鸠摩羅師大師就跟皇帝說:不要緊,把我給他們,省得我們大家帶來危害。這皇帝也非常非常不舍,沒辦法只好割愛了。
但是走到半路好了,中國皇帝因爲這個時候朝中內虛,然後其他一個大臣卻帶兵起義,把他給推翻了,這就是後秦,姚秦。呂光在半路聽到皇帝已經被人殺了,這怎麼回去?已經改朝換代了,結果就攻下涼州城,然後自己稱涼州王,也自立爲王了。把鸠摩羅師就押在他那裏,因爲他又不信仰佛教,又不尊重鸠摩羅師大師,他是個將軍只是執行任務來的,所以把鸠摩羅師關在他的這邊,然後鸠摩羅師大師就是等于是沒有人來尊重他,皇帝尊重他,派他們來搶,他們又不尊重,甚至好幾次都差點被殺,因爲將軍生氣,認爲就爲了你,我們國家都滅掉了。
後來一位皇帝信佛,才帶著鸠摩羅師大師回到長安,當時中國人想爲了這麼個人前朝都滅掉,現在皇帝又迎請,這到底什麼樣一個人?哇,那人還了得,對不對?大街空巷啊,這個城市的幾十萬人都夾道來看啊,到底這個是什麼樣的一個人,皇帝也是出城去迎接,然後專門給他造一個寺廟,再覺得這個師父翻譯經典也好,講經說法也好,他正好在這十幾年把我們漢語給學會了。所以他講經說法大家是非常的歡喜聽。所以皇帝覺得:人間真的會有這樣的人。
你說鸠摩羅師大師還了得,小的時候七歲跟他媽媽去廟裏去敬香,他媽媽在前面燒香,他沒事在玩,就像我們小朋友一樣,在前面玩,他怎麼玩知道嗎?我們小朋友是玩車玩什麼,他是玩什麼?他玩大香爐,他一下把大香爐給舉起來,別人嚇壞了,這麼小的小孩怎麼能把一個幾百斤重的香爐舉起來,嚇壞了大家:別把這小孩給砸了。大家這麼一怕一驚,這小孩把香爐放下來了,結果再舉舉不動了。
這就是叫萬法唯心造,他初生牛犢不怕虎,他又不知道,他覺得他一舉舉起來了,結果大家一害怕,一驚訝,他再舉舉不起來了,他這個非常奇妙的…
《學佛開拓心靈寶庫 出家需有獻身精神》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