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問題將不再是一個問題;因爲我們可以不討論宗教而談論心。這樣,我們便能互相了解。”
2.當你禅修時,無論用什麼方法,使它和呼吸發生關系;因爲那是我們正在開展的全部技巧的基礎。
3.捕捉心就像捕捉鳗魚一樣。如果你只是跳入泥濘中而試著去抓住它們,他們將會到處滑溜。你必須找某樣它們喜歡的東西——就好像人們拿了餌,將它放進一個大的陶裂粗口缸,然後將缸埋入泥濘中一樣。不多時,鳗魚會自動前來遊進缸裏以餌爲食,之後,你所要做的就只是將手伸進這缸口,而那便是你要的了:你獲得了你的鳗魚!
心也是一樣。你必須找心所喜愛的某樣東西;因此,盡可能地使呼吸舒適,到達它感覺全身通體適意的境地。心,喜愛舒適;因而它會自動自發,于是便容易去抓住它了。
4.你必須在一切時中知曉這呼吸,而後快樂就會是你的;人界、天界以及涅槃全都在呼吸這裏。如果你因其他的事物而失了神,快樂將從你的指間溜去;因此你必須練習如何在一切時中觀察這出入息。注意它是如何進展的——別任它自行其事。當你了知它的生活方式時——行、住、坐、每件事——你便能從中得到你想要的東西了:身體將會輕快,心舒適自在;一切時中都快樂!
5.你知道吧!這呼吸能一路帶你到涅槃!
6.第一步是單純地看著呼吸本然的樣子;你無須理會它太多。只是隨著入息想“哺”,隨著出息想“哆”;“哺”入”哆”出。別強製呼吸,或迫使心進入恍惚之境;只是小心謹慎地保持心與每個呼吸在那兒的狀態。
7.你如何利用你的觀察力去熟悉呼吸?問問你自己:你知這呼吸嗎?呼吸在那裏嗎?如果你無法見到這呼吸是否真實地存在,進一步地去看!直到它清楚地在那兒;它並沒有那麼神秘,它一直都是真實的,就在那兒。重要的事是,對于真實,是否“你是”,如果你是,便全然不要放棄;對它來說就只是那樣。在你正做的什麼當中,單純地保持實在、真實,你的禅修便會進步;它將逐漸變得更強壯,而這顆心將變得安靜、平穩。只要清楚你正在做什麼,不要有任何的懷疑;如果你連自己的呼吸也會懷疑,那便沒法子了:你將會懷疑每一件事!無論發生什麼事,你都會不能確信它。因此,在你所作所爲上,要正直、坦白且真實!因爲你的真實與否,決定最後的結果。
8.一旦心和呼吸同住了,你便不須在心中重複“哺哆”。就好像呼叫你的水牛,一旦它來了,爲什麼還要繼續喊她的名字呢?
9.讓心和呼吸成一且同,勿使它們成爲二。
10.別在泥濘中立柱子。你見過立于泥濘中的柱子嗎?它前後搖擺,完全不能站得牢固。無論你做什麼,堅定且專一,正如你專注呼吸時一樣:使心與它合一;像柱子牢靠地立于堅硬的磐石上一般。
11.緊抓呼吸,就好像紅螞蟻咬你一樣:縱使你拉它的身體使他和頭分開,這頭還是會繼續咬著而不放下。緊抓不放,意味與它不分離,跟隨它且確定你不想離開它。你不需要逼迫或強製或控製它;不管它像什麼,只是保持看守著它。
12.達到那個程度,以使你真正地“了知”這呼吸,而不只是你單純地覺察到它。
13.當書上說到,專注感覺在身體的各個部位時,它意味了去專注早已在身體那兒的無論什麼感覺。
14.呼吸能充當心的休息處,或是能作爲活動的心所觀想的對象。當這顆心不願意安頓下來且靜止之時,那表示它想動;因此,我們給它工作做。我們使它細察這身體,並且觀想感覺在不同的部位,去看它們是如何地與出入息有關;去看在哪裏能量平穩地流動,而在哪一點上它被阻礙了。但要確定你的心並沒有遊走到身體之外;保持它在裏面繞著環行而別讓它停歇,直到倦累才止。一旦它累了,你可以找一個地方讓它休息;無須你對它強製,它將停留在那兒。
15.有位隨阿姜放修習禅坐的比丘尼,打從孩提時身體便很差,經常不是這個病就是那個病。阿姜放告訴她:“每天清晨當你醒時,坐下來禅坐給你自己一個身體檢查,看看哪裏有疼痛?然後用你的呼吸來治療它們;重的痛將會變輕,輕的痛將會消失。但無論它們有沒有消失,別因之而覺得有什麼大不了的。不管發生什麼,繼續檢查這身體,處理好呼吸,因爲重點是你正訓練你的正念與身體同處,直到它強得足以超越疼痛的地步。
16.當呼吸充滿身體時,就像水注滿一只缸到達了邊緣;即使你想試著灌進更多,那已是它所能容下的極限了。那樣就正好,除此無他了。
17.禅坐需要極喜——在身、心上有充滿的一種感覺——好像它的潤滑油;否則它會太幹。
18.當你打坐時,你必須階段性地放下。就像他們進入外太空時一樣:在太空艙能登陸月球之前,它必須逐一地放下火箭推進器。
19.當這顆心確實在正當位置時,你可以放掉呼吸而它並不會到處徘徊漫遊。那就像灌水泥一般:如果這水泥還沒凝固,你不能移動夾板模型;但是一旦凝固了,它便會固定在那兒而全然不需任何的模子了。
20.擴展呼吸直到身心都非常輕,以至全然沒有身體的感覺——只有覺醒自身。心,將會澄淨得如透明的清水;你可以望進水中看你自己的臉。你將能夠看見,在你的心裏,什麼正在發生。
21.當這呼吸充滿且靜止時,你放下它。而後你細想身體裏其他的每一個元素——火、水和地——逐一地。當它們全都清清楚楚時你將它們放在一起,也就是平衡它們,致使這身體不會太熱、太冷、太重、太輕:各方面都恰到好處。這時,你放下那,與空元素同住——一種空的感覺。當你精熟于與空同住時,看看在說著“空”的是什麼;這是你開始去看覺醒自身——識元素——的時候。像這樣,一旦心變成了一,你便可以放掉這個單一,並看看放棄的是什麼。
在你能這樣做之後,你修練進行各種階段的進和出,直到你精熟于它;而當你做它之時,你能注意到心的各種形態。那就是智慧將開始出現的時候了。
22.在觀想你自己時,六大必然會先到。你將它們分開,又將它們放回一起,就好像你在練習你的ABC並如何將它們變成字時一樣;不多久,你便能造出你想要的任何一個字來了。
23.花時間去確定這個基礎是堅固的;一旦它是堅固的,那麼不管你想蓋多少層樓在上面,它們將很快地建上去且居于正當的位置。
24.如果你說那是容易的,的確,那是容易;如果你說那是困難的,那是困難。完全取決于你!
25.教本上說,呼吸禅修對任何人都是好的,但那並不真的如此;除非你非常小心、細心,你才可以從專注呼吸中得到成果。
26.有人問阿姜李:“你爲何教導人們看呼吸呢?有什麼好看的呢?就只有進和出而已。僅是看著那,他們如何去得到智慧呢?”他回答:“如果那就是他們看到的全部,那就是他們將得到的全部了。”這是來自不知道如何去看的一個問題。
27.有智慧之人可以完全捕捉到每樣東西並將它拿去好好利用。
幻像和征兆
1.通常,如果任何一位阿姜放的學生在打坐中看到他們自己身體的幻像,他會要他們在幻像中將之分解成四大——地、水、火、風——或分成叁十二個基本部分,然後放火燃燒,直到成灰而空無一物。如果相同的幻像重現,他會請他們以相同的方式再次處理,直到他們精敏于中。
他的學生,一位比丘尼,每天都練習這種禅修,但只要她一分解身體成叁十二個部分而准備放火燃燒之時,她身體的另一個形像就會緊接著第一個出現;只要她一准備好將第二個燃燒成灰之時,另一個又會接著出現,而後,另一個又另一個。當她看著它們,她對這繼續不斷的想像感到厭倦了;但當她對阿姜放提起這個時,他告訴她:“這樣做的整個目的就是要去變成厭倦,但並不是要厭倦于做。”
2.對于處理一個人自己身體的形像,阿姜放教導的另一種方法是,去專注身體在子宮裏的第一個星期看起來像什麼,第二個星期、第叁個星期……,乃至出生;然後,接著的第一個月、第二個月,第一年、第二年:……,直到老年,死亡。
一位婦女嘗試這個方法,但對她來說這似乎太慢了,于是她代之以五和十年,間隔地來集中注意。當阿姜放知道了究竟之後,他告訴她說:“你跳過所有重要的部份了!”而後,作出一套新的規則:“想到你的頭,然後一次拔出一根頭發放在你的手掌上;看看你能拔出多少,然後一次植回一根。如果還沒有完成,別離開你的禅坐,直到完成爲止;如果你想一束束地拔,可以,但必須一次一根地植回去。如果你希望從中得到任何的好處,你必須如此這般地仔細去做。”
3.阿姜放的一位學生問他:“爲什麼我從定中進入而得到的直觀只是那麼短暫的一閃而現,無法讓我捕捉到完整的輪廓呢?”他回答:“當人們放一張唱片到唱機上時,如果你要聽整個的故事敘述的話,這唱針必須不斷地保持接觸。如果你不繼續讓它接觸,你如何能指望知道任何事呢?”
4.有位學生正隨阿姜放禅坐時,看到一個死人的影像在她的定中要求從她的修行裏分得一些功德。這使她害怕,于是便告訴阿姜放:“師父!有一個鬼在我的面前。”
“那不是鬼,”他回答:”那是一個人!”
“不,那真的是一個鬼!”她堅持。
“如果那是一個鬼的話,”他說:“那麼你也是一個鬼!如果你將它看作是一個人,那麼,你也可說是一個人了。”
之後,他告訴她,如果再看到像那樣的任何東西,去擴展慈悲之念吧!那麼這影像就會離去;于是,從那時起,只要一看到死人的影像出現在她的禅修中,她立刻就要那樣做。當阿姜放發現到這時,他教導她:”等一下,別那麼匆忙地去擺脫他們。首先,看看他們正處在什麼狀態,然後問…
《熄滅之時》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